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7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hyulih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級別: 副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笑話集錦
推文 x30 鮮花 x26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晴天][問題] 由死亡問題想到的
這些年來,一些文壇前輩,相繼辭世,光是女作家,就有:張秀亞女士、胡品清女士、蘇雪林女士等,已不在人世。
4月29日凌晨,作家柏楊先生去逝了,享年八十九歲。
記得民國五十六、七年左右,那時個人唸高中,讀過一本書,書名「異域」,內容描述:中國大陸淪陷後,雲南有一批國軍部隊,來不及撤退,於是留下,在滇緬邊區三不管地帶,艱苦的渡過了十一年。…當時,並不知道作者『郭衣洞』,即為是柏楊先生本名。
社會上對柏楊印像比較深刻的,是所謂的「大力水手事件」,一如「新英文法」的作者「柯旗化」先生,多年以後,大家才了解:那,冤獄一場! 表情
    談到「死亡」這件事,中國人一向相當忌諱。本來嘛,「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必經歷程,說的時候很輕鬆,但當有朝一日,吾人真的需要面對之際,則又是何等沉重,一時無法釋懷?對於「死亡」,儒家說是「捨身」,而道家說是「羽化」,至於佛家則說是"涅槃"(一說:"圓寂"),還有,基督教說是「蒙主寵招」;偏偏傳統中國人,往往用其他文字代替,比如國家領導人(帝王)之死稱之"駕崩"、高級官員(王侯)叫做稱之"薨"、中級官員(大夫)曰卒、低級官員(士)稱之不祿、而平民百姓(庶人)就叫做死,名稱一堆!至於,人死法也有著區分,如好叫做「壽終正寢」,不好嘛,顧名思義「不得好死」(冤死、該死,說法兩極)。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罵人的話「殺千刀的」,算是一句非常惡毒話,意思就是詛咒這個人…,記得歷史記載,最早有子路、伯邑考(周文王長子)、還有,明代登錄的兩件──:一是正德年間的宦官劉瑾,一是崇禎時的袁大將軍;對於前者,社會上沒意見(認為該死),可是後者,社會上就不怎麼樣重視,雖說是「千古冤獄」(按:死在自家人手中,無法像方孝儒君、于謙君幸運,已後都得到昭雪…)!
    有人說:「哀莫大於心死」,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是「泰山」也罷、「鴻毛」也罷,從來,文人多話,如老曹說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不是數學)…」宋代老陸說的「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九州不見同…」、清末老譚說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都行,但可別學老汪,他老兄說的好:「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可惜的很,後來走的路…
    當然啦,「醉生夢死」並非好事,更糟糕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像自殺不死而成殘廢者、等待槍決之死刑犯,癌末患者,這些人日子好過否?…宋代文文山先生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們如果能做到文先生遺囑說的:「…自今而後,庶幾無愧。」《衣帶銘自贊》,老實說,不太容易;倒是,當年那一位拿破崙(非拿破『輪』)君的剋星之一的──納爾遜君,臨終說:「感謝上蒼,我已經完成責任。」,雖說也不容易,但來得實際些是不?……   表情 表情


[ 此文章被shyulih在2008-05-03 23:06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8-04-29 22:06 |

首頁  發表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60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