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之感?
美国阿肯色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蓝平回答:
多数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经验——整件事仿佛发生过,尽管明知没有。我们还不敢肯定发生的原因,但是解释的理论已经有好几个。
例如佛洛伊德就曾提出,当一个人自发地勾起潜意识里的幻想时,就会出现似曾相识感。1990年,荷兰桑丹的希尔医院精神科医生斯诺提出:记忆的储存方式与全像片类似。它与一般相片不同,其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含有制成全图所需的资讯;但片段愈小,产生的全图就愈模糊。斯诺认为,如果当下情境的某个细节正好与一个人的记忆片段非常吻合,过去经验的模糊影像便浮现脑际,于是产生了似曾相识感。
还有一种「总体对照模型」的心理学解释。在两种情况下,人们会对某个景象觉得熟悉:它与记忆中某个单一事件相似,不然就是与记忆中许多事件都有中等程度的相似。例如,若有人把我们家族成员的照片拿给你看,之后你正好与我撞上了,心里就嘀咕着:「嘿!这家伙看起来很眼熟。」虽然我的家人并没有人长得与我一模一样,但我们都有某些部分的神似;根据总体对照模型,这些相似之处就出现了加乘作用。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也对似曾相识感有所了解。研究人员已能分辨记忆的两种型态:有些记忆出于主动的回想,例如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回想起自己的初吻;另一些记忆则出于相似性,例如我们遇到某个好像认识却又叫不出来的人时所引发的感觉。研究者相信,有意识的回忆是透过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与海马所促成,而位于其后方的部分(包括海马旁回及其皮质连结)则掌管熟悉感。奥地利的神经科学家斯帕特认为,似曾相识感的产生,是在前额叶皮质与海马的正常运作下,由海马旁回与相关部位出现暂时性的活跃所造成,因此可在没有刻意回忆的状况下,产生强烈的熟悉感。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大有可为。(姚若洁译/潘震泽审)【本文转载自2002年11月号】
来自
http://www.sciam.com.tw/circus/ci...DocNo=142&C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