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3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吮雷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認識川崎病~病童易生動脈病變,應追蹤檢查
筆:黃碧桃主任(台北榮總小兒部)

日期: 83年 12月 25日

分類別:部位:小兒心臟,疾病:川崎病

摘要:

 認識川崎病~病童易生動脈病變 
內容:
 近日來,有許多幼童因持續發高燒而住院,最後診斷為川崎病,使家長們十分擔心。而我國在一九七六年第一例發現後,病例陸續逐年增加,民國七十二年,由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統計,已有二百人以上病例報告。近年來,似乎有迅速增加的趨勢,至民國八十年我國已有近二千五百名病例被發現。
此症的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白,許多研究顯示,此種可能是特殊病毒感染,但仍未被確定。雖然有的研究顯示與家庭地毯中恙蟲或清潔劑有關,也有人懷疑與家族遺傳因素有關。五年前美國研究發現,可自部份病童的血清中分離出病毒,極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川崎病臨床症狀分為主要症狀及次要症狀,主要症狀包括:

  1.持續發高燒五天以上,使用抗生素退燒藥均無效。

  2.眼結膜充血。

  3.口腔黏膜及嘴唇的變化:包括嘴唇乾燥、泛紅及呈現裂隙、草苺狀舌、咽喉粘膜瀰漫性泛紅。

  4.四肢的變化:初期手掌及腳底泛紅且呈硬結狀水腫,七至十天後,從指、趾頂端出現膜狀脫皮,整個手掌或腳掌會完全脫光後,長出新的皮膚,而新長出的指甲與原來指甲間可出現橫溝切跡。

  5.軀幹出現各種形態無水泡的皮疹。

  6.頸部淋巴結呈急性非化膿性腫大,大小多超過一公分。

  7.心臟炎:可引起心肌炎,使心臟收縮力減低,心包膜發炎,引起心包膜積水,心瓣膜發炎或心室擴大而引起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最重要且最常見的是引起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瘤或狹窄阻塞,引致心肌梗塞。

由於心臟侵犯會引起心跳過速,心音減低或奔馬節律,心臟擴大,甚至衰竭,及心雜音。約有0.5~1%病人可因產生突發性心律不整,心肌缺氧,梗塞及冠狀動脈瘤破裂而死亡。

 次要症狀:

  1.關節炎、關節痛:多發生於手腳小關節,產生紅腫疼痛及活動限制症狀。

  2.膽囊水腫,形成腹部腫塊或急性腹痛。

  3.無菌性腦膜炎。

  4.腹瀉。

  5.黃疸及肝功能異常,約2~3週後自然恢復正常。

  6.肛門周圍泛紅及脫皮。

  7.卡介苗注射處泛紅及脫皮。

 由於川崎病無特殊實驗室發現,主要靠臨床診斷。

 20~40%的病童會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約有0.5~1%病患因動脈瘤破裂或冠狀動脈栓塞引起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定期追蹤心臟功能及冠狀動脈結構是必須的。目前最好的追蹤檢查是定期做心電圖及超音波心圖檢查,如發現異常,則可做心導管檢查及主動脈攝影或冠狀動脈攝影,以確定病變嚴重性,決定治療方針。

 由於川崎病的原因不明,發病機轉不十分明瞭,但可能早期引發與老年冠狀動脈病變相同的症狀,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這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及追蹤檢查,才能定論。


轉載自:自由時報 83年 12月 25日 第12版。
(本文謹表示作者於該日期之主見,非永恆不變者,有病時仍請儘速就醫治療。)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19 09: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970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