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2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3370623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鮮花 x1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 陸][轉貼] 連綿不盡陰山脈 蒙古包內品風味
聯合旅遊網
2006/01/07

陰山由狼山和大青山組成,橫亙內蒙古中南部,把全區分爲兩部分,北爲內蒙古高原,南爲鄂爾多斯高原。

【文/朱仲賢】


110國道在離開烏拉特前旗後,在車左或車前就不時可看到大青山景觀,大青山屬於陰山山脈的主幹。(攝影/朱仲賢)

由於希望在天黑以前趕到呼和浩特,故一路飆馳未停歇,中午僅以乾糧果腹,隨110國道到達內蒙古河套地區的五原縣加油(3.44元/升)。在中學歷史課本裡,多次提到五原,蓋五原縣自古就是邊疆要塞,史冊典籍中留下無數戰爭詩篇,如今五原縣地區遍植向日葵花卉,以優質高産的油葵、花葵及葵花子加工企業聞名,並建成了大陸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場。


110國道在五原縣城轉北行約十餘公里可到「烏梁素海」,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是由黃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爲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有詩特別詠嘆塞外江南的烏梁素海美景:「蘆葦向我們招手,海風給我們輕拂,海鳥爲我們鳴唱……」。


「烏梁素」是蒙古語,意爲「紅柳海」,因爲這裏曾生長茂密的紅柳林。歷史上烏梁素海水域面積很大,但隨著地球乾旱導致自然條件的變化,目前水面僅有不到300平方公里。烏梁素海是內蒙古第二大漁場,還以塞外獨特的江南水色而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其最舉足輕重地位是在生態效益上,烏梁素海是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接納了河套地區90%以上的農田排水,經過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後,排入黃河,起到改變水質、調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區鹽鹼化的作用,也減少農田排水對黃河水質的影響。同時它又是個滯洪區,保護周邊群衆生命財産的安全,可以說是「八百里河套繫於它一身」。


由於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對維護周邊地區生態平衡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2002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湖區內有各種鳥類180多種600多萬隻,尤其珍稀的是疣鼻天鵝,每年3—10月有600多隻在此棲息繁衍。


110國道在離開烏拉特前旗後,在車左或車前就不時可看到大青山景觀,大青山屬於陰山山脈的主幹;來到內蒙古要先對它的地形概略了解,內蒙古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一片黃沙滾滾,或戈壁鹼灘一望無際,事實上它的地形以高原爲主,平均海拔1000公尺,起伏緩和。陰山由狼山和大青山組成,橫亙中南部,把全區分爲兩部分,北爲內蒙古高原,南爲鄂爾多斯高原。在陰山東西兩端,分別有大興安嶺和賀蘭山,陰山南麓由於地殼斷陷,相對高差達1000公尺,黃河及其支流於此蜿蜒流動,受陰山阻絕,轉而東走,沖積形成著名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有「塞上天府」之稱。


呼和浩特平原屬前套平原,包頭屬後套平原。位在呼和浩特市北的武川縣就表現這種南高北低的山地地形,在前烏蘭不浪村大青山南緣的山頂上,一邊是高山大谷,另一邊卻可俯瞰河套平原。而在高山之上,大致平坦,農民利用有限的山地種植油菜等作物,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工業城市,著名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又稱「草原鋼都」。包頭是內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輕化而來,原意是「有鹿的地方」,因此包頭又有「鹿城」之稱。歷史上的包頭是塞外重要的水旱碼頭和皮毛、糧食集散地。它面臨黃河,北倚大青山,是北方少數民族遊牧之地。目前包頭被與馬鞍山、武漢並列為大陸三大鋼鐵基地。


從包頭到呼和浩特有呼包高速相通,距離約130km,過路費55元。從呼包高速向東續駛,經後營子,左側山區仍為大青山區。大青山區原是一片林海,但由於長期砍伐,如今綠樹已不多見。連綿不盡的山巒,只見短草遍地連天,頗爲單調。唯有五當溝河谷坡地上,偶而看到一些作物,這樣的地形,難怪當年並沒給渡陰山的胡馬造成什麽阻礙。


大青山是中國古老地塊之一,中生代末期升起爲山,因此陰山北麓有明顯斷層。沿呼包高速公路東行,從沙爾沁開始就可以看到一塊塊的葡萄園和蕃茄圃,可見其富庶景象,而背後的斑斑駁駁的大青山,正展示著極爲古老的地貌。



原本想體味蒙古包內用餐的感覺,結果蒙古包都已經是水泥包了,完全的商業化,少了塞外感覺。(攝影/朱仲賢)

呼和浩特市,爲內蒙古自治區首府,面臨黃河、北靠陰山,座落於土默川平原上,人口超過百萬。呼和浩特爲蒙古話,意爲青色的城,故亦稱「青城」,原是一座古老的塞外名城,分爲新、舊兩城,舊城建于明萬曆九年(西元1581年),一開始稱作庫庫河屯;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呼和浩特新舊城曾經合併,先後更名爲歸綏、厚和市,西元1954年改稱呼和浩特。


到達呼和浩特約下午七點多,正式夕陽西下之時,先安排住宿三星級「金輝酒店」,一晚280元並不便宜,晚餐由於想吃蒙古特色餐,酒店前台介紹對面的「昭君大酒店」蒙古包風味餐很有名,到達現場後才發現雖然是我想像的蒙古包,但都是一桌桌預訂,據我觀察應該都是旅行團,我一個人根本找不到位。


透過當地的士師傅指點,我到賽馬場的「蒙古大營」,賽馬場是亞洲目前最大的賽馬場之一,爲迎接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運動會而建,坐落在呼和浩特北郊。主席臺爲3座圓屋頂建築,形似蒙古包,屋頂塗天藍色彩紋。自治區的馬術隊經常在這裏訓練和表演,表演乘馬斬劈、馬上技巧、乘馬混合障礙、馬球比賽等,這裏還經常舉行大型馬術比賽和群衆集會,可惜我這趟無緣相見甚為可惜。



來蒙古「烤全羊」是要品嘗的,但我一個人連根腿都吃不下,只好點兩根「烤羊骨」意思意思,一支八元。(攝影/朱仲賢)

原本想體味蒙古包內用餐的感覺,結果蒙古包都已經是水泥包了,完全的商業化,少了塞外感覺;也給了我靈感,改天在江南也開個蒙古餐廳,也用水泥蓋間蒙古包就得了。我在水泥包內點的蒙古風味餐,包含「涼拌沙葱」、「白糖奶油拌炒小米」,那小碟白糖、奶油各要三元,炒小米六元;來蒙古「烤全羊」是要品嘗的,但我一個人連根腿都吃不下,只好點兩根「烤羊骨」意思意思,一支八元,別看叫「羊骨」,上面帶的烤肉我已經吃不下了,還點了條「烤色楞河魚」三十幾元,不過是每條河裏都有的鯉魚吧了!這一頓吃了89元奢侈至極,也是一路行來最放縱的一次。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6-01-08 06:5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7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