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6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阿摟哈哈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快樂實現人生五階段理財夢想
大富翁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紙板遊戲,讓人從小就一窺殘酷的競爭、成功的果實和財富的權力。機會和命運就像是兩隻惡作劇的小精靈,不斷挑逗和打擊參賽者的意志。

在真實的人生,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努力得到我們想要的;二是享受我們得到的。大富翁的遊戲只是前半段,每個人對財富的感受不同,需求也不同。

沒有跨出累積財富的第一步,就很難昇華到精神享受的第二步,身為現代人的你,也該及早行動,預約一生財富,創造美好人生。

現任華略國際總經理、四十二年次的厲馥華,憑著漂亮而自信的臉蛋,二十歲就嶄露頭角,摘下首屆台灣小姐的后冠;從歐洲留學回國後,與相戀九年的男友結婚,嫁入豪門。這番童話般的境遇,羨煞周邊不少友人。

民國七十六年,厲馥華就住價值三千萬元的豪宅,有錢的公公還送她一輛進口名車代步,年紀輕輕生活優渥。厲馥華直覺,結婚就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她說:「那時候沒有經濟壓力,在美國運通銀行推廣企業卡的業績很好,我又很喜歡漂亮的東西,每個月的薪水都花光光,家裡用的都是精品;最誇張的是,光買一台歐洲進口的吸塵器就可以花掉十五萬元。」

不過,王子與公主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幾年後夫妻因個性不合而分手。離婚後,厲馥華除了一身創傷外,身無長物,沒有房子也沒有車子,甚至也沒有積蓄;尤其是孤單一個人,失卻過去因為婚姻帶來的錢財後盾,還要承受精神壓力,缺乏安全感的情緒常壓得她快要窒息。

經歷人生的大變局後,惟一幸運的是,她還年輕,還有一技之長。「婚姻失敗的教訓告訴我,浪漫會影響生涯規畫、人有旦夕禍福。」從此之後,厲馥華才明白存錢有多重要!後來又經歷了一次不圓滿的婚姻,她就能較坦然處理錢財問題。身為單身女郎,她還不想買房子、車子,賺的錢除了存款外,部分投資國外基金或外幣,畢竟財務保障對於單身女郎是很重要的。

厲馥華在辦公室掛著一幅畫,全白的底色,只有一張大大的、鮮豔欲滴的紅唇;她說,這畫名是「 Kiss of life (生命之吻)」,提醒自己要歡喜接受生命中的酸甜苦辣,另一方面,女性財務獨立才有尊嚴可言,對於財務一定要清清楚楚,婚前就談好雙方的財務,絕對不要被浪漫沖昏頭。

《人類愈來愈長壽,貧富差距愈來愈擴大,理財技巧成了二十一世紀必要的生存技巧之一。》

的確,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到手的富貴、幸福,也極可能轉眼成空。因此,美國財務規畫師學會前理事長狄克華格納( Dick Wagner )提醒我們: 「理財技巧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存技巧」。想想看,台灣社會失業率、離婚率節節高升,但人民愈來愈長壽、貧富差距愈來愈擴大,生老病死的場景無情地上演,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生活,一定要有理財技巧,才能減低人生風險。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十年前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失業人口僅一萬人,但從去年起,這個年齡層的失業人口達到十萬人,在十年間暴增了十倍,顯示中年失業的問題日趨嚴重。此外,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的年齡層中,十年前僅有六.八萬人失業現在則是二十四.七萬人失業,青壯年失業人口也呈倍數成長,靠勞力賺錢的工作早就大量移到中國。

九十二年底才發布的受雇員工調查顯示,退休年齡不斷提早,九十一年,六十歲以上退休者占全體退休人數比率為四一%,較八十年的七四%大幅降低;而五十歲到五十九歲退休者,則由八十年的二二%,逐年增至九十一年的四六%。失業率上升、可工作的年限卻縮短,這對於即將邁入五十歲的四年級生,是相當重要的警訊。

即使日子不好過,但是醫學進步永無止境,人類壽命不斷延長。八十年台灣女性平均壽命為七十七歲,男性為七十二歲,到九十一年,女性已達七十九歲,男性為七十三歲,十年之間國人的壽命幾乎增加了二歲。壽命延長對於衣食無虞的老人是好消息;但對於經濟不寬裕的老人,貧病交加與無望的日子,彷彿是老天爺送了一份最尷尬的禮物!退休是人生大計,愈早著手規畫愈好。

《美國退休族群,一百人當中只有五個人不須為錢煩惱,六十六人為錢煩惱到人生盡頭。》

美國曾經有一項長期的研究,每一百人工作一輩子到達退休年齡時,僅有一人成為巨富、四人成為有錢人、五人退休後要再度工作才能維持生計、十二人宣布破產、二十九人已經死亡、四十九人得靠社會福利津貼過活,換句話說,一百人當中只有五個人不須為錢煩惱。

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又比不上美國, 台灣社會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為五.五%,美國約一一%,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都在二成以上。對於四十到五十歲的人,以及部分三、四十歲的人,既要奉養父母、照顧小孩,又要替自己籌退休金,財務負擔最大,因此,理財的規畫「有想總比沒想好,早想總比晚想好」。

對於剛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累積工作經驗,為事業打拚是最重要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出版的《鄭弘儀教你投資致富》書中,提到賺進一億元有兩個撇步:投資理財和投資自己。如果不是年輕時期當小記者的磨練,他不會累積豐富的財經知識及採訪經驗,達到如今的成就。

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在開同學會的場合,這種感觸最深。今年六十歲、已經退休的許延助,是政治大學國貿系第八屆畢業生,幾十年來一直是同學聯絡網的神經中樞,每位同學的職場變化都一清二楚。看著同班同學一路走來,他笑著說「當時國貿系是最紅的科系,畢業後有人當官、有人做生意,同學中有一銀金控總經理蔡哲雄,也有在瓜地馬拉屬一屬二的大商人,現在看起來,做生意是比較會賺錢,可是很辛苦,也可能會失敗;當官就比較平順,但是自由度比較少,每個人選的工作不一樣,人生也不一樣啦。」

《投資最重要的是預留彈性,不要影響到生活,即使失敗也要保留東山再起的本錢。》

畢業於台大經濟系、身為理財專家的鴻鈞財務規畫顧問公司總經理林鴻鈞也說,在同學聚會的場合,如果以財富論成敗,成功的人多數是自己創業,或者是科技業早期的員工,領到大量的股票而致富,靠投資賺大錢倒是很少見。他回憶自己的小學同學,曾經做股票賺進千萬元,但是一波空頭下來,也賠光了家產,只好靠開計程車為生。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自己的收入後,就可以開始理財規畫。做為理財新兵,林鴻鈞建議除了努力增加工作收入外,也不要忘了儲蓄,想想看,二十二歲的大學畢業生,一年存個十萬元,到三十歲就有八十萬元,足夠支付成家基金;另一方面,嘗試投資的經驗也很重要,這個時期負擔小,有犯錯的本錢。
三十歲到四十歲可說是事業的黃金時期,無論是當個上班族或是自行創業,對於財富累積影響深遠。這個階段多數人都成家立業,不但要迎接新生命的來臨,也要面對父母老化、病痛的問題,甚至於還有房貸的負擔,財務壓力不小。林鴻鈞認為,投資最重要是預留彈性,不要影響到生活,即使失敗也要保留東山再起的本錢。另一方面,保險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年保險費大約年薪的一成為預算,最好能涵蓋五年的生活費用、子女教育金以及房貸額度。

四十歲以後的理財,「資產配置」是相當重要的觀念,過去賺的、未來賺的錢怎麼擺是一門大學問。四十四年次的張心如是個教官,民國七十五年結婚後在木柵買了房子,正巧買在房市的起漲點,過了兩年覺得房價開始漲,就用第一幢房子抵押借錢,在深坑買了第二幢房子,自己住一間,另一間的租金就用來繳房貸。張心如對投資股票很有心得,每天看三份財經報紙,外加周刊、月刊的報導,除了看基本面數字外,對老闆的一舉一動也很注意,幾年下來在股市頗有嶄獲。

三、四年前正當投資做得順手,朋友提到有家新設公司在募資,後台的股東都是電子業知名人士,其中也有現稱「電子五哥」中的老闆,張心如覺得機會很好,就將手邊近八百萬元的現金投入,沒想到碰上科技泡沫,這家公司營運困難,準備要解散。除了兩間房子外,這八百萬元是張心如最重要的資金,竟然套牢在一檔股票上動彈不得,除了心裡七上八下外,也讓她喪失許多投資的機會。這次教訓後,「我選股票會更謹慎,也不會重壓新成立的未上市公司」,張心如警覺到未上市股票流動性不好、風險也較高,以後再也不會犯這種資產配置上的錯誤了。

瑞士銀行財富管理副總裁陳允懋表示,資產配置是很重要的觀念,許多高科技新貴在股票上市後,開始嘗試理財,攤開資產清單,八、九成以上都是公司的股票,不賣掉換現金根本沒辦法資產配置,但有些人就是捨不得賣,或是覺得股票會漲更多,幾年下來,眼睜睜看著股價從一百多元跌到二十多元,錯失了理財的好機會。其實,把財富分配在不同的理財工具上,就是資產配置的觀念,藉著分散來保障財產的安全。

《最好是從三十歲,小有資產開始就具備正確的資產配置觀念,依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放在不同資產。》

陳允懋在協助客戶規畫財務時,最常見的兩大問題,第一是客戶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理財風格,很多人聲稱自己很保守,等到股市上漲一段,才有興趣投入,錯失時機。其次,很多人也不清楚自己的資產,一些過去慘遭套牢的股票,很容易被「選擇性遺忘」,因為賠得太慘,只好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了解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以及可供理財的資源後,才能做完善的規畫。

資產配置的觀念,最好是從三十歲小有資產開始,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方式也不一樣。大體而言,第一步是從工作所得提存一部分當做基金,依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放在不同的資產。存款、債券型基金都是低風險低報酬,股票、股票型基金是風險較高,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風險最高。此外,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投資外幣、國外股市也很方便,這些都是投資型的商品。國人最喜愛的不動產兼具自用及投資的性質,更是很重要的家庭資產。

此外,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的變數時時刻刻會發生,保險也是現代人的好幫手,隨著人生階段不同,適當調整保險金額、險種、受益對象,總是能在意外發生時降低生活上的風險,是必備的理財工具。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旅途中有太多變數,計畫終難萬無一失,理財的過程中,難免有風險,也難免會犯錯。但有幾項致命陷阱應該要避開,例如負債太高、替人作保、盲目投資等等,永遠要留給自己東山再起的空間,人生才會充滿希望。

目前國人投資的管道,除了房地產以外,就是台灣股票、國內外共同基金,其中台股的波動性大, 選股難度高,散戶如果作多,不妨以 ETF 台灣五十基金為追蹤台股指數的標的,或者挑選信賴的基金經理人操盤。至於國外共同基金,也可以 ETF 介入,或者挑長期穩定的基金投資。

《投資股票一要無後顧之憂,二要無斷炊之虞,三要有研究能力,四要有漁翁耐性。》

在財富的累積上,除了規規矩矩工作或創業外,投資是最重要的管道。不過,投資必須通過恐懼和貪婪的考驗,這兩項都是人性的弱點,你有沒有本錢投機?九十三歲投機客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得貼切「有錢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金融市場很公平,每個人各憑本事都可以進來賭兩把;金融市場很勢利,本錢多的人勇氣夠也撐得久。但是長期以來,投資股票大都是八成的人賠錢,少數二成的贏家通吃,一位前輩說得好,投資股票一要無後顧之憂,二要無斷炊之虞,三要有研究能力,四要有漁翁耐性。

早期經營藝品店的陳麗如,在台灣大量吸引觀光客的時期,本業獲利十分豐厚,在七十八年股市一萬點時入市,躬逢一萬二千點的盛況,在七十九年重挫到兩千點時,慘賠二億多元。她並不因此退縮,反而從失敗中學教訓,幾年來發展了一套技術面的操作哲學,雖然不懂基本面,但是股市操作首重量能,量小就沒行情,反之,若逐步放量時,即可進場布局。

陳麗如在家中擺了三台電腦,每台各設十五支自選股,一台看自己買的股票,二台觀察選中還沒買的標的,每天專注看價量的變化,買進的股票小賺就出場,苗頭不對也會殺出,最擅長來回做價差賺錢。她說投資股市有個要點,就是要戰勝自己,簡單來說,就是要克服人類貪婪的天性,不要想賣最高,買最低,賺多賠少,這樣就能在股市中獲利。

新光投信資產管理處資深協理黃俊育,則是標準的基本分析者。累積多年來拜訪公司的經驗,習慣 buttom up 選股, 他認為從一千三百多家上市櫃公司中,找到三百家來觀察,再從中挑選三十家,當然可以找到最有競爭力、股價又便宜的投資標的。元大投顧副董事長陳忠瑞則認為,長期投資獲利最豐富。平常就留意高成長、老闆值得信賴的好公司,把握每一到二年台股崩盤的機會,選擇在本益比十倍以下介人,長期投資要賺錢並不難。

一般人在投資規畫時,最容易犯的迷思就是:報酬率的複利觀念。太多的理財專家會說,從四十五歲起每存二萬八千元,年報酬率八%,你到六十歲就有一千萬元!不過,人的年紀愈大,風險承受力也愈差,試想,當你存到五百萬元時,至少要保留一百萬元在低風險的存款上,把全部的財產都ㄠ在年報酬率八%的投資上,也意味年損失率可能達八%,比較穩健的方式還是逐年降低投入股票的比重,才得以持盈保泰。

《人活著沒有錢花,很辛苦;人死掉錢沒花完,很遺憾。》

年過五十歲之後,退休的問題最為迫切。曾經當過歐美大企業中國總經理的解崙,在理財和追求夢想之間,算是「浪漫務實派」的代表,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事前也有詳細的計畫來達到目標。解崙高中起著迷於畫畫,念政大時就成立彩虹畫社,他的人生哲學是不但要努力工作,也要盡享人生的歡喜。商學院畢業、長期經商的解崙很重視規畫,工作以來一直有存錢,多半放在存款、基金、債券上,從來不買股票,一來沒時間看,二來做股票要一天到晚趁別人危險發財,有違本性。解崙常搭飛機,曾經有過兩次迫降的經歷,心中最掛念的就是一雙兒女,因此,他很重視保險,既有保障又可以儲蓄。

在職場上辛苦大半輩子,錢存夠了,解崙五年前就開始準備退休,專心作畫。他也建議有意退休的人,應該在五年前計畫,至少把丟掉的興趣撿回來,還有財務也要先規畫好,才能自在地退休。解崙去年退休後,行程已經排滿,去年以金黃色的油菜花為主題,今年的主題則是銀白色的丹頂鶴,足跡是踏遍大江南北,有趣的是,一個月的生活費只要四萬多元,解崙笑著說:「我可是很會算的,去什麼地方都計畫得很詳細,一方面省錢,一方面省時間。」對於財富的安排,自封歡喜大師的他自有一番見解:「人活著沒有錢花,很辛苦;人死掉錢沒花完,很遺憾!」

的確,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成熟理財七部曲》的作者喬治金德( George Kinder ),在個人理財規畫有多年經驗, 他在書中提到:「金錢可被視為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的結合,只要其中有一項居於弱勢,生活就會痛苦不堪。」三○年代文筆細膩的作家張愛玲寫下對錢的感覺,「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在現實社會中,錢是實現目的的手段,物質上的滿足總是最低層次的幸福。普羅大眾可以透過各種理財工具,把過去的努力變成錢存起來,用在生病時、子女需要時、年邁之際,種種滿足生活所需的途徑上。

曾為心理諮商專家、現為作家的游乾桂曾寫下這一段話:「人生過四十之後一定要有兩個圓在交集,一個圓是精神,另一個圓是物質。」如果你追求精神與物質兩者兼具的人生,一定要及早進行財務規畫,才能預約一生財富,掌握人生方向。(本文轉載自370、371期今周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局域網對方和您在同一內部網 | Posted:2005-04-27 11:4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10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