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7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enhaoliu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27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21世紀汽車新動力
除了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氣之外,下一波汽車引擎的動力來源將改成氫氣(Hydrogen,它普遍存在於人類日常生活所須的水中,只要施以電解,便可以得到氧氣與氫氣,不但來源不虞匱乏而且取之不竭。
燃料電池不是電池
它是反電解器

或許是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過於駭人,因此美國政府決定大力推動「燃料電池」這項新科技,美國總統布希並公開表示,將在2010年讓這種全新的引擎動力進駐全美各新車展示間,換句話說,燃料電池並不是概念車,它的技術幾乎已經成熟,再過幾年,它將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燃料電池車聽起來似乎很抽象,其實各位只要把它想像成是一具具有「反電解」功能的「全電動車」就不難理解它的原理。



先複習一下國中學的化學,水的化學方程式是O,亦即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離子與一個氧離子所構成的,要怎樣才能把它們分開呢?答案是電解。只要在兩片石墨極板上通電,極板間的水便會被電解成氫氣與氧氣。最常見的例子便是我們車上的汽車電瓶,為什麼電瓶上會註明充電時請遠離火源?就是因為電瓶在充電時會因電解作用產生氫氣,而氫氣是易燃氣體。



沒錯!燃料電池車「燒」的燃料就是隨手可得的氫氣,但用燒這個字眼似乎不太恰當,因為燃料電池車根本就是一部電動車,它只有電動馬達沒有內燃機!那氫氣如何在燃料電池車上轉換成動力?關鍵在於燃料電池中的「反電解」過程。



如果將水通電會產生氫氣,那麼倒過來說,混合氫氣與氧氣應該也會產生電流與水(請參照附圖1),而所產生的電流便可以用來推動車輛,這不僅是理論,而是燃料電池車所賴以飛馳的實際工作原理。與傳統電動車相較之下,燃料電池車輛最大的不同是續航力更高而且性能也更好,當然,它並不需要在停妥車輛之後,還得將充電插頭給插至車輛的充電座之上,它的使用過程與我們現行的車輛完全無異,唯一的不同是,現在的車輛加的是汽油,燃料電池車則是加氫氣,而且它沒有排氣管!



發電原理

1.把氫送到氫極,氫會因電極(白金)的觸媒作用而變成氫離子,所釋出的電流即是一般的直流電流。
2.釋放出電子的氫離子會通過離子交換膜,流向已接收到氧的氧極氧離子,產生化學作用而變成水。
3.藉著這個作用,形成了一個直流迴路,氫離子和氧離子不斷結合,所產生的電流也源源不絕,唯一的副產品就是水。
4.離子交換膜必須處於濕潤狀態才能正常作用,因此送進燃料電池的氫氣與氧氣都必須經過「加濕」處理,由於燃料電池在化學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水蒸氣,便將該水分用來加濕之用。



續航力與性能的關鍵
超級電容器

製造大馬力的引擎不稀奇,但如何將體積縮小,將它塞進小車體的引擎室之內?而且攸關傳輸效率的變速箱也是關鍵之一,否則空有動力卻無法有效傳遞至車輪之上,那也是枉然。燃料電池即是扮演引擎的角色,而「超級電容器」則是類似渦輪增壓器的功能,它能將電能放大、儲存,進而達到提高車輛性能的目的。



在繼續探討燃料電池之前,必須先讓各位知道一種新科技-一體式輔助馬達(Integrated motor assist,IMA),它並不是燃料電池車的配備,而是油電混合車(Hybrid)的標準配備。



IMA的外型酷似馬自達轉子引擎汽缸(以安裝在Accord Hybrid的第三代IMA為例,它的厚度僅有65mm),它被安裝在引擎與變速箱之間,同時具有電動馬達與發電機的功能。當車輛起步時,它是電動馬達,額外提供了16.1hp與13.8kgm的動力輔助。而當車輛減速時,IMA又變成發電機,將產生的電量儲存至位於行李廂的蓄能電瓶之中,如此便能將汽油所產生的能量發揮至極限。



以美國當地販售的3.0 Accord Hybrid為例,SOHC i-VTEC引擎可以產生255hp/6000rpm、32.1kgm/5000rpm的功率輸出,而所附加的IMA更額外提供了峰值14KW(相當於16.1hp、13.8kgm)的動力輔助,讓Accord Hybrid同時具有起步更快與更省油的特性。



回到燃料電池話題之上,為了提高氫氣的燃燒效率,Honda也替旗下的燃料電池車-FCX裝上了IMA的裝置,這讓FCX在減速滑行時能將所產生的電力儲存起來,大大提高每公升氫氣可行駛的距離(FCX每公升氫氣可跑20.7km),而擔任儲存電能與緩衝高電壓工作的零件,便是Honda所獨立研發的「超級電容器」。



用過充電電池的讀者一定有這種感覺,重量較重、充電效率愈來愈差,而且還必須十分注意充電電流與電壓,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把昂貴的電池給搞壞。



使用在汽車之上的電瓶也有類似的問題,充放電效率不佳、笨重、續航力不足等問題,都是上一代電動汽車為人詬病的缺點,針對這些問題,Honda開發出全新的蓄電裝置-超級電容器。與傳統電池相較下,超級電容器具低內阻抗、高輸出、反應迅速的優點,它可以直接對應燃料電池所產生的電壓起伏進行充電,而不需再經過穩壓器,與鎳氫電池相較下,超級電容器的能量效率高出7~10%,實現了3.9Wh/kg(2.7~1.35V放電時)的能量密度與1500W/kg以上的密度輸出。



擔心自然反撲
全球極度重視環保

除了美國政府誓言要及早讓燃料電池車上路、日本首相搭Honda燃料電池車逛大街等,宣示捍衛環保決心的演出之外,我們的環保署也在12月初公佈了首次發表的「2004年環保轎車排行榜」,包括VW Passat 1.8T、Honda Accord 3.0、Peugeot 607 3.0、Peugeot 206 SW 1.6、Honda Accord 2.0、 Toyota Camry 2.0、Mazda 6 2.3以及Mini Cooper 1.6等8款市售車,通過了嚴格的4項測試標準,榮登國內環保轎車王座。環保署希望國人在添購新車時,能多多選購環保轎車,為我們的環境盡一分心力。



雖然號稱是環保轎車,但這8款車畢竟都還是使用汽油內燃機的傳統轎車,它們還是會排放出有毒的CO、HC等物質,如果真要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唯一的解決之道便是大量使用燃料電池車,因為它不會排放任何有毒物質,汽車行進過程唯一會產生的東西就是水。



除了日本的Honda、Toyota之外,致力發展燃料電池車的車廠還有美國通用、德國BMW、M.Benz等知名大廠,就筆者目前所接觸到的資訊而言,推廣燃料電池車最大的瓶頸還是在氫氣加氣站的普及,至於車輛成本過高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普及之後價格自然會下降,殊不見以前貴得不得了的ABS、SRS,現在不已都成為國產車的標準配備?



準備好迎接新世代的來臨了嗎?預計在10年之內,燃料電池科技將普及在我們週遭,而「氫氣加氣站」也將成為一種新興行業。



環保署不久前揭曉的「2004年環保轎車」排行榜,共有8部車通過這項嚴苛的評比,而頒獎當天工研院也將自行引進的兩部「Hybrid」油電混合車運至現場展示,引起到場媒體的重視。



歷代FCX儀錶板,車型愈趨近成熟,儀錶板所顯示的資訊也愈多。內藏2顆350公升高壓儲氣筒的FCX,目前的續航力已經可以持續至355km/h。





What sunshine is to flowers, smiles are to humanity.
微笑之於人類,猶如陽光之於花卉。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4-01 13:15 |
quazy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種動力真的很吸引人,而且又不會有石油危機,真希望他能快點量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 | Posted:2005-04-01 22:37 |
rbnlul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快點量大生產,造福全世界,不然天氣在異常下去@@|||


風吹捲浪咆~
神動振雲霄~
臥睡待天時~
龍飛怒狂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台灣基礎開發 | Posted:2005-04-02 16:40 |
jumisy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嗯~聽起來真的很好的構想,不過在自然界中,氫氣的來源如果靠電解水所產生的應該不行吧!不符經濟效益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02 18:2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02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