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云语书摘说梦
云语书摘 一般说梦,有两种现象, 一是比喻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有如做梦般; 其缘境的发生,不外是来自人的妄想杂念, 因胡思乱想,所以编织白日梦,⋯⋯ 由于来自人的想,故谓之梦想。而做梦的经验,人人都有, 往往梦里发了财,醒来只是一场空,梦中被追杀,醒后原来虚惊一场; 梦中房间失火了,惊吓之余什么也没发生。 可是,人在梦中时,一切似乎真实不虚,即使恶梦惊醒时, 也会全身不舒服,心跳加速,仿佛身历其境,不只是梦一场, 所以有人说人生如梦。确实人的一生,如梦境流转般日复一日; 孩童时盼着长大,长大后期待功成名就,年老气衰则担心害怕死。 从古至今,多少人汲汲营营追求名闻利养,但不论最后致富多少, 身份地位多高,即使如古时皇帝、现代总统,一样得面对死亡, 无异于一般平民百姓,所谓人生如戏,其道理也就像做梦,如梦一般。 另一种是指睡眠中的幻象叫梦,多因身体内外所受的刺激而起。 梦,在佛教的理念中,是五蕴于某一时空,相应于色尘缘境, 仅仅一极微刹那的作用后,显现于睡眠时的我意识,所发起的一些印象; 其印象往往是片断的、残缺的,全归每一个人的定的修养不同。 白云老禅师在《禅和遗痕.梦、愿、定境》一文中说, 梦于五蕴的变化所产生的作用,但止于「受」而后「想」;有时, 自我意识中有「行」的样子,却没有「动」的实际行为, 自然也就没有「识」的结果, 所以,梦中的印象,往往祇是片断的、残缺的。 在《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有关梦的记载,提出四种梦的现象: 1、四大不和梦:因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不调和, 引起心神散乱而放逸;做梦时,或山崩,或水灾, 或自身飞腾虚空,或被虎狼、盗贼等追逐。 2、先见梦:即日有所见有所思,因而发起梦境。 3、天人梦:依人的言行,天神为修善的人感善梦之境, 有增长善根的激励作用。恶人作梦,则天神为现恶梦, 令使惊怖而生善的作用。 4、想梦:妄想杂念多的人,发梦最多,梦境亦复杂; 想善事则梦善,想恶事则梦恶。 《禅和遗痕》谓,学术界说「梦」,认为是潜意识, 极近似佛法中的五蕴作用。此作用的变化动力,来自色尘缘境的诱因; 这种诱因,正是日间相应后的印象,其时间完成于一极微的刹那间。 所以,梦中景象,不过阴覆意识, 展现于无明惑中,刹那刹那的现象罢了。 然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对梦的看法、解释亦各有不同, 小乘佛法大多透过梦来暗示重大事件及转变, 如佛陀托胎前,摩耶夫人梦菩萨骑白象入胎; 而大乘佛法则多诠释梦的本质, 并藉其性质的虚妄不实以比喻有为法的梦幻泡影, 如《金刚经》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又《大般若经卷五九六》、《大智度论卷六》等 亦以十种譬喻来引导学佛的人契入缘生的法义, 即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干达婆城、 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十种譬喻说明缘生现象, 其中即有如梦一喻。 明代莲池大师所着《竹窗随笔.世梦》谓: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被利名牵,往返于万里者, 岂必枕上为然也!故知庄生梦蝴蝶,其未梦蝴蝶时亦梦也, 夫子梦周公,其未梦周公时亦梦也。旷大劫来, 无一时一刻而不在梦中也。破尽无明,朗然大觉, 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夫是之谓梦醒汉。」 日本的德川家光将军苦于基督徒之乱, 求教于泽庵(1572~1645)禅师「有否不战而平之道?」 师答:世界是一个梦,只是人在梦中,不知是梦,以为真有这个世界。 与人相争,是梦中之争,醒来之后哪有敌人?把世界当成现实, 也是因为在梦中,而不知道是梦,所以胜则喜,负则悲。 相争于自他对立的梦中,胜有何喜?败有何悲? 梦中之争应该停止;去做一个无胜、无败、无事的人吧! 当师临终前,弟子请师写辞世偈,师推辞不掉, 拿起笔来写了一个大字──梦。又在旁边以细字写道: 百年三万六千日,弥勒观音几是非,是亦梦,非亦梦, 佛云应作如是观矣。师写完即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此外,白云老禅师在《休庵散抄.梦的现象》说, 发梦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四种: 1、虚梦,于见闻中自我编制而成。 2、妄梦,偏于妄想自我意念组合。 3、覆梦,思想变动时一刹那中起。 4、复梦,依前之三者发梦的延续。 所以,梦有潜意识和明显意识的。潜意识的梦,形成于心念发动时, 刹那间所摄受的色尘缘境;于极微短暂甚至不曾经意的意识, 出现于睡梦中的现象者是。明显意识的梦,往往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包括日间的一些妄想和杂念; 这一类型的睡梦,形成于挂碍和幻想。 但是,任何梦境的发生,多因心念的不清净而起,尤其偏好妄想的人, 最容易编制生梦;或有意、或无心,总归梦境,无有实性。 若引喻为之警语,犹言世法如梦,不可沉迷。 是以,学佛者应多修三摩钵提,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的效用,入三昧净境,于道方始大增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