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驚
《抱朴子‧論仙篇》 :「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
說明了魂魄的狀態,與世人的疾病、壽命有極密切的關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舉行收驚儀式風氣甚盛,已成為民間傳統療法之一,漸脫迷信層次,也亦有「收驚文」、「收驚咒」等術法流傳。
不管是民間神壇、甚至連著名的南、北大廟臺南市臺灣首廟天壇或是臺北市行天宮等,皆為箇中著名廟宇。
在受術者方面,通常無須任何配合動作,也可由受術者的衣物替代。
對象則一般適用於受驚嚇或無由哭鬧的小孩,但近年來,受術者也不再侷限於兒童。
而於施術者來說,身分可為受術者的親人或廟宇人員(如道士、道姑、效勞生等)。
前者收驚無一定程序或規矩,後者則有咒語式、 符籙式及香米式三種,差別僅是施術法器差異。
近現代後,也有人認為收驚為心理治療一部份,並將其歸類於傳統療法,並有其私人認證制度。
程序
不論咒語式、符籙式及香米式的收驚程序大約都是施者要先膜拜佛教、道教神祇
(如觀音菩薩、關帝君、呂祖師、清水祖師、媽祖、土地公等等)央請幫忙、唸咒語(讀文)及特定手勢。
大體來說,咒語或咒語式為收驚必要程序,差異較大者則為香米式和符籙式。
香米式
再以香米式為例,施術者稱為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