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感冒藥 健保即將不給付
【記者詹建富/報導】
最近由於溫差大,許多人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使得各醫院診所門庭若市。要留意的是,中央健保局已擬訂包括綜合感冒藥、鎮咳止痰藥、抗組織胺等10大類別指示用藥,即將全面改列不給付,未來民眾如果需要使用這類藥物,都得自費購買。健保局說,這項規定最快今年7月實施,最遲年底以前上路。
由於健保財務吃緊,中央健保局為避免調高健保費率衝擊太大,而改採積極性的「開源節流」方案,並呼應行政院遏止健保浪費的要求,其中一項重點即是檢討藥品給付的合理性,逐步取消指示用藥的給付。健保局指出,根據健保法第39條規定,「指示用藥不給付」,但過去因健保沿襲公、勞保制度,目前仍有不少指示用藥仍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以致屢受監察院糾正;未來如果改列不給付,只是「回歸母法」。
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曾千芳指出,根據該局統計,現行仍納給付的1200多項指示用藥,健保每年需支出23億元,其中以俗稱胃乳片的制酸劑用量最大,一年花費多達11億,其次是一般皮膚外用藥、鎮咳止痰藥。她舉制酸劑為例說,國人常以吃藥傷胃為由,要求醫師處方時多開一種胃藥,而醫師也樂於配合;事實上,這種胃乳片是多餘的,只有極少數服用阿斯匹靈、抗風濕性關節炎用藥的患者,才需搭配胃藥。
此外,根據健保局統計,國內每年用於支付治療感冒的醫療費用高達250億元,但早有專家建議,健保應省去這類輕症疾病的給付。曾千芳表示,世界衛生組織 (WHO)曾發表研究指出,民眾發生頭痛、咳嗽、感冒等輕症時,若能先自我療護 (Self-medicaion)而不找醫師,對節省國家整體醫療支出大有幫助,而且民眾既可省去掛號費、部分負擔的費用,也可省下到醫院排隊看病的時間。
因此,健保局已針對10大類指示用藥,包括胃腸藥 (制酸劑)、解熱鎮痛劑、綜合感冒藥、鎮咳去痰藥、抗組織胺、一般皮膚外用藥、一般眼科用藥、止(緩)瀉劑、鎮暈藥、驅蟲劑等,計畫列為不給付範圍。曾千芳表示,根據該局初步擬定的方案,甲案是分批實施,乙案則是一次上路;近日健保局將與醫界、相關團體及健保醫療支付委員會研商,並送衛生署核定,最快7月就可定案。
不過,消基會副董事長程仁宏認為,感冒藥不給付的影響層面及負面衝擊可能更大,而且如果改為自費,部分民眾可能為了省錢而不去看病,一來病情可能惡化,二來會增加傳染給他人的機會,社會成本支出反而更多,他呼籲健保局多加考量。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也認為,衛生署從來不對民眾的自我療護多做宣導,如今卻把這個責任丟給民眾,如果醫療提供者浮濫檢查、開藥不能截斷,健保節流的收效令人存疑。
【2005/03/10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