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2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mesdg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品] [轉貼] 付費學習就是投資自己
電視上曾出現一則有關投資理財的廣告,表現方式是藉由兩位一起進同一家公司的男性同事,突顯累
積財的差異。

他們同時結婚、搬進同一棟公寓……過了幾年以後其中一位開賓士、而另外一位卻還在騎機車。

根據廣告中的說法,關鍵的差異當然是因為選對投資理財的工具。回到現實的生活中,我當然不否認
,適當地處理投資理財事務的確有助於改善生活中的經濟條件,但是真正能讓自己增值、並且加倍回
收的投資工具,卻是付費學習。

是的,在這裡我強調的是「付費學習」!願意自己出錢,學習自己真正有興趣、將來也用得到的專長
,就是認真對待自己的一種投資,嚴格說起來,它的風險性最低、報酬率最高,並且能夠很快地讓人
生倍數增值。

以學生來說,由父母提供學費的學習,雖然也可能獲得很好的效果,但不是每位學生都懂得珍惜這份
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從前,經濟比較困苦的時代,很多留學生出國唸書,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半工
半讀,才能完成學業。根據這些外國教授表示: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的學生,態度上比較認真。

◎自己主動付費學習,比較積極,成果也比較好

出社會工作以後,很多上班族都依賴公司提供進修的機會,以便繼續學習成長。有這份上進心,當然
很值得鼓勵。

不過,並非每家公司都有完善的教育訓練制度,提供員工適合所需的課程。當公司不能提供內部訓練
的課程,也無法有所補助的話,不妨以自費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繼續進修。

從付出成本的角度來說,花自己的時間、又花自己的錢,也許是吃虧的;但從學習效果而言,自己主
動付費學習,會比較積極,成果也比較好。

我在剪髮時認識一位髮型設計師Simon,看他技術很好,工作也十分認真,我問他:「在這麼講究『時
尚』的產業,你們公司一定要經常提供課程讓你們進修,或常出國去觀摩,才能掌握新的趨勢及技術吧?」

他笑著說:「課程是有啦!出國也有啦!不過我們老闆很堅持一個原則……他像是要透露小秘密一般,
停頓了一下,認真地告訴我:

「那就是--老闆說:『我什麼錢都可以幫你們出,但就是學習的費用一定要自己出。』我的老闆認為
,花自己的錢繳學費,才會認真,更何況,學來的都是自己的。」

學來的都是自己的。我覺得他說的真好!學習專業知識,可以直接而具體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如果,
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觀念,並且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方向及進度,一定可以快速提昇自己的多生產力
及競爭力。即使公司不能提供訓練課程或經費,也不會成為自己懶散、不求長進的藉口。

◎為了創新而遭受挫折或損失,也等於是一種「付費學習」

當然,所謂「學習,是要自己繳學費的。」這樣的觀念,並不是只侷限於狹義的「金錢成本」上,從
廣義的層面來說,寶貴的經驗教訓,是無形的成本,也是一種投資。

當我們為了嘗試創新,而遭受精神的挫折或物質的損失,也是一種「繳學費」。重要的是:我們必須
確實從已繳出的學費中,學到一點東西。

錯愛一個人,分手之後,過去相處的時光和付出的心血,甚至刻骨銘心的痛,都是你繳給生命的學費
,它會回饋給你更多有關如何愛與被愛的智慧。

在工作中的挫折,也是你繳給職場的學費,它會回贈你更多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秘訣。

所有的代價,都必須由自己付出,而不是由別人代替承擔,我們才能真正在學費的付出中,認真地看
待一切錯誤的來龍去脈,幡然覺悟,學到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教訓。

如果繳了學費還不能學到智慧,那一定是你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學習,或因為你還不夠痛、不夠覺醒。

我也曾聽朋友抱怨,學這學那,就是學不出的像樣的東西。後來,我發現這些人雖然也繳了學費,不
過只是想打發時間而已,沒有很高的「成就動機」。這種玩票的方式,能算是投資,頂多可以比喻為
是在打麻將,輸贏不重要,開心就好!既然如此,就豁達一點,別為輸幾個小錢抱怨!

本文摘錄自吳若權作品《創造自己的價值》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9 07: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33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