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viviali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頭銜:路人甲路人甲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及兒童腹股溝疝氣
嬰兒及兒童腹股溝疝氣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腹 股溝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患,其發生率在外國約為0.8-5%, 在台灣則在3-7% 之間。 男女比例約為4-10:1。右﹑左及雙側的比例為50-60:30-40:10-15 %。 手術年齡在<1月﹑1-11月﹑1-5歲及6-15歲患者的比例,是24:37:8:44.7:14.6 %。

腹股溝疝氣是因腹膜鞘狀突形成疝氣囊所引起的。 患者的鼠蹊部有柔軟的可還原性腫塊,有時可見陰囊及大陰唇腫大或腹痛﹑哭泣﹑便秘﹑厭食、運動限制﹑發育不良等症狀。 檢查患者可見到"絲袋徵象", 即疝氣囊內壁互相摩擦給人一種猶如絲袋摩擦的感覺。 10-20 %(<3月約有30 %)的患者會有箝制現象,此時掉落之臟器無法回到腹內正常位置,可見鼠蹊部陰囊及大陰唇有不可還原性腫塊及局部極度疼痛﹑躁動哭泣﹑腹痛﹑腹脹﹑便秘﹑厭食、嘔吐等症狀,也可能發生腹膜炎﹑脫水﹑虛弱﹑休克及腸道﹑睪丸﹑卵巢或其他器官壞死之病徵。

箝制性疝氣應先以支持療法﹑鎮定療法﹑冰敷治療﹑姿位療法及徒手復位處理。若復位成功,應安排門診手術治療;若無法復位,則應緊急手術處理。 延遲治療將導致器官絞扼壞死,形成永久損害並可能危及生命

手術是公認最正確的治療方式,因麻醉﹑術後照顧及監控技術的進步,小兒疝氣手術已成為簡單的門診即日照顧手術,術後不需住院,也不需換藥拆線。常規手術幾乎沒有併發症。

併發症包括:併發症:陰囊腫脹﹑疝氣復發﹑睪丸萎縮﹑輸精管阻塞﹑睪丸吊高﹑局部麻木﹑形成陰囊水腫﹑尿漏﹑輸卵管損傷﹑腸道損傷﹑網膜損傷﹑傷口感染等。

我們治療的目標應該是:零併發症。是否要做兩側腹股溝疝氣修補術有許多考量:這樣做可減低另一側續發性疝氣時的麻醉風險及恐慌心理,但因另一側續發性疝氣的比例不到10%,對於其他90%的患者而言,這樣做並無好處,且會增加健保花費及手術併發症機會。

我們的作法是選擇性的對側手術;就是在下列情況下實施兩側性手術,包括:男生<1歲﹑女生<6歲﹑因其他疾病而有腹水的患者﹑有對側疝氣病史者﹑無對側疝氣病史但有明顯絲袋徵象者。

我們可用以下標準來評估手術情形是否良好,包括:
1.手術時間:男8分鐘,女6分鐘。
2.手術傷口:1公分,6歲加0.5公分,12歲加1公分,肥胖加0.5-1公分。
3.術後疼痛:約半小時。
4.術後恢復:當日可恢復日常活動,次日可上學。
5.有無併發症。

疝氣需與陰囊水腫做鑑別診斷。陰囊水腫是陰囊的囊狀水瘤,可透光,無壓痛。 其內涵物為水樣漿液(疝氣為腸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壁等腹內臟器)。 陰囊水腫患者少數為交通型其大小形狀會改變,多數為非交通型不會改變,此與疝氣忽進忽出時大時小截然不同。 陰囊水腫發生率甚高,但多在6個月大時消失,且不會引起箝制現象。 因此除非合併同側疝氣,否則1歲以後才需手術治療。〈作者/成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陳肇真〉



幸福是一種感覺。
沒有道理,沒有原因。
當我看見你,甜美的微笑自然湧上眉間,
那就是一種幸福。
來自於你給的,幸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4 19:1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5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