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6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exli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2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怎樣才能避免「媽媽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自古以來,媽媽的手都是勤勞和母愛的象徵。但一些辛勞的媽媽卻得上了「媽媽手」,這是一種女性常見病,它的學名叫「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媽媽手」是累出來的

  北京海軍總醫院理療科主任喬晉琳解釋說,「媽媽手」主要是由於女性大拇指和腕關節使用過度,以及用力不當而引起的,表現為腕部靠近大拇指的一側疼痛,嚴重的時候甚至無法用力擰毛巾,也無法刷牙。一般來講,30~50歲的女性比較易患這種病,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6倍以上,這與婦女常抱嬰兒和常做家務有關,所以有「媽媽手」之稱。

  據喬晉琳主任介紹,「媽媽手」在醫院很常見,除了媽媽抱孩子姿勢不當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誘發原因,特別是那些從事雕刻、織毛衣、刺繡等職業的女性,由於手腕長時間處在屈曲狀態,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發橈骨莖突腱鞘炎。

  和其他疾病一樣,「媽媽手」同樣可以預防。喬晉琳主任說,女性做手工精細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做一些手腕的背伸運動鍛煉,就可以有效消除疲勞。北京婦產醫院副主任醫師周琦特別提醒那些新媽媽,一定要掌握好抱孩子的正確姿勢: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輕輕扶擋的作用,最好是兩側手臂交替抱小孩。另外,任何一個姿勢不要保持時間過長,要經常變換姿勢。

  「媽媽手」治療方法多

  喬晉琳主任介紹說, 治療「媽媽手」有封閉治療、外敷膏藥、物理治療等,當出現關節粘連、拇指活動受限時,還可以嘗試針刀治療。在「媽媽手」的發病初期,發生腫脹時,可以用藥物治療,加以護木,將腕部固定在適當姿勢,以減輕壓迫的症狀。此外,熱敷按摩也可緩解腫脹,在發病初期相當有效。

  如果嘗試了上述治療方法後,仍然無法改善症狀,就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以切開腕韌帶、解除腕隧道壓力,使其不再壓迫正中神經,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傳統的手術方式常常需要全身麻醉或者神經阻斷術,在手掌心到腕部縱向割開一條長約6厘米的切口。術後感覺比較疼、傷口太大,導致恢復期太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掌心傷口大及結疤組織常造成手掌硬塊,病人在持握東西時常會有壓痛的現象,同時由於有多條手指肌腱通過,術後肌腱容易粘連而常常導致手指無法伸直的併發症等。也可選擇痛苦比較小的小傷口內視鏡手術,只需腕部局部麻醉,就能免除傳統全身麻醉或神經阻斷麻醉的危險,手術時間只需要15分鐘,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內視鏡監視,手術安全性高,不易產生後遺症,其傷口約1厘米長,術後當天有輕微疼痛,第二天即可以活動,對生活作息影響少,而且手術效果佳,大部分病人在術後第二天便可改善症狀。



來源:健康時報

這種症狀常見於懷孕的媽媽們
當然刻苦的女性在長時間的工作下也很容易有這樣的毛病
其實最好的方法
是男性能幫忙分攤一下家務
別讓她們太過勞累了



不嫌棄的話,送朵 或口頭鼓勵一下吧

您的用心   是我回文支持的助力
您的鼓勵   是我發文分享的動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23 21:10 |
高級伴書童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當媽媽的真的太幸苦了

要忙東忙西的

還會得病...

還好有大大貼這篇出來

真是感謝~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5-11-23 21:2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7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