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古文][分享] 表忠觀碑   蘇軾
                          
                      
                       
                      
                      
                      
        
 
                          熙寧十年十月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州事臣抃言:故吳越國王錢氏  墳廟,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孫之墳,在錢塘者二十有六,在臨安者十有一,皆蕪廢不治  。父老過之,有流涕者。謹按故武肅王鏐,始以鄉兵,破走黃巢,名聞江淮,復以八  都兵討劉漢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於杭。及昌以越叛,則誅昌而并越,盡有浙  東西之地。傳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孫忠顯王仁佐,遂破李景兵,取福州,而仁佐之  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師,其後卒以國入覲。三世四王,與五代相  終始。 
  天下大亂,豪傑蜂起。方是時,以數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既覆其族,延  及于無辜之民,罔有孓遺。而吳越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  甲於天下。然終不失臣節,貢獻相望於道。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  鼓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皇宋受命,四方僭亂,以次削平。而蜀、江南負其險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後  束手。而河東劉氏,百戰守死,以抗王師,積骸為城,釃血為池,竭天下之力,僅乃  克之。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於朝,視去其國如去傳舍,其有功於  朝廷甚大。 
  昔竇融以河西歸漢,光武詔右扶風修理其父祖墳塋,祠以太牢。今錢氏功德,殆過於融,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獎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 
  臣願以龍山廢佛祠曰妙因院者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墳廟之在錢  塘者,以付自然。其在臨安者,以付其縣之淨土寺僧曰道微,歲各度其徒一人,使世  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殖其草木。其不治者,縣令丞察之,甚者易  其人。庶幾永終不墜,以稱朝廷待錢氏之意。臣抃昧死以聞。 
  制曰:可。其妙因院改賜名曰表忠觀。銘曰: 
  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挺大呼,從者  如雲。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有吳越。金券玉冊  ,虎符龍節。大城其居,包落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  如神人,玉帶毬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 
  五胡昏亂,罔堪託國,三王相承,以待有德。既獲所歸,弗謀弗咨。先王之志,我維  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後昆。龍山之陽,巋焉新宮。匪私于錢,唯以  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