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3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ery520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道] 道德的學與用
宋朝張載在治學的目的中提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就是表達我們信仰的堅定意志;為生民立道,就是怎樣指出一條實現的道路;為往聖繼絕學,是怎麼展開一種道統、一種血統或一個法脈、法緣,當它顯示出一種優秀文化的經驗體系時,如何讓這個體系傳承下去;為萬世開太平,指出一種為人類未來謀取幸福的文化理想。

在美國這個國家裡面,法治、民主、自由都是他們強調的。

在政治上不相信有什麼聖人存在,在社會裡有比較高度的言論自由和行動自由。要作學問或不作學問,都可以高談闊論,你要怎麼講都可以,但是要自己負責,也可以指指點點,但出了問題要自己承擔,這是這個國家的好處。

雖然美國人在這裡非常驕傲,但美國人的驕傲和中國人不同,美國人主要是驕傲在自己的包容性和極度功過的文化胸懷,以及它非常嚴謹的法律制度和行政能力,再加上科學精神。因此我覺得在這個國家裡面,我們要講學問和用得上學問,重要的是這裡人才濟濟,全世界的精英和在漢唐之間的朝代一樣,都融合在這裡。

因為這個國家充滿了自由,就等於充滿了競爭、鬥爭和戰爭,這是美國整個文化的基礎。

良好的爭或惡性的爭,兩方面都有它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以道德為基礎,在這裡點點滴滴地說道德基礎及道德人格的標準,能夠引起各位的附議。因為我們是用漢文來講,知道它的長處在那裡,也希望鼓勵我自己及各位面對在美國的生活,能夠堅固自己的信仰、好學,並且能夠堅持佛法的正道。

這需要「但開風氣,不為人師」的學習修養以及深的功力,才能做得到。學得真正堅固的時候,可能像孔夫子或釋迦牟尼佛一樣,可以自降身份,那就不容易了。

當年在魏晉南北朝也有一些高僧,像道安、僧粲、慧遠及道生等法師,都是很好的榜樣,因為他們都有很深的文化底子。

唐朝也有一些人物出現,像在南方出現的禪宗的偉大祖師們。我們今天也多了一些這種人物,希望大家都能成就自己,學習慧能大師、馬祖大師。

但是真正能夠鑽入書裡又從書裡鑽出來的,那就不太多了。所以,學大師是一件好事,可是千萬不要墮入一些外道大師所謂的一種狂謗、怪誕的道路上。

有些地區文化開放了,政治外交也有了,國民也開始出來看看這世界,也把自己的文化帶出去,致今天看起來是大師滿街走,因此讓我有點感觸,才選了這個題目。接著談今天的主題:中國道德的士、君子、聖人之學。

士必先器識而後文藝

這句是說對一個有抱負的人,首先要觀察他的胸襟和膽識,然後才看他的學問才華。如果學問才華很高,但是胸襟膽識打不開,那是不入流的,在中國文化裡,這種小家器只能留在宮廷裡面。離開宮廷之後到整個天下來,那就是宰相和在前線作戰的名將的那種胸襟、膽識和包容了。

中國的「入相出將」並不是說士只是一類,而是可文可武,也可以文武雙全。古代對文武有一定的看法,越末代越變成文質彬彬,甚至變成唐伯虎。

我把「士」根據人們欣賞的人格為基礎,歸納成五種:即武士、死士、俠士、文士及隱士。這些是秦漢之前的一些名士的分類,或者是向外走動的遊士分類。

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也講士,譬如院士,這個院士就不只學有專精,可能他的領導才華、外交資源、學術資源,甚至於他的人生方向和目標,都有一定的胸襟和抱負。

孔老夫子說:「士之於道不為食」,表示中國的道統和血統,是以道德的基礎立志。因此,有一句話流傳在佛教裡說:「道德之下有衣食,衣食之下無道德」,成為我們出家人學佛的傳統。

孟子說:「士尚志」,它的內容各有各的解說,重要的還是要忠於他所立志的道。也就是說,立志於佛道的講來講去,都是以佛道信仰為中心;

如果傳的是儒道,那你講來講去的就要以儒家信仰為中心。諸子百家都有他一定的志向來表達自己,就等於學術自由,各有立場及各自不同角度來切入重心。那個重心可以看得正、可以看得真、可以看得廣,也可以看得偏,這就看個人的功力了。

到了曾子那個年代,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從這個士字來看,古代的中國以道德為基礎的教育,在春秋戰國時代,士本身的政治事業和教育事業是沒有分開,是合而為一的。但是他們都能夠不以私人的經濟、生活的衣食為自己的急要任務。最代表孔子的學說是《論語》,在《論語》裡面就說士本身的一個理想、抱負以及它有的修養品德。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的原則和前提,有這種抱負的人稱為「士夫子」或「士君子」。不管是夫子或君子,在先秦之前,就分為武士、死士、俠士、文士及隱士。譬如孔夫子的學生子路因好劍而如孔夫子預言死於劍下。

另外有一個相對的背景,那就是老子和莊子,也稱老莊思想。

老子、莊子是隱遁的人,因為他們留下言論書本,而那些言論書本多多少少是著重在政治上的。任何的宗教言論或偉大的道德言論,如果沒涉及到政治的,我看找不到。如果不衝著政治的,我看達不到影響力,因為兩個人以上就有政治。

一個團隊的出現,不管是什麼團體組織,沒有不離開政治的,因此政治不是一種消極的東西,端看我們如何用心。最消極的老莊思想也還是圍繞在政治道德上,批評及證明他們當時的思想和看法。

因此,春秋戰國時代人文精神的陶冶、所學及所用,沒有離開過政治的傳統。而此政治傳統一直到西漢佛教進入中國時,政治和宗教才有新的局面出現,但中國的整個文化基礎還是偏重在政治,可以說中國也是一個尚武精神的國家。回過頭來看看美國,美國也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沒事就要打戰的。

在佛教還沒進入中國文化之時,中國的宗教信仰還沒昇華起來,人性的道德這一點是它的基礎,這個基礎重要的是,當時不管文武都沒有一個嚴格的區分。一直到明太祖,他本身雖然是從農民出生的一個粗獷的人,但他也蠻有智慧的。別人問他要以文人為主來治國嗎?

他說文武不分途,他也知道槍桿子出政權這一招。重文士、通政治又通軍事這種學者型的名士,在中國當然不多。在中國歷史上大將的才幹,又善知人善用人,知所用,不僅是前線而且還能處理軍府和幕僚當中的一些文人,這種名將也不少。

一位名士或將士在中國最起碼的一個標準,用句話說是:「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在南宋朝裡面有三個代表中國的良士,就是有良知、良能、良心的人,他們是岳飛、文天祥及史可法。

這三個人在南宋的天地裡,整個邊疆的問題以及宮廷的問題,它能夠平安,主要的是這三個人都能文能武,尤其是岳飛,有一定的中國文化的修養,他才能夠捨生取義,他們的精神,從歷史典故到民間,也把中國文化的士的精神向後代傳播了。


[ 此文章被joery520在2005-11-13 17:25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13 10:3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13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