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k3524816
|
分享:
x0
|
[小品] 溯溪與登岸
◎郝龍斌/文(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祕書長)
來源:網路流傳 保護亞馬遜河生態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幫助當地人的需要更重要。如果地球上保存了完美的生態環境,卻仍有許多苦難無助的人,富裕者與他們之間沒有善意的互動,沒有真誠的關心,那麼再完美的環境都不過是一個無情的世界……
為什麼離開環保署?
離開環保署時,許多人問我:為什麼?我總是沉默以對。
其實,我非常喜歡環保署的工作,因為挑戰性十足。無論是強制拆除二仁溪非法熔煉業,或是執行高屏溪養豬戶遷離,或是限塑政策,每一個政策背後都有無數困難需要克服,但是政策貫徹之後,環境改善的指標總是讓我感到滿足與驕傲。環保工作的高度專業與理性,更讓我有如魚得水般的輕鬆自在。
可惜政治往往不需要理性與專業。一次在立法院裡,一位立委質疑焚化爐興建的必要性,激動中,他突然拍著桌子怒指我:你到底愛不愛台灣?當時我那種受到重擊的感覺,幾乎有如當年收到大學聯考成績單,意外落榜的感覺一樣:辛苦努力的成績竟然得不到認可,人家要的只是最簡單的二選一,而我針對焚化爐所準備的數據資料都不是正確的答案。
類似的經驗不止一次。在限塑政策啟動初期,一度速食市場上紙餐具缺貨,在一次質詢時,我正準備說明我們的因應對策,一位反對限塑的立委卻將一堆大陸製紙餐具丟擲到我面前,譏嘲說:你郝龍斌就是愛用中國貨啦!我憤怒之餘,當場以怒吼回應,事後卻只感到心痛,痛的是限塑政策的論辯何以竟成為政治立場的表述?
坪林公投之後,我提出公投法必須針對環境議題明訂限制條款,以免民眾濫用公投,造成環境災難,卻有人指我有「弦外之音」。我於是明白,兩年半來,我試圖以環保專業平衡政治兩極,在意識形態之外另覓新路的努力,終於走到了盡頭。
走訪亞馬遜河
離開環保署之後,一位在巴西亞馬遜大學教學的朋友,邀請我前往觀察當地生態環境。一月底,我隨著他,從亞馬遜河下游接近出海口的瑪瑙斯,坐船溯河而上。沿途中,我們常捨大船,改搭小舟,循支流深入叢林。亞馬遜河不愧為世界第一大河川,主流河面有如海洋般寬廣,但一進入支流卻是另一番景象,兩旁濃密的熱帶原始雨林,從四方環抱我們的小船,二、三十人合抱的參天巨木比比皆是。
有時我們捨舟登岸,或步行溯溪,總能見到稀奇古怪的花木與珍禽異獸──樹身長滿刺針的奇木、巴掌大的蜘蛛、拖著白羽毛尾巴的昆蟲、五彩繽紛的鸚鵡、身長數公尺面目猙獰的鱷魚……。一晚,我們乘小舟去觀察一處鱷魚窩,只見大鱷魚帶著十數條一尺多長的小鱷魚團團圍繞小舟,黑暗中數十隻紅光閃閃的眼睛,炯炯瞪視著我們,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十天旅程中,一如預期,我見識到地球上最珍貴的原始生態環境,但是讓我心動的卻不是珍奇的動植物,而是沿岸的居民。
其實說「居民」或許不符實際,因為亞馬遜河的原住民有如游牧民族,一艘七尺長、兩尺寬的獨木舟,承載著一家人和全部家當,沿河覓食或捕魚求售;夜間擇一處靠岸,紮起帳棚,甚至僅在兩樹間掛上幾張吊床,就是他們棲息的方式。在這裡,我們在台灣大力推動的環保措施似乎有些多餘,因為物資嚴重匱乏,因此任何東西都能利用,都是寶貝,可說是完全零廢棄。
一天傍晚,我們登岸探訪一戶原住民,爸爸、媽媽、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加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我的朋友與爸爸以當地語言交談時,我注意到一旁的小孩好奇的瞪著我,於是過去蹲下來,以肢體語言逗他玩。我見他一個勁盯著我手中的手電筒,就拿給他玩;他又指指我上衣口袋的原子筆,我也掏出來給他;他很開心,轉身跑向他的小吊床,東翻西找,拿出一副食人魚的牙齒,笑嘻嘻遞給我;再想一想,又回頭奔進樹林,出來時拖著一大串野生香蕉,天哪,一根香蕉就有一尺長,但他堅持要送給我,我只好扛回船上。
那一天,我將身上所有東西全部送給了這個小孩,包括穿在身上的運動衫和短褲。沒有跟去的太太見我全身上下只剩一條泳褲回到大船上,笑我「神經」。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小男孩笑著拖住我的腿,不讓我回船上的神情;我相信,他需要的不只是我的東西,而是一個朋友的友善和尊重。
對我來說,保護亞馬遜河生態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幫助當地人的需要更重要。如果地球上保存了完美的生態環境,卻仍有許多苦難無助的人,富裕者與他們之間沒有善意的互動,沒有真誠的關心,那麼再完美的環境都不過是一個無情的世界。
不讓弱勢者失望
離開環保署時,我曾對外表示,未來將從事公益活動,許多人因此以為我會專注於環保公益,更多人認定,公益只是說說,大選後我勢必回到政壇,這都是因為不瞭解我。
十多年前,我還在台大教書,一位朋友引領我參與紅十字會的「讓愛穿透障礙」計畫,負責為智障兒募款,用來訓練智障兒輔導人才,和改善教養院環境。
當時我走遍全省教養院,曾經見過許多將智障兒當動物一般豢養的教養院,也曾經設法協助智障機構遷入社區,卻遭到全社區居民的抗拒。但是我也見到一些全心付出者,如台南德蘭教養院,修女們因為財源不足,極力克己,自己連三餐都吃不飽,但是院內環境卻是一塵不染,院童衣衫整潔,活潑健康。他們告訴我,這些智障兒都是折翼的天使,唯有愛心能修補他們折斷的翅膀,讓他們起飛。
沒有錯,只要有足夠的關懷與幫助,智障兒也有希望。記得有一次我到麥當勞用餐,看到一位少年正在店內清理垃圾;我認出他,他正是接受「讓愛穿透障礙」計畫輔導的智障孩子。看到他竟然已經能夠自立,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
後來,我決定從政,但並沒有因此忘記當年的感動。在我競選立委時,有一位支持者有智障和自閉等多重障礙,卻是我最忠實的義工。因為他長得高頭大馬,我們便交付他扛大旗的責任。有一次,我的競選總部臨時取消一場造勢活動,助理一一電話通知義工,但我還是不放心,因此驅車前往原訂的造勢場地,果然遠遠就看到他獨自一人站在路邊,向來往車輛賣力地揮動我的競選大旗。他看到我,興奮地跑過來,抱著我說「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我既感動也慶幸自己沒有讓他失望。
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我總是盡可能不讓他們失望。記得在執行強制拆除二仁溪非法熔煉業的那一天,我帶著稽查人員一家家工廠巡視。就在進入一家小工廠時,工廠負責人,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忽然向我下跪,指著身旁坐輪椅的少年說,這是她的小兒子。她哭訴說,還有一個兒子正在服役,拆了工廠,她根本無法照顧小兒子。那一刻,我內心極為激動,從不拒絕弱勢者的天性,讓我當時差一點無法繼續執行拆除工作。
雖然工廠還是拆了,但我特別囑咐部屬,為這位婦人和她的小兒子專案安排工作。事後,兩人都在我們的安排下,進入台南市府清潔隊工作;她的大兒子退役後,也由我們協助覓得工作。直到我離職之前,還收到老婦人一封信,一方面表示感謝,一方面是希望能從臨時工改為正式員工,我也特別拜託台南市府協助達成她的願望。這也是我離開環保署之前最後交代的一件事。
決定從台灣做起
因此,面對年底立委選舉迫近,許多朋友來勸我投入選舉,我卻決定接下紅十字會祕書長的職務,因為「有苦難的地方就有紅十字會,有紅十字會的地方就有希望」,我決心作一個帶給他人希望的人。
但是這樣的決定並不被許多人認同,他們問我:為什麼?甚至有激動的支持者責問我:中華民國將亡,你難道不愛這個國家了嗎?對此,我只能沉默以對。
從「愛不愛台灣」,到「愛不愛中華民國」,不同的政治立場卻同樣是只容二選一的問題。當政治只剩下二選一,不再容許其他選擇,我只能暫時遠離政治。我無意逃避,只是寧可回到從政之前的初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世界各地都有需要幫助的人,我決定從台灣做起。所以,今後請不要再問我愛不愛台灣,也不要問我愛不愛中華民國,因為言語終有窮盡之時,答案只在我心裡。
【2004/05/13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