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son_liu
                         
                      
                    
                            
                      
                     
                       
                      
                    
                   | 
                  
                    
                    分享: 
                     
					 
						  
					 
					 
						  
					 
					 
						  
					 
                    
                    
                    	
                    
                      ▼
                    
                    
                    
                      
                     
                     
                     
                     
                    
                    
                      
                        
                        
                          
                             
                            x0
                            
                            
                           | 
                         
                       
                     
                     
                    
                    
                    
                      
                          [小说][分享] 新时代的沟通
                          
                      
                       
                      
                      
                      
        
 
                          演讲人:林信义(中华汽车副董事长) 地点:成功大学
  我想各位都很清楚,民国五十四年以后出生的是新人类,    民国六十五年以后出生的是新新人类,在座各位大概都属于这个世代。    像我这种三十几年次的,就是LKK的旧人类了。
  我跟同仁一起去唱KTV,年轻人都会说:   「董事长、总经理,你们这一间,我们在另外一间,」    我的同事还很不识相地问他为什么。    年轻的同仁就说啦:    「哎唷,你们都唱那些『旧情绵绵』、『雨夜花』什么!」    你要是到年轻人的房间,真的没有一首会唱。    所以我都跟我的小孩借CD,现在我也会唱刘德华跟阿妹的歌啦,    现在我一进KTV就先点个两三首,唱完那些年轻人都眼睛瞪得大大的:    「咦,你原来不像其他那些外太空人呀!」    于是才开始愿意跟我讲话,才觉得彼此的国度有一点接近。    发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非常可爱。    年轻人会有很多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创意,现在环境变化这么快,    很多年轻人愿意挑战权威,不再有所谓的「法统」,    认为过去的事情不一定对,敢挑战传统的观念,这都非常合理。    但是各位也不要忘记,你进入工作的岗位之后,    有很多主管仍然停留在「含泪播种、必能收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那个时代。    他没有办法跟上你的时代,    你不能期待每一位主管都能够跟上各位、用你的方式去谈事情,    因为许多主管小时候都是接受威权式的教育长大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父亲以前是开木材行的,    他人很凶,我小时候不听话,他抓起木材就打。    我到大二还被他打过,各位很难想像吧。    他骂我的时候常常就用力一推,「你给我出去!」    我就被他推到外面,门砰一声关上了。怎么办?    只好站在门口等,到黄昏的时候妈妈就会把门开一条缝,    说:「好啦,进来啦,爸爸不生气了。」    讲到这个,就想到现在的父母有个最大的毛病,    就是跟儿女辩论辩输的时候,常常喜欢把最后一招拿出来,    说:「不然你们离开这个家好了!」藉此强迫儿女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有个朋友,子女都在念国立大学,两个小孩就是这样负气离开家,    到了晚上己躲到公寓顶楼去。    等到十二点半,爸爸妈妈急得要命,满街找人,他们就在窗口    看着爸妈满街找。    凌晨两点半,亲戚朋友电话也打遍了、报警也报了,他们才回来按电铃,    两个小孩开门第一句话就是:「累了吧?」然后就回去睡觉了。    所以我常常奉劝我的朋友,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儿子女儿赶出去,    因为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很多人的心里还是残留了父权时代的观念,认同所谓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想法,从来不跟子女道歉。    我有个朋友就很生气,因为他要跟儿子一起吃饭,    儿子对他说:「你又没有跟我约!」    我觉得这很对啊,本来大家就都很忙,又不是每天等着跟你吃饭,    所以我后来就跟我小孩说:「怎么样,有没有空,我们约吃饭吧?」    他们都好高兴,觉得第一次受到尊重。    我常跟我太太说:    「我们做错了就要跟小孩说对不起,我们又不是神仙,    难免会做错嘛,这样就可以跟小孩做朋友。」    无论如何,世代之间还是有一些观念的差距。    将来你的主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把观念转变过来。    七○年代的人是「为生活而工作」,    八○年代的人是「为工作而生活」,    到了九○年代,则是「为快乐而工作」。      所以在七○年代的时候,很多同事会主动来问你:    「今天有没有加班?」有的话他就很高兴,赶快加班,可以多赚点钱。    八○年代的时候,变成你要去跟部属拜托:    「今天加个班吧!」可是大多数的同仁还是会配合。    到了九○年代,你拜托他加班,他会跟你说:「不行,我今天有事。」    有一次,我们有个厂长跑来抱怨,说他想请一位同仁加班,跟他说:    「加班可以赚钱、又不需要出去花钱;不加班就会出去花钱,    又不能赚钱,你为什么不加班哩?」    我听了也觉得这个逻辑说得通啊!    结果那位同仁回答说:「我钱太多,没有时间花啦!」    害这位厂长气得要命。    另外一次,我们有位班长也是气得要命,    因为有位同仁在装车尾灯、锁螺丝的时候把灯壳弄破了,    这时候只要换个新的灯壳就可以了,他却把整组尾灯都拆下来,    「啪」一声扔到不良品的地方去。    这位班长气死了,因为每条生产线、每项零件都要统计不良品的比率,    这样影响很大的。他对那位同仁说:「我小学的时候连鞋子都没得穿,    在学校看到唯一有鞋穿的同学,把穿破的鞋子扔到垃圾桶,    我跑去捡回来请妈妈缝一缝让我穿。哪里像你这样浪费!」    那位同仁回他一句说:    「你衰呀,谁叫你这么早出生,晚点出生就有鞋穿啦!    讲那么久以前的事情,听不懂啦!」    所以我常常劝我们的主管,要调整心态,    学习跟X世代、Y世代的新人类和新新人类相处。    但是在这里我也要反过来劝各位:    你们要跟「旧人类」相处,也是不容易的喔!    旧人类要了解新新人类的观念、思想,你们也要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    双方都给对方一点时间,才能够融合。    所以现在年轻人的流行语啊、喜欢唱的歌啊、网路上的东西啊,    我都有在学,也觉得很有意思。    像我女儿穿一双要绑鞋带的高筒靴,每次出门都在那边一根一根拉,    绑个半天。    我说:「你怎么买这种鞋子呢?」    她说:「爸爸,你去外面看看。」    所以礼拜六我们去Sogo,我叫他们先进去逛,我站在外面看,    还怕一百个样本数不够,数了两百双鞋,结果发现有56%,    也就是112双是高筒靴,其中还有很多靴筒比我女儿那双还要高。    于是我自己终于有所觉悟,当她下来的时候我问她说:    「你一双够不够?要不要再去买一双?」她吓了一大跳。    所以我们也再调整,彼此沟通也比较没有障碍,    能够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也才有机会去传承一些经验。    各位是不是很想从前辈那里学习很多经验?    可是当长辈开始说话的时候,你一定会开始想:「啊,又要念了。」    根本就听不进去,对不对?    所以各位也要学着跟长辈、跟兄长做朋友,跟他们学经验。    我也常常跟很多同仁说:    「你们有满肚子的学问、满肚子的人生哲学要教给年轻人,    可是你们要先跟他们做朋友,从他们那里多学点东西,    这样才有交流,也才有机会传承经验。」    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