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0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北北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5 鮮花 x9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關心「記得與不記得」的記憶門診
文/臺大醫院神經部邱銘章醫師

記憶力的分類

許多人覺得自己記性不好,忘東忘西,忘記不久前訂下的一個約會,找不到剛才隨手放下的鑰匙或皮夾。這種現象似乎又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工作內容的增加而變得明顯。嚴重起來有時真會讓人煩惱自己是不是記憶力變差了,甚至憂心是否開始得了失智症。

其實有關年齡與記憶力的研究顯示,老人家的記憶功能及記憶過程與年輕人的確不同。簡單來說,記憶可分為短期與長期記憶。前者指目前存在於意識狀態下的記憶。後者則為目前雖不在意識範圍內,但是經過長時間之後仍可由回憶或再認而獲得的記憶內容。短期記憶乃是一個將訊息分類處理、組織而後登錄的主動過程。因此我們可以把正在工作活動的記憶稱之為「工作記憶」。

老人家與年輕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工作記憶減退,且此種退步非容量問題,而在於處理的速度與能量。工作記憶處理能量的下降,自然也會影響到長期記憶的形成。長期記憶包括個人事件記憶及一般記憶,前者指的是個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是重要事件。後者則是一般社會、歷史、地理上的知識。老人家比較不足的是事件記憶,至於牽涉到知識、常識的一般記憶,相較於年輕人,則年齡相關的變化並不明顯。

如何判斷是失智症

是不是所有有記憶困難的老人家都算是失智症呢?當然不是,有一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老人良性健忘,正式診斷名稱為年齡相關之記憶障礙。依據1986年美國國家心理衛生院的研究群Crook等人所提出的診斷標準: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主觀的記憶困難,且經標準記憶檢查,得分在正常年輕成人之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以下,其他智力功能適當,無失智症或其他如中風等會影響記憶力的腦部疾病,這個診斷的意義在於鑑別失智症與正常記憶的人。研究顯示老年良性健忘的盛行率頗高,可達16~85%,且其智能穩定性相當高,長期追蹤的結果,大多數人的記憶力以及其他的認知功能都沒有明顯惡化。

是健忘還是失智症

那遺忘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有問題的呢?針對這種到底是一般的健忘還是病態的失憶,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提出了十項警訊。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符合當中的幾項,就應當迅速就醫做一次完整的檢查。


一、記憶力的衰退足以影響日常功能。
二、對原先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
三、語言表達障礙。
四、失去時間、地點的定向感。
五、判斷力下降或不良。
六、抽象思考障礙。
七、東西亂放。
八、情緒或行為的改變。
九、個性變化。
十、失去自發性。


從上述的警訊中,不難發現原來失智症的臨床症狀是以記憶力的退化為主,再加上其他至少一項以上的認知功能缺損(如計算、視覺空間技巧、語言…等),其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的執行。除此之外尚可能有人格變化、情緒障礙、行為異常,甚至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症狀。總之,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全般性的漸進性的退化,當您的家人或朋友有了失智的病徵時,應迅速就醫接受完整的檢查。

記憶門診的功能

台大醫院神經部從88年10月開辦記憶門診。此一特別門診每次聯合一位神經科醫師、一位老年科訓練的護理師、一位臨床心理師及一名協調員,針對病人和家屬作不同層面的診療、諮商及社會資源的提供。茲以此三項功能加以介紹說明。

(一)診療

一般門診的醫師,若在接觸病人的過程中發現疑有失智徵狀的病人,可轉介至記憶門診。因此記憶門診的醫師在面對一位疑似失智的病人,必須判斷病人是否有失智的症候群?除了標準的神經科病史詢問外,病人的發病經過,主要或起始症狀,重要的內科、外傷、精神及用藥病史,都必須向家屬詢問清楚。亦必須敏銳謹慎地詢問到一些較私人或深入的問題,以便更能判定病人和照護者之間的狀況,適時請護理師給予專業諮商;或請臨床心理師給予認知功能的結構性測試與判讀。

(二)諮商

受過老年科訓練的護理師,幫助家屬認識失智症,也幫助家屬瞭解其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如:認知、精神、行為等方面,使他們能更同理病人的情緒及行為。同時也給予照顧者最大的支持與關懷,並協助照顧者有關照顧的知識、技巧及經驗。

(三)提供社會資源

對於確定診斷為失智症的病人,主動告知其如何申請社會福利資源,例如:重大傷病卡、身心障礙手冊、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防止走失手鍊等。同時也提供相關民間團體與政府機構的照顧服務,例如:日間照顧中心、護理之家、暫托服務等資訊。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如去如來‧來去自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02-21 14:3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65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