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水果師」和「伏虎師」的由來
就在這一年,他到福建省莆田縣慈壽禪寺,從妙義老和尚受具足戒。
這時他的剃度師瑞芳已經圓寂,他受戒歸來,決意入山潛修,
得到轉塵老和尚的應允,攜帶幾套簡單的衣服,外加十多斤米,
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覓得一個岩壁上的山洞為安身之所,
開始了十餘年的潛修生活。泉州城北的清源山,
是一座茅草叢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層比一層高,
而後山則叢林密佈,時常有鄉人入山打柴。
廣欽進山,往高處攀登,找到一個寬五六尺、高一人許的山洞,
恰可供他一人安住。於是他就在洞中坐禪唸佛。
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後就以樹薯野果充飢。
日久成為習慣,他就斷了人間煙火,
成為一個專吃蔬果的自然人。後來他到了台灣,
也一直以水果為食,因此信眾就稱他為「水果師」。
到八十歲以後,因為牙齒全脫,始漸用流質的果汁牛乳為食。
清源山的後山猴子很多,亦偶有老虎出沒,他居山日久,
人獸和平相處,彼此了無畏懼,後來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的傳說。
廣欽和尚四十三歲時,在清源山的石洞打坐,坐了幾天後,
有一天突然聽到老虎吼叫的聲音。這個老虎不是直接進來,
他站在洞口,看到洞裡面有人,就先把尾巴伸進來掃一掃,
然後大叫一聲,意思是說:
「這是我的地方,你為什麼坐在這裡?」
就是叫廣欽和尚離開的意思。
廣欽和尚非常瘦小,但是當老虎叫了一聲之後,
他不但沒有畏懼,還把老虎叫住說:
「阿彌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報,終無了期;
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這個地方讓與我修行,
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講完以後,老虎大叫一聲,然後就離開了。
這個老虎走了以後,不但沒有到別處去,
還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來,
蹲在廣欽和尚修行山洞的門口,在那裡替他看守門口,
每天在那裡遊戲。所以廣欽和尚在泉州,人家稱他「伏虎和尚」。
在廣欽和尚閉關修行時,常沒有東西吃。一日,
正餓得發慌,見遠處有一群猴子戲耍,
只見它們吃著一粒粒樹子,津津有味,不覺垂涎三尺,
肚子更餓得受不了。他一邊看看猴子,收回眼光,
又看看自己,不覺莞爾,心想:當下的我,這副德性,
與樹上的猴子,又有什麼差別呢?它能吃,
為什麼我不能吃呢?隨手由地下撿拾樹子吃將起來。
猴群見有人加入它們的行列,頗覺訝異,彼此交頭接耳,
鼓噪起來。過一陣子,見他手上已無樹子,
竟紛紛由樹上丟下新鮮樹子送與他食。
廣欽和尚食樹子後,竟自覺目光炯炯,精神煥發。
自此,這群猴護法竟也深諳人情世故,經常摘取樹子、
水果送到洞口供養廣欽和尚。於是,他暫時衣食無缺。
這就是「猴子獻果」這個故事的由來。
廣欽老和尚,現代台灣之著名苦行僧。
大家讚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
他老人家九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他於一九四七年來到台灣,弘法四十年,
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高僧。
在台灣,早年間人稱他「水果師」,
可是他年輕時代在泉州清源山修苦行時,當地人稱他「伏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