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7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夢蘿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 鮮花 x1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當孩子做錯了事(上.中.下)三集
【來源出處】 http://www.epochtimes.com/...1470311.htm

小孩子嘛難免有時會淘氣做錯事情,那麼做為家長該如何看待並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我們大人真的應該經常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當,尤其我們面對的這部分孩子都是在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下長大,他們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信息量大,對父母們當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來讀了幾篇這方面的文章,對葉子的啓發很大。西方教育學中把“Punishment (懲罰)”和“Discipline (約束)”區分的非常清楚。而我們卻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一起。舉個例子,如果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經常的大聲呵斥,生氣,頻繁的“收拾”他們。那麼您可能採用的就是單一的“Punishment (懲罰)”。
下面的分析把兩者可能區分的更清楚一些:

Punishment (懲罰)
父母的態度: 傷害了孩子
父母的方式:使用一些尖利刻薄有傷自尊心的話
父母的“潛臺詞”: “你這個壞孩子”
孩子的感受:“我是一個壞孩子”
孩子的反應: 行為更加糟糕
可能的後果: 反叛

Discipline (約束)
父母的態度: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父母的方式:傾聽,聲音嚴肅,目光接觸,擁抱
父母的“潛臺詞”: “儘管你錯了,但你仍然是個好孩子”
孩子的感受:“我是錯了,但我這個人還不錯”
孩子的反應:我還可以做的更好,我願意合作
可能的後果:合作

從表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Punishment (懲罰) 的雙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不相互尊重的,完全是用一種外力式的,暴力式的方式來強迫阻止孩子錯誤的行為,而其起到的效果有可能是暫時的,反向的;而 Discipline (約束) 則是用一種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通過積極的鼓勵,激發孩子內在的榮譽感,自尊心,進而達到自我約束。

舉個形象一點的例子,孩子打人了。Punishment (懲罰) 會說:“你怎麼這樣?你是一個壞孩子,我不喜歡你”。 而Discipline (約束)會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但是你是一個好孩子,好孩子應該這樣做…”。如果您是一個孩子,您會更喜歡哪一種方式,您又會怎麼做呢?

葉子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幾次被老師訓斥的經歷,真是恐怖。現在已經完全忘了做錯什麼事,但是那種鋪天蓋地的恐怖氣氛真的讓我無地自容。很多年過去了,仍然覺得隱隱的傷害。有時潛意識中真的會為“我真差勁,我不是好孩子”的想法。歲月流逝,那種感覺依舊。現在想來真希望那位老師對我說“你是個好孩子,但是…”。 這樣也許我會永遠記住不犯那個錯誤,而不是這種永遠的傷害。@*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當孩子做錯了事 (中)
一次和園裏的一位媽媽聊天,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位媽媽說:“這孩子怕我,家裏就得有一個叫她怕的。”當然,天下沒有誰是完美的父母,葉子在這裏也只是和大家一起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與孩子如果是互相尊重的關係能使教育效果更有效的多。

其實對孩子的錯誤,我想我們成年人首先要採取一種包容的態度,小孩子淘氣一些是他們的天性,世界上哪有不做錯事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每一次淘氣,也可能就是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利用好這些機會,孩子就會走得更快,更好。
在這方面許多家長做的非常好,他們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口吻,是一種商量式的,建議式的,真正的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物件。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為什麼錯了?你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我希望你怎麼樣?並允許孩子陳訴他們自己的理由,總之非常的尊重孩子。而孩子在內心裏也會很尊重自己,會陳述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 (當然可以是錯的) ,也會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表示懊惱,從而有意無意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甚至這部分家長還會反思,孩子的錯誤與自己有沒有關係,例如,孩子不小心把珍貴的東西損壞了,是不是也因為家長把一些不該孩子碰的東西亂放等。如果真的是家長誤解了孩子或是家長的責任,他們則會真誠的向孩子道歉。

而有些家長則採取“我讓你怕”或“我今天要收拾收拾你”的方式,用自己的聲音,動作造成一種“恐怖”的氣氛。更不允許孩子的辯解,否則的話就視之為“狡辯”,“頂嘴”,覺得更是火上加油。孩子在恐懼中或是默不作聲,或是茫然無措,於是嚎啕大哭,一場鬧劇熱熱鬧鬧。但是這種“恐懼”的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有多大的益處呢?對於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心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多少意義呢?我想這也是我們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尤其是在新西蘭長大的中國孩子,他們在學校受到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都是自由,尊重,平等,但如果回到家中卻是另外的一種文化,這種教育的不連貫性使原本大有可為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1472693.htm



幼稚園寶寶教育的建議:當孩子做錯了事 (下)
對於 1 歲以下的孩子,並不需要太多的教導和約束。這段期間家長應主要對孩子多加關愛,滿足嬰兒的生理及心理需要,讓嬰兒總能感受到親人的愛意,日後便能成長為一 位心理健康,性格積極,安泰自信的人。2歲左右的孩子,還處於“不懂事”的階段,對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別的玩具或遊戲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選用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了。

葉子覺得,我們身為父母,師長也不需要老是板個面孔,總是嚴肅的說服教育。有時也不妨採用一些幽默,輕鬆的辦法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教育氛圍,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會更加快樂自信,對生活充滿信心。

1. “忽略不計法”,讓小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有時孩子的一些行為你不太喜歡,但老實說又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值得大動干戈。如寶寶那種“撒嬌式的哭鬧”,“磨人”等等,這時 家長不妨裝看不見或聽不見,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也不表示什麼。孩子可能試探幾次見你沒什麼反應,也就自己玩去了。

2.“幽默法”,幽 默是生活的潤滑劑。家長的一個笑話,一個誇大的表情都會讓孩子覺得輕鬆愉快。對孩子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弄髒了衣服,和小朋友有了小矛盾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這時家長的一句幽默的話語可能就緩解了事情的“嚴重性”。如孩子玩了一個大花臉回來,衣服也“慘不忍睹”。媽媽可以說:“喲,快看,我們家的大花貓回來了!”,母子之間哈哈一笑結束。

3.“出去玩一會”,小孩子的體力精力充沛,喜歡嘗試不同的活動,但注意力又比較短。如果總在室內或進 行重複性的活動遊戲,孩子就會覺得單調無聊,於是便會“無事生非”起來。這個時候父母最好能帶孩子到外面去跑一跑,玩一玩,一起享受一下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使孩子旺盛的精力有一個分散的渠道。

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每個家庭、父母都有所不同,教育的方法也是千變萬化。只要您細心的研究和探索,相信您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和寶寶的教育方法。@*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1472694.htm


【心得感想】

看完之後感覺滿不錯的說
所以就貼上去給大家看看
我感覺現在的小孩一旦做錯事了一部份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錯事...
一定都要用打的用罵的才會說出來...
唉! 表情
現在的小孩真難教
不能打又不能罵...打了之後會心疼..罵了之後他又哭給你看.... 表情
唉!...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11-21 22:5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3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