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长效型血压药 晚上吃效果可能更大
长效型血压药 晚上吃效果可能更大
传统中医有「迎随补泻」的原理,视经络气血运行的时辰,做为治疗或调理的依据;现在,连西医也开始重视「时间医学」,证实人体的内分泌、心理状况有自然的生理时钟,得因时制宜。最明显的就是「清晨高血压」,使早上中风、心肌梗塞猝死率为一天最高峰,过去认为降血压药最好在白天服用,最新研究也认为,配合血压的自然起伏,晚上吃药、防止白天的血压上升,效益可能较大。
「第三届国际心脏血管病大会」昨在台举行,「时间医学」是本届重要的议题之一。有国际「时间生物学」之父称号的Franz Halberg,将来台发表针对23国进行的大规模血压、心跳及生理因素,对疾病进展造成的影响。
大会秘书长、台北荣总心脏内科医师江晨恩指出,目前已知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死亡率,在一天的第二时区、即早上6点到12点间为最高峰,甚至高出下午五成之多;这是生理自然的机制,因为人一早起床,必须要应付一天的活动,心跳、血压及肾上腺素,也需要「加足马力」,会自然上升,到了下午,则慢慢下降。
过去认为,降血压药最好白天服用,以免半夜血压太低,造成意外。不过,江晨恩说,现在许多长效型的降血压药,服药时间可以调整,2000年针对长效型的降血压药「心达舒」的研究发现,晚上吃10毫克,可避免一早起床的清晨高血压,效益更大。
早晨血压高,也不宜做激烈运动。江晨恩说,年纪大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早起床血压已自然升高,再去慢跑或剧烈运动,可能会「火上加油」,易生意外,特别是天气渐冷,更应避免早起晨运;不过,国外倒是有研究显示,早起若做些太极拳、静坐、吐纳等缓和的运动,可调整交感神经,降低心脏病发的危险。而早上闹钟的声音,也是心脏和血压一种压力和刺激,愈小声愈好。
此外,日本的研究也发现,忧郁是心肌梗塞的杀手,一项针对217名社区中老年人的研究显示,忧郁指数愈高、一周内心跳、血压的变化也愈大;另一项北海道的社区研究则显示,社交活动可以让心脏病老人变「精明」,长期监测115名75岁以上老人脉搏、血压、心跳后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给予适当的社交活动刺激后,老人的心智和认知功能,有显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