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業篇】《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項工作,併稱慈濟「四大志業」,這是慈濟志
業發展的方向。
《慈善志業》慈濟的志業始於慈善工作。一九六六年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便是從慈善
濟貧開始。
目前慈濟的慈善志業工作分為:一、低收入戶長期濟助;二、低收入戶白
米濟助;三、義診藥費補助;四、醫療濟助;五、災害急難濟助;六、孤
貧喪葬濟助等六個項目。
海外慈善志業,則隨著一九八五年慈濟美國分會在加州立案,及之後全球
各地分會或聯絡處的成立,而就地推動。證嚴上人希望慈濟海外的各項志
業,都能以「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精神與做法,來啟發大愛,開發當
地的愛心資源。
《醫療志業》慈濟功德會於一九七二年,便開始在花蓮市舉辦每週兩天的義診活動,服
務貧病民眾。一九七八年證嚴上人計畫進一步蓋醫院,這個構想於一九七
九獲得印順導師的贊同後,便著手進行籌畫。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花蓮慈濟醫院正式啟用。它首先開創了病患「免保
證金制度」,此項改革立刻獲得政府的贊許,衛生署遂於該年十二月頒發
命令,自一九八七年起全國所有醫院比照辦理。此外,對於出家弘法的僧
侶,慈濟醫院提供完全免費的醫療服務,也是另一項創舉。
對證嚴上人而言,花蓮慈濟醫院只是整個醫療志業的初步奠基。一九九六
年十月十三日動土的慈濟大林醫院,及規畫中的慈濟潭子醫院、兒童復健
發展中心……等,也都只是階段性目標。建立慈濟全國醫療網,讓全國的
百姓普遍平等地享受醫療資源,每個地方都可以有醫院,並有良醫、良護
救助病人,這才是證嚴上人最終的理想。
慈濟海外慈善工作,原本就有協助貧民接受醫療的服務。一九九三年美國
佛教慈濟義診中心的正式啟業,主動為社區各族裔貧困病患提供免費醫療
,更是海外醫療志業具體拓展的第一步。之後慈濟溫哥華分會與溫哥華中
央醫院合作成立的慈濟傳統醫學中心,馬來西亞的洗腎中心,都是慈濟海
外常設的醫療志業單位,其他各地也經常舉辦義診活動。
《教育志業》證嚴上人為解決台灣東部地區護理人才的欠缺,提供慈濟醫院將來所需的
護士來源,並希望培育出具有慈悲心懷的優秀護士,因此決心籌建慈濟護
理專科學校。一九八九年,慈濟護專於花蓮成立。
為擴大栽培將來慈濟醫療志業體所需各類醫事人員,並改善台灣醫療界一
些不良風氣等問題,且希望為社會、為人類培育「視病如親」的良醫,證
嚴上人於一九九四年繼續在花蓮創辦慈濟醫學院。
繼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一九九八年八月改制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
院)之後,證嚴上人目前正在積極籌設慈濟大學。慈濟教育志業體的最終
目標,是希望能建立一個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專科、大學、研
究所,整體連貫的慈濟教育體系。
一九九一年起,海外的慈濟青少年團體接連成立。一九九四年,第一所海
外慈濟人文學校在美國創辦,為日後慈濟海外教育志業的拓展邁開初步。
《文化志業》慈濟的文化志業擔任佛教文化宣導推動角色,舉凡聲音、文字、影像到電
腦網際網路的應用,無不備全。其目的是希望透過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一
切媒體,吸收學習佛教、慈濟的精神,以達到度化人間的目的。
一九六七年七月慈濟正式發行第一份刊物《慈濟月刊》,這是證嚴上人倡
導文化志業的第一步。一九八二年設立「醫學獎學金」,其目的是為獎勵
並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廣播節目「慈濟世界」正式
開播。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成立「慈濟文化志業中心」,同月十七日在慈
濟醫院開幕的同時,象徵慈濟精神文化堡壘的「靜思堂」正式動土。一九
八六年九月又創刊《慈濟道侶》半月刊。為方便廣大社會讀者接觸慈濟出
版品,更於一九九○年十月成立「慈濟文化出版社」,出版各類佛教及慈
濟文化相關書籍,採取有別於過去贈送結緣的發行方式,透過書店、便利
商店……等通路正式流通。
此外,一九九一年一月起,慈濟持續與行政院新聞局及勞委會合辦「幸福
人生系列」講座,到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已逾百場。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慈濟世界」電視節目,正式在國內有線電視播映。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
正式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相關介紹,載入國際網際網路(
http://www.tzu...rg.tw ),向全世界傳送慈濟所有訊息。一九九八年元旦
,慈濟大愛電視台正式開播,同年八月一日《經典雜誌》創刊發行。如今
,慈濟文化志業訊息的宣導系統,可說已經相當完備了。
一九九一年,美國慈濟月刊創刊。一九九二年,溫哥華華僑之聲電台,每
週五播出八分鐘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這些都帶領其餘各國慈濟人,推動各
項慈濟海外文化志業。
《國際賑災》一九九一年起,證嚴上人跨越政治立場及人群種族限制,本著「慈悲無國
界、宗教無政治」的精神,引領全球慈濟人積極從事國際急難救援事務,
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各國不幸遭受災難者,最適切的幫助與關懷。首次
國際賑災是由美國慈濟分會募得十五萬七千餘美元,援助孟加拉水災,轉
交給美國紅十字會。
證嚴上人解釋「國際賑災」的觀念:「慈濟人『由真誠而大愛,由大愛而
起勇猛心。』以勇敢與毅力投入國際賑災,這種大愛精神是真誠無所求的
,這也就是慈濟菩薩道精神。」
慈濟的國際賑災,已逐步發展為以當地或鄰近國家的資源和志工參與為主
。當我們可以不分宗教、地域,不別種族、膚色,不計敵我、親疏,去關
懷需要幫助的人時,就可以「用大愛和世界相連」。
《骨髓捐贈》一九九三年,行政院衛生署主動希望慈濟能成立「骨髓資料庫」,以便救
護血癌病患。當時證嚴上人經過考量,認為若慈濟不做:第一,救不到人
;第二,台灣醫療水準不能提昇;第三,社會一般人的執著和迷信無法破
除。於是本著慈濟「尊重生命」的一貫立場,決定設立「骨髓資料庫」。
「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是慈濟針對骨髓捐贈一事,向台灣民眾所提出的
呼籲。經過無數慈濟志工的用心宣導,袪除民眾對於捐贈骨髓就是抽取「
龍骨髓」的疑慮,逐漸得到民眾的響應,至一九九五年六月,志願捐贈者
資料已突破十萬。透過資料庫配對成功而進行骨髓移植的血癌患者,不僅
在台灣,連國外都受惠,為所有罹患血癌的華人,增添一線希望。
一九九五年,慈濟美國分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骨髓檢驗實驗室啟用,可見
慈濟人積極地參與骨髓捐贈的推動,是不分海內外的。
《環境保護》人們平時生活中的過度消費,不但「消福」,而且也造成資源的浪費。所
以上人於一九九○年的一場演講中,鼓勵與會的信眾「用鼓掌的雙手來做
環保」,從而正式提倡「資源回收」、「廢物再利用」等觀念,更呼籲慈
濟人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
全省慈濟人立即響應,在台灣各地落實環保工作,組成慈濟環保志工,長
期在社區推動資源回收。以一九九八年度回收的紙量為例,如果以製造五
十公斤的紙,需要砍伐一棵樹齡二十年的大樹來計算,該年度慈濟環保志
工回收的紙量,可以拯救八十九萬七千一百零一棵大樹,免遭砍伐。
環境保護工作的推動,其實是證嚴上人希望教育大眾要有環保的理念。垃
圾分類、資源回收,不但使垃圾也可以變黃金,而且有效做到「垃圾減量
」,是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實踐;而愛山、愛海、愛大地,進而保護所
有一切生態環境,是愛護自然也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所以,不僅
是慈濟人要做,更需社會大眾一起來做。
《社區志工》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一日賀伯颱風來襲,造成台灣地區災情慘重,證嚴上
人在這次災害中,又再次呼籲大眾,提倡台灣社會建立「社區志工」組織
。
這次災後,為落實「社區志工」理想,證嚴上人將慈濟委員,依行政地區
和社區考量,重新編組。證嚴上人勉勵各區慈濟委員,透過社區志工的各
項活動,帶動社區居民彼此敦親睦鄰、守望相助,並進行社區服務工作。
如此一來,平時除了能使社區民眾更加熟識,去除彼此的疏離感之外,在
急難發生時,也可以互相照顧。希望能透過「社區志工」的理念與實踐,
將大愛的精神、理念、文化,推動落實於社區,共創人間美善和樂的淨土
。
i資料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