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魟hang二虎三沙毛mng」:谈常见鱼类刺伤
2005-01-16 垦丁潜水被虾姑割伤
转贴
卫生署立朴子医院急诊外科 苏怡仁
台湾云嘉南一带海产养殖业发达,沿海地多渔塭、圳沟、河口、潟湖,居民常须至水中捞捕渔获,故常被鱼螫伤手脚,送医治疗。又因为其痛无比,往往需施打众多之针剂,才能能达到止痛效果,本文就针对这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医疗层面的问题。此类的螫—刺伤,会比一般的陆上节肢动物(如家蜂、虎头蜂、蜈蚣、蜘蛛…)造成的问题严重,并不在于该生物毒汁的强弱,而是水生细菌较强(海水尤大于淡水)。闻之色变的海洋弧菌(Vibrio spp)感染,常导致皮肤、肌肉坏死甚至截肢的命运。这些细菌,并非造成剧痛的主因,也不是蓄藏在毒汁中,而是鱼类的常驻细菌。整个海域都充满这类对人类不友善的微生物,而在鱼口众多,伤鱼比例高的渔塭浓度更高。人类由于是陆上动物,其免疫系统,相对的对这类细菌陌生,一有伤口,细菌进入体内,便造成严重的感染。
其次是鱼的螫器。我们要对动物有一点常识:直接使用口、齿伤人的动物咬伤,只占少数,如狗、鼠、大白鲨、鳄鱼、食人鱼。其他大部分动物是使用手脚或尾部特化之器官自卫,如鱼的胸、背、尾诸鳍或虾的足肢、蚁、蜂、蝎的螫针、螃蟹、猫、熊的前爪等是。嘴巴是用来进食或捕食的,对象是较弱小的,而螫刺用于自卫,对象是比自己强势的动物。
台湾常见之咸水鱼螫伤事件,往往集中在数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