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aoliu
|
分享:
▼
x0
|
[轉貼資訊] 幾種常見調教的說明
以下是在賽車遊戲中常見的調整項目與簡單的說明。
● Rider Height 車身高度調教 車身離地的高度,高度低 ( 貼近地面 ),車身穩固不易傾斜,但對凹凸不平的地面則較不適應。車身高 ( 離地面較遠) ,車身易受轉向搖晃,但對於惡劣的路面有比較好的適應性,較高的車身比較能緩衝激烈彈跳的力量。
車身低
車身高
一般而言,跑柏油鋪裝路面的賽車因為賽道平坦,會將車身降低,讓車子能安穩的奔馳,而越野賽車則會調高車身,讓避震器有足夠的行程吸收彈跳的力量。
若將車子調成前高後低 ( 很少人會這樣調整 ),容易產生轉向不足。而前低後高會增加轉向能力甚至變成轉向過度,一般越野賽車會傾向前低後高的調整。
前高後低:轉向不足
前低後高:轉向過度
( 為方便閱讀,我都把調教角度畫的比較大,實際上是很少調的這麼誇張 )
● Camber Angle 外傾角、負外傾角調教 從正面看賽車,車輪不見得是垂直於地面,與垂直線夾角的傾斜角度就是傾角,輪胎向外側傾斜的角度稱為外傾角,向內則稱為負外傾角。 外傾角:能增加轉向,但較不穩定。 負外傾角:較不易轉向,但行駛穩定。
前輪與地面垂直
左圖為外傾角,右圖為負外傾角
前輪偏向負外傾角設定的F1賽車
● Toe Angle 束角、展角調教 從正上方看,前輪可以調成向內集中的束角或向外的展角。 束角 ( Toe- in):轉向過度,操控會變得靈敏甚至神經質。 展角 ( Toe- out ):轉向不足。
與行進方向平行的輪胎
左圖的前輪為束角,右圖的前輪為展角
除了前輪可調教外,後輪也可作束角或展角的調教。有些甩尾玩家會將車子調成前束角後展角,使車輛個性呈現轉向過度,好方便作滑胎甩尾的動作。
前束角後展角的調教,車子會呈現轉向過度
● Spring Rate 彈簧承載重量調教 彈簧磅數大,車身硬朗不易搖晃,操控較敏感,但易出現轉向不足的現象。反之磅數小,車身容易搖晃,會有 "軟綿綿"的現象,反應較慢,會轉向過度。
若將車子前後彈簧調整成, 前硬後軟:轉向不足。 前軟後硬:轉向過度。
●Damper 減震筒調教 整個避震系統除了彈簧外,還有減震筒。減震筒抑制震動的力量稱之為阻尼,一般性能車會選用阻尼較高者的減震筒,較 "硬 ",反應較靈敏。而大眾市售車則因追求舒適感使用阻尼較低的減震筒,乘坐感覺較柔軟。但越野賽車也會將減震筒阻尼調低,以應付惡劣路面帶來的彈跳,因此WRC賽車在柏油路面時會將減震筒調硬,遇越野賽道則調軟。
整體而言,同一台車的前後減震筒可調成, 前硬後軟:轉向不足。 前軟後硬:轉向過度。
● Brake Balance 煞車力道調教 煞車力道強比較快停下車子,反之則較慢,但不要調的太強,反而會鎖死輪胎而造成打滑失控。
前後輪煞車不同調教的影響, 前強後弱:減速入彎時容易造成轉向不足。 前弱後強:則是轉向過度。
● Down Force 下壓力 當氣流快速通過車身上方時,會產生下壓力量, 下壓力小:車子前進阻力較小,極速會提高,但過小的下壓力車子會變得輕飄飄 的,容易造成操控上的不穩。 下壓力大:前進阻力較大,車子會緊貼地面奔馳,很穩定,但極速會降低。 前大後小:前輪接地面積變大,好轉彎,甚至會轉向過度。 前小後大:容易轉向不足。
適當的調教就能獲得更佳的操控表現,許多車手都會利用調教來跑出更好的成績,因此不管玩家是想要改善車輛的操控性或追求極致的成績,車輛的調教不能不了解。但沒有一種調法可對付所有比賽,針對不同駕駛習慣、車輛、比賽環境、賽道 . . . .就有不同的調教方法,箇中奧妙變化萬千,是門複雜的學問。
有些玩家會誤會,比賽成績若不佳,只要透過調教就能改變一切,這反而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實際上這些調教對車子而言都是一種輔助性的 " 微調 " ,並非絕對性的改變車輛性能。例如車手若是不懂得控制速度,以超過車輛極限的速度衝入彎道,一定會轉向不足而衝出彎道,這是物理定律的問題,不管車輛如何調教都是一樣的. . . . 車子的操控主要還是看車手的駕馭,機械上的調教只是輔助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