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03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peterwu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东 欧][转贴] 维也纳 Wien
维也纳 Wien
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及国际活动中心之一。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的多瑙河平原﹐多瑙河流经市区。面积414.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51.57万﹐包括郊区在内187.5万(1981)。市区海拔172米。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1℃﹐7月24.6℃。年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降雪61天。

公元前是克尔特人的聚落﹐公元 1世纪为罗马帝国北部边防要塞。罗马帝国衰落后由各部族轮流统治。12世纪为奥地利公国首都。地处波罗的海至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商路要冲﹐商业及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同时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等民族相继入侵。15世纪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16~18 世纪是欧洲政治的中心之一﹐日耳曼﹑斯拉夫民族文化在此融合﹐有欧洲及世界文化都会之称。1815年维也纳会议及稍后兴起的产业革命﹐使城市的政治和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人口由1840年的35万增至1910年的 203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领土缩小﹐维也纳随之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1955年结束占领﹐奥地利恢复独立﹐宣布“永久中立”﹐维也纳重又成为欧洲及世界名城。

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职工人数约占全国 1/4﹐其中1/3从事工业﹐2/3弱从事第三产业﹐1%弱从事农林牧业。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0%。轻重工业都很发达﹐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钢铁﹑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和出版等部门。其中以食品﹑电子电器及化工产值为最高﹐服装加工及出版业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工业动力以水力发电和天然气为主。耕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0%﹐这里平原坦荡﹐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耕作集约﹐盛产小麦﹑黑麦﹑玉米﹑甜菜及猪﹑牛等。有 400家外国公司﹐因靠近东欧市场﹐西方许多大公司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都在此设立东欧分公司。外籍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15%﹐主要是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人。旅游业发达﹐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

市内多古建筑。1433年建成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塔尖高 137米﹐可俯瞰全市﹐是城市的象征。弗夫堡王宫是现代国际会议经常召开的场所﹐内殿储藏历代皇冠和珍宝﹐王宫还附设国立图书馆和西班牙马术学校。申布隆宫为巴罗克式建筑﹐建于17世纪﹐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会址及音乐家莫扎特以七龄神童成名之处。此外还有查理教堂﹑美术史与自然历史博物馆﹑国立歌剧院﹑维也纳大学等着名建筑。

世界音乐之都。舒柏特和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成长于此﹐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等音乐家都在此长期居住和创作﹐吟咏维也纳风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已成为世界名曲。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歌剧交流中心。每年夏季在此举行盛大的音乐歌剧会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来此旅游及欣赏。(见彩图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

市内设有许多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及联合国其他附属机构等。某些重要的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也常在此举行﹐是重要的国际活动中心之一。多瑙河远岸地区正在兴建“联合国城”。

城市布局独具一格﹐呈环状结构。内环路以内为内城﹐多罗马式和哥特式等古建筑﹐是文化艺术古城的缩影。内环路两侧有国会﹑市政厅﹑博物馆和国立歌剧院等机构。内环路与二环路之间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二环路以外﹐西部为绿地和高级住宅区﹐一直伸展到林山山麓﹔东部﹑南部和东北部是工厂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 | Posted:2006-02-02 19:0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54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