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 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 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擇法覺支: 有善不善法,有罪無罪法,劣法與勝法,黑白分法。 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擇法覺支生起的原因, 或為已生的擇法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圓滿。三業清淨。五濁:佛教術語,是指五種渾濁不淨之法, 包括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合稱五濁
劫濁:三災起時,更相殺害,眾生飢饉,種種疾病, 此謂劫濁。有謂某世界於成住壞空, 乃至年月日時長短劫中,遍虛空中未凝四大, 虛妄見分渾沌未開為六根,一片昏鈍,說為劫濁。
見濁:有情於劫濁中起諸妄情,欲覺見知六塵, 乃攝四大成有根身,依於地大質礙, 由見聞覺知等羅織水火風空,由是見聞嗅嚐覺觸雍滯, 不得通流,有情妄覺遂分六根,從此起諸妄知妄覺妄見,是名見濁。
煩惱濁:謂無始來憶識誦習,於自本性中發起妄見知覺, 此妄知覺不離六塵,因六塵起;若離六塵,即無妄知覺相; 眾生不了覺性本一,於六塵中互相交織熏習;本非有六,唯一精明; 眾生以不了故,於六根六塵中,生諸煩惱,名煩惱濁。
眾生濁:一切凡夫有情心識念念不停,常欲留於世間起知見聞觸等, 以是業習所引,十方國土遷流受生,各種各類群聚而生,互相為緣, 輪轉生死,增益妄情難以止息,名為眾生濁。
命濁:一切有情見聞覺知本一精明,執六塵相及以六根,遂成六用; 而體性本自相通,元無差異, 然以四大五根妄覺執著及與意根執妄覺知, 遂使諸根成界;雖性相通,而於六塵之用相隔,以妄情四大交織, 成此身命六用隔越,不能返源歸一,謂為命濁。
以五濁故,引生火水風災及饑饉劫、刀兵劫、疫劫等, 十方國土民不聊生,是為國土亂。
1.^ 《雜阿含經》卷32: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晡時從禪覺, 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緣世尊先為諸聲聞少制戒時,多有比丘心樂習學; 今多為聲聞制戒,而諸比丘少樂習學。」佛言: 「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 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 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 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 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 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 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 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 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 2.^ 《悲華經》卷2:「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寂意。 瞻覩如來種種神化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 其餘諸佛所有世界。清淨微妙種種莊嚴。 離於五濁無諸穢惡。其中純有諸大菩薩。 成就種種無量功德受諸快樂。其土乃至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何況當有二乘之實。今我世尊。何因何緣處斯穢惡不淨世界。 命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於是五濁惡世之中。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四眾中說三乘法。以何緣故。 不取如是清淨世界。而不遠離五濁惡世。佛告寂意菩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本願故取淨妙國。亦以願故取不淨土。 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故。取斯弊惡不淨土耳。 是故吾以本願。處此不淨穢惡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 《首楞嚴經》卷4: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 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 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 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 『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 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 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 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4.^ 《文殊師利問經》卷2(CBETA, T14, no. 468, p. 503, b27-28) 5.^ 《瑜伽師地論》卷44〈17菩提分品〉: 「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眾多饑饉可得。 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眾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 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CBETA, T30, no. 1579, p. 538, a20-24) 6.^ 《首楞嚴經》卷4:「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 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 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 明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 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 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 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 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 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名為命濁。」「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 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 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 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 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
維基百科*背覺合塵 【觀世心編著】 遠離菩提正覺,契合五欲六塵。意指眾生貪戀塵世, 不思解脫,甘願輪迴。 出自唐‧般剌密帝(?~705~?年)譯 《龍藏‧0442‧47冊;楞嚴經‧卷四》: 「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宋‧長水子璿法師(965~1038年): 「雖言六根,兼取六識。俱從一心,分湛所起。 以本是純元之一心,背之遂成六種根識。識不自起,由塵所發。 念念奔逸,莫能自反,即背覺合塵之義。」 參閱《大正藏‧1848‧44冊;起信論疏筆削記‧卷四》。 以其討論別人的隱私過錯不如返來檢視自己的...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