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Ghost
|
分享:
▼
x0
|
[修行][分享] 悲智雙運
人要依照良知的指導而言,人要依照天賦的良能而行。 良知是智慧也,良能是潛力也。修道的意義,在於淨化人心,啟發良知,去其稟性,提高修為,閉誠門,開慧門。因為知識雖大並不能解開心中的迷惘,甚至有時膚淺的知識,更會使自己驕傲、矜伐, 變成性靈的累贅與陰霾。知識是由觀察、聽聞、經驗、學習、學識所得來的,而智慧則是由內心的泉源所流 露出來。 有智慧即能觀透世間的無常,解開人心的癥結,徹悟本來應行之中道,達到和樂安 祥,無我執、煩惱、痛苦的境界。 有智慧節能產生不間斷的正確行為,能給與人們慈悲,如在黑暗中點燃燈火,照耀 一切。 所以..智慧在內能解脫自己之苦,在外能解脫眾生諸苦。 在生活辦事中,離不開知識,但判斷是非正邪,離不了智慧。智慧是真理的擁載者,亦是善惡的平判官。 人有智慧就不會迷失自己,人生要有目標,這一個目標就是真理,真理離不了人生 ,人生也離不了真理,離人而談理便是空,離理而談人便是虛。這也就是說,人必須追 求真理,如離了真理,精神沒有寄託,便是空虛,所以人生合理,就能安然,情緒合理 ,就能泰然。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何謂菩薩?菩薩梵語謂菩提薩捶。菩提者,覺悟也;薩捶者,眾生也。亦就是說,上求佛道以自覺(智慧),下化眾生以覺他(慈悲),所以菩薩是自利利他,一幅慧雙修的聖者。
菩薩的特性是智慧與慈悲。 智慧,也就是般若。所謂般若,就是能觀虛妄性,掘除物我對待的執著,達到十方 平等,理事無障,心即眾生,眾生部心,眾生的悲喜苦樂也等於菩薩的悲喜苦樂。 慈悲,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慈是能伏治眾生諸病,大悲是能撫恤眾生諸苦。 菩薩抱有.. 我本成熟眾生,誰能成熟眾生? 我本調伏眾生,誰能調伏眾生? 我本清淨眾生,誰能清淨眾生? 我家覺悟眾生,誰能覺悟眾生?.
是以菩薩有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違逆行、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 行、難得行、善法行、真實行,這是菩薩的慈悲。 《解說》 心經說..「觀世音菩薩,已經觀徹心性自在,並且能夠自利利人,不住一切相,不著一切法,觀行功深,啟發自性般若,無絲毫私欲之念,無一些意想之識,心靈性慧靈光現前,以達至清至靜、至虛至靈之時境,故能照明了見有形的諸相與無形的諸法等等,五蘊皆歸真空,方能度脫一切障蔽心性的萬種苦厄。」 歡喜行---為佛子之菩薩以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也。
饒益行---利益一切眾生也。 無違逆行---覺覺他不違逆也。 無盡行---隨眾生之機類而現其身,三世平等,通達十方,利他之行無盡也。 離痴亂行---不痴愚,不散亂,種種法門雖不同,一切目的無差異也。 善現行---離散亂故,能現同類異相,於一一異相各現同相,是謂同異圓融也。 無著行---十方虛空漏足微塵,於一一塵中現十方界,是謂塵界不留礙也。 難得行---叉名尊重行。以前種種現前皆般若觀照之力,故於六度中特尊重般若波羅密也。 善法行---圓融之德能成十方諸佛之軌則也。 真實行---以前圓融德相,一一皆清淨無漏,一真無為之性,本來常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