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0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安忍波羅蜜
安忍波羅蜜 黃國達        

在無常的世間中,可說是苦多而樂少,
佛陀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法,無非是要幫助眾生究竟地離苦得樂。
苦可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或八苦:生苦、老苦、病苦、
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眾生面對這些苦,大多以世間的方法,消除引發苦的外在因素,
例如肚子餓了找東西吃,生病了看醫生、打針、吃藥,
想結婚就交異性朋友,想要房子、⋯⋯
車子或生活享樂就設法多賺來達成願望……,
如果一一如願,自然不覺得苦,但是遇到阻礙的時候,
就會氣憤、不滿、甚至攻擊阻礙他的人和東西,
或是退縮、逃避、自怨自艾、傷心難過,這就是苦!

有些人,則會找理由自我安慰,
告訴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或是「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失敗為成功之母」,這些都還算是比較理智的反應,
而有些人則無奈地認命,心想「命運天注定,半點不由人」,
顯得有些悲觀。

面對挫折和痛苦,佛法又是如何對待呢?
大致說,對於非心理因素的問題,
如同世間法的正常行為方式,要「行所當行」,
適當採取行動去處理它;而對於心理因素的問題,
則要以智慧來觀照,看清無常、無我的真相,
沒有永遠的苦,也沒有受苦的我,
並接納當下,「受所當受」,安然忍受一切痛苦,
不會生起許多無謂的情緒、煩惱,這稱為「安忍波羅蜜」,
這是與世間法不同的地方。

例如:不小心受傷,除了儘快救治之外,
要以般若智慧觀照,明白當下只是緣起的事實,
不必責怪他人,過度自責,或氣憤、難過。
安然地忍受身體的痛苦,而心中沒有苦。
世間人的自我安慰或認命的想法或許也能曠達自得、
逆來順受,但若非真正放下,成敗、得失、苦樂、
榮辱的分別執取仍在,沒有參透世間的虛幻,
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遇到某些逆緣,看不透,仍然會生煩惱,不是究竟之法。

安忍不同於忍耐,忍耐只是壓抑,心仍有怨尤,心不甘、
情不願,一味地忍耐,直到忍無可忍就會爆炸!
這是因為他認定有實在的苦和受苦的我,
沒有看到緣起的真相,不知道這些都是無常變化、苦由心生的。

安忍也不是一味的忍讓,縱容惡行的鄉愿作法,
或以為學佛者應該與世無爭而任人欺侮。
其實安忍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軟弱的表現,
那樣不但無助於眾生,而且徒增困擾。

安忍也不是無義的苦行,對於心靈淨化沒有幫助的戒禁取,
不必去執取,磨練要有智慧的判斷為前提,
並不是吃苦就等於消業障!

安忍的根源是什麼?安忍是基於智慧和慈悲的實際表現。
看清真相的人,明白因果循環的道理,
現在的苦是過去的無明和業力所生,現在消除無明、
不再造業,未來的苦,終將不再,而現在的苦,
逃避也沒有用,倒不如勇敢承擔,而且苦亦如幻,
當下雖真實,但它是「無自性」的,愈擔心害怕愈苦,
內心寧靜、堅強,苦也是「堪忍」的。

在慈悲心的對應之下,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的苦,而深一層地觀照,
他人也如同自己一樣,受到無明、業力的囚困,苦不堪言,
即使他傷害到我,也不會仇視報復,或嚴辭指責,
因為真正的敵人,是無明、業力,而過去世、
甚至今生世,我們也不知在有意、無意中傷害過多少眾生。

所以,承擔眼前的苦,就是最直接的辦法,
至於長遠之計,當然就是要自度度他,
以佛法覺醒之光,澈底解除眾生的無明病根啦!

安忍波羅蜜要如何落實?哪些事情要安忍?
人世間,有無邊的苦,安忍波羅蜜也就有無邊的功德,
佛法說安忍有三種:

一、 耐怨害忍:他人的傷害、誣陷、誹謗、屈辱,
使財產、名譽受損,身體、心理受折磨,須要安忍。

二、 安受苦忍:自然環境的苦,如酷熱、寒冷,噪音、
空氣污染、交通混亂會使人心煩氣燥;社會環境的苦,
如升學、失業、競爭的壓力使人活得很緊張;
人際關係的苦,如婚姻、親子、同事的衝突,
使人氣憤、疲累;還有自己身體的苦,如因為殘障、
受傷、生病、衰老而行動困難,看東西、聽聲音不清楚,
各種食物禁忌,打針、吃藥、開刀、復健等治療過程,
乃至各式各樣數不完的疼痛,令人難以忍受。這些都要安忍。

三、 諦察法忍,這是佛法中很特別的一項,
在智慧觀察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
雖然心裡很急切、卻要忍受找不到答案、
看不到真相的必經過程,絕不可為了讓自己安心,
粗心大意地聽信他人或自以為是,所謂「欲速則不達」。
一定要耐心、細心地觀照,才能看到真相。

在觀照過程中,看見自己居然藏了那麼多的煩惱污垢,
心中不免喪氣、灰心、自卑,或是感受到世間的諸行無常,
變化莫測,完全違逆自己對人生的完美理想和期盼;
而在聽聞、思惟諸法無我、緣起空寂的甚深之理的時候,
感受到連一向自以為優越、美貌,非我不可的自尊心的堡壘——
「自我」都即將被摧毀,因而引起莫大的恐慌。
這時千萬要忍住這種種灰心、失落、恐慌的凡夫心——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直到萬緣放下,連自我也放下,
那時正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可以真正嚐到「涅槃寂靜」的法味——
清涼、自在、無拘、無累了!

如果不能安住於智慧觀照,害怕煩惱、抗拒無常、
無我的事實真相,回頭去找尋安慰、永恒和「真我」,
只要有一絲一毫的我見不能放下,
就仍然要在生死輪迴的三界中受苦受難,實在太可惜了!

另外,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也要難行能行,
難忍能忍,譬如禪修生活的孤寂、清苦,
修定過程中的酸、痛、麻、癢,這些都要忍。
過得了關,才能得到真實的成就。
總之,安忍波羅蜜有無邊的法益,是修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0 07:39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安忍 寂天菩薩 造

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
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執著嗔,意即不寂靜,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弒害。⋯⋯
嗔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若心有嗔恚,安樂不久住。
嗔敵能招致,如上諸苦患,精勤滅嗔者,享樂今後世。

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己。
故當盡斷除,嗔敵諸糧食,此敵唯害我,更無他餘事。
遭遇任何事,莫擾歡喜心,憂惱不濟事,反失諸善行。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不欲我與友,歷苦遭輕蔑,聞受粗鄙語,於敵則相反。
樂因何其微,苦因極繁多,無苦無出離,故心應堅忍。
苦行伽那巴,無端忍燒割,吾今求解脫,何故反畏怯?
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漸習小害故,大難亦能忍。
蛇及蚊虻噬,飢渴等苦受,乃至疥瘡等,豈非見慣耶?
故於寒暑風,病縛捶打等,不宜太嬌弱,若嬌反增苦。
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人見他血,驚慌復悶絕,
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故應輕害苦,莫為諸苦毀。
智者縱歷苦,不亂心澄明,奮戰諸煩惱,雖生多害苦,
然應輕彼苦,力克嗔等敵,制惑真勇士,餘唯弒屍者。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悲愍生死眾,羞惡樂行善。

不嗔膽病等,痛苦大淵藪,云何嗔有情,彼皆緣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如是不欲惱,煩惱強湧現。
心雖不思嗔,而人自然嗔,如是未思生,嗔惱猶自生。
所有眾過失,種種諸罪惡,彼皆緣所生,全然非自力。
彼等眾緣聚,不思將生嗔,所生諸嗔惱,亦無己生想。

縱許有主物,施設所謂我,主我不故思,將生而生起,
不生故無果,常我欲享果,於境則恆散,彼執亦不息。
彼我若是常,無作如虛空,縱遇他緣時,不動無變異。
作時亦如前,則作有何用?謂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應嗔,如幻如化事。
由誰除何嗔,除嗔不如理,嗔除諸苦滅,故非不應理。
故見怨或親,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緣生,受之甘如飴。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厭苦,以是諸有情,皆當無苦楚。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或為得婦心,憂傷復絕食,
縱崖或自縊,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於己作損傷。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盡,況於他人身,絲毫無傷損。
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憫,慈悲縱不起,生嗔亦非當。

設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嗔彼則非理,如嗔燒性火。
若過是偶發,有情性仁賢,則嗔亦非理,如嗔煙蔽空。
棍杖所傷人,不應嗔使者,彼復嗔使故,理應憎其嗔。
我昔於有情,曾作如是害,既曾傷有情,理應受此損。
敵器與我身,二皆致苦因,雙出器與身,於誰該當嗔?

身似人形瘡,輕觸苦不堪,盲目我愛執,遭損誰當嗔?
愚夫不欲苦,偏作諸苦因,既由己過害,豈能嗔於人?
譬如地獄卒,及諸劍葉林,既由己業生,於誰該當嗔?
宿業所引發,令他損惱我,因此若墮獄,豈非我害他?
依敵修忍辱,消我諸多罪,怨敵依我者,墮獄久受苦。
若我傷害彼,敵反饒益我,則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若我有功德,必不墮地獄,若吾自守護,則彼何所得?
若以怨報怨,則更不護敵,吾行將退失,難行亦毀損。

心意無形體,誰亦不能毀,若心執此身,定遭諸苦損,
輕蔑語粗鄙,口出惡言辭,於身既無害,心汝何故嗔?
謂他不喜我,然彼於現後,不能毀損我,何故厭譏毀?

謂礙利養故,縱我厭受損,吾利終須捨,諸罪則久留。
寧今速死歿,不願邪命活,苟安縱久住,終必遭死苦。
夢受百年樂,彼人復甦醒,或受須臾樂,夢已此人覺,
覺已此二人,夢樂皆不還,壽雖有長短,臨終唯如是,
設得多利養,長時享安樂,死如遭盜劫,赤裸空手還。
謂利能活命,淨罪並修福,然為利養嗔,福盡惡當生。
若為塵俗活,復因彼退墮,唯行罪惡事,苟活義安在?

謂謗令他失,故我嗔謗者,如是何不嗔,誹謗他人者?
謂此唯關他,是故吾堪忍,如是何不忍,煩惱所生謗?

於佛塔像法,誹詆損毀者,吾亦不應嗔,因佛遠諸害。
於害上師尊,及傷親友者,思彼皆緣生,知已應止嗔。
情與無情二,俱害諸有情,云何唯嗔人?故我應忍害。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還嗔,此中孰無過?孰為有過者?
因何昔造業,於今受他害?一切既依業,憑何嗔於彼?
如是體解已,以慈互善待,故吾當一心,勤行諸福善。

譬如屋著火,燃及他屋時,理當速移棄,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貪,能助嗔火蔓,慮火燒德屋,應疾厭棄彼。
如彼待殺者,斷手獲解脫,若以修行苦,離獄豈非善?
於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何不除嗔恚,地獄眾苦因?
為欲曾千返,墮獄受燒烤,然於自他利,今猶未成辦。
安忍苦不劇,復能成大利,為除眾生害,欣然受此苦。

人讚敵有德,若獲歡喜樂,意汝何不讚,令汝自歡喜?
如是所生樂,唯樂無性罪,諸佛皆稱許,復是攝他法。
謂他獲樂故,然汝厭彼樂,則應不予酬,此壞現後世。
他讚吾德時,吾亦欲他樂,他讚敵功德,何故我不樂?

初欲有情樂,而發菩提心,有情今獲樂,何故反嗔彼?
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今見人獲利,何故生嫉惱?
所應恩親養,當由汝供給,彼今已自立,不喜豈反嗔?
不願人獲利,豈願彼證覺?妒憎富貴者,豈有菩提心?
若已從他得,或利在施家,二俱非汝有,施否何相干?
何故棄福善,信心與己德?不守己得財,何不自嗔責?
於昔所為惡,猶無憂愧色,豈還欲競勝,曾培福德者。

縱令敵不喜,汝有何可樂?唯盼敵受苦,不成損他因。
汝願縱得償,他苦汝何樂?若謂滿我願,招禍豈過此?
若為嗔漁夫,利鉤所鉤執,陷我入獄簍,定受獄卒煎。
受讚享榮耀,非福非長壽,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樂。
若吾識損益,讚譽有何利?若唯圖暫樂,應依賭等酒。
若僅為虛名,失財復喪命,譽詞何所為,死時誰得樂?
沙屋傾頹時,愚童哀極泣,若我傷失譽,豈非似愚童?
聲暫無心故,稱譽何足樂?若謂他喜我,彼讚是喜因?
受讚或他喜,於我有何益?喜樂屬於彼,少分吾不得。
他樂故我樂,於眾應如是,他喜而讚敵,何故我不樂?
故我受讚時,心若生歡喜,此喜亦非當,唯是愚童行。

讚譽令心散,損壞厭離心,令妒有德者,復毀圓滿事。
以是若有人,欲損吾聲譽,豈非救護我,免墮諸惡趣。
吾唯求解脫,無需利敬縛,於解束縛者,何故反生嗔?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閉門不放行,云何反嗔彼?

謂敵能障福,嗔敵亦非當,難行莫勝忍,云何不忍耶?
若我因己過,不堪忍敵害,豈非徒自障,習忍福德因?
無害忍不生,怨敵生忍福,既為修福因,云何謂障福?
應時來乞者,非行佈施障,授戒阿闍黎,亦非障出家。
世間乞者眾,忍緣敵害稀,若不外植怨,必無為害者。
故敵極難得,如寶現貧捨,能助菩提行,故當喜自敵。
敵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首當奉獻彼,因敵是忍緣。
謂無助忍想,故敵非應供,則亦不應供,正法修善因。
謂敵思為害,故彼非應供,若如醫利我,云何修安忍?
既依極嗔心,乃堪修堅忍,故敵是忍因,應供如正法。

本師牟尼說,生佛勝福田,常敬生佛者,圓滿達彼岸。
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道理?
非說智德等,由用故云等,有情助成佛,故說生佛等。
懷慈供有情,因彼尊貴故,敬佛福德廣,亦因佛尊貴。
助修成佛故,許眾生佛等,然生非等佛,無邊功德海。
唯佛功德齊,於具少分者,雖供三界物,猶嫌不得足。
有情具功德,能生勝佛法,唯因此德符,即應供有情。

無偽眾生親,諸佛唯利生,除令有情喜,何足報佛恩?
利生方足報,捨身入獄佛,故我雖受害,亦當行眾善。
諸佛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癡我何故,驕慢不侍眾?
眾樂佛歡喜,眾苦佛傷悲,悅眾佛愉悅,犯眾亦傷佛。
遍身著火者,與欲樂不生,若傷諸有情,云何悅諸佛?
因昔害眾生,令佛傷心懷,眾罪我今悔,祈佛盡寬恕。
為令如來喜,止害利世間,任他踐吾頂,寧死悅世主。

大悲諸佛尊,視眾猶如己,生佛既同體,何不敬眾生?
悅眾令佛喜,能成自利益,能除世間苦,故應常安忍。
譬如大王臣,雖傷眾多人,謀深慮遠者,力堪不報復,
因敵力非單,王勢即彼援,故敵力雖弱,不應輕忽彼。
悲佛與獄卒,吾敵眾依怙,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暴君縱生嗔,不能令墮獄,然犯諸有情,定遭地獄害。
如是王雖喜,不能令成佛,然悅諸眾生,終成無上覺。
云何猶不見,取悅有情果,來生成正覺,今世享榮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無病障,譽雅命久長,樂等轉輪王。


http://vlog.xuite.net/embed/RHNoeEkzLTk3NTUxNTcuZmx2?ar=0&as=0'

http://vlog.xuite.net/play/MmNmbVdOLTk3NTUxNTIuZmx2/%E5%85%A5%E8%8F%A9%E8%96%A9%E8%A1%8C-%E7%AC%AC%E5%85%AD%E5%93%81-%E5%AE%89%E5%BF%8D-2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5-20 09:48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0 07:4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69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