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8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peterhsu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中 歐][轉貼] 法國藝術
法國藝術
法國藝術 從十七世紀的洛可可到印象派,甚至於在此之後,法國畫家一直是重要藝術活動的先導者。 作家左拉認為藝術品就是"藉由氣質來顯露事物本質的一隅"。法國人對於革新具有特別的敏銳度,這種特質讓他們自十六世紀起便站在主要藝術活動的最前線。不論是洛可可、新古典、浪漫、寫實、印象或立體主義,法國都沾上邊,然而就如同庫爾培(Gustave Courbet)所言:「沒有流派,只有畫家......」
黃金年代 十七世紀是歐洲藝術的黃金年代:義大利畫家的光采終於被普本斯((Rubens)、林布蘭特(Rembrandt)、委拉斯貴茲(Velasquez)和普珊(Poussin)等人所遮掩。處於古典思想和基督教衝突中的羅馬仍是當時的藝術首都,法國當時的首席藝術家普珊(1594-1665)即對羅馬嚮往不已,雖然這位"哲學畫家"的畫風古典,可是他以一種更宏偉的方式來表現寧靜高雅的景色、及啟發自古典藝術時期的田園夢境。如同普珊這:「必須是偉大的主題,例如戰爭、英勇的戰鬥和神蹟。」事實上他和當代的藝術家或是音樂家巴哈、詩人米爾頓,皆對事物具有精確的洞察力,他畫中的結構和形態,隱藏了無限的力量和情感,影響到安格爾至塞尚等法國畫家。
克勞德洛倫(Claude Lorrain)(1600-82)同樣也醉心於羅馬藝術,只是更注重圖像上的追求。如果說普珊的畫充滿理性,那麼洛倫的風景畫則詩意而令人感動。此外另有一些仍依附於傳統的宮廷畫家:勒布朗(Charles Lebrun)(1619-90) 是路易十四的主要御用畫家,畫了不少華麗的肖像;他的接班人皮耶米那(Pierre Mignard)更以一種誘惑人的方式來描繪凡爾賽的宮廷。
十八世紀的法國盛行著輕浮古怪的洛可可(Rococo)風。華鐸(Antoine Watteau 1684-1721)的畫描繪宮廷中狂歡作樂的空幻生活和田園之樂,反映出法國貴族追求華美的裝飾性事物;在華鐸的矯揉社會裡,牧羊女甚至穿著絲綢,從他的另一幅畫丑角(Pierrot 1719)裡,我們可以看到精緻優美的世俗畫中,帶著一股淡淡的憂愁,藝術史家甘布里希(Ernst Gombrich)曾說:「因為他明白美麗的事物稍縱即逝,使得他的藝術作品中具有無人能及的強烈情感和色彩。」
富瑞格納(J-H Fragonard 1732-1806)畫中舞蹈、跳動、熱情的人物表現出一種圓柔高雅的魅力,然而大革命之後,他即處於貧窮困境,為人所遺忘。另一位著名的宮廷畫家是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03-70),他曾受到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的影響和龐巴杜夫人的特別照顧,最擅長畫柔美而肉感豔麗的裸體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北京市 | Posted:2005-10-02 03: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2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