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22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olomon8355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籃球][討論] 非笑話─台灣籃壇的黑人兄弟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得先強調,今天不是愚人節,這篇文章也絕對不是愚人節的作品,所以,大家可以認真看、認真想,這次不會是「吳楚仁」。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個美日混血的黑人麥可高橋,過去的CBA,也曾經有數名帶有部份華裔血統的球員,例如范瑪泰、喬加登等,如果,今天有兩名黑人球員,具有一半華裔血統,而且,也有意願回到台灣來效力,大家認為如何?

這可不是在說笑,事實上,真的有這檔事;兩名18歲與16歲的黑人兄弟,日前透過管道,表達了回到台灣打球的意願,他們的母親是台灣人,希望能夠為這兩名兄弟取得台灣身份,有朝一日可以回台灣打球。

這是真的,絕不唬人。

根據他母親提供的資料,兄弟倆的身高都是6呎5吋,也就是跟陳信安相當,大約196公分,至於會不會再長高,天知道;其中18歲的哥哥Joseph Vines目前就讀紐約市的Rice High School四年級,體型相當勻稱,平均每場可以拿下10分、5籃板左右的成績,算是球隊的主力之一。

重點是,Rice High School在紐約市是一所實力相當堅強的高中,今年球季戰績22勝5負,在MSGNetwork.com的排名中,高居紐約市第四名,實力可見一斑,而能在Rice High School佔有一席之地,不是花拳繡腿的功夫就可以。

再強調一次,這真的不是騙人的;他的母親在來信中還附註了Joseph Vines的個人網站,如果大家不信,可以上www.josephvines.com瞧瞧,看起來就是很強壯的黑人,而且據他自己的描述,他可以從得分後衛打到大前鋒,基本動作應該不差。

至於弟弟的資料,目前是一無所知,我也不敢說這兩名兄弟如果投入台灣籃壇,會不會有所幫助,但多少令人存有一些幻想,只是首先必須先為這兩名兄弟取得台灣的身份證,這也是他們母親的希望。

近幾年來,亞洲籃壇不斷有外籍傭兵入籍的傳言;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亞洲男籃錦標賽,當年的菲律賓靠著Dennis Still、Chip Engelland與Jeff More三名美籍歸化的傭兵,一舉扳倒大陸與南韓,拿下菲律賓最近的一次冠軍,稍早在1985年的瓊斯盃,菲律賓也靠這三人撂倒由普度大學教練Gene Keady領軍,擁有Kenny Gattison、 Joe Wolf,、Harold Pressley 、Kevin Henderson與 Tommy Amaker等多名後來加入NBA的美國隊。

沈寂了一段時間之後,日本佔地利之便,先讓美、日混血的麥可高橋入籍,並在1997年的亞錦賽中拿下亞軍,並在1999年再吸收Don Weiss這名白人中鋒,準備一舉進軍奧運,雖然未能如願,但日本仍然樂於接受入籍傭兵,今年又收進一名200公分的Walters Brown,希望能在亞錦賽打出好成績。

2001年,黎巴嫩跌破眾人眼鏡,拿下亞錦賽亞軍,也得力於美國歸化的中鋒Joe Vogel,並在2003年的亞錦賽再拿下第四名,不管外界看法如何,尋找外籍傭兵,的確有助於加強國家隊的實力;其實籃協也曾經有過尋找外籍傭兵的構想,以強化中華隊孱弱的內線,不過受限於經費以及入籍等難題,這項提案一直只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如今天上掉來兩名球員,既符合籃協年輕化的政策,也不用籃協花錢聘用,籃協只需協助辦理入籍手續即可,而且這兩名球員的母親是貨真價實的台灣人,也算擁有半個台灣人血統,入籍天經地義。

我沒看過這兩兄弟打球,不敢評斷其身手如何,不過如果這兩兄弟能夠到台灣打球,或許能夠給停滯不前的台灣籃壇帶來一些刺激,不是嗎?

讓我們樂觀其成吧!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0 (by 梵天星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4-12 10:20 |
Guille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階段性的以傭兵來增強實力,不失為強化自己弱點、學習人家長處的過渡性手段,但這
畢竟是治標不治本。台灣沒錢投資基層體育嗎?台灣沒有資質優秀的孩子嗎?

每當提到大陸的選手如何,總有人鴕鳥心態的用一句:"他們人多、隨便找都有人才" 來
帶過,拜託!人才不是放牛吃草繃出來的,沒有從下到上一貫性的訓練與培育機制,人
多也只不過多些廢物出來罷了!看看人家大陸的體育培訓系統吧!從全國數萬間所謂的
基層少年體校開始,資質優秀的孩子們從小到大、從少年體校到國家隊,不愁沒有優秀
教練、良好訓練環境、不斷鑽研的科學訓練系統、高水準的競爭對手與隊友。

反觀台灣呢?每年都有各項運動的優秀苗子,但體育相關部門的官員們有花多少心思在
基層培育上?除了 "體育保送名校" 這養成多數選手驕縱心態的手段之外,對選手們從小
到大專業性的培訓有什麼實質的規劃?進了國家隊之後訓練環境是改善了,但進國家隊
之前呢?官員們有什麼完整機制來培育優秀的孩子們一路成長到國家隊?

每當看到媒體報導政府 "懸賞" 上千萬給每面金牌、而官員們為此沾沾自喜時我就感到可
悲,丟堆上等飼料在那兒讓馬兒們去搶,但如何從小調教馬兒,完整的練跑、休養體系
等讓馬兒們跑得更快的因素一概不管,這是從何說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美國/加拿大 | Posted:2005-04-15 22: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09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