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中 欧][转贴] 英国的深度与广度之二:布莱顿
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一个曾有「日不落国」之称的岛国。自西元43年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五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直至1066年法国诺曼地罗伯特公爵的私生子威廉,于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哈罗德,当上国王,史称威廉一世,自始带领英国进入崭新的千年历史至今。无怪乎有人说,今日的英国人是法国人的后裔。其实更早之前就有许多的欧洲人陆续移民至此,甚至有丹麦人当上英格兰国王。 不晓得外国人企图阅读中国历史,当面对那么多纷乱的王朝时,有何观感?相对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着实令人感到深远且沉重。在观光游览爱丁堡(Edinburgh)、牛津(Oxford)、布莱顿(Brighton)等地后,开始不能满足于眼前所见。对于弥漫空气中我所未知的历史,开始迷惑:这是玛丽住过的行宫,那个也是,但室内的画像却不一样?到底有多少个玛丽女王呢?又,到处是亨利八世的画像,是个领导有方的强势君王吧?有何功勋彪炳的战绩或治绩呢?当独自漫步牛津时不禁开始想像:历史上的英格兰国王有几位也同我一样走过这条路呢?虽然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看到的每张英国脸孔、踏进的每个城堡、每个厚实严谨却瑰丽的建筑,总觉得掉进时光的漩涡,遭遇一股强烈的引力,极欲带领我走进英国历史。最后,还是抗拒不了,只好接受那股魔力,开始一段阅读英国历史之旅。 布莱顿(Brighton) 有阵子很想看海,却迟迟未能如愿。一次服勤英国顺道拜访朋友的机会下,向朋友建鑫提出看海的要求,于是来到布莱顿。时值一月,海风冷不防地袭来,空气中的冷分子让人全身不停抖擞;街上行人稀稀落落与盛夏人潮成强烈对比,原来大家都躲进皇宫码头〈Palace Pier,1899年兴建〉温暖的室内。这样也好,让这个距离伦敦最近的南部海岸渡假区歇息至少一个冬季,恢复疲累,再度提振精神,迎接下一个盛夏如织的人潮。 除了皇宫码头、布莱顿行宫〈Royal Pavilion〉还有迷宫般的巷道,构成布莱顿今日迷人风情。望着那个色彩绮丽、魅幻神秘、东方风味的行宫,不禁好奇,究竟是一位怎样浪漫的君王,选择如此开阔的海边,建造这样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华丽宫殿?原来是乔治四世〈1762-1830年〉。虽然他于1820年才继位,然因其父乔治三世被疑患有精神疾病,于1811年便以摄政王身分摄政。这样的例子在英国史上为常有之事,曾有多位君王于未成年期或他因先行摄政而称摄政王,待在位者驾崩后才继位为国王。 布莱顿原是乔治四世与菲次赫伯特(Maria Fitzherbert)女士的定情之地。以宗教立国的英国于1533年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自伊莉莎白一世后确立为新教国家,并在1701年通过的「解决法案」禁止王位继承人娶天主教徒为妻。因故他俩于1785年秘密成婚,当年乔治23岁,菲次赫伯特为29岁的寡妇,婚后就住在以布莱顿为社交中心的农庄。然乔治四世于1795年与表妹卡洛琳〈Caroline of Brunswick〉正式结婚,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甚至拒绝卡洛琳出席乔治的加冕典礼。地位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终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原本洒脱的王子最后变得暴饮暴食,陷入另一种绝望。 乔治四世于1815年聘雇纳许(John Nash),将布莱顿的农庄改建成适合举行豪门宴会的东方式宫殿,1822年完工,维持外观至今。不过在1850年,维多利亚女王将此行宫售给布莱顿市政府。参考这段历史,布莱顿不再只是地球仪上曾经到访的一个小点,心中藏着凄苦人生的故事盒中被悄然窜入,占据一个静待我偶尔会将之回味的角落。 2000年1月初造访此行宫,世逢整修期间,无缘入内参观,实为憾事。然事后能阅读这段历史,将布莱顿深烙心中,乔治四世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p.s. 在美国纽泽西州有一个我的朋友就住在Brunswick,与卡洛琳皇后来自的地方同名。美国东岸为1620年由英国出发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the Mayflower)航向美洲新大陆的首站,因之在美东,许多建筑都具有强烈英国风格,连英国家乡地名都不忘搬到美洲。原本Brunswick只是个地名,但因读到乔治四世皇后之后联想到朋友,这两个远在半个地球另一方的城市,竟像隔壁乡镇一般熟悉。好一个意外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