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42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测试][CPU] 2012入门PC装机组合参考 - Intel平台Celeron G530效能篇
随着迈入2012年,紧接着就是华人的农历新年,今年刚好是大家喜爱的龙年
回顾去年的市场状况,DeskTop平台也因为NoteBook、平板或是PDA手机的竞争
让不少只需要上网浏览网页或是简易软体的使用者纷纷转向,导致DIY PC市场也慢慢变小

话虽如此,不过DeskTop拥有较高效能、更好的影音享受与高自由度的升级空间
对于办公室内与学生在文书或是Online Game等用途还是较为实际
使用大尺寸萤幕与长时间使用萤幕的环境下,DeskTop PC还是C/P值很高的选择


本篇是windwithme年度入门PC分享文章
去年先分享AMD入门组合,今年反过来先分享Intel入门平台组合
Sandy Bridge架构在CPU部份也推出比上一代更低价的Pentium与Celeron系列
而H61晶片组因为各大MB厂激烈竞争之下,比起上一代H55还要低上许多
光是LGA 1155 CPU加MB组合就可以省下不少费用,也许这是DIY市场缩小所带来的价格优势

CPU处理器方面
选用Inte在去年九月所推出的入门款Celeron G530
2.4GHz、32nm制程、L3快取2MB,Revision D2
实体2 Cores没有Hyper-Threading技术,最高可达到2执行绪,简称2C/2T
价格约1390元台币,折合美金约47元左右


内容物
产品相关说明书、原厂散热器、Intel Celeron G530 CPU


虽然使用Celeron旧名称,但搭载Sandy Bridge架构的G530能有很不错的效能表现
LGA 1155 Pentium系列L3快取为3MB,这点是Intel新世代入门CPU的主要差异


主机板MB部份
有GPU输出功能的Intel晶片组,目前是以入门H61与高阶Z68为主
在市场上已有众多H61型号供消费者选择,也依功能与规格来做等级区分
选用H61中阶价位的GIGABYTE H61M-S2PV,此款价格为2090元台币,折合美金约70元左右


GIGABYTE H61M-S2PV产品全貌,入门产品依照主打第四代耐久技术
拥有高密度开纤布电路板/防静电晶片/防突波晶片及专利双实体BIOS/全固态电容及超低电阻式电晶体


GIGABYTE去年十月左右在台湾推出四年保固,活动日期与标示产品线内都可升级为四年保固
此外据闻台湾的氧化保固也已经改善,今年GIGABYTE也开始对于非人为的氧化状况收件处理
保固服务的加强在日后应该对于有需要的消费者会更有保障
虽然还有更低价H61可以选择,不过个人着重于两个传统PCI与DVI输出的规格


记忆体DRAM方面
DDR3价位一再跌破历史新低,除非预算紧缩又想拥有双通道才会选择2GBX2
再加上Windows7 64bit普及度日渐增加,大多选购前都会偏向4GBX2的组合
采用CORSAIR xms3 4GBX2双通道版本,1600版本的价格比较偏高一些


CORSAIR为国际知名品牌加上通过原厂的双通道稳定度测试,价位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此款在台湾目前比较少见,国外价格约50元美金,折合台币约1500元左右


Celeron G530搭配H61最高只有DDR3 1066,对于DDR3最入门1333时脉还是差了一阶
如果使用高时脉DDR3也可以在运行1066时将参数优化来提升频宽效能
对于预算有限、对于散热片也没有需求的消费者,也可以更改搭配使用DDR3 1333入门款


Power Supply电源供应器部份
使用SEED V12 400W,V12与L12两系列为SEED新推出的平价产品线
此款价格约1590元台币,折合美金约53元左右


V12系列为80Plus铜牌认证,比起L12白牌认证会比较节能
APFC架构搭配使用特殊设计的外壳,整体看起来质感不错
如果线材全部都用黑色塑胶材质包覆的话,应会更佳完善


V12提供两个USB充电的特殊功能,对于行动装置的电力补充会更加便利
如果是预算有限的使用者,可以改用L12 400W,在价位上会更加亲民许多
个人对于硬体寿命相当重视,想要PC能长时间稳定使用,建议选择好一些的Power Supply


因为去年泰国水患让HDD产线停摆,最后导致价格上涨许多
虽然近期价格有下降一些,不过离涨价前的价位还是高上不少
许多网友会改用价位涨幅没那么高的2.5吋USB外接HDD来使用
这也不失为一个省钱的方式,测试中使用TOSHIBA 2.5吋750GB较符合实际使用环境

不少消费者也对Intel有较高的品牌信任度,或效能满意度而选择Intel的PC架构
以上这些品牌产品搭配并非绝对,如果效能需要不高,也可以选择更低价更入门的产品
相对的若对于效能需求比较高,当然可以买更高阶的产品来做搭配
依自己的需求、预算或品牌喜好来挑选自己喜欢的配备,这才是DIY PC高自由度的最大乐趣!

BIOS画面
主要BIOS调效选单,简称M.I.T.


CPU倍频可以往下调整,G530的DDR3选项为800与1066MHz
Integrated Graphics时脉是可以调高可以增加内显的3D效能


DRAM功能页面


进阶参数设定,此微调为CL5 6-5-18 1T增加频宽效能
同时有试过其他入门级DDR3 1333,并无法稳定运作上面的参数


电压页面
Dynamic Vcore(DVID) -0.320~ +0.640V
Graphics DVID -0.200~+4.80V
DRAM Voltage 1.100~2.400V


将内显GPU共享主记忆体的容量更改到最大480MB+2MB


PC Health Status


G530对于不超频的使用者族群来说,效能跟价格上都有很不错的C/P值
对于追求效能的使用者就只能建议改用中阶产品,依个人需求再做选择
此款H61M-S2PV可以透过OC增GPU效能与降低CPU电压降低耗电量做优化动作
BIOS虽然不是美观的UEFI介面,但传统介面拥有速度快与稳定度高的两项优势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eleron G530
MB: GIGABYTE H61M-S2PV
DRAM: CORSAIR CMX8GX3M2A1600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HD: TOSHIBA 2.5吋 750GB
POWER: SEED V12 400W
Cooler: Intel 原厂散热器


预设效能测试
CPU 99.8MHz X 24 => 2394.4MHz
DDR3 1064.2 CL5 6-5-18 1T 1.500V

Hyper PI 32M X 2 => 14m 29.420s
CPUMARK 99 => 369


G530 2.4GHz/L3 2MB在单执行绪的效能比起G620 2.6GHz/L3 3MB相差约8%左右

Nuclearus Multi Core => 8315
Fritz Chess Benchmark => 7.33/3518


CrystalMark 2004R3 => 108836


CINEBENCH R11.5
CPU => 1.83 pts
CPU(Single Core) => 0.95 pts


G620单执行绪在CINEBENCH R11.5会比G530多出9.5%
单执行绪则会多出9.8%,看来此两款CPU在L3容量多寡对于效能影响不大
主要是G620拥有较G530高出200MHz的时脉优势

PCMark Vantage => 5270


Windows体验指数 - CPU 6.3


x264 FHD Benchmark => 5.4


G530对于一般软体应用还算足够,单执行绪的高效能是Sandy Bridge优势
这样的价位能有如此的双核CPU效能,在DeskTop市场上看来C/P相当地高
如果对于PC有更高需求的环境,如转档、绘图或是中阶以上的3D Game
那选择更高时脉或更多核心的Intel CPU,对于效能上会有更大的助益

DRAM测试
DDR3 1064.2 CL5 6-5-18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2960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1367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13700 MB/s


上一代LGA 1155 CPU对于有内建GPU会让DDR3频宽降低不少,无法发挥应有水准
Sandy Bridge架构已经改进这个状况,在DDR3频宽恢复应有的高效能
DDR3效能也是LGA 1155平台主要的效能优势之一

3D效能
Intel HD Graphics预设值1000MHz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24.81 FPS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350


Monster Hunter Frontier => 1312


3D效能的增进与HD影片的顺畅度是LGA 1155平台的主打,可以看到比起上一代有明显的进步
G530与G620同样使用Intel HD Graphics,但G530 3D效能较低约22~30%,这是两款CPU差异最大之处

Intel HD Graphics超频1200MHz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28.63 FPS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408


Monster Hunter Frontier => 1538


将内建GPU时脉拉高20%后,所得到的3D效能约有15~17%增进,这部份的调整对效能不无小补
对于3D效能有再高一点需求的消费者,建议增加预算选择G620或G840
如果有玩到中阶以上的3D Game,个人会建议再增加独立显示卡,更能大幅度地提升3D能力

温度表现(室温约19度)
系统待机时 - 26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33


ADIA64所得到温度数据不是很准确,甚至有待机与全速差不多的状况
改用GIGABYTE Touch BIOS软体能得到较准确的温度显示
G530待机与全速只相差7度,用手触摸散热器的温度也只有微温
G530与LGA 1156双核CPU同为32nm,温度表现却还是能继续进步

耗电量测试
开启C1E节能技术,CPU待机0.86V.全速1.08V
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软体 - 22W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42W


OCCT Power Supply测试(CPU/GPU全速)时 - 53W


G530在3D效能落后G620比较多,但是在耗电量方面表现更佳
待机只有22W,CPU/GPU全速也只有53W耗电量,省电能力是目前DeskTop平台的第一名

开启C1E节能技术,BIOS中设定CPU电压-0.240V,也就是待机0与全速皆为0.888V
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软体 - 22W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34W


锁定CPU电压将其降低到0.888V后,在待机的电压其实与预设C1E的0.86V状态差不多
重点在于CPU全速时可以将原本的42W降到34W,耗电量下降约有20%左右
CPU温度相对也会跟着下降,当然要这样设定还是必须以CPU可以稳定运作为前提

影片播放测试
先前购买的原版蓝光影片-Inception 全面启动,以下影片为该出版公司版权所有
软体为PowerDVD 10
影片过程中CPU使用率22~35%


CPU使用率大约落在22~35%左右,对于1920 X 1080高解析度影片也可以顺畅拨放
G530内建的Intel HD Graphics虽然没有HD 2000或HD 3000有那么低的CPU使用率
不过挂上HD的GPU型号,也代表Intel入门平台也开始跨入HD影片的门槛


市场上还有价格高一点的G540,个人却偏向以G620做为比较
一来效能与规格的差异性较大,做为高一阶选择CPU时的参考方向
更没想到才经过一年,Intel入门PC的花费已经有近30%的下降调整
主要是因为Pentium、Celeron型号的Sandy Bridge CPU出现
加上H61晶片组各家MB厂的竞争,还有DDR3与DVD-ROM价格也是屡创新低
如此一来对于消费者在选择PC时将更佳有利,可以花更少的预算买到更超值的硬体

以上组合将2.5吋750GB改成500G版本,再加上DVD-ROM、Case的总花费约台币10500元
折合美金约353元,文中主要为了兼顾效能与品质,所以某些使用高一阶的硬体搭配
不过对于预算有要求的使用者,可以改为较低价DDR3 1333 4GB加上非APFC 350W的PSU
如此一来可将价位降到台币9000元左右(约美金303元),便可以打造更入门Intel PC主机


个人在本篇同样也许多时间做硬体规格比较的功课,完成文章大约花费一星期以上的时间
现今市场上品牌繁多,对于硬体价格、效能高低或是品牌喜好,再经由每个人的喜好或预算做调整
日后如果3D效能已经不敷使用,也可以再花费台币2000~3000元做3D效能升级的动作

2012年正好是windwithme网路上分享文章的第12个年头
当初为了网路分享的热情而一直走下去,未来也将继续秉持优缺点共存的立场来分享
希望让网友在选择相关硬体前,能有较完整的数据与详细的论点来参考
正逢寒假期间会有不少人开始组装PC,希望本篇文章可以提供有需要的网友做为参考
有时间的话,小弟会再分享AMD入门PC的组合,在此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02-27 19:1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51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