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
登入
注册
忘记密码
搜寻
赞助
赞助本站
数位公仔
纪念T恤
纪念马克杯
广告
刊登广告
广告价格
线上申请刊登
用雅币刊登
免费刊登
目前客户
简讯
简讯说明
购买金币
发送简讯
预约简讯
发送记录
好友通讯
罐头简讯
论命
数位论命馆
免费排盘工具
葫芦墩 优生造命
葫芦墩 八字命书
影音论命(葫芦墩)
影音占卜(葫芦墩)
购买金币
星座分析
孔明神数
周公解梦
星侨线上论命
娱乐
影 像 行 脚
数 位 造 型
数 位 画 廊
心 情 日 记
公 益 彩 券
送生日蛋糕
俄罗斯方块
四 川 省
猜 数 字
比 大 小
泡 泡 龙
许 愿 池
万 年 历
经 期 计 算
体 重 测 量
音 乐 点 播
卫 星 地 图
时间戳字幕
男女聊天室
求助
论坛守则
会员等级
会员权限
语法教学
常见问题
最新活动
打工赚雅币
首页
新版首页(全页)
传统首页(全页)
新版首页(选单)
传统首页(选单)
MyChat 数位男女
命理风水
15
星侨五术软体
4
葫芦墩命理网
5
命理问答
9
四柱八字
1
紫微斗数
1
姓名学
手面相
易经占卜
1
风水研讨
1
择日&三式
1
西洋占星
无视论塔罗牌
10
修行&武术
1
中医研讨
五术哈啦
1
电脑资讯
13
硬体讨论
5
超频 & 开箱
3
数位生活
2
PDA 讨论
手机讨论区
软体推荐
2
软体讨论
6
Apple 讨论
1
Unix-like
网路&防毒
2
程式设计
网站架设
4
电脑教学资源
生活休闲
14
休闲哈啦
7
感情世界
2
上班一族
5
国考&法律
7
生活医学
4
运动体育
1
单车讨论
1
钓鱼讨论
6
旅游讨论
4
天文观星
3
摄影分享
8
图片分享
4
数位影视
2
笑话集锦
3
兴趣嗜好
13
文学散文
7
绘图艺术
1
布袋戏
3
动漫画讨论
3
美食天地
6
理财专区
心理测验
1
汽、机车
3
宠物园地
模型&手工艺
4
花卉园艺
魔术方块
独轮车专区
电玩游戏
13
游戏欢乐包
4
CS讨论
8
Steam
3
MineCraft
2
东方Project
英雄联盟LOL
1
单机游戏
2
WebGame
3
线上游戏1
6
线上游戏2
5
电视游乐器
1
掌上型游戏
2
模拟器游戏
1
工商服务
6
虚拟城市
7
好康分享
新品贩售
二手拍卖
1
租屋&找屋
工商建议区
1
站务专区
10
最新活动
活动成果
数位造型
心情日记
个人图库
新人报到练习
论坛问题建议
1
荣会及电子报讨论
-最近版区-
-最近浏览-
»
生活休闲
休闲哈啦
感情世界
上班一族
国考&法律
生活医学
运动体育
单车讨论
钓鱼讨论
旅游讨论
天文观星
摄影分享
图片分享
数位影视
笑话集锦
»
旅游讨论
国内旅游
国外旅游
露营分享
水肺潜水
»
国外旅游
»
登山小常识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707
个阅读者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imwong
级别:
小人物
x0
x1
分享:
▼
x
0
[转贴] 登山小常识
山难求救处理
若不幸发生山难,应冷静镇定,慎谋对策,队员之间注意不要分散,并应互相激励,提振士气。若遇风雪,除了尽量避开风雪之外,更应注意保暖及保留体力。对于粮食的应用,应采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有计划地统一处理应用。此外,应想办法寻 求救援,以两人为一组的方式下山求援,或者在原地等待救援,在原地待援时,除 应注意避免伤病患的情况恶化外,且应在四周做明显的标志及发出求救信号,并缓 慢而有计画地向山下移动,随时注意维持以上两点作法。
山难求援机构
*中华民国山难救助协会
台中市市府路39号6楼5室 (04)202277
*北区山难搜救总部
新店市中华路42巷23号2楼 (02)9136183
*中区山难搜救委员会
彰化市公园路一段144号 (04)7253493,7255309
*南区山难搜救委员会
高雄市河北一路67号 (07)2232833,(06)2357257
*台湾省山难搜救协会
花莲县吉安乡永兴村复兴64-13号(038)524234
*台北攀山会山难支援服务
台北市泉州街135-2号1楼,地下室
*中华民国山区防范救灾协会
协会专线 (02)3627497,3626750
总队专线 (03)3886537,3885310
北部地区联合勤务指挥中心 (03)4593398
中部地区联合勤务指挥中心 (049)998295
南部地区勤务指挥中心 (06)2650604
东部地区勤务指挥中心 (039)511887
*无线国际救援频道 14500
落石
陡坡、断崖、陷落的地段、碎石坡、溪谷或刚发生坍方的地点,是较易发生落石的地方,特别是下雨的日子。行经这些路段,应提高警觉,最好能绕道而行,若必须行走以上路段,应戴头盔,并有人指挥,随时注意落石的发生,并且应保持5~10公尺的适当距离,以防有落石发生时闪避不及。若遇 到落石时,应利用地形物躲到崖壁下,大树后,或以手臂、背包遮挡,以保护头部,若听或见落石距离尚远,应注意落石滚动的方向,再依其相反方向闪避。若有伙伴遭落石击中,应等落石完全停止后,将伤者移到安全的地方 ,再施行急救。急救处理的优先顺序为创伤流血-内出血-休克-骨折(注 意脊椎受伤者需安全固定后才可移动)。
野外急救守则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他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山庄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呼吸困难、心脏病患者,应采半坐卧的姿势。
*腹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
*对于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苏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对于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于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 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 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 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登山安全守则
*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
*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找没有责任感,并对山区活动、计划了解不够的人担任留守。
*计划须慎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
*训练体能及技能,并阅读专业书籍、杂志,随时吸收野外新知。
*山时应有完整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
*发前应先作健康检查,尤其是平日很少运动的中老年人,更需认真检查。
*上山到下山,均需随时向留守人员、途中警察机关或家人报告行踪。
*或进入山区后,应随时注意气象资料及变化。
*一座山峰,都不可掉以轻心。
*山队伍不可拉太长,应经常保持可前后呼应的状况。
*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以减少体力的消耗。
*无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亦不可在深山无明显路径时沿溪下降。因为高山溪流的地形由缓渐陡,对于登山技能不足,地势情况不清楚的登山 者,容易失足跌落,因此登山时最好能沿途标示记号,或依循前人所留下 的旗帜辨别方向。
*狂饮,否则汗量会增加,更容易造成身体疲劳,此外,行进中 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
*中应随时将水壶装满水。
*山期间,可多作休息,但休息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着凉。
*以免体温散失。
*面临危机、疲劳等压力时,维持体温是首要之务,并应随时注意自己及队友的心理变化,设法维持情绪的平衡。
*山林中活动时,切勿乱丢烟蒂,离去时亦应将营火彻底熄灭。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登山时的安全,因此必须认真且确实地实行。
中暑
造成中暑的原因是由于山区湿热而无风,剧烈的登山运动,致使人体无法藉 着排汗来散热,因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中暑的症状有:全身发热(体温可能上升至40℃以上)、头痛、晕眩、虚弱、呕心、抽筋、皮肤干燥泛红、不流 汗、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等,若发生中暑情形,可能很快就失去意识。对中暑患者的急救方式为将患者移到阴凉的地方,除去衣物,用湿冷的衣 物加包裹,并保持潮湿,扇风,并以湿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下降至 38℃。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他以半坐的姿势休息,头部及肩膀加以支撑。若已失去意识,则以复原卧姿躺下,等到体温下降,则改用干衣物覆盖,并令其充分休息。若体温再度升高,则重复以上步骤直到降温为止。
山难求救处理
若不幸发生山难,应冷静镇定,慎谋对策,队员之间注意不要分散,并应互相激励,提振士气。若遇风雪,除了尽量避开风雪之外,更应注意保暖及保留体力。对于 粮食的应用,应采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有计划地统一处理应用。此外,应想办法寻求救援,以两人为一组的方式下山求援,或者在原地等待救援,在原地待援时,除 应注意避免伤病患的情况恶化外,且应在四周做明显的标志及发出求救信号,并缓慢而有计画地向山下移动,随时注意维持以上两点作法。
复苏姿势
所谓复苏姿势是使患者侧卧,双脚向内蜷曲,双手摆到身后,这样的姿势,目的是为了使胸部扩张,帮助患者呼吸。
迷路
登山活动时,为顾及队员们的体力不同,应安排体力中等的队员走前面, 体力较弱者走中间,以防队员因体力不支而脱队。所有的行动,都应以全 队或小组行动为宜。行动中应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风景及地形、地物以及 前面的人所留下的脚印,同时应注意向导员留下的记号或足以指引正确路 径的任何标志。遇叉路时尤应仔细辨认观察,可用哨音联络,或等候队伍 确定正确路径。学会看地图、指北针及高度计是预防迷路的要件之一,在 出发前应先把地图看熟,最好把应走棱线上的起伏量、距离、山头、鞍部 ,都先从地形图上计算出数字,标上记号,写在笔记本上,进入山区以后,不论在何种气候下,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养成每次登山都使用地图、指北针及随时定位的习惯。若气候恶劣,如浓雾时,最好先暂停活动,在 浓雾中要保持正确的位置,除了计算走过的山头外,主要的支棱、溪谷、 断崖和特殊地形、地物等,都有助于位置的判断。此外,可依步行的时间 与速度,估算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对于没有到过的山区或浓密的芒草林、箭竹林,都应沿途留下记号,以便走错路时可原路折回。并且对一些容易误认的兽径、猎径、林道、保线路、取水径等,都应加以辨认。迷路时,常会因体力消耗及饥渴而引发休克,须谨慎注意,加以急救。
登山与气象
气候的变化是影响登山安危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出发前须搜集并了解活动山区之气象预报及变化趋势,做好万全的准备。登山的行程、装备的准备及人员的能力,都必须以最恶劣的气候作考量,并规划出应变的方案。登山时 除利用收音机收听气象报告,沿途并应观察风、云、湿气、温度、动植物等 的变化,随时掌握山区的气象变化。登山雨具及头灯是不论天气的阴晴、登山天数的多寡、登山行程的远近,均需准备的装备,因为除了地形雨之外, 晨露、浓雾等情况,都可能需要用到雨具。此外,衣物、睡袋、资料、地图 等物品,在出发前应作好防潮措施,且在山区一定要保持一套干燥的衣物,以防下山前没有衣物可换。当天候恶劣,严重影响行程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作适当的避难措施。若在山区遇到台风,进退不得时,可躲进山屋或在避强风之地形扎营,等待台风过后再下山。此外,山区豪雨,极易引起山洪暴发,因此应尽量避开经过溪谷的路线,若遇到山洪暴发,不可勉强涉溪,可采高绕的方式或等山洪过去后再通过较为安全。再者,不要轻忽山区的气温及风力变化,休息时需注意保暖及防风,帽子、风衣、夹克及雨衣等 要保持适度的使用弹性。
台湾山区的气候特征
*高山温度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其垂直减温率为每1000公尺降低6℃。
*氧气含量之多寡与高度成反比。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其空气含量只有平地的70%。
*山区之风力较平地大,且其强度与山之高度成正比。
*每年的5、6月是梅雨期,山区时常阴雨绵绵。
*夏秋两季多台风,天候状况最恶劣,风雨的威力惊人,但来得急也去得快。
*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为高山雪季。
*冬末春初及夏季常有午后雷阵雨,雨势猛烈,并有闪电。
毒蛇咬伤
登山时,休息或经过蛇类喜欢栖息的草堆、石缝、枯木、竹林、阴湿处、溪畔等地时,应特别注意,若猛然接近其身长二分之一的范围内,甚至接触它时,很容易被咬伤。出血性毒蛇咬伤的症状为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 紫斑、淤斑、起水泡、浆液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孔流血、血痰、血尿、低血压、瞳孔缩小、抽搐、痉挛,6-48 小时之内死亡。神经性毒蛇咬伤的症状为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 神经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颚咽麻痹、口吃、垂涎、恶心 、呕吐、昏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8-72小时之内死亡。被毒蛇咬伤10-20 分钟后症状才会渐渐出现,若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 症状时,则为无毒之蛇类咬伤,此时只需消毒、止血、包扎再送医注射破伤 风或消炎针即可。若不能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则仍需依毒蛇咬伤的急救方 式处理。急救方式为:先用力挤出伤口的血液,并让伤口的位置低于心脏,其次,在伤口上方5-10公分处绑上止血(阻毒)带以阻止毒液运行全身,但不可绑太紧,以留下一只食指可通过的空间为准,止血带应每20分钟放松一 次,每次30秒,并且最好在第一条的上方一点再绑第二条。用吸吮器吸血以 排出毒液伤口上覆盖4~5层的纱布,以嘴隔着纱布用力吸吮,但吸吮者的口内不能有伤口。通常在15分钟内吸去淋巴液和毒液、血液150-200C.C., 即可除去50%以上的毒液。吸吮30分钟后即可以优碘消毒伤口并包扎。尽量 减缓伤者行动,迅速送医。
蜂螫
每年的9-11月为虎头蜂幼蜂成蛹的时节,此时成蜂的警戒性及攻击性最强,在阴雨天及经过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区,特别是少人行走的草径、草丛时 ,如果太接近蜂巢的范围,或者侵犯到它,就很可能遭到蜂螫。被蜂螫到时 会出现红肿、疼痛、麻刺感、发烧、出汗、恶心、抽搐、痉挛、休克等症状。急救的方式为用消毒的针或镊子挑出毒刺,再以氨水、苏打水或尿液中和 毒性。可用冰敷或止血带减低毒液的吸收。若螫伤多处,可全身浸在溶有小 苏打的冷水中,若为虎头蜂螫伤,切忌跑动,应立即以毒蛇咬到的方式急救 后,送医处理。
抽筋
抽筋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登山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体内的盐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 然产生非自主性的收缩。抽筋的症状有患处疼痛,肌肉有紧张或抽搐的感 觉,患者无法使收缩的肌肉放松。急救的方式为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打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休息直到患处感觉舒适为止。
高山病
高山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 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 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 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有: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蒙 眬,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预防的方法有: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 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 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 作体能训练以增加摄氧功能。高山病的急救方法: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药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失温
造成失温的原因为: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的情况下 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 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有:感觉寒冷、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剧烈而无 法控制的颤抖、言语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 失去理性、脉搏减缓、失去意识等。患者一旦进入失温状况,可能在数小时之内死亡,严重者可能心跳极慢,呼吸细微,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 认定患者已死亡,应立即施以急救处理。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 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移至温暖的帐篷或山屋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 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可让他喝一些热而甜的饮料,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可给与患者热水瓶或施救者以体温传导,以 防患者体温再度下降。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苏术,并尽快 送医。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 作运动。
冻伤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 组织冻结伤害。冻伤的症状有:患处刺痛并逐渐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 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 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 坏。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山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 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 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 ,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己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 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不要弄破水泡或涂抹药物。尽速送医。尤需注 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于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x
0
[楼 主]
From:美国/加拿大 |
Posted:
2005-02-03 06:12 |
richman8787
级别:
初露锋芒
x23
x126
分享:
▲
大大分享的资讯都很实用哦....小弟会多阅读几遍的...
以便日后登山时遇到突发状况时, 能够有能力处理啰..谢谢分享
简简单单过生活~珍惜平凡的幸福!
喜欢旅游的生活~一起来去趴趴走!
x
0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
2008-04-02 02:52 |
MyChat 数位男女
»
国外旅游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39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