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5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f75213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勵志] 奇美電子--許文龍的柔性快車
沒有鐵與血的紀律、也不是階級清楚的嚴整組織,奇美卻在二○○五年成為全世界前三大電視面板提供者,和三星、夏普並駕其驅,並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第五代單一廠房,更準備打造完整的液晶電視專區,奇美是如何在人才及資源稀少的台灣南部,加入高科技十倍速的全球競爭,走出過去台灣高科技少見的經營模式?

奇美電子資深副總經理吳炳昇,也是目前負責技術發展的最高主管,卻是集團中最「資淺」的副總經理,他在一九九七年加入奇美,他透露了許文龍最讓他驚訝的一個故事:一九九九年時,他們正在興建奇美一廠,這也是奇美的第一座量產廠房,生產第三.五代產品,造價已達二五○億台幣,這已是奇美創立已來最大的投資,當時也正逢景氣的大低潮,所以壓力很大,有一次開會時,他們向許文龍分析景氣來臨時,誰的產能最大誰就是最大贏家,這時許文龍突然說:「那你們應該同時準備建第二座廠。」

吳炳昇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前景猶疑,也沒有人提出多興建一座廠房的企劃案,完全是許文龍從他們討論之中找出的結論,他怕自己聽錯了,許文龍講的可能是加大第一廠的產能、擴大生產線的「Phase2」(第二階段)的意思,所以他又問了一次許文龍,沒想到許文龍斬釘截鐵的說,「不是第二階段,是蓋第二座廠!」

領導魄力-十倍數成長全力衝剌
經過了這起伏的五年,吳炳昇回顧奇美電子發展的歷史,「要不是有二廠的興建,趕上第一波景氣,奇美絕沒有今天的局面。」奇美當時把整個二廠四代線都拿來生產液晶電視(LCD-TV)用的面板,一片成本只要八百美金,但二○○三年第三季市場行情叫價到一千兩百美元以上,仍然供不應求。

「他是我見過最有魄力的領導人了!」吳炳昇說。
這樣的形容詞,似乎很難和許文龍的溫良恭儉讓形象連結在一起。遠在兩百公里以北的台積電內部員工,都會在背後喊董事長張忠謀叫「大帥」、而外界則習慣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為「成吉思汗」,一方面透露他們的「治軍嚴謹」、也透露了外界對他們的「敬畏」。對比之下,許文龍就一直缺乏這種「硬漢」的形象。
然而,許文龍的速度,比之張忠謀及郭台銘卻無不及。
二○○○年奇美電子第一年正式量產,營業額是九十一億,三年後已衝上七百億,二○○四年就達一千二百億,今年營收預計達到兩千億台幣,集團營收預計達到兩千六百億。很難想像五年前奇美實業的營業額也才三百億台幣,奇美電子、也是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就感嘆:「奇美實業奮鬥了四十年的營收,奇美電子四年就達到了。」
對奇美電子來說,他們的確來到了「十倍速」時代,何昭陽說,過去一個建廠成本最多二、三十億台幣,現在是兩、三百億起跳,數字是「多一個○」,但是相反的,一個ABS(奇美實業主要的石化原料產品)規格有時可以賣十年,但是現在一年的時間,產品就往上跳一個世代,等於「少一個○」。

但是許文龍的決策速度,也讓奇美毫不遲疑地抓住「十倍速時代」的機會。
二○○三年,英特爾推動迅馳(Centrino),意外掀起了整個筆記型電腦換機熱潮。一時之間讓占筆記型電腦成本三分之一的面板一時供不應求,當筆記型電腦大廠如廣達、華碩趕著出貨之際,液晶電視也跑來湊熱鬧。
美國在二○○八年以前規定傳統映像管(CRT)電視不准再販賣,歐盟則是二○一○年,如同奇美總經理何昭陽指出,「魚群來了,才發現網根本不夠大。」奇美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的液晶電視面板廠商,僅次於日本夏普和韓國三星。

百年契機-技術與成本為籌碼
奇美在經營的手法上及全球布局,也不輸給台積電及鴻海。
在技術的布局上,除了發展自有技術,奇美於二○○二年買下了IBM在日本的面板廠IDT,讓技術更有深度,特別是在「廣視角技術」上取得更多專利,讓現在日本大廠開始對台灣公司大舉興訟之際,奇美能全身而退,而當奇美確立了往大尺寸面板發展的實力之後,在二○○五年一月,又將小尺寸產品為主的IDT出售給新力公司,說明奇美經營之靈活。何昭陽還透露,新力找了他們三次,奇美確定新力真的很需要這座廠,才「忍痛割愛」。事實上,這個分割案也讓新力和奇美的未來合作,又產生新的可能。
另外,就是成本的控制能力。奇美電子副總經理、也是專為奇美蓋廠的轉投資公司保仁工程總經理顏中村就指出,「第一、二廠我們觀摩別人、第三廠我們開始參與部份規劃,到了第四廠,我們連『無塵室』都自己來了。」特別是到了第五代廠的建廠,成本以五百億台幣起跳,奇美內部評估至少節省數十億台幣。
技術布局和成本控制,讓奇美得以參與高科技的全球競爭。對台灣產業史有獨特見解的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語重心長的說,「我真的覺得面板產業是台灣百年一見的機會。」這個「百年機會」,先來自台灣發展了三十年的半導體技術,像TFT-LCD的製程中有八○%和半導體相同。一九九三年台灣第一家TFT-LCD廠,就是聯華電子投資的聯友光電。

傲視五虎-五代線面板產能全球居冠
「日本企業經過五十年成功而鬆懈,決策緩慢,當新力、東芝發現韓國坐大時,己來不及了,」資策會顧問王金岸曾指出,但是隨著日本經濟下滑,加上韓國廠商的競爭,擁有液晶顯示原初技術的日本公司也開始改變態度,台灣企業家利用和日本企業關係親密的這項「資產」,加上在科技業界練就的膽識,一進軍液晶顯示器面板,就是大手筆。
奇美、友達都已宣布投資第七代的建廠地點,現在「面板雙雄」奇美、友達爭做類股股王、爭相搶做「世界級」龍頭,更帶動台灣產業的未來前景。外商瑞銀投顧的報告就指出,以二○○四年八月十四日為例,台股成交量約一千三百億,其中「面板五虎」的成交量就高達五百億,而「晶圓雙雄」的台積聯電成交額僅約七十億。
而所謂的「面板五虎」∣∣友達、奇美、華映、彩晶、廣輝之中,奇美是唯一一家來自台南的企業,人才和週邊配套資源比北部少,但是光看奇美第一座五代廠開出的產能,在五代線的一萬坪廠房中月產能高達十二萬片,成為全球產能最高的單一五代線廠房,比三星的十萬片還要多。
深耕TFT面板產業,日本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韓國花了十多年,台灣努力追趕六年就表現亮麗,而且奇美已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奇美不迷信名校學生、以台南人才為主,又強調「以和為貴」的文化,不講究對抗性的「建設性的衝突」。而奇美是如何做到同時能全球競爭,也能「追求幸福」,兼顧營運數字和人性化管理的平衡?又是如何能夠讓一家擁有四十五年歷史的「傳統產業」,能用「十倍速」轉型高科技?

無為而治-融合新舊成功轉型
「不是執行力,是向心力!」包括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等許多資歷數十年的幹部都指出,奇美在經營上講究的是「裁事業單位,不裁員」,公司有長遠的規劃及福利制度,讓員工對公司有信任,也有長久的承諾, 讓新舊的融合和變革快速發生,「公司把我調到新單位,我絕對不會懷疑,努力去做就是了!」一名從奇美實業「轉型」到奇美光電的員工說。
在領導上,許文龍充份傳達他深受「老莊思想」啟發的經營哲學,一周只進公司兩次,只負責「聆聽」和「做決策」,讓「授權」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在策略上,奇美以接近平民化市場的戰略思考,其實就是要把「餅做到最大」,也決定了奇美「降低售價」的最高戰略方針,也有過去ABS稱霸世界的影子,讓上下游完全整合,從內部價值鍊、策略聯盟及人才培育,都往這個策略前進。
最後,所有的領導、經營和策略要能長期運作,還是要回過頭來落實在「企業文化」之上,有了好的組織文化,極扁平化的組織才能往同一方向前進,這也是奇美企業認為「老員工是寶」的原因。
奇美電子副總經理林榮俊也指出,高科技的人才的確比較功利,眼中只有股票,而且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新、舊文化融合」的概念很重要,這樣公司才能走得更久,「而不認同這種文化的人,自然就會離開,」林榮俊說。
從二○○二年開始,台灣一舉攻上全球液晶顯示面板占有率四○%,「而且,我們很多第五代技術己不輸日本了,」許文龍對媒體自信的說。
而台灣從沒有一項高科技產業可以控制全球四○%以上產能,像二○○三年台灣全部二十六座半導體廠產能相加,也才占全球的十二%左右。
新的市場、新的變動、新的挑戰和機會,TFT面板產業前景仍舊不明,但奇美正堅持走在一條迴異於以往的道路上,而他們未來獲致的報酬,可能也不只是有形的股票而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16 18:1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3805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