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甫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机壳&电源] 「电力恒久远,稳定永流传」全汉 FSP MEGA Ti 1650W 开箱:电力怪兽登场



【前言】



或许你会疑惑,超过千瓦的高阶电源有必要吗?买差不多刚好就好吧,不不不!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定,现在应付 RTX 5090 或许还行,但是下一代真的很难讲,为了要让未来的十年,在升级设备的时候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不用担心会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在这个高效能硬体不断进化的时代,电源供应器早已不只是够用就好的配角,而是撑起整台系统稳定运作的核心!尤其当你面对多显卡、重负载、长时间渲染或 AI 训练等挑战时,不会哽咽、更不会哭哭啼啼,一颗真正可靠、有出息的电源,才是你硬体投资的最后防线!

曾经幻想过,如果想要买个能够「一颗传三代,人走电还在」的电源供应器,我该怎么选?带着这样的疑惑,于是诗人找到了全汉,与他们一拍即合!一提到全汉这个品牌,勿论你是否有在关注硬体圈,相信都不陌生,他们是台湾在地的电源制造大厂,一直凭藉着强劲的电气性能在 PC DIY 玩家群体中声名远播~

之前的旗舰产品 Hydro Ti Pro 自推出后在各个专业评测中获得好评,尽管已经做到了消费级的最强,但全汉认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在最近正式推出了主打大功率、超高效能且兼顾静音性的全汉 MEGA Ti 旗舰级电源!


▲首先是外包装的部分,采用双层包装的形式,外层采用环保纸和封装,从 MEGA 这个系列命名来看,表示着非常好的或是巨大的,象征着这颗电源有非常好的性能,并且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密度以及高瓦数!


▲瓦数有多高呢?这个系列最低就是从 1350W 起步,本次开箱是最高阶的 1650W,几乎是顶着家用 110V 插座电源的上限,连 Breaker 无熔丝开关也是瑟瑟发抖,上面标示着「台湾制造」的本土价值可谓是锦上添花,让世界看见台湾~


▲从外箱取出后才是在市面上常见的电源彩盒包装,标示着全日系电容、全模组接口、十年保固、80 PLUS 与 Cybenetics 双白金认证以及 Cybenetics 的 A++ 噪音认证,用料禁得起推敲,品质绝对有保证!


▲由于销往各个不同国家,其插座规格都有些差异,上面标示着各种规格,作为台湾制造的骄傲,自然就是 TW TYPE,包装上面还有个提把,拿来送礼自用两相宜,但可千万别叫别人帮你拿一下,不然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可能就不会还你啰!


▲我很喜欢全汉在线材方面的标示,有些电源在这部分的标示只有接头数量而已,线材数量还得自己算!而全汉这边是把线材数量跟街头总数写得清清楚楚,至于对线材长度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到官网上去看一下~


▲从包装上就能看出对于旗舰级产品的用心之处,在 MEGA 的 TI 部分采用了亮银色的雷射贴纸,底下的规格标示也很清楚,支援 110V~240V 的全幅输入电压,但是这里必须要补充一个知识点,因为插座的安全限制,在目前台湾主流的 110V 中,最大只能输出 1500W 的功率!如果你很在意这 150W 的话,建议改选往下一阶的 1350W 版本,或是直接找水电师傅来重新配电!


▲在包装部分符合 FSC 森林验证,所以内部均以再生纸盒作为包材,分为两个区块,左边是电源本体,右边是线材与其他配件~


▲电源安详且独立地放置在里面,外面包裹着一层不织布~


▲配件的部分给得相当丰富,底下放了一个包包可以收纳多余线材,另外想提一点,在重量部分跟电源本体已经接近不相上下,搭配上包装的设计,整体重量分布相对均匀,拿起来的手感相当好~


▲在配件部分,提供了三条魔鬼毡、电源测试启动器、四个可手转固定的安装螺丝以及透明色的理线梳~


▲电源线材可不是一般常见的类型,母座部分是 IEC 60320 的 C19 类型,采用 3 x 2.0 mm2 的规格,相当于 14 AWG,耐 15A 大电流


▲通常超过 1300W 以上的电源供应器都会采用这类型的插头!后方的电源开关做的相当大,与在一旁的 ECO 开关形成强烈对比,可以防止误按的情况产生~


▲接下来看看模组线材的部分,全部采用目前主流盛行的压纹线材,在 24-Pin 的长度为 60 公分,需要关注的是 20+4 当中的 4-Pin 是松散的在外没有整合固定在一起!


▲在 CPU 线材给了两条,每条长度 70 公分,4+4 Pin 的部分也是没有整合固定在一起,或许这样会比较容易跟电源端的接口分辨开来


▲其中我还注意到一点,多数的压纹线材在出厂时会有两三条束带预先固定,而全汉这边完全没有,或许这是为了便于用户们自己扣上理线疏


▲在 16-Pin 采用目前最新的 12V-2x6 接口,并且给到了两条,长度为 70 公分,在侧面可以看到 H++ 标志,显卡端及电供端插口一致,怎么接都可以~


▲除了 N 卡这里主流采用的 12V-2x6 之外,PCIe 8-Pin 当然也不能少,一口气给到了 6 条,每条都是一对一的形式,没有一对二的分接,这点很赞!每条长度 65 公分,而接口的 6+2 Pin 当中的 2-Pin 也是一样,是松散的在外没有整合固定在一起


▲在 SATA 与 MOLEX 副线材的部分稍有不同,SATA 线材有两条,一条为刺破型,另一条为并联型,长度都是 96.5 公分,模组接口到第一个接口距离为 50 公分,每条有四个接口,每个接口间距为 15 公分


▲有一条纯 MOLEX 线材,提供四个接口,另一条为复合型,有各两个 SATA 与 MOLEX 接口,长度都是 96.5 公分,模组接口到第一个接口距离为 50 公分,每条有四个接口,每个接口间距为 15 公分


▲在电源的模组化接口这端,对应线材全插满刚刚好不多不少,比较特别的是,由于 PCIe 跟 CPU 都是走 +12V,所以多数电源会直接分在同一类,让彼此互相通用,接线上更灵活,不过全汉这里将 CPU 跟 PCIe 做区分,彼此线序与接口防呆设计也都不同!顺带一提,在说明书里面很罕见的将线材的线序都有标示出来~


▲在电源长度仅仅只有 18 公分,比起其他同样是 1600w 的旗舰级竞品,都落在约 19-21 公分,更精致紧凑的体积更有利于机壳的相容性~


▲内部风扇为 135mm 的流体动力轴承风扇,全黑的本体搭配上银灰色的遮罩面板相当好看,全汉以一种颇具技术性的方式将其内部 PCB 板上做了「防潮、防尘、防锈保护涂层」处理,对于身处热带且潮湿的台湾气候超级适合,可以增加电源的使用寿命,不愧是 MIT!处处都为了在地化而设计~


▲接下来稍微简单看一下 Noctua PRIME TX-1600,电源本体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猫头鹰经典的 A12x25,虽然不是更新的 G2 版本,但我相信他的噪音表现绝对不会有人想质疑~


▲全汉的 MEGA TI 1650W 的售价是 $18800,海韵的 PRIME TX-1600 联名版的售价是 $20900,我的入手价是 $18706,不过都已经到了这样的级距,这点价差基本上可以说是都差不多了,但是他们在使用的体验上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好好仔细对比看看~


▲从刚刚看的线材部分其实就有蛮大的差异,我们可以好好来检视一下,首先 MB 24-Pin 其实是 20+4 Pin,在海韵这边是直接整合固定在一起,而在全汉这边比较自由奔放,要捏着去插或是先插小 4 Pin


▲主线材的部分也有点不同,在海韵这边会用束带先做简单固定,而在全汉这边还是依然自由奔放,而且附件中也没有再额外给束带,这在使用上比较没什么感觉,但线材数量一多就容易缠在一起


▲在 CPU 的部分,海韵这边是将 4+4 Pin 合组成一个 8-Pin,而在全汉这边又是老话一句,自由奔放!这个对于新手来说,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好中间卡扣要合并的小细节,可能容易装错,加上防呆设计的关系,可能插了老半天都插不进去,不过也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更容易分辨电供端跟主板端的方向


▲在 PCIe 8-Pin 的部分,海韵这边是将 6+2 Pin 合组成一个 8-Pin,在旁边的小 2-Pin 是用滑扣的形式固定,而在全汉这边还是一样自由奔放,不过这部分倒不会像 CPU EPS 那样不好分辨,安装体验上影响不大


▲在目前最新的 16-Pin 线材,全汉这里有个小细节非常好,就连讯号线的小 4-Pin 都是压纹线材设计,海韵这边有清楚标示出 600w,而全汉这边选择干净不作任何标记,聪明的你用膝盖想也肯定知道,它当然也是 600w 的定义做输出!


▲看完了线材再来看看电源本体的部分,最有感且明显的差异就在于长度部分,全汉的 18 公分比起海韵的 21 公分要短了 3 公分,至少已经是一个模组化接口的长度了,这对于机壳相容性的优势相当巨大!


▲在后面开关与插座的部分也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全汉的插座比较置中,电源开关跟 ECO 开关的大小做了很明显的区分,在海韵这边则是选择把开关跟插座做成直的,风扇智慧停转的开关则是做成按钮的形式,在盲操的情况下会直觉一些


▲在模组化接口的部分,海韵的数量更多更密集,并且在 CPU 与 PCIe 的部分都归类在同一区,可以自由规划接口位置,虽然都是 +12v 的输出,但全汉这边就特地要求 CPU 与 PCIe 不可混插,两边都是给到两组的 12V-2x6,海韵这虽然多出了一个 CPU 线材与接口,但实际上使用的机会并不多


▲接下来我就简单分享一下实际上手的安装与使用体验,因为 12V-2x6 的接口基本没什么安装差异,所以我以较为传统的 PCIe 8-Pin 的显卡来呈现!


▲在海韵这边,PCIe 的 6+2 Pin 是用滑扣固定好,基本上直接插就好了,算是相当轻松,搭配上内附的理线梳可以让线材呈现比较整齐的样子,理线梳的孔洞大小略比线径大一点点,比较好塞进去,松散的状态也利于塞好之后可以方便上下、前后的调整~


▲在全汉这边,由于 PCIe 8-Pin 旁边的 2 Pin 比较自由一点,要捏着一起装比较没那么好插,不过这部分我比较有经验,先插小 2 Pin 之后再插 6 Pin 就可以了,这部分虽然安装体验差了一点但基本无感~


▲比较大的问题在于理线梳的部分,这里我是直接拿刚刚海韵附的黑色里线梳来装,为什么呢?


▲首先在颜色的部分,黑色的线材搭配上透明的理线梳,其实在视觉上并没有黑色来得好看,而且在仔细对比之下,全汉附的透明理线梳,在孔径上略小一号,所以很不好塞!而且塞好之后想要调整位置也不行,没办法滑动 …


▲在主机板的 24-Pin 这部分,海韵同样是 20+4 Pin 扣在一起,直接插就可以了,甚至也可以搭配附件中的 90 度转接头一同使用~


▲搭配上理线梳,整个味道就飘出来了,整整齐齐的相当好看~


▲在全汉这边,20+4 Pin 是分离的,虽然在装的时候稍嫌不便,不过跟 PCIe 6+2 Pin 的道理一样,先装小 4-Pin 再插 20-Pin 就好了,影响不大,主要还是理线梳的问题,刚刚讲过了这里就先跳过


▲这里我尝试了将理线梳反装试试,在视觉上其实影响不大,尤其是左上角的 CPU 线材比较隐蔽,一些紧凑型的水冷甚至直接挡住看不到了~


▲刚刚我猜应该很多人以为 CPU 供电的部分是双 8-Pin 吧,但其实这是一张 8+4 Pin 的主机板,其实线材不需要特别把 4+4 给拆分出来,可以直接插上去没问题的!


▲由于全汉这边的 CPU EPS 是 4+4 分离的形式,一旁没有需要接的 4-Pin 放在一旁有碍观瞻,要嘛就是将多余的 4-Pin 往后拉到背面藏好,要不就是利用理线梳来加以固定!


▲诗人只是个普通人,只能从实际安装使用体验来分享,如果想要看更硬核、更专业的详细内部与测试数据,由于旗舰级的电源在许多第三方认证机构都很容易找到资讯,这部分我会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港都狼仔的测试,或是到 Cybenetics 上去看看~





「总结」


全汉 FSP 在这次推出的旗舰级电源 MEGA TI 有 1350W 与 1600W 两种规格,两款之间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最大供电上限的限制,其中 1600W 的顶规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在台湾主流的 110V 之下最大只能输出 1500W,想要推到 1650W 的上限值需要至少在 200V 的电压之下才能,除此之外在包装、线材、模组接口等都是一样的~

用料什么的其实真的不必再多说,顶规旗舰级的电源供应器用料如果不扎实,就相当是拿石头砸自己脚,不过或许十年的保固期限可以有机会升级一下,毕竟有工业级独特防潮的涂层技术,相信要拿来当传家宝也不是问题!

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体验顶级电源,全汉在线材接口的配置上比较自由奔放,在安装上需要一些技巧,理线梳是透明的,用黑的应该更合适,而且理线梳的孔径比线径略小一点,不易拆装!在这部分的使用体验稍嫌不便,不过对于只装一次就安心使用到底的人来说并不影响~

当我们走过 FSP MEGA Ti 1650W 的开箱与细节解析后,很难不对这颗电源供应器留下深刻印象!它不只是瓦数高、认证多,更在设计、用料、稳定性与扩充性上展现出旗舰级的诚意,对于追求极致效能的玩家或是创作者,甚至是伺服器级应用者来说,这颗电源不只是「够用」,而是「超前部署」的象征!

首先,1650W 的单路输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不设限」的态度,无论是多张显卡的 AI 训练平台,还是多核心 CPU + 高速 SSD RAID 的剪辑工作站,MEGA Ti 都能稳稳撑住,这种供电能力不只是硬体的后盾,更是创作与运算自由度的保障~

而 80 PLUS Titanium 认证则是另一个亮点,这不只是效率的保证,更是长期使用下的节能与稳定性象征,对于长时间开机、重度运算的使用者来说,高效率意味着更低的热能、更少的电费、更稳定的电压波动,这些看似技术面的细节,实际上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寿命与使用体验!偷偷告诉大家,我用 RTX 5080 + 14700K 进行双烤,电源风扇都能纹丝不动,仿佛在跟我挑衅,就你这点功耗?小 Case 啦~

此外,MEGA Ti 的外观设计也值得一提,低调中带有力量感的外壳、清晰的标示与扎实的做工,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定位与价值,有别于普通电源供应器,固定螺丝都采用上内六角螺丝,这不只是给硬体玩家看的细节,更是对品质的一种承诺~

相比起其他竞品的 1600w 旗舰级电源,在本体长度上几乎都落在 19-21 公分,同样是旗舰,全汉能做到再略高 50W 的情况下,也将长度给控制在 18 公分,而且没有将模组化接口给外推唷!是真的扎扎实实的缩短长度,或许你会觉得少这三公分没什么,但背后需要做的努力真的很不简单!

总结来说,FSP MEGA TI 1650w 是一颗真正为高阶需求而生的电源供应器,它不只是瓦数高、效率强,更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展现出「稳定、耐用、可靠」的核心精神,在这个硬体快速演进的时代,选择一颗能陪你走得久、撑得住的电源,才是真正聪明的投资~

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的「电力恒久远,稳定永流传」这不只是对 FSP MEGA Ti 的赞美,更是对所有追求稳定与效能使用者的一句承诺!这颗电源,值得你信赖,也值得你收藏,最后我只想偷偷许个愿望,什么时候顶规旗舰电源才有机会推出全白款式呢~



以上就是我对
【「电力恒久远,稳定永流传」
全汉 FSP MEGA Ti 1650W 开箱:电力怪兽登场】的开箱心得
有问题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报告完毕,感谢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们下次见,掰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10-21 22:4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58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