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5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開悟與證悟
欽哲依喜仁波切:

身為一個佛教的追隨者應謹守十善業,避免十不善業,當你做一切事情時,要想在我是一個佛教徒,如果我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別人不會說我個人不好,會說整個佛教不好,勿使眾生因自己的行為而造做惡業;因此我們應該良好的穿著、具足各種威儀,維護佛教形象;因此我們應該良好的穿著、具足各種威儀,維護佛教形象,使人家一看到就覺得佛教很好。另外還要避免看到別人的缺點,例如上師若示現出衣著不整等行為,我們不應有上師或他人可以如此,那我也可以照作的想法,別人怎么做是他自己的事,但我們自己一切行為都要合乎佛門的規矩才好;佛教徒應該要常拿個鏡子照照自己、反省自己,別看別人如何,這點很重要。無論別人讚歎、誹謗自己都不用高興或傷心,因為一切對待的本質都是空的。

慈悲對菩薩或修行者的重要如同花一般,在起初、中途與結果時都同樣重要。如果沒有慈悲,心或疏懶於慈悲心的修持,修行便無法增長、進步,因此我們應該精進、勤勉、不斷的修持慈悲心;就好像是種子種下去後如果定期澆水,他就會一天比一天繁茂。一旦你達到了結果,或即使你開悟、成佛了,慈悲心依然重要,因為如果沒有慈悲心,你就不會去幫助眾生。因此,初、中後共有多種的慈悲心,而不要以為慈悲心只有一種。

菩薩戒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慈悲,也就是我們必須追隨願、行兩種菩提心。願菩提心或想像的菩提心。就是我們任何空閒時,想著我要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常存此好心。而真正的去幫助眾生、上師、道場,即是行菩提心、或菩提心的行動。菩薩戒並不是說你真的要能幫助一切眾生,你只要能幫助一個以上的眾生就算是行菩提心了。只有在你生起一種無法幫助眾生的念頭時,你才會破菩薩戒,因此也更易破。

以前有一個人因為嚴重的頭痛而到處亂踢,結果踢到了他母親的頭,就在這個時候他發了一個願:如在有任何眾生踢到了他母親,其一切惡業均由我承擔,結果此願一發,他的頭疼就立刻好了。事實上我們是沒有辦法幫助別人承擔其惡業的,但只要有一念之善,他的頭痛因此而解除了。因此修心對菩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小乘行者則重視外在行為的修持遠過注意其內心,其戒條多達兩百五十二條以上,全都與外相有關;菩薩戒則以修心為主。

我們若把幫助別人就當做是幫助自己,如此便可避免退心時的沮喪,因為我們從來不會疲厭於利益自己。此外,有一些人以為慈悲心是針對他人的,但事實不然;真正的慈悲是想到自己!為什么呢?因為,如果我們見到水中的日、月,隨著水波的搖動而動搖,以為日、月真的動搖了,那仍是毫無意義的。水的反射下的搖動同是空性,但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卻為此所惑,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對當下的我們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在某些佛教學派中說,佛性就是你擁有一種能量去了悟自心,這個就是佛性;好像你種了一個玫瑰花的種子,這種子有可以長出整個花的能量。但一些學派則說不是這樣,佛性是心的精髓,他是完全空性的。像這樣對於佛性的解釋大概有五、六種,甚至於有些學派認為根本沒有佛性,例如中觀學派就從來不接受佛性的佛法。

許多以為開悟即成佛,但那是不是真的,所謂開悟是指:一但你識自本心即為開悟,但它並不表示了悟一切;仍有許多部分需要了悟,開悟的人只不過初嘗法味罷了,而此初嘗法味覺受也不過是全部心性的一部分。因此出嘗法味的覺受也不過是全部心性的一部分。因此初嘗法味乃至成佛尚有十個次第,也就是菩薩的十地。

如果你看見了月亮的一個部分,並不代表你看到了所有的月亮,但那一部分確是月亮;月亮一直都是圓的,但是你的眼睛無法見到全部,只有等到環境逐漸改變,月亮逐漸變大、乃至十五十滿月的出現時,我們方能完全見到。月亮一直都在那裏,但為何我們只能見到一部份呢?那是看月亮的人問題,而非月亮本身問題。

還有許多人以為金剛乘中地菩薩十地,是在自身之外所得到的什么東西,但事實,那不過是你自己的心罷了,此心之中一切本來已經具足。因此諸上師常說:勿於身外求法,自心中即可尋得正覺。蓮花生大士與一切本尊都不是外在的,這一切都是內在的。這邊有兩個杯子,我們以為是兩杯子,其中各有一個不同的空,但現在杯子如果破了,其空便融合為一;也就是說杯子的外在不存在時,便無法將兩個杯子中的空分開。而這比喻中的杯子就是我們的身體或執著,兩個杯中的空分別代表著佛心與凡夫之心,除了外在使他們不同外,他們其實是無差別的。

現在我們因執著而怯懦,以為自己諸佛之心是不同的,一旦去除執著後,自心便與諸佛無異。自心的雖實質上與一切諸佛無異,但由於外在的差別,因此我們以為它們是有差別的。本尊的心就是我們的心,因此蓮花生大士的心就是我們的心,二者完全相同,而不是說蓮師存在於你的心中,或二者有任何分別。我們的修法便是需要先將此概念於自心中,把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而為一,這個修持就是心的修持。當上師對你顯示水晶球、鏡子時,其中充滿了不同的顏色,然後上師一次又一次反復的問我們:這些顏色究竟存在於水晶球之內或之外呢?如果你當時能瞭解其意義,便是真實的了悟了。

在金剛乘中,確實有特別的方法可使我們快速的開悟。在上例之外,當我們領受灌頂時,寶瓶就像是我們的身體,其內部是空的,而一切外境的變化是因為我們的心,如果此時我們了悟道心原是空性的,那就是初地。五種不同的灌頂,如瓶灌、慧灌等能使我們證得十地,其中最後一個是金剛上師灌頂,那就是完全證悟。

其實一個灌頂中就有得證十地的機會,因此我們不要以為開悟是很遙遠的,那是由你的心所決定於剎那的。例如灌頂時,當上師把水晶球拿給你看時,如果能真正了知其涵義,便能當下成佛。這點如何可能做到呢?你必須是一位上根的聰慧弟子,有正確的發心,而上師有著真正好的加持力,如此其只示便能真正有效。

因此當你在修法中瞭解到-心外無一物可得時,其實連這個所謂的心亦不可得;而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說沒有心的存在。但你若反復的思惟便會發現心是空性的,別人雖能告訴你糖嘗起來是什么滋味,我們也能瞭解所謂嘗到甜時的感覺,但那與你自己親嘗畢竟截然不同,而惟有自己親嘗才能真正的體驗;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的反復思惟,直到自屈了悟一切覆障時,這就是菩薩的初地。

然而心的精髓並不僅僅是空性的,恰如太陽之精髓般,太陽的精髓是光明、光線與空;心雖是空性、不可得的,但心卻有許多活動。我們所作的一切就像是牛奶般,牛奶的精髓是奶油,如果你把牛奶好好的精練,就會跑出奶油來,但在你精練之前,奶油雖在牛奶之中,他卻不會跑出來。又如同一面髒的鏡子,如果一再的擦拭,便會愈來愈亮。我們如果把心自然的放著,那就像牛奶般,如果你精練它,藏於其中之精髓-奶油,也就是空性遍跑出來,如果你從未嘗試尋找自心,便永遠不知空性。

聽過那洛巴如何開悟的故事嗎?有些人認為一隻鞋子使他瞬間開悟的,但那不是事實,在這之前他已修持了十二年了,只不過這段期間他尚未能瞭解為開悟;一直到他被某個東西碰觸時,他才瞭解了心的本性。

如果一個人打你的頭,當你的感覺會是什么?當時那個直覺念頭非善非惡!這一剎那即是心的本性,但是你如果想想心的本性,然後說找不到心,這已是妄念。有個故事說當某大菩薩入于甚深禪定中時,有蛇來咬了他一口,他的整個身體都中毒了卻未死去,因為他正在禪定中-無心可言,對外環毫無感覺,但是如果他一出定便會立刻死亡,因為它的感覺又回來了。如果你真正有了很好的瞭解時,你會了知在空性之外,一切都依舊活動著,這就是初地。也就是說在甚深禪定中,心是完全空性的,但在此之外,一切仍照常活動著,我們仍舊吃飯、睡覺、走路、得到證悟、禪修;能使這一切不離空性就是初地。

殊勝的成佛之道龍欽心髓導引 欽哲依喜仁波切
黃英傑譯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05 14:48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05 14:34 |
yann00628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4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的感覺是不要把開悟神格化.開悟沒有那麼複雜.對事物的真理實像清楚了.明白了.也就是開悟了...共勉..


~是不是來朵 支持鼓勵~謝謝^^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08 13:0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起高樓地基必須打好
空中樓閣不實際滴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中庸》:“君子之道,闢(譬)如行遠,必自邇;闢(譬)如登高,必自卑。
”欲達遠大目標,必定從近處出發;要想攀登高峰,就得從低處起步。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09 14:59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開悟與證悟
這非人定
是天(佛...)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7-26 22:4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98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