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4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醫學]經絡是人體細胞的生物電線路
經絡是細胞電子運行線路

  經絡一詞,我們的古人創造的是相當準確的。主幹線是經,支線路是絡。經絡現象是我們古人一點一滴觀察得到的。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然而,經絡一詞,給現代人很多神秘感。這與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有很大關係。「迷信」、「無稽之談」等無理智的說法,一直影響著中醫的發展。吾認為:經絡一詞將成為世界著名詞語,因為未來的醫學就是中醫。經絡是人體重要的通路之一。針灸講究「得氣」,此「氣」就是細胞生物電。各種細胞的生命都離不開電子運動!細胞的電子運動就是古人感覺到的「氣」。針灸就是激發人體細胞的電子運動。細胞的電子運動了,就能沿著經絡傳遞電子流,就能將有病變的經絡打通,這就是「通則不痛」的道理所在。我們的古人對此「氣」是有很多方面的認識的:氣功的「氣」、氣血的「氣」、精-氣-神的「氣」,都是古人體會到和觀察到的細胞電子功能現象!人體細胞最主要的功能是進行液體的新陳代謝;但是細胞的自身生命的維持是電子運動!人體整個細胞組織是需要相互聯繫的,這個聯繫系統就是「經絡」-----細胞生物電系統。(該系統的生成應該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                                                  

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整體。   人體細胞中主要的離子:氫離子、納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氯化物離子、硫酸鹽離子、磷酸鹽離子、氫氧化物離子、碳酸氫鹽離子;

  任何一種特定的細胞類型,其離子組成及離子平衡,在正常情況下均保持高度恆定的數值。離子平衡的輕微失調可導致細胞損傷或死亡。

  人體細胞的功能,就是「新陳代謝」,人體的體液以水分子為主,細胞的新陳代謝,亦主要是利用水中溶解的各種離子,各種元素來吐故納新。細胞的自我生存,就是人體生命的根本。

  人體的各種組織,都是由細胞組成。細胞是有記憶功能的,細胞由眾多的元素、離子來維持活性,各種元素及離子,又都是有原子、電子來構成,自由電子的活性就是細胞的動力。

  細胞的生命,是細胞憑借自身的記憶性、選擇性,利用細胞膜來吐故納新的。它能有選擇的允許某些離子進入,也能將細胞內的廢料排除細胞外。

中藥進入人體,就是以細胞的自我選擇來進行調理的,需要什麼就吸收什麼。

人體組織的不同,細胞亦是不同的,這就是中醫的:吃什麼補什麼的道理所在。由於組織、細胞的不同,中藥才會有『引經藥』的選擇。

中醫就是細胞學說的醫學。

人體是由一個受精卵細胞的分裂而誕生的。細胞之間都有聯繫,這是毫無疑問的。「針灸」的作用就是對於細胞而成立的。

經絡、針灸同樣是細胞學說的醫學!

如果能有人來進行這樣的細胞學說的醫學研究,一定會有奇跡發現!我堅信這一點!(這需要推敲、設計許多實驗課題,所以是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努力的。)

我們中華民族的中醫醫學,是人類的偉大醫學!應該由我們來發揚光大!

細胞組織應該有單獨的聯絡系統,這就是「經絡」。我們已知的淋巴系統、神經系統、血管系統等,都是負責大器官組織的;而組成這些器官的細胞個體,相互間的溝通、傳導、調理等,乃至它們的生存,都將由「經絡」來負責。現如今,高科技的發展,已使我們探知:受精卵的逐次分裂,在形成胎兒形狀之前,曾經是以片狀的平面排列的;這樣我們就有理由想到:細胞自開始分裂,就按照大自然的自然選擇進行了排列,就像蜜蜂選擇築巢形狀一樣,本能以及自然地選擇了最佳方式—經絡。換言之,經絡就是細胞的電子運行線路。這會出現一問:人體統統都是細胞,這樣的線路是否會串電?顯然是不會的,如果是亂套的,就不會有人類了。這樣我們又會想到:細胞的排列是有電子極性的,只有正確的串聯式極性排列,才能進行細胞間的電子運行。為什麼經絡的運行速度慢?仍然是細胞的緣故,細胞的排列猶如蓄電池的串聯,有疾患的經絡細胞,一定是電量低下的,這就需要得到充電,一個細胞充足了,才能傳遞給下一個細胞,這就是經絡的速度慢的緣故。(針灸的很多特異現象,都是可以細胞的電子現象來解釋的,因為是細胞,當然就會有細胞的功能—交換、吐故納新液體,結合電子功能—充電、磁場、電子流等。提出生物電的概念,就應該離不開磁場。大自然中的磁場,磁力線是按照N極進入,S極出來的路線循環不斷的。人體的任、督二脈的經絡走向,都是從會陰出來,然後又都進入腦內的。這樣的循行路線,與大自然磁性物體磁力線的循行路線是一樣的!這不是巧合!是大自然的選擇,是大自然的安排。這也是電、磁理論的很好證據!

這樣的多層功能組合,造就了這樣獨特的人體經絡系統。)為什麼針灸的遠端取穴常常有良好療效?「可能就是經絡是細胞生物電傳輸通路的緣故!因為細胞的生物電的產生,是需要有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這與蓄電池的充電情形是一致的。遠端的穴位就能產生很好的逐漸積累,並且還能正好疏通該經絡,取得雙重效果,良好療效就是這樣取得的。」

針灸的細胞生物電傳遞,還在傳遞速度、按壓中斷、染色體傳遞等方面有證明:

傳遞速度—經絡的傳遞速度:經絡敏感者的三焦經(15.2-32.5厘米/秒)健康者(1.0-2.5厘米/秒)而神經的傳遞速度則是以米/秒來計算的。

按壓中斷:針刺後,有出傳感後,用手指按壓針刺穴位的經絡上端某處,可以出現針感中斷的現象。

指示劑傳遞:應用指示劑於被測經絡,在有針感後,可有指示劑傳遞現象出現。

當今各界對於針灸經絡的研究,有很大的誤區:

1.首先是抱著懷疑的心思,到底有沒有經絡?他們都在做的是證明經絡是否存在的實驗,本人認為這是瞎耽誤時間!經絡自從受精卵開始即自然生成,古今中外已經過了無數次的探究,其實早已證明,然而人們仍然是不放心、不相信。我們應該趕緊朝正確方向做!經絡的研究,現在已經刻不容緩,我們現在已經有能力、有條件去做了!趕緊做!

2.很多研究大多數是用單一的方法在做,殊不知人體是多系統、最完美、最複雜的自然體系,

3.很多的研究者只是中醫之人,缺乏物理學、電子理論,對於研究沒有聯想、靈感。

4.有研究者用切斷或阻斷神經的方法,來證實經絡的存在,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神經是人體已經存在的物體,它一定與經絡是有聯繫的,神經是人體主要的感知系統,切斷它,自然是再不能有感知的,這並不能說明經絡就不存在。

經絡是肯定存在的!想著要證明它的存在與否是不可取的了。現在應該是研究經絡的更科學、更深層次的應用才對。我們中國應該是該學科的最佳研究者,決不能放棄。我們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定要在我們的手裡發揚光大!我們中國的中醫將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未來的醫學,一定要是科學的、安全的,最能符合人類的醫學。而我們的中醫就是這樣的!

隨著中醫的多年應用,亦有了很多現代人研究的針灸書籍。曾經看過一些針灸穴位解剖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可以指導從事中醫針灸的人員,可以提示穴位周圍的組織結構,尤其是可以提示大的動脈血管。但是,對於經絡來說,這是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是:經絡是細胞的運行方式!而我們的那些解剖書籍,都是大組織結構的,根本是不可能反映出來的。這也許就是直到今天還不知道經絡為何物的原因吧。細胞,對於我們肉眼凡胎的人來說,實在是無能為力的。

但是,我相信,只要是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事物,我們人類是完全可以鬧明白的!這只是時間問題了!因為我們已經有了電子顯微鏡,有了電子計算機,更有了掌握這些高科技的人才,攻克此類{本就屬於中國人的}世界難題,應該是我們的事情!

現如今,我們中國進入了高速度發展的時代,攻克此類難題,應該是好時機!

經絡的存在,與人體五臟六腑的存在是一樣的,是人體的細胞功能之一,而且可能是人體很重要的動能之一,是細胞正常工作的唯一動能系統。

研究經絡,一定要啟動多學科的協同作戰,電子、物理、醫學(中西結合)等多方面的合作研究。

我們祖先真是偉大,在沒有顯微鏡之類工具的情形下,仍然做了這樣細緻的觀察和推理,得出了這樣偉大的結論,在此我要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敬意!我們中國應該是該學科的最佳研究者,決不能放棄。我們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定要在我們的手裡發揚光大!我們中國的中醫將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未來的醫學,一定要是科學的、安全的,最能符合人類的醫學。而我們的中醫、中藥、經絡、針灸、推拿等就是這樣的醫學!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10 15:00 |
James007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們祖先真是偉大.要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敬意!


james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10 15: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3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