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instinct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2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蘋果型肥胖小心慢性病纏身!
林紹安醫師(楊氏預防醫學減肥診所/春暉醫星球顧問) 所謂蘋果型身材是指,男性的腰臀圍比率大於一點零、女性大於零點八的時候,身體多餘的脂肪集中在腰帶上方的腹部,使體型看起來像顆「蘋果」。 楊氏診所林紹安醫師指出,已有醫學研究顯示,胰島素對腹部脂肪細胞有重要的影響,主要是因為胰島素代謝不良者特別容易造成腹部脂肪累積,造成「蘋果型」身材,相對地,腹部「中廣」的人多半也有胰島素代謝方面的問題,也較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高膽固醇、心臟疾病。

脂肪累積在腹部及腰部,代表上半身軀幹內,心臟、肝臟、腎臟、腸道等器官被脂肪所包圍,甚至這些器官內也開始累積脂肪。
 
研究也顯示,「蘋果」型身材、腰圍在卅吋以上的女性,其心臟病發作或罹患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要比「西洋梨」體型者高出一倍。

除此之外,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病患還包括四十五歲或以上者、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體重明顯超重、缺少體力活動者、曾經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及長期精神緊張者。

林紹安醫師指出,減肥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即使是改善肥胖的狀況,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只是糖尿病患不易減肥。

不過根據加州一項研究顯示,低醣飲食可以幫助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稱第二型糖尿病,或成人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就是飲食中,所攝取的熱量只有廿五%是來自碳水化合物,即少吃澱粉食物八週後,血糖有明顯改善,甚至效果比使用降血糖藥物好;但如果再讓他們吃回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十二週之後,血糖值又都回升。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如果常吃白麵包、白米飯、玉米片和甜食等食物,會讓血糖急速上升,並壓榨胰臟產生高量的胰島素來處理血糖,但是全穀食物、蔬菜則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且減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由於新陳代謝症候群是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指標,因此利用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代替高GI食物,將可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春暉醫星球﹞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31 17:5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55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