中名:青(鱼将)鱼
学名:Oryzias latipes
英名:Japanese Killifish
原生栖地:北海道除外的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台湾,中国
台湾本土原生种的大肚鱼只有一种,就是青(鱼将)鱼Oryzia latipes ,青(鱼将)鱼原本普遍分布于中北部的沟渠、池沼和水田的水表层等静水区,身体为单色(银白色、银绿色)并无花纹。公鱼没剑尾,臀鳍是三角形,全身布有小黑斑,雄性的腹鳍在生殖季时会变红,但均无明显而漂亮的体色或斑纹。体形小,长度约1-3公分左右,生殖方式是卵生,与大肚鱼卵胎生不同,卵受精后即分散黏挂在水表附近的水草细枝之上。卵须要经过数天才孵化。
原本分布于本省各地极普偏的卵生青(鱼将)鱼,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会吃蚊子或其他昆虫的幼虫,所以也是蚊虫的防治鱼种。由于栖地需求和大肚鱼重叠,且其生存竞争力较脆弱,因而青(鱼将)鱼已在日本人引进大肚鱼防治疟疾时,迅速的于全省各地消声匿迹,目前于野外已不复见其踪迹。根据曾晴贤教授的研究指出,青(鱼将)鱼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小鱼,孵化后细黑的幼鱼只能隐藏在水表藻类之中,这段时间最易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前一段时间如果碰上吴郭鱼等杂食性鱼类,受精卵或附着的水草均将被掠食。
鱼苗时期又最怕被大肚鱼等,以为也是一般大型浮游动物而追捕食之。在目前野外仅有青(鱼将)鱼的池塘中观察发现,如果有吴郭鱼的野塘,则水草会较少,而青(鱼将)鱼几乎不见踪影。
如果水草繁盛的池塘里,同时有大肚鱼和青(鱼将)鱼,则大肚鱼几乎占了大部份较空旷的水域,而青(鱼将)鱼只有成群的在水草区活动,鱼苗也较少。除了这些外来种的直接掠食竞争之外,相信原有的栖地愈来愈少也有关系。中文名 学名 科名 附注青(鱼将)鱼 Oryzias latipes 怪颌(鱼将)科 本土原生
大肚鱼 Gambusia affinis 胎(鱼回)科或花(鱼将)科 1911引进帆鳍胎生(鱼将) Poecilia velifera 胎(鱼回)科或花(鱼将)科 1970后引进
孔雀鱼 Poecilia reticulate 胎(鱼回)科或花(鱼将)科 1970后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