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4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ANDY135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疾病] 探索民间有疑问的皮肤病观念与病名 (2)
林仲皮肤科诊所 林仲医师


问十一:我的皮肤被割了一刀,现「发黄」了要不要吃消炎药?

  闽南语称皮肤红肿发炎为「黄」或「发黄」(「黄」的闽南语发音为hong5),
如「粒仔发黄」、被蛇咬到后的伤口红肿发炎称「蛇黄」、伤口在泡水后产生的
红肿发炎称「水黄」使皮肤发炎或肿胀的现象消失称「退黄」。现受国语的影响,
「发黄」除了老一辈的人以外,已少有人讲,年轻人都以「发炎」代替了。  


问十二:我生一粒檨仔,走路像鸭子,请医师快救我!

  闽南语俗称bubo(腹股沟淋巴腺红肿发炎)为「生檨仔」(「檨」的闽南语发
音为suainn7),「檨仔」就是芒果。一般医师常认为「生檨仔」指的是
lymphogranuloma vencreum(LGV)(花柳性淋巴肉芽肿),因其可造成腹股沟淋巴
红肿大疼痛。但是临床上除了LGV以外,chancroid(干性下疳)一样也可以有bubo
出现,照样被病人称为「生
檨仔」,所以「生檨仔」并非单一的病,还是需要医师的临床鉴别诊断。  


问十三:我的阴部痒,是不是得了「八脚」?

  阴虱在闽南语的俗称为「八脚」(「脚」的闽南语发音为kioh4)或「八角」
,这至少是明清时对阴虱的称呼,如明.<外科正宗>里说:“阴虱又名八脚
虫。”清.<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下部>也有提及:“阴虱疮虫毛
际内。[注]此疮一名八脚虫,生于前阴毛际内。”清.<疡医大全.卷三十八>
里说:“八角虱即八角虫,又名阴虱疮,其形如花蜘蛛,叮于阴毛之上,生于
前阴毛际,其痒如锥。”所以闽南语忠实地保留了媿百年前古人的称呼,不过
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阴虱只有六只脚,应称「六脚」较合理,但没有人这
样说。

  另外要注意的是,古书中所说的「八脚虫」依不同本书的说法应包含两种虫
子,一种为阴虱,另一种为下一个问题中要提到的「蠼嫂」


问十四:我的皮肤突然烂一块,是不是碰到蜘蛛撒尿?

  老一辈的人在碰到皮肤突然出现局部糜烂时,就称之为「流偶漩尿」(「流
偶」的闽南语发音为la5gia5,「漩」的闽南语发音为suan7,「漩尿」即撒尿)
、「流偶溅尿」(闽南语称「液体喷出来、射出来」这个动作为「溅」,其闽
南语发音为tsuann7)。高脚蜘蛛(属蛛形纲的Heteropodidae科)闽南语俗称为
「流偶」,传说这种蜘蛛的尿有毒,人的皮肤如碰到的话就会烂掉。依笔者在
台湾各地所见,会出现皮肤溃疡的「唇部泡疹」,与「隐翅虫皮肤炎」最常被
一般民众牵扯到「流偶漩尿」,其实这两种病与流偶根本无关,还害得这种蜘
蛛常莫名其妙被人类冤枉打死。

  事实上在古医书里,已有蜘蛛尿可以引起皮肤病的说法,如清.<疡心心得
集.辨蜘蛛疮漆疮冻疮论>里就有讲到:“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蚁游
走染毒而生,淡红作痒且痛。”

  但考据「流偶漩尿」或「流偶溅尿」的「撒尿」、「射尿」这个动作的由来,
笔者认为跟古书记载的「蠼嫂伤」最有关。如隋.<诸病源候论.哭毒病诸候>
里有「蠼嫂尿候」说:“蠼嫂虫云能尿人影,即令所尿之处,惨痛如芒刺?,
极者连起多着腰劦及胸,若绕腰匝偏者重也。”又如明.<疡医准绳.卷之六>
里说:“蠼嫂虫又名八脚虫,隐壁问以尿射人,遍身生疮,如汤火伤。”又如
清.<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杂证部>也有提及「蠼嫂伤」,谓:
“蠼嫂隐壁尿射人,误着皮肤,水疱淫痛,如火烙,如豆大。〔注〕此虫一名
多脚虫,荿于壁间,以尿射人,若误中其毒,令人皮肤起燎浆水泡,痛如火烙,
初如饭糁,次如豆大。”

  那古书里的「蠼嫂」到底是指甚么虫呢?现在昆虫学将尾巴有两只尾钳的
earwing翻译为「蠼嫂」,这应是误译,因earwig是一种夜行性的昆虫,以植物
及无脊椎动物为食,可能会入人类屋内觅食而污染食物,虽然有的种类会用尾
钳吸血,但并不会躲在屋子的墙壁上有射尿伤人的动作。古书里的「蠼嫂」是
甚么虫子现虽不可考,但如照上述古书的说法,「蠼嫂伤」临床症状应较接近
带状疱疹或隐翅虫皮肤炎(paederusdermatitis)才对,不过现「流偶漩尿」最
常被民众用来指唇部疱疹。


问十五:我的脚被「小黑蚊」叮得全是包,到底小黑蚊是甚么蚊子,这么厉害?

  在台湾,每夏秋到户外,人们常被一种微小的吸血性昆虫所侵袭,由于这
种虫子又黑又小(成虫长约1.5mm),所以国语俗称「小黑蚊」,闽南语有
「鸟微」「鸟微仔」、「鸟微蚊」(「微」的闽南语发音为bui1)、「鸟su1
蚊」、「鸟su5蚊」、「乌suh4蚊」(suh4即闽南语「吸」的意思)、「小金
钢」、「乌头狗」等称呼。

  虽被称为「蚊」但「小黑蚊」并不真的是蚊子,其属蠓科(Ceratopogonidae)
,学名为台湾铗蠓(forcipomyia taiwana),而蠓是吸血性双翅昆虫中个体最小者。
由于台湾铗蠓都是成群地去叮人,所以病人往往在四肢暴露的地方出现成群
的包。

  台湾铗蠓栖息于户外,灌木丛、杂草堆、竹林、棕楖园、茶园、甘蔗田、
花生田、甘薯田等处皆可见其踪迹,每年一月开始,成虫密度逐渐升,高栖
群密度以六至八月最高,以六、七月为高峰,此后渐降,而十月至十一月又
产生另一高峰,全省多处地方均可见到。民众如于假日出游,去郊外;乡下、
风景游乐区或有山有水的地方,回来后在四肢出现成群且剧痒的红疹,大概
都是「乌微」的杰作。


问十六:我被刺毛虫咬着,痒得受不了,可否请医师赶快帮我止痒?

  毛虫是毒蛾科的幼虫,其身上的毒毛如扎到人的皮肤,毒毛内的毒液即可
造成皮肤发炎,产生疹子,此时就称为caterpillar dermatitis,即「毛虫皮肤炎」
。闽南语俗称毛虫为「刺蜢仔虫」(「蜢」的闽南语发音为meh4)或「刺毛虫」:
「毛虫皮肤炎」则称为「刺蜢仔虫咬着」或「刺毛虫咬着」,这病名并不太
对,因为毛虫并不会咬人或叮人。

  中国很早以前就有毛虫皮肤炎的记载,如隋.<诸病源候论.杂毒病诸候
>里有「蚝虫螫候」,说:“此则树上蚝虫耳故名。蚝虫此毒以其毛刺能螫
人,螫处作轸起者是也。”明.<疡医准绳.刺毛虫伤>里曰:“春夏月树
下墙堑间有一等杂免毛虫极毒,凡人触着者,则放毛入人手足,?,其初皮
肉微痒,以渐至痛。”清.<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杂证部>也有
提及「射工伤」,谓:“射工伤人必痒痛,甚则骨肉烂成疡。〔注〕射工即
树间杂毛虫也,又名瓦刺虫,人触着则能放毛射人,初痒次痛。”中国大陆
所谓的「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指的也是毛虫皮肤炎。

  全世界毒蛾科约2500种,其中分布台湾已知有21属102种之多,可见毛虫皮
肤炎在台湾为一常见之皮肤病。以笔者的经验,每年从二月开始,至十二月
止,都可见到毛虫皮肤炎的病例,高峰在五、六、七月。由于毛虫的毒毛很
容易折断随风飘扬,掉到人的皮肤上就可以出现毛虫皮肤炎,所以不一定要
亲眼看到毛虫,或一定要毛虫掉到身上,才可产生毛虫皮肤炎,只要经过有
毛虫的树下或花草,一阵风吹来,运气不好的人就可罹患此病,所以在毛虫
盛行的季节里,大家要注意下列事项:

  不要在树下进行团体活动、景衣服、晒棉被、停车及乘凉。

  要教育孩子不能在树下玩耍及玩毛虫。

  在户外工作或游山玩水时,要戴帽及穿厚的长袖衣服与衣裤,还要保护脖
  子。薄的衣服对毛虫的毒毛是没有防护作用的。

  如发觉皮肤沾上毒毛,不可尝试用手拨落或拍打,应赶紧用清水或肥皂水
  冲,也可使用胶布将毒毛黏走。

毛虫皮肤炎最常见的临床表征也是密密麻麻一片的红疹,须和台湾铗蠓与跳
蚤叮的疹子区别。还有一旦碰到毛虫掉到身上时,请务必轻轻地将毛虫请走,
如在一紧张之下用手将毛虫拨掉,让毛虫受到惊吓而喷芔毒液,可能会使毛
虫皮肤炎的症状更恶化,此时除了毒毛扎到的疹子外,皮肤在毛虫掉落的地
方还会出现一大片的湿疹。刚被毒毛扎到时,皮肤可能马上肿起来或出现类
似荨麻疹样的疹子。厉害的毛虫皮肤炎还可出现水泡。


问十七:我有「起清膜」,是不是吃了凉的东西所引起的?

  中国人俗称「荨麻疹」为「风疹块」、「风疹」、「风团」等,可知以中
国人的观点,「荨麻疹」的病因跟「风」有关。反之闽南语称「荨麻疹」为
「起清膜」(「清」的闽南语发音为tshin3),「膜」为monnh8)或「起清nah4」
(nah4有音无字),「清」为「寒冷」的意思,由此病名可知,闽南人认为荨
麻疹是一种与「冷」有关的病,还有客家话的病名也与闽南语类似。故民间
以为荨麻疹是因为进食冰、生冷食物,或是吃了中医所谓的「寒凉」食物才
发生的,还有「冷底」的人容易长荨麻疹。因此荨麻疹的常见民间疗法为使
用米酒擦病灶及吃麻油煎蛋(民间误以为麻油性热,其实麻油性凉),其用
意是想藉由中医所谓的热性食物来治疗寒性的疾病。上述的理论基础与西医
的观念差异颇大,所以西医一定要了解 「荨麻疹」在台湾人心目中是跟「
冷」有关,否则无法跟病人沟通。


问十八:我的孙子皮肤花花的,是不是「出癖」?

  闽南语俗称麻疹为「出麻仔」、「出癖」(「癖」的闽南语发音为phiah4、
phia7、phiah8),德国麻疹称「德国麻仔」或「德国癖」。要注意的是「癖」
也是古病名,指一种肋下有硬块的病,闽南语对「癖」这个病名的用法与中
医也不相同。


问十九:阿妈说孙子得了「野麻仔」,请问医师这到底是甚么病?

  古医书里谓麻疹为「正疹」,如清.<医宗金鉴.编辑痘疹心法要诀.疹
门>里说:“麻为正疹,亦胎毒。〔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癃疹、温疹、
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闽南籍及客籍的老一辈人家注意
到有些皮肤病的疹子看起来很像麻疹,可是却不是麻疹,他们就把这种疹子
称为「野麻仔」,以与「正疹」的麻疹区别。如德国麻疹、玫瑰疹及某些病
毒疹,可使全身出现像痱子一样的疹子,就阿妈所称的「野麻仔」。可是药
物疹有一种长得也像痱子一样,还有食物过敏疹与酒疹也可长出像「野麻仔」
的疹子;另外厉害的细菌感染如感染链球菌所生的猩红热,其疹子也类似「
野麻仔」。上述这些疾病所生的疹子临床上与病毒疹区分不易。

  「野麻仔」即皮肤科医师所称的morbiliform eruption。所以医帅如碰到「野
麻仔」时,除了考肤病人是否有痱子、病毒2染外,还要考肤病人是有吃药
、吃东西或喝酒过敏,另外尚要注意到病是否有猩红热之类的疾病,才不会
造成误诊。

  除了「野麻仔」外,阿妈们还俗称morbiliform eruption为「风嘴」或「风嘴
仔」,在「厦英大辞典」里,杜嘉德牧师对「风嘴」的注解为“very small red
eruption.”


问二十:水痘的病人可以吹风、洗澡吗?

  古代医书里是有说到患「痘疮」的病人不可吹风及洗澡,否则痘发不出来,
疾病就会恶化,如明.<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四>里提及痘疮有五禁,其
中曰:“风禁者,发热之初,失不避风,则风入肌表,痘不能发,寒禁者,
发热之初,误经冷水淋浴,或睡卧于铁漆寒冷之处,或衣被单薄感冒寒气,
则痘必不能宣露。”但「痘疮」是「天花」,并不是水痘,虽然两个病都有
「痘」字,却是完全不乳干的病,现却以讹传讹,不仅中医,连西医都叫水
痘的病人不能吹风及洗澡。所以大家不要有所误解,无论从西医或中医的观
点来说,水痘的病人并非不能吹风及洗澡的,否则夏天的水痘病人岂不惨了!

  「水痘」的闽南语病名要注意的是,有的医师与病人以为「水痘」的闽南
语病名为「水珠」,这是不对的。因闽南语「痘」的白话音与「珠」同,即
闽南语的「水痘」发音同闽南语的「水珠」,但不要误以为「水痘」的闽南
语病名为「水珠」!




可爱小瓢虫外形看来简单~但散发着七彩缤纷的色彩!!
          人生虽有不如意~但绝对不要留白!!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18 09:3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18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