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9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
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即心即佛”-簡約直接-
馬祖的“即心即佛”說,顯然是融合了佛教華嚴、唯識等理論,
繼承了禪宗祖師們的思想,而且簡要直捷。這簡約化的命題,
卻涉及到了佛教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彼此相關的問題:

一是佛性問題即人的自性究竟如何;

二是成佛途徑問題即修行方式究竟如何;

三是佛陀境界問題即真正解脫的境界究竟如何。

它首先設定人的心靈本來就是清淨無垢的,
人的自性與佛性沒有差別,如惠能所說“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
其次,當人領悟到自心是佛而回歸自己的本性,
就脫胎換骨似地進入超越和解脫的境界,
即如惠能所說“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視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再次,人們一旦覺悟,回歸自心,心中便是一片澄澈空明,
水月朗照,纖塵不生,體驗與感受宇宙和生命的真實境界,
即如惠能所說“內外明澈,不異西方”。
這就與傳統佛教禪宗漸悟之法不同。
正因為“即心即佛”簡約而直接地表達了南禪頓悟之說在佛性論、
修行論、境界論三個方面的獨特思想,
所以它成為中國禪宗南禪的著名命題。

馬祖道一的禪法具有獨特的內涵,其邏輯推演與理論闡釋,
層層遞進。針對修行者而言,有三個層面:
一、“即心即佛”是思想基礎,確立自信自立;
二、“非心非佛”是解脫關鍵,破除妄念偏執;
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堅持應世利人。
“平常心”是馬祖道一禪法的突出特點和根本旨趣,
它排除了善惡、染淨等二元對立的區別性,
主張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體現心性、張揚真理。
它繼承並發展了惠能等祖師們的禪法思想,
也深受《華嚴經》“事事無礙法界”等義理的影響。
“平常心”所體現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簡易化等品質,
促進了中國禪宗追求大乘入世精神的信仰價值趨向。

《三藏法數》云:“遮即止其所非,詮即能詮名字。
謂如諸經所說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無因無果、無相無為、非凡非聖、非性非相等,
皆是遣非盪跡,絕相祛情,是名遮詮。
”從反面作否定的陳述,以排除事物本身不具有的屬性和意義。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云:“為止小兒啼。
”僧云:“啼止時如何。 ”師云:“非心非佛。 ”
僧人間馬祖為什麼說此心就是佛,
馬祖回答那是為了讓嬰兒停止啼哭。
僧人又問啼哭止住了又怎麼樣呢?馬主回答說不是心也不是佛。

這裡“非心非佛”就是用了遮詮的手法。
兩個非字都是否定的意思,是對即心即佛的否定。
心和佛的觀念都要否定,其目的是為了破除學人對“即心即佛”
的執著,強調不能執著此心即是佛的觀念。
非心非佛是超脫即心即佛的觀念,
也即當下直取佛心的一種更高的解脫境界。

百科名片.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7-26 17:39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7-26 15:2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4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