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9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打一針預防百病 行不行?
【記者薛桂文/專題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認定,對人類健康影響最大的兩項公共衛生措施,一是清潔的飲水、一是疫苗。但預防針的種類愈來愈多,看著心肝寶貝得打那麼多針、受那麼多苦,家長多半期望:如果能打一針就預防所有疾病,該有多好!

儘管科學進步,現在連複製人都有可能,可是,這個普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只怕不易在短期內實現。

疫苗技術發明已近兩百年,但目前市面上最複雜的混合疫苗也只包含6種疫苗,即白喉、百日咳、破傷風、B型肝炎、小兒麻痺、加上b型嗜血桿菌;且專家推斷,未來頂多能再加入1種疫苗(如腦膜炎或肺炎雙球菌),亦即七合一疫苗可能已是極限。

惠氏藥廠臨床藥學研究經理周慈怡指出,混合疫苗是科學界致力研發的方向,但把不同疫苗放在一起,可不像調雞尾酒、綜合果汁般容易;因為,疫苗屬於一種蛋白質溶液,必須處於一定溫度、酸鹼度等複雜條件下,才能維持穩定,而不同的疫苗所適合的狀態各異,要找出每種疫苗有交集的範圍,並不容易。

這就像把寒帶、溫帶、熱帶、沙漠、海島、大陸的人口集中在一地,而這個地方的溫度、濕度、降雨量、日照量,要讓每種人都覺得舒服,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隨著加入的人種(疫苗)愈多,要找到一個共同舒適的狀態也就愈難。

此外,疫苗的製造方式複雜,像病毒疫苗就分「減毒活疫苗」、「去活性死疫苗」、「基因重組疫苗」,而細菌疫苗也分為「全細胞」、「類毒素」、「基因重組」、「多醣體」等,將製法不同的疫苗放在一起,可能產生令人難以預期的交互作用。

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北亞地區疫苗部醫學總監唐海文舉例,像歷史悠久的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MMR),其中的腮腺炎疫苗就會受另兩種疫苗干擾,導致產生的抗體減少,幸而,這只須增加腮腺炎疫苗的劑量就能克服。

實際上,許多混合疫苗的交互作用,無法靠提升疫苗劑量來彌補。例如GSK生產的一種混合疫苗,結合了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與b型嗜血桿菌(俗稱喜伯Hib疫苗),其中喜伯疫苗會受影響,使得抗體濃度比施打單劑疫苗時降低10%。

唐海文表示,德國的臨床經驗顯示,幼兒施打這種混合疫苗後,體內b型嗜血桿菌的抗體濃度雖然較低,但因人體免疫功能並非完全依賴抗體,也包括細胞激素、干擾素等變化,所以整體防疫力未較差;但美國就規定,混合疫苗產生的抗體,不能低於單劑疫苗的10%,所以有此問題的疫苗都難在美上市。

不過,疫苗間的交互作用也並非全是負面的,像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加上B肝的混合疫苗,其中B肝的效果就會比單劑的B肝疫苗還好,呈現出與喜伯疫苗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種交互作用到底如何產生?科學界至今不甚了解,有人推測,在疫苗中,除了激發免疫反應的抗原外,還有許多維持其活性的「佐劑」,也許A疫苗的佐劑剛好與B疫苗的抗原相衝或相合,所以兩種疫苗一混合,B疫苗的效果就受影響。

除了上述的技術難題,混合疫苗還須考量到不同疫苗的接種時程,像有的疫苗要打3劑、有的打2劑,有的在嬰兒出生後、1個月、2個月時接種,有的要2、4、6個月大時施打,要將這些複雜的時程整合出共同的時間表,又不影響各個疫苗的效力,才可能製造出混合疫苗。

此外,不同地區的疾病流行病學,也會影響混合疫苗的研發。例如,在美國,b型嗜血桿菌甚受重視,因此維持喜伯疫苗的效力,可能是研發的重點;但到了台灣,B肝是國病,其重要性比b型嗜血桿菌來得高,自然是混合疫苗須考量的重點。

唐海文表示,正因各國考量不同,像歐洲較普遍使用六合一疫苗,以德國為例,幼兒的預防接種大概只剩6次左右;而在美國,混合疫苗的使用有限,幼兒接種時程就還有二十多針。所以,距離打一針預防所有疾病的人類大夢,仍有遙遠的路程待努力。

【2005/03/15 民生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15 08:34 |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混合疫苗副作用 不比單劑疫苗多
【記者薛桂文/專題報導】

混合疫苗的出現,讓小寶寶打針數減少、預防疾病變多,看來是美事一椿;但在重視人權的西方社會,對於混合疫苗的質疑聲,卻從來都未消減過。

德國Johannes Gutenberg大學小兒科教授Fred Zepp指出,每種疫苗都不免副作用,而結合多種疫苗的混合疫苗,是否會使副作用變嚴重?是否混合的種類愈多、副作用愈大?對幼兒安全造成威脅,是民眾最常質疑的地方。

不過,與一般人所想的正好相反,混合疫苗的副作用通常不比單劑疫苗多,有時甚至還比較少。Fred Zepp分析,這是因為單劑疫苗的研發一定早於混合疫苗,所以,混合疫苗的製造技術多半都比單劑疫苗更精緻,也更容易減少副作用。

另一個原因是,人體對疫苗的生物反應多有一定限度,以發燒為例,兩種活病毒的抗原所引起的發燒,或許比單一抗原造成的發燒高一些,但當燒到一定程度後,即使再增加4、5種抗原,也不會燒更厲害,因為已達人體反應的限度了。許多研究已一再證實,混合疫苗的副作用並不比單劑疫苗高。

此外,有些科學家擔心,混合疫苗是否會讓幼兒未臻成熟的免疫系統,一下子負荷過大?葛蘭素史克藥廠北亞地區疫苗部醫學總監唐海文說,其實,研究顯示,嬰兒的免疫系統可同時對付100億種不同的抗原,遠非想像中的脆弱。

而且,混合疫苗可預防的疾病雖多,但不表示其抗原數量就多,因為隨著疫苗技術的進步,科學界已能找出最有效、數量最少的抗原,以激發出最大的免疫反應。

唐海文舉例,過去有些疫苗要用全細胞製造,抗原高達3000種,今天的非細胞疫苗則只需個位數的抗原;據統計,1960年代幼兒預防接種暴露的抗原有3217種,而現在只有47~126種,根本不必擔心小寶寶的免疫系統會負荷不來。

【2005/03/15 民生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15 08:35 |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僅26種疾病 有疫苗可防
【記者薛桂文/專題報導】

早在18世紀末,有醫師發現,人若接觸感染了牛痘的牛,較少罹患天花,於是嘗試把牛痘種到人身上,果然有預防天花的效果,從此開啟了人類以疫苗防病的新頁,也改寫了人類的歷史。

雖然19世紀就有不少國家開始使用疫苗,但直到1965年,WHO發起消滅天花的運動,全球才首度大規模實施預防接種,而這項努力持續到1976年,衣索比亞提報全世界最後一個天花病例後,終於大功告成,創下人類對抗傳染病的第一場勝仗。

不過,面對大自然難以計數的病原,人類距離全面勝利,顯然還相當遙遠。據統計,目前有疫苗可防的疾病僅26種,而真正根除、完全控制的也不過天花、狂犬病、鼠疫、白喉、破傷風、黃熱病等少數幾種,有更多疾病,人類至今仍束手無策。

專家指出,要研發有效的疫苗,必須先找到能準確激發免疫反應的抗原,讓人在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又不致罹病,才能在面對真正的病原來犯時,有足夠的抗體將入侵者殲滅。但問題是:病原太複雜了,要找出有效的抗原並非易事。

通常,病原愈大、結構愈複雜,要找出有效抗原的難度就愈高。像人類早就知道瘧疾是由瘧原蟲所引起,但瘧原蟲比一般的細菌、病毒大多了,所以儘管科學界過去20年來一直嘗試研發疫苗,卻到現在才稍有突破,展開初步的人體試驗。

此外,有些病原雖不大,卻相當善變,人類找到的抗原,似乎總難引發足以對付它們的抗體;就像愛滋病毒,儘管全球科學界都在致力研發疫苗,至今卻還是一籌莫展。

值得注意的是,光有疫苗還不夠,若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用不起;以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為例,全球至少還有3千多萬兒童並未接種,且多位於南亞、非洲等落後國家,可見要靠疫苗根絕傳染病的危害,仍是個相當遙遠的夢想。

【2005/03/15 民生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15 08: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941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