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成人] 婦科腫瘤誤解多
【陳子和/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唉!當女人就是苦命,平常要忍受月經的辛苦和不便,年輕的時候要忍耐生孩子的痛苦,現在年紀大了還長這個東西。醫師,我認了啦!要吃藥就開藥給我,要開刀就排時間割一割好了……。」我聽了不禁莞爾,其實她只長了一個三公分不到的子宮肌瘤,沒有任何症狀,例行體檢時意外發現的,這種情況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多數患者一知道自己長了腫瘤,總有幾分恐慌或焦慮,這無可厚非,畢竟大家都關心並愛護自己的身體,不願腫瘤和自己共存。子宮肌瘤是發生率相當高的婦科腫瘤,許多人有「肌瘤就是要開刀治療,開刀就是要把子宮切掉」的刻板印象。尤其如前述那位不再生育的太太,似乎將子宮當作人生一切「苦難」的根源,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子宮肌瘤究竟需不需要治療,以及如何治療,有著相當大的討論空間,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原因之一是它幾乎都是良性的,子宮肌瘤惡性病變的機會小於千分之一。許多人一聽到腫瘤就直覺想到癌症(惡性腫瘤),這樣的誤解使得這類患者坐立難安。
說到癌症,長期在台灣婦女癌症占重要地位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在抹片檢查的推廣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年紀較大的婦女一直是抹片檢查不易普及的族群,這些人除了想法較保守之外,錯誤的觀念也是她們不願受檢的原因之一。
很多老太太拒絕檢查的原因是她已喪偶,或已多年沒有性生活。其實,只要一生當中有過性接觸,就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可能,而人類乳突病毒又是子宮頸上皮病變及子宮頸癌的元凶;也就是,有過性生活的婦女就有罹患子宮頸上皮病變或子宮頸癌的機會,這個風險並不因停止性生活而完全消失。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癌就是絕症,一旦檢查到子宮頸癌,反正必死無疑,所以檢不檢查不都一樣?
這種想法也錯得離譜,比起其他癌病,子宮頸癌算是治療效果相當好的,早期治癒率高達八到九成,部分較晚期的患者也還有一半以上成功治癒機會。如果能利用抹片檢查在形成侵襲癌前就篩檢出來,治癒率甚至近百分之百。而且,這些差別不光在子宮頸癌治療的成功率高低,愈早期治療,副作用也明顯比晚期小很多。
在門診也偶爾見到一些年輕太太非常恐慌地一再要求抹片或其他進一步檢查,原因是行房後出血。子宮頸癌患者會有行房後出血的症狀,一般認為是行房時癌組織受到摩擦或擠壓而出血。但儘管如此,並不意味有這樣的症狀就代表患者子宮頸一定有問題。許多狀況都可能合併有行房後出血的現象,這當中最典型的便是年輕婦女常有(其中又以曾經自然生產的婦女最多)的子宮頸內皮外翻,俗稱「子宮頸糜爛」最常見。這類患者其實只要定期抹片檢查沒有異狀,原則上不需要治療、也不需要太密集的追蹤。
和前一類該做抹片檢查而不願意受檢的婦女一起來看,形成了高風險、最需要篩檢的族群反而不接受篩檢;相對低風險、不太急需的婦女卻重複篩檢的古怪現象。這是國內當前想要提升抹片檢查普及率亟待解決的問題。
說到出血,還有一類患者就醫的觀念不正確,那就是堅持非等到出血已經停止才願意就醫。傳統觀念認為,月經是不潔的東西,因此生理期間從事許多事情都有禁忌,包括就醫時都覺得讓醫護人員看到經血是十分不好意思的事。巧的是,宣導抹片檢查的同時,也建議一般民眾在非月經期間受檢,目的是希望避免經血中紅血球形成判讀上的干擾,連帶使得一般民眾認定月經期間做任何婦科檢查都不準確或不適宜。
這樣的觀念,在月經表現正常的婦女來說或許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某些異常出血,特別是持續性出血的患者,如果一定要等到出血症狀緩和下來才就醫或受檢,恐有延誤病情之虞。筆者就曾經遇到為了等到「乾淨」才願意就醫的患者,等了好幾個月下來,就診時已經是晚期子宮頸癌;還有子宮內膜癌正在持續出血的患者,卻堅持只要吃藥止血,不願意做任何影像檢查或切片診斷的案例。
其實,出血時哪些檢驗可以做?哪些檢查可能受到干擾?由醫師做專業判斷即可,任何婦科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愈早著手對患者愈有利。
各種婦科腫瘤治療都有一定準則,不難掌握。只是在腫瘤診治過程中,經常看到民眾因為錯誤的觀念或認知,反應過當或延誤病情,令人遺憾。只要婦女朋友在關心身體的同時,多和醫護人員溝通,聽從專家的建議,相信一定可以排除誤解,也把疾病帶來的災害降到最低。
【2005/03/08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