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9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lide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好累!對症改善身心疲勞
沒想到疲勞還分這麼多種,希望大家疲憊時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對症下藥,找出消除疲勞的方式... 希望大家元氣多多喔~~


莊淑旂 2005.03.21  中國時報


編按:「累啊!好累啊!怎麼這麼疲倦!休息為何都沒有用。」現代社會忙
碌、生活壓力大,緊繃的生活型態,讓人們平常難得睡個好覺,在假日睡上
一天的大頭覺補眠,卻是越睡越累。本版特別邀請醫學博士莊淑旂分析現代
人疲勞現象,並提供她獨特的「湯匙刮刮樂」,教大家一起排憂解勞。

根據我多年研究及生活體驗的觀察,我覺得疲勞現象可分為生理、腦力、心
理、主觀、飲食這五種類別:

★生理疲勞

症狀:體能殆盡 不堪負荷
處方:減少勞動 睡個好覺

生理疲勞也就是所謂的體力疲勞。要消除體力疲勞,首先要減輕體力的勞動
量。一般輕度的疲勞,坐一會兒或躺著休息即可消除疲勞;如果是重度疲勞
,最好能泡個舒服的熱水澡,再睡個甜甜的好覺來解除體力疲勞;再加上保
健按摩,效果則更好。不過體力疲勞的治本辦法,應當先從生活習慣的調整
與飲食內容的改變做起。

★腦力疲勞

症狀:頭昏眼花 眼冒金星
處方:做深呼吸 按摩小腿

腦力疲勞是長時間思考或專注於某件事情、活動所產生的倦怠感。快速消除
疲勞的做法,就是做擴胸深呼吸,或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稍事休息。若覺得肚
子有脹氣、接著頭昏目眩,則可坐下腳跟著地,由上而下推按小腿並拍打使
之通氣。如果覺得頭部左邊痛,可以頭部左傾深呼吸幾次,讓空氣較易吸入
左側大腦,然後再往右側傾,動作互相交錯進行,就可以快速地解除腦力疲
勞。

★心理疲勞

症狀:情緒緊繃 無處宣洩
處方:開懷歡唱 解開心結

緊湊的生活方式,長期負荷的大量壓力,經常緊繃的精神狀態,是累積慢性
疲勞的原因。除了與朋友聊聊天,適時宣洩負面的情緒、排除鬱悶的心情外
,不妨趁著洗澡時開懷歡唱,把心中的鬱悶全發洩出來。

要消除心理疲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心中的那個結,把這些心理的疑難雜
症做一番徹底解決,才能夠恢復健康體能。

★主觀疲勞

症狀:心力匱乏 興致全失
處方:點燃熱情 嘗試改變

主觀疲勞通常是一種心力不足和對自己或任何事有著無力感的現象,通常是
由個人情緒引起,這時需要的是點燃生命的熱情,轉移一部分注意力於另一
種活動;將興趣導入工作中,或設法變更工作的形式、改變學習的方法,也
都是值得嘗試的做法。

★偏食疲勞

症狀:吃魚吃肉 欠缺均衡
處方:營養均衡 吃少吃巧

台灣俗諺說:「吃魚吃肉,也要配菜(青菜)甲。」這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語
,也就是「營養要均衡,才會健康」的意思。所以平時三餐要注意營養均衡
,而且要吃得少吃得巧,多食只是徒增身體負擔,更是造成疲勞的主要根源


★疲勞日積月累 小心積勞成疾

疲勞的種類有許多種,若想維持健康,常保充沛活力,最根本要做到的是「
今天的疲勞,今天消除」,讓自己在一天結束之前得到真正的放鬆與舒緩,
補回耗損的精力與能量,然後安詳入睡,明天醒來又是一尾活龍。

如果放任疲勞的感覺不管,讓它在身體裡愈積愈多,不僅器官機能逐漸衰退
,引發脹氣、降低免疫力,容易疾病纏身;連帶的大腦思考、情緒反應也跟
著受損;更可怕的就是難逃癌魔侵襲。所謂的「積勞成疾」,正是這種現象


[ 此文章被glide在2005-03-22 18:34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21 18:45 |
jenny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想要改善嗎,睡不抱是你的肝不好了
想冶好可以找我(即時通jenny17926) 表情 表情


順勢百怡能~~BIOLIVIN~~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24 20: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78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