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0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要假借名言去思惟諸法實相的道理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三論宗嘉祥大師的《金剛般若疏》上引僧肇大師的一句話:
「玄道在乎絕域,不得以得之」,就是指這個不可思議、一切離名言相的境界是不可得,
若能到達無所得的境界,就是得到了。這樣說,是不虛!還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從凡夫開始來說這件事,凡夫遇見一切事情都是有所得、都是有執著;若把這有所得的執著取消,
就是無所得,無所得就是得到那不可思議境界了。

在僧肇大師的時代,真諦三藏、菩提流支這些唯識學者還沒來中國,曇無讖也還沒來,
只有羅什法師在,而他能說出這句話來;會說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符合唯識宗說: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的道理。
唯識上說:「非離彼能詮,智於所詮轉」,一定要有能詮,顯示所詮,有能、有所,
智慧才能活動;若離開能詮的名言,要詮顯所詮的事,我們的智慧不能動了;
就是指沒有名言相的時候,心就不能活動。

那麼我們用功修行的時候,要假藉名言去思惟諸法實相的道理──這是觀,
還須要有奢摩他的止;奢摩他的止是無分別,毘缽舍那的觀是有分別,就是用這兩個方法調心。
繼續地這樣止而又觀、觀而又止,就能把有所得的執著破盡了,這無所得的智慧一出來,
能、所都不可得,就入於無分別境界;這時候,圓成實性就顯現出來──不得以得之;
於是中無實無虛,也就是這樣意思。僧肇大師沒看見唯識的經論,能覺悟到這裡,是大智慧人。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佛就說世間上一切法──有漏法、無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皆是佛法。這是結束這段文。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8-23 17:4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肇論》由後秦僧人釋僧肇所著。凡一卷六部分。
僧肇好清談,早年師從鳩摩羅什,著作甚多,以《肇論》最為出名。
肇論一詞最早見於惠達­《肇論疏》,事實上是由《宗本義》、
《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所組成。
「宗本義」為全書之首,是僧肇的思想總綱,
隱士劉遺民對僧肇的­《­般若無知論》極為推崇,弘始十二年(410年)
劉遺民致函僧肇稱「才運清俊,旨中­沈允。推步聖文,婉然有歸,披味殷勤,
不能釋手­,真可謂浴心方淵,悟懷絕冥之肆,窮­盡精巧,無所間然」。
此時僧肇只有二十三歲。
佛教般若學「六家七宗」之說,很明顯是受到老莊玄學等傳統思想影響的結果,
人們對般若­性空學說的理解,多流於片面,不夠精確。

《­肇論》是佛學中國化的代表作,結合了中國­的老子與莊子思想,
又以《維摩》、《般若》、《三論》為宗。
僧肇的佛學思想都是圍繞著­解­般若學的「空」展開的。
《肇論》以般若中道之觀點來闡述大乘佛教「般若性空」的思­想,
批六家七宗中的本無、即色和心無三家。 黃懺華在《僧肇》一文稱:
「《宗本義》從緣生無性談實相,《不真空論》從立處皆真談本­體,
《物不遷論》依即動即靜談體用一如,《­般若無知論》談體用的關係,
都是有所發揮­而互相聯繫之作」。一般而言,《般若無知論》講「智空」,
《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講­「法空」,
《涅槃無名論》講「智法俱同一空」的「果空」,僧肇被喻為「解空」第一­。
僧肇的《肇論》是在佛教的基礎上對玄佛合流進行批判,
一方面將玄學的成就推展至高峰,­一另方面又標誌著玄佛合流的終結,
從此老莊­思想在佛學中徹底消失,中原高僧多不願再­附會於老莊。
歷代有許多高僧註疏《肇論》。南宋明帝時期,陸澄編有《法論目錄》,
著錄《肇論》四篇­,《不真空論》歸於「法性集」、
《涅槃無名­論》歸於「覺性集」、《般若無知論》歸於­「般若集」、
《物不遷論》歸於「物理集」。慧晈撰《高僧傳》,介紹僧肇的生平,
大量引­用­《涅槃無名論》。現存有晉惠達《肇論疏》2卷,唐元康《肇論疏》3卷,
惠澄《肇論­疏》3卷。宋代淨源有《肇論中吳集解》三卷及《­肇論集解令模鈔》二卷。
元代文才有《­肇論新疏》三卷和《肇論新疏游刃》三卷。
明代憨山德清的《肇論略注》6卷,袾宏有《竹­窗隨筆­·物不遷論駁》。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8-23 18:4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98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