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散文][分享] 風骨
文, 石永貴
北「清華」,南「交通」,是學術教育界的共識。 這是因為設在北方的清華大學和設在南方的交通大學, 為中國培養出無數傑出的工程師、科技人才。 兩岸也許存在若干差異,但中國的清華與交通大學, 台灣的清華與交通大學,應享有共同的價值,同樣的光榮與學術地位。
無論中國的清華、交通大學與台灣的交通、清華大學, 都有悠久的歷史,尊貴的學術地位,台灣的就有半世紀以上。 此正如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在「教育諫書」公開信中所指出: 這兩所研究大學,教學成績優良,人所共睹;兩校各有傳統校風。
許教授有感於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之說而提出建言,期期以為不可。 對於清大交大之合併,公開提出質疑,最具有代表性的聲音, 是曾任清大校長的毛高文、沈君山、劉兆玄及劉炯朗、李家同等五位知名學者, 致現任校長的公開信,沈重表達對清交合併案的疑慮與建議。
以台灣地區而言,清華可謂執理工教育之牛耳,就中國而言,清華也是開留美教育之先河。 交大在台灣理工高等教育地位,與台大、清華、成大,可謂四強地位, 尤其對新竹科學園區之貢獻,一如史丹佛大學對於矽谷之重要。
為什麼教育當局熱中於兩校之合併? 主要說法,在於兩校合併後的若干指數的分量,可在國際名校排行榜取得一席地位。 但此一閉門造車的說法,為許倬雲所駁斥,許教授說: 以合併學校取得的指數,其實並未在實質上增加中華民國學術成就的總量。 他說:此舉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當局以五年一百五十億補助款(一年三十億),做為誘因, 只要兩校合併、定了單一校名、單一的行政法人,就會分五年撥發。 但此一金錢誘因,為沈君山等五位校長,視為「十分可悲」。 他們進一步表達:「兩校合併若有願景、有理想、有方法,能讓兩校學術水平更上層樓, 即使政府不給錢,兩校也應合併; 但若看不清楚願景,沒有理想,沒有方法,不應該只為錢合併」。
清大、交大最珍貴的資產,就是這兩塊金字招牌,全世界校友以清大、交大為榮, 一旦合併,未見其利,先受到無法彌補的損害,真是何苦來哉。
這個事件,還在發展中,當然希望有個良性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