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9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十喻

圖 1.



大智度論卷第六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十喻
﹝經﹞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論﹞是十喻,為解空法故。
問曰:若一切諸法空如幻,
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可嗅、可嘗、可觸、可識者?
若實無所有,不應有可見乃至可識。
復次,若無而妄見者,何以不見聲、聞色?若皆一等空無所有,
何以有可見、不可見者?如一指第一甲無,第二甲亦無,
何以不見第二甲,獨見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實有,故可見,
第二甲實無,故不可見。
答曰:諸法相雖空,亦有分別可見、不可見。
譬如幻化象、馬及種種諸物,雖知無實,然色可見,聲可聞,
與六情相對,不相錯亂。諸法亦如是,雖空而可見、可聞,
不相錯亂。如德女經說:德女白佛言:世尊!如無明內有不?
佛言:不!外有不?佛言:不!內外有不?佛言:不!世尊!
是無明從先世來不?佛言:不!從此世至後世不?佛言:不!
是無明有生者滅者不?佛言:不!有一法定實性,是名無明不?
佛言:不!爾時,德女復白佛言:若無明無內,無外,亦無內外,
不從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後世,亦無真實性者,
云何從無明緣行乃至眾苦集?世尊!譬如有樹,若無根者,
云何得生莖節枝葉華果?佛言:諸法相雖空,凡夫無聞無智故,
而於中生種種煩惱,煩惱因緣,作身、口、意業,業因緣作後身,
身因緣受苦受樂。是中無有實作煩惱,亦無身、口、意業,
亦無有受苦樂者。譬如幻師,幻作種種事,於汝意云何?
是幻所作內有不?答言:不!外有不?答言:不!內外有不?
答言:不!從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後世不?答言:不!
幻所作有生者滅者不?答言:不!實有一法是幻所作不?
答言:不!佛言:汝頗見頗聞幻所作伎樂不?
答言:我亦聞亦見。佛問德女:若幻空,欺誑無實,
云何從幻能作伎樂?德女白佛言:世尊!是幻相法爾,
雖無根本而可聞見。佛言:無明亦如是,雖不內有,不外有,
不內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後世;亦無實性,
無有生者、滅者,而無明因緣諸行生,乃至眾苦集。如幻息,
幻所作亦息;無明亦爾,無明盡,行亦盡,乃至眾苦集皆盡。
復次,是幻譬喻示眾生,一切有為法空不堅固;
如說: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
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幻。如焰者,焰以日光風動塵故,
曠野中如野馬,無智人初見謂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
結使煩惱日光諸行塵,邪憶念風,生死曠野中轉,
無智慧者謂為一相,為男、為女,是名如焰。
復次,若遠見焰,想為水,近則無水相。無智人亦如是,
若遠聖法,不知無我,不知諸法空,於陰、界、入性空法中,
生人相、男相、女相;近聖法,則知諸法實相,
是時虛誑種種妄想盡除。以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焰。
如水中月者,月在虛空中,影現於水;實法相月,在如、法性、
實際虛空中;凡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現。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復次,如小兒見水中月,歡喜欲取,大人見之則笑。
無智人亦如是,身見故,見有吾我;無實智故,見種種法;
見已歡喜,欲取諸相;男相、女相等;諸得道聖人笑之。如偈說:
如水中月焰中水,夢中得財死求生;有人於此實欲得,
是人癡惑聖所笑!
復次,譬如靜水中見月影,擾水則不見。無明心靜水中,
見吾我、憍慢諸結使影;實智慧杖擾心水,則不見吾我等諸結使影。
以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水中月。
如虛空者,但有名而無實法;虛空非可見法,遠視故,
眼光轉見縹色。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人遠無漏實智慧故,
棄實相,見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種種雜物心著。
如小兒仰視青天,謂有實色,有人飛上極遠而無所見,
以遠視故,謂為青色。諸法亦如是,以是故,說如虛空。
復次,如虛空性常清淨,人謂陰曀為不淨。諸法亦如是,
性常清淨,淫欲、瞋恚等曀故,人謂為不淨。如偈說:
如夏月天雷電雨,陰雲覆曀不清淨;
凡夫無智亦如是,種種煩惱常覆心。
如冬天日時一出,常為昏氣雪陰曀;
雖得初果第二道,猶為欲染之所蔽。
若如春天日欲出,時為陰雲所覆曀;
雖離欲染第三果,餘殘癡慢猶覆心。
若如秋日無雲曀,亦如大海水清淨;
所作已辦無漏心,羅漢如是得清淨。
復次,虛空無初、無中、無後,諸法亦如是。
復次,如摩訶衍中,佛語須菩提:虛空無前世,亦無中世,
亦無後世,諸法亦如是。彼經,此中應廣說。是故說諸法如虛空。
問曰:虛空實有法,何以故?若虛空無實法者,若舉若下,
若來若往,若屈若申,若出若入等,有所作應無有,以無動處故。
答曰:若虛空法實有,虛空應有住處,何以故?無住處則無法;
若虛空在孔中住,是為虛空在虛空中住,以是故,
不應孔中住;若在實中住,是實非空,則不得住,無所受故。
復次,汝言住處是虛空,如石壁實中無有住處,
若無住處則無虛空,以虛空無住處,故無虛空。
復次,無相故無虛空;諸法各各有相,相有故知有法。
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識識相,
慧解相,世間生死相,涅槃永滅相,是虛空無相故無。
問曰:虛空有相,汝不知故言無,無色處是虛空相。
答曰:不爾!無色是名破色,更無異法,如燈滅。
以是故,無有虛空相。
復次,是虛空法無,何以故?汝因色故,以無色處是虛空相。
若爾者,色未生時,則無虛空相。
復次,汝謂色是無常法,虛空是有常法;色未有時,
應先有虛空法,以有常故。若色未有,則無無色處;
若無無色處,則無虛空相;若無相則無法,
以是故虛空但有名而無實。諸法亦如是,但有假名而無實,
以是故,諸菩薩知諸法如虛空。
如響者,若深山狹谷中,若深絕澗中,若空大舍中;若語聲,
若打聲,從聲有聲,名為響。無智人謂為有人語聲,
智者心念是聲無人作,但以聲觸故名為響;響事空,能誑耳根。
如人欲語時,口中風名憂陀那,還入至臍,觸臍響出,
響出時觸七處退,是名語言。如偈說:
風名憂陀那,觸臍而上去;是風七處觸,項及齗齒脣,
舌咽及以胸,是中語言生。愚人不解此,惑著起瞋癡;
中人有智慧,不瞋亦不著,亦復不愚癡,但隨諸法相。
曲直及屈伸,去來現語言,都無有作者。是事是幻耶?
為機關木人?為是夢中事?我為熱氣悶,有是為無是?
是事誰能知?是骨人筋纏,能作言語聲,如鎔金投水。
以是故,言諸菩薩知諸法如響。
如揵闥婆城者,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
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有實,是名揵闥婆城。
有人初不見揵闥婆城,晨朝東向見之,意謂實樂;疾行趣之,
轉近轉失,日高轉滅;飢渴悶極,見熱氣如野馬,謂之為水,
疾走趣之,轉近轉滅;疲極困厄,至窮山狹谷中,大喚啼哭,
聞有響應,謂有居民,求之疲極而無所見;思惟自悟,渴願心息。
無智人亦如是,空眾、界、入中,見吾我及諸法,淫瞋心著,
四方狂走,求樂自滿,顛倒欺誑,窮極懊惱;
若以智慧知無我無實法者,是時顛倒願息。
復次,揵闥婆城非城,人心想為城;凡夫亦如是,
非身想為身,非心想為心。
問曰:一事可知,何以多喻?答曰:我先已答,
是摩訶衍如大海水,一切法盡攝;摩訶衍多因緣故,多譬喻無咎。
復次,是菩薩甚深利智故,種種法門,種種因緣,
種種喻,壞諸法;為人解故,應多引喻。
復次,一切聲聞法中,無揵闥婆城喻,
有種種餘無常喻:色如聚沫,受如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
識如幻;及幻網經中空譬喻。以是揵闥婆城喻異故,此中說。
問曰:聲聞法中以城喻身,此中何以說揵闥婆城喻?
答曰:聲聞法中,城喻眾緣實有,但城是假名;
揵闥婆城眾緣亦無,如旋火輪,但惑人目。
聲聞法中為破吾我故,以城為喻;此中菩薩利根深入諸法空中故,
以揵闥婆城為喻。以是故說如揵闥婆城。
如夢者,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
人亦如是,諸結使眠中,實無而著,得道覺時,乃知無實,
亦復自笑;以是故言如夢。
復次,夢者眠力故,無法而見;人亦如是,無明眠力故,
種種無而見有,所謂我、我所,男、女等。
復次,夢中無喜事而喜,無瞋事而瞋,無怖事而怖;
三界眾生亦如是,無明眠故,
不應瞋而瞋,不應喜而喜,不應怖而怖。
復次,夢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黃、
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
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念故,則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
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人亦如是,五道中眾生,
身見力因緣故,見四種我:色陰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
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四五二十,
得道實智慧覺已,知無實。
問曰:不應言夢無實,何以故?識心得因緣便生;
夢中識有種種緣,若無此緣,云何生識?
答曰:無也!不應見而見,夢中見人頭有角,或夢見身飛虛空,
人實無角,身亦不飛,是故無實。
問曰:實有人頭,餘處亦實有角,以心惑故,見人頭有角。
實有虛空,亦實有飛者,以心惑故,自見身飛,非無實也。
答曰:雖實有人頭,雖實有角,但人頭生角者,是妄見。
問曰:世界廣大,先世因緣,種種不同;或有餘國,人頭生角,
或一手一足,有一尺人,有九尺人,人有角何所怪?
答曰:若餘國人有角可爾,但夢見此國所識人有角,則不可得。
復次,若人夢見虛空邊、方邊、時邊,是事云何有實?
何處無虛空、無方、無時?以是故,夢中無而見有。
汝先言無緣云何生識?雖無五塵緣,自思惟念力轉故,法緣生。
若人言有二頭,因語生想,夢中無而見有,亦復如是。諸法亦爾,
諸法雖無而可見、可聞、可知。如偈說:
如夢如幻,如揵闥婆;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以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夢。
如影者,影但可見而不可捉;諸法亦如是,
眼情等見聞覺知,實不可得。如偈說:
是實智慧,四邊叵捉;如大火聚,
亦不可觸;法不可受,亦不應受。
復次,如影映光則現,不映則無;
諸結煩惱遮正見光,則有我相、法相影。
復次,如影人去則去,人動則動,人住則住。
善惡業影亦如是,後世去時亦去,今世住時亦住,
報不斷故,罪福熟時則出。如偈說:
空中亦逐去,山石中亦逐,地底亦隨去,海水中亦入!
處處常隨逐,業影不相離。以是故,說諸法如影。
復次,如影空無,求實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無有實。
問曰:影空無有實,是事不然!何以故?阿毗曇說:云何名色入?
青、黃、赤、白、黑、縹、紫、光、明、影等,及身業三種作色,
是名可見色入;汝云何言無?
復次,實有影,有因緣故:因為樹,緣為明,是二事合有影生,
云何言無?若無影,餘法因緣有者,亦皆應無!
復次,是影色,可見長短、大小、麤細、曲直,形動影亦動,
是事皆可見,以是故應有。答曰:影實空無,汝言阿毗曇中說者,
是釋阿毗曇義人所作;說一種法門,人不體其意,執以為實。
如鞞婆沙中說:微塵至細,不可破,不可燒,是則常有!
復有三世中法,未來中出至現在,從現在入過去,無所失,
是則為常!又言諸有為法,新新生滅不住。
若爾者,是則為斷滅相!何以故?先有今無故。
如是等種種異說,違背佛語,不可以此為證。影今異於色法,
色法生必有香、味、觸等,影則不爾,是為非有。
如瓶二根知:眼根、身根;影若有,亦應二根知,而無是事。
以是故,影非有實物,但是誑眼法,如捉火[火+曹],疾轉成輪,非實。
若影是有物,應可破可滅;影終不壞,以是故空。
復次,影屬形,不自在故空,雖空而心生眼見。以是故,說諸法如影。
如鏡中像者,如鏡中像非鏡作,非面作,非執鏡者作,亦非自然作,
亦非無因緣。何以非鏡作?若面未到,鏡則無像,以是故非鏡作。
何以非面作?無鏡則無像。何以非執鏡者作?無鏡、無面則無像。
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鏡,未有面,則無像;像待鏡、
待面然後有。以是故非自然作。何以非無因緣?若無因緣應常有;
若常有,若除鏡、除面、亦應自出;以是故非無因緣。
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無因緣。
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
諸法屬因緣故,是以非自作。亦非他作者,自無故他亦無,
若他作則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種:若善、若不善;
若善應與一切樂,若不善應與一切苦。若苦樂雜,
以何因緣故與樂?
以何因緣故與苦?若共,有二過故,自過、他過。
若無因緣生苦樂,人應常樂,離一切苦;若無因緣,
人不應作樂因,除苦因;一切諸法必有因緣,愚癡故不知。
譬如人從木求火,從地求水,從扇求風;如是等種種各有因緣。
是苦樂,和合因緣生:先世業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緣,
從是得苦樂;是苦樂種種因緣,以實求之,無人作,無人受,
空五眾作,空五眾受。無智人得樂,淫心愛著,得苦生瞋恚;
是樂滅時,更欲求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
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失樂更求,亦復如是,
亦為得道聖人所笑。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復次,如鏡像實空,不生不滅,誑惑人眼;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不實,不生不滅,誑惑凡夫人眼。
問曰:鏡中像從因緣生,有面、有鏡、有持鏡人、有明,
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憂喜,亦作因,亦作果,
云何言實空不生不滅?答曰:從因緣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實有,
是不應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因緣中先有,因緣無所用;
若因緣中先無,因緣亦無所用。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
因酪先有故;若先無酪,如水中無酪,是乳亦非因;
若無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緣,
乳亦不自在,亦從因緣生;乳從牛有,牛從水草有,如是無邊,
皆有因緣。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
不得言非有非無。諸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如偈說:
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譬如鏡中像,非鏡亦非面,亦非持鏡人,非自非無因。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如化者,十四變化心:初禪二:欲界、初禪;二禪三:
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五:
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十四變化心,作八種變化:
一者、能作小乃至微塵;二者、能作大乃至滿虛空;三者、
能作輕乃至如鴻毛;四者、能作自在:能以大為小,以長為短,
如是種種;五者、能有主力(有大力人無數下,故言有主力);
六者、能遠到;七者、能動地;八者、隨意所欲盡能得:
一身能作多,多身能作一;石壁皆過,履水蹈虛,手捫日月;
能轉四大:地作水,水作地,火作風,風作火,石作金,金作石。
是變化復有四種:欲界藥草、寶物、幻術能變化諸物;
諸神通人力故,能變化諸物;天龍鬼神輩得生報力故,
能變化諸物;色界生報、修定力故,能變化諸物。
如化人無生、老、病、死,無苦無樂,亦異於人生;
以是故空無實。一切諸法亦如是,皆無生、住、滅,
以是故,說諸法如化。
復次,化生先無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無有實;
人身亦如是,本無所因,但從先世心,生今世身,皆無有實。
以是故,說諸法如化。如變化心滅則化滅;諸法亦如是,
因緣滅果亦滅,不自在;如化事雖實空,
能令眾生生憂苦、瞋恚,喜樂、癡惑;諸法亦如是,雖空無實,
能令眾生起歡喜、瞋恚、憂怖等。以是故,說諸法如化。
復次,如變化生法,無初、無中、無後,諸法亦如是,
如變化,生時無所從來,滅亦無所去,諸法亦如是。
復次,如變化相,清淨如虛空,無所染著,不為罪福所汙;
諸法亦如是,如法性,如如,如真際,自然常淨。
譬如閻浮提四大河,一河有五百小河屬,
是水種種不淨,入大海中皆清淨。
問曰:不應言變化事空。何以故?變化心亦從修定得,
從此心作種種變化,若人若法;是化有因有果,云何空?
答曰:如影中已答,今當更答:此因緣雖有,變化果空。
如口言無所有,雖心生口言,不可以心口有故,
所言無所有便是有:若言有第二頭,第三手,雖從心口生,
不可言有頭、有手。如佛說:觀無生,從有生得脫;依無為,
從有為得脫;雖觀無生法無,而可作因緣,無為亦爾;
變化雖空,亦能生心因緣。譬如幻、燄等九譬喻雖無,能生種種心。
復次,化事於六因、四緣中求不可得,是中六因、四緣不相應故空。
復次,空不以不見為空,以其無實用故言空。以是故,言諸法如化。
問曰:若諸法十譬喻皆空無異者,何以但以十事為喻,
不以山河石壁等為喻?答曰:諸法雖空而有分別,
有難解空,有易解空,今以易解空喻難解空。
復次,諸法有二種:有心著處,有心不著處,以心不著處解心著處。
問曰:此十譬喻,何以是心不著處?答曰:是十事不久住,
易生易滅,以是故,是心不著處。
復次,有人知十喻,誑惑耳目法,不知諸法空,故以此喻諸法。
若有人於十譬喻中心著,不解種種難論,以此為有,
是十譬喻不為其用,應更為說餘法門。
問曰:若諸法都空,不生不滅,是十譬喻等種種譬喻,
種種因緣論議,我已悉知為空;若諸法都空,不應說是喻;
若說是喻,是為不空。答曰:我說空,破諸法有;今所說者,
若說有,先已破;若說無,不應難!譬如執事比丘舉手唱言:
眾皆寂靜;是為以聲遮聲,非求聲也。以是故,雖說諸法空,
不生不滅,愍念眾生故,雖說非有也。以是故,說諸法如化。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7-31 20:22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乾闥婆是男性神靈,不食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
會從身上發出香氣。飛天女神的丈夫,為服侍因陀羅的樂神,
負責為眾神在宮殿裡奏發美麗的音樂。
乾闥婆的首領是畫軍(Citrasena)。
他們都從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
乾闥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闥婆」,
海市蜃樓叫做「乾闥婆城」(梵語作 gandharva-nagara)。
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甘肅省瓜州縣榆林窟乾闥婆壁畫圖

乾闥婆城︰指乾闥婆
(Gandharva,尋香神)以神通力,
在花下化現的宮殿,該宮殿當尋香神入其他林中時,即消失、
真言行者住道場觀時,道場忽變密嚴華藏世界,
並有七寶莊嚴樓閣現前,此時行者修乾闥婆城觀,觀所見密嚴、
樓閣均如乾闥婆城,無有自性,則可遠離著想。
http://www.teacher.aedocenter.c...k-1/nq-15.htm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7-31 20:28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大智度論卷第六*
如鏡中像者,如鏡中像非鏡作,
非面作,非執鏡者作,亦非自然作,
亦非無因緣。何以非鏡作?若面未到,鏡則無像,以是故非鏡作。
何以非面作?無鏡則無像。何以非執鏡者作?無鏡、無面則無像。
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鏡,未有面,則無像;像待鏡、
待面然後有。以是故非自然作。何以非無因緣?若無因緣應常有;
若常有,若除鏡、除面、亦應自出;以是故非無因緣。
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無因緣。
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
諸法屬因緣故,是以非自作。亦非他作者,自無故他亦無,
若他作則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種:若善、若不善;
若善應與一切樂,若不善應與一切苦。若苦樂雜,
以何因緣故與樂?
以何因緣故與苦?若共,有二過故,自過、他過。
若無因緣生苦樂,人應常樂,離一切苦;若無因緣,
人不應作樂因,除苦因;一切諸法必有因緣,愚癡故不知。
譬如人從木求火,從地求水,從扇求風;如是等種種各有因緣。
是苦樂,和合因緣生:先世業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緣,
從是得苦樂;是苦樂種種因緣,以實求之,無人作,無人受,
空五眾作,空五眾受。無智人得樂,淫心愛著,得苦生瞋恚;
是樂滅時,更欲求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
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失樂更求,亦復如是,
亦為得道聖人所笑。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復次,如鏡像實空,不生不滅,誑惑人眼;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不實,不生不滅,誑惑凡夫人眼。
問曰:鏡中像從因緣生,有面、有鏡、有持鏡人、有明,
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憂喜,亦作因,亦作果,
云何言實空不生不滅?答曰:從因緣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實有,
是不應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因緣中先有,因緣無所用;
若因緣中先無,因緣亦無所用。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
因酪先有故;若先無酪,如水中無酪,是乳亦非因;
若無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緣,
乳亦不自在,亦從因緣生;乳從牛有,牛從水草有,如是無邊,
皆有因緣。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
不得言非有非無。諸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如偈說:
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譬如鏡中像,非鏡亦非面,亦非持鏡人,非自非無因。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非面作,非執鏡者作,亦非自然作,
亦非無因緣。何以非鏡作?若面未到,鏡則無像,以是故非鏡作。
何以非面作?無鏡則無像。何以非執鏡者作?無鏡、無面則無像。
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鏡,未有面,則無像;像待鏡、
待面然後有。以是故非自然作。何以非無因緣?若無因緣應常有;
若常有,若除鏡、除面、亦應自出;以是故非無因緣。
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無因緣。
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
諸法屬因緣故,是以非自作。亦非他作者,自無故他亦無,
若他作則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種:若善、若不善;
若善應與一切樂,若不善應與一切苦。若苦樂雜,
以何因緣故與樂?
以何因緣故與苦?若共,有二過故,自過、他過。
若無因緣生苦樂,人應常樂,離一切苦;若無因緣,
人不應作樂因,除苦因;一切諸法必有因緣,愚癡故不知。
譬如人從木求火,從地求水,從扇求風;如是等種種各有因緣。
是苦樂,和合因緣生:先世業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緣,
從是得苦樂;是苦樂種種因緣,以實求之,無人作,無人受,
空五眾作,空五眾受。無智人得樂,淫心愛著,得苦生瞋恚;
是樂滅時,更欲求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
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失樂更求,亦復如是,
亦為得道聖人所笑。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復次,如鏡像實空,不生不滅,誑惑人眼;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不實,不生不滅,誑惑凡夫人眼。
問曰:鏡中像從因緣生,有面、有鏡、有持鏡人、有明,
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憂喜,亦作因,亦作果,
云何言實空不生不滅?答曰:從因緣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實有,
是不應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因緣中先有,因緣無所用;
若因緣中先無,因緣亦無所用。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
因酪先有故;若先無酪,如水中無酪,是乳亦非因;
若無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緣,
乳亦不自在,亦從因緣生;乳從牛有,牛從水草有,如是無邊,
皆有因緣。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
不得言非有非無。諸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如偈說:
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譬如鏡中像,非鏡亦非面,亦非持鏡人,非自非無因。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7-31 20:31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論﹞是十喻,為解空法故。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8-01 00:2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33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