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02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hrist1020my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0 鮮花 x8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長期服B肝藥 逆轉肝硬化
【來源出處】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index.htm

肝纖維化 修復變軟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B型肝炎帶原者常因潛在肝發炎,肝臟反覆受損,引發肝纖維化而不自知,一旦發病為時已晚。一項跨國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經有效抑制病毒複製與肝發炎,可使纖維化的硬肝「變軟」,顛覆過往肝硬化、纖維化
無法逆轉的傳統思維。


病患測試 96%見效

慢性肝病與肝硬化高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七位,每年約有五千人死亡。昨在香港舉行的亞太肝臟研究學會上,某跨國藥廠發表一項臨床試驗,受試的五十七位B型肝炎病患,在服用抗B肝藥物「貝樂克」平均六年後,經肝切片確認,高達九十六%的患者,壞死性肝炎指數、肝纖維化指數都下降,可望降低猛爆性肝炎與肝癌的風險。


研究團隊成員、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表示,肝臟因病毒感染長期發炎,會受損而引發纖維化,肝臟纖維化指數依照輕重程度可分為零到六分不等,當達到五、六分時,就是肝硬化。


研究顯示,有五十六%受試病患的肝纖維化完全消失。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指數平均也降低三分,變成中輕度纖維化。張定宗指出,醫界過去大多認為肝硬化無法逆轉,這項成果是一項新突破。


目前臨床上約有五、六種B肝口服藥,張定宗表示,貝樂克的抗藥性低,長期服藥的五十七位病患,體內B肝病毒全壓制在儀器測不到的超低量,肝臟不再發炎,便能夠自行修復,使纖維化逆轉,回復肝臟功能,可望降低猛爆性肝炎與肝癌的風險。


新一代藥 抗藥性低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表示,第一代藥物「干安能」因抗藥性高,服藥一段時間後便易失效。新一代藥物抗藥性低、療效佳,除貝樂克外,「干適能」與美國去年核准用於治療B肝的抗愛滋病毒藥物「Viread」等新藥,都有不錯的療效。


【心得感想】

這是一項令「B型肝炎帶原者」和其家屬感到振奮的消息。國人長期以來一直有B型肝炎罹患率增加的情形,其他如肝硬化、肝癌的症狀也常發生。當肝臟發炎太厲害時,超過它的修復能力,這時便由纖維組織來加以修補,時間久了便形成了肝硬化。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大多數的肝硬化,是由於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三類肝炎演變發展的結果。就算是健康的「B型肝炎帶原者」(肝功能檢查正常,肝組織也正常),但因其仍為肝病、肝癌之高危險群之一,所以仍應定期追蹤(6個月一次),做生化學、腹部超音波及甲種胎兒蛋白的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數年前,61年次的前台大外科醫師劉明松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從診斷出肝癌末期到病逝僅三周,消息傳出時震驚了整個醫界,也讓許多「B型肝炎帶原者」驚覺日常保健和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性。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有免疫的缺陷,所以在生活起居上應要比正常人有更多的休息。


[ 此文章被Christ1020my在2009-02-18 12:54重新編輯 ]



Christ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2-18 12: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96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