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轉貼資訊] 早上剛發動汽車(或機車)時,到底應不應該暖車?
早期的車不管是汽機車都是化油器噴油較多. 冷車時SENSOR感溫設計 在偵測水箱溫度. 冷車時而驅使機械式設定噴出較濃油氣以加強冷車提溫 因而相對感溫反應上較為不是那樣精密(較為間接) ...故以前的車都會建議 先暖車3~5分鐘. 待機油溫度 & 引擎達到適當工作溫度再啟動~ 以免引擎內部 機件&機油因工作溫度未達到而潤滑不足傷車...此外以前的車足夠暖車時間 也可使車子化油器噴油順暢而使汽機車行駛起來更順暢...因此以前建議要暖車
現在新一代的汽車. 多是噴射引擎(相對較化油器噴油更佳). 加上許多電子SENSOR改設計在引擎內部感溫. 排氣觸媒含氧感知...等~ 諸多感測電子 壓差資訊都會匯整到行車電腦. 由設計好的程式安排~ 加以精密應對控制 也就是說現在新出產的汽車對於冷車時的控制設計都預先以電腦考量控制 故早期的暖車方式相對必要性就減低了...此時~ 既然暖車的必要性減低 " 相對地 "原地暖車連帶會產生的引擎積碳 & 引擎內部易生水分等問題 就被明顯彰顯其負面性( 以前的化油器車也有同樣問題. 但那時相對暖車 問題是較重要的 )
因而現在後期新設計的汽車相對暖車是較不必要的. 但是發動後等30秒 待機油自油底殼底部打上來充分布滿引擎內時間仍是需要的. 然後再入 D檔...緩緩前進(此時勿激烈操作)~ 約1~2分鐘前進引擎溫度表即會達到 引擎工作溫度~ 即可正常行駛...此為"動態暖車" ~ 發動等30秒運轉 + 動態 暖車 = 現在汽車的建議暖車方式...
不只是冷車時. 只要下車熄火等過超過十幾分鐘. 機油都會回流到油底殼 (因重力因素)...因而雖您或只是下車7-11買東西而已. 還是建議等個10~20秒 原地運轉給機油自底部打上來的時間~ 然後才入D檔起步...
新舊設計不同的車. 而對應出不同的暖車方式~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差異性 新的汽車設計對於冷車時的不順暢設計克服較優良. 不像以前化油器車冷車 開動容易熄火 ... 這是如前所述設計進步的差異所在 ~ 因而對於冷車時不順 時的單就此點考量上. 現在的車不需要原地暖車! 只要動態暖車即可...
此外由於造車工藝進步. 對於引擎內部車削拋光的精密度大為增加. 冷車磨擦 係數也相對以前的車較小 (反應在馴車磨合期也縮短) . 加上機油製造技術提升 能以更低工作溫度即提供機件更好保護...這一點來看也較不需要原地暖車
但是反過來說...單單就引擎內部活塞導桿等機件運動來看. 無承載原地暖車 又較有承載行車較為適當?
上述許多正反面意見~ 總合簡單的說 ~ 相對原地暖車的重要性不是那麼大 可以縮短原地運轉時間(等30秒打機油)...然後緩緩動態暖車即可! 其實車子 製造設計的進步使得暖車可以縮短. 更便利 ~ 但我要強調的是上述都是針對 10000KM里程以上的汽車. 一萬公里以下的新車. 建議原地暖車1~2分鐘. 再緩緩 動態暖車( 3~5分鐘就不必要了 )...原地暖車時間較里程較多的車長些. 但是較舊 化油器設計的老式汽車還是可以縮短...
一輛汽車打算開4~5年...上述可以不用那樣在意~ 但如果考量要開到8~10年以後 的表現...那還是仔細考量那些方法...照著認真做...老車時性能維持就會有差別
至於機車~ 還是都建議原地暖車個3分鐘~ 再緩緩騎一小段路. 再正常騎乘吧! 但是說到頭來~ 好好注意保養方式操作...大致上差別不是很大! 如果定期使用 機油精加強機油保護性能...還是有幫助愛車性能的長期維護的
轉貼 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