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0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oya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青少年自殺與抗憂鬱藥物有關的爭議
最新研究顯示,憂鬱的青少年並不是因為服用抗憂鬱藥物而有自殺的企圖。

科羅拉多州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們發現,患有憂鬱症的青少年中,有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確實比沒有用藥物治療的人常有自殺的念頭。但是經過嚴格的計算憂鬱症與其他因子對自殺行為的影響後,發現藥物並沒有增加青少年自殺的企圖。

UCHSC的藥物出口研究主管Robert J. Valuck博士與同事們指出,事實上,連續服用藥物超過六個月以上的孩童比較不會有自殺的企圖。他們分析了超過24,000位12至18歲,因為患有憂鬱症而曾申請保險的青少年,研究結果刊載在最近一期的CNS Drugs中。

Valuck博士向WebMD記者表示,人們看到抗憂鬱藥物與自殺企圖間粗略的關係後就認定抗憂鬱藥物是不好的東西,但是如果考慮到所有會造成企圖自殺可能性的因子,那麼這層關係就消失了。有許多事情都會讓青少年企圖自殺,而不只是抗憂鬱藥物而已。

這篇研究發表之前不久,才剛剛有一篇研究發現,病患開始以抗憂鬱藥物治療後,馬上就會增加自殺的行為,其中一位主導研究的資深流行病學家是James A. Kaye醫師,他有執行波士頓共同研究藥物監督計畫,並且是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系的助理教授。

Kaye醫師向WebMD記者表示,他們發現這兩篇研究根本是在做同一件事:自殺的企圖比較可能在剛開始治療後馬上產生,但是到底是因為藥物的某種機制刺激自殺,還是只因為人們是在最壞的情況下開始治療,到現在仍有爭議,而他們認為是比較傾向後者,這篇研究就是支持這個理論,也就是與藥物本身無關。

以抗憂鬱藥物治療成功的青少年較少自殺

UCHSC的急診與住院治療的主治醫師,也是精神病學教授的Alexis A. Giese醫師表示,雖然有愈來愈多的青少年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但是研究結果顯示,健康專家只有給約三分之一的憂鬱症青少年抗憂鬱藥物。

Giese醫師向WebMD記者表示,病患在拿到藥之後,不管願不願意都會按照醫囑服用的理想並不準確,醫師在對比較嚴重的精神病患開藥時要特別小心。

Giese醫師表示,對憂鬱症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結合藥物治療與心理療法、家庭治療、及 /或社會治療。她指出,抗憂鬱藥物本身並不是療程的一部分,孩童在早期治療時特別需要監測,並且使用特別的治療方式治療,而不是只有藥物治療。她們認為治療方式應該針對個人,且需要將個人心理上的問題與社會態度一併考量進去。

UCHSC的精神病學助理教授Anne M. Libby博士強調,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憂鬱症的青少年中,完成抗憂鬱藥物治療的人比沒有接受抗憂鬱藥物的人的自殺念頭較少。

Libby博士向WebMD記者表示,在她們的研究中,孩童持續以抗憂鬱藥物治療至少六個月(完整療程)時,自殺的風險降低66﹪。另一方面,以統計來看,單獨使用抗憂鬱藥物並不會增加自殺企圖的風險,但是如果你持續服藥的話,就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02-27 22:3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36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