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01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5  下頁 >>(共 5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0天界與定境分析
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靈魂的靈,鑑,一面鏡子,那個金字旁的那個鑑,靈鑑涵天,涵,三點水那個涵,靈鑑涵天,天上的天,容萬物,包羅萬象生命根本,後面還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歷代這幾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你看看,你這邊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當如此也,我們這些公仙公不曉得如何,仙公,這個問題答完了。回到彌勒菩薩這裏《瑜伽師地論》,書先拿到,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我來不及給你講這個東西,這個已經一百卷,《瑜伽師地論》,抽出來十三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現在假使在六、七天給你講一卷,都講不完,我只能夠撿要點給你說了,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臺山一個人在那裏,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山上的水,那個嘩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於我們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裏頭打坐,現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個最吵最鬧的火車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說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車站就不定了,那還修個屁,那有什麼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麼用,那個清淨了,那當然沒得想頭了嘛。你跑到最鬧的地方,你是永遠是寧靜的,這才叫做定嘛,對不對?對了,所以鬧境下坐,出了家在廟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說你高明,當年有一個在臺灣的年輕的和尚跑到那個,這個這個廣欽法師的那個山頂,那個茅蓬山頂上,一個人孤伶仃,在那裏一個人在打坐修定,然後,每個月下來到我家裏,揹一袋米回去,我說你去吃吧,結果有一次下來揹米坐在我客廳裏,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廳裏,我看正在看我那裏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麼刊物啊,原來光看電影明星的那個刊物,我說你這位老兄山頂下來的差不多了,米給他揹去了,我說,你最近怎麼樣修持。嗯,很定。我說,很定,下一個月下來不給你米了,跟我去,我帶你到跳舞廳去打坐去,那個時候看你定不定。老師你怎麼這樣。我看你,我看你坐在我客廳裏,專門翻那個裸體的電影明星看嘛,我說帶你那裏脫光的地方看個夠,看你定不定,光在山上定,那有屁用,你在地獄,鬧市裏頭最痛苦的地方,甚至在集中營做勞動時候,你心境,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差不多了。所以你們講入定,結果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這一鬧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乾脆坐到這個橋上來,開始鳴嚕……定不了,慢慢一下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好不好,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定,這是什麼定,定有百千三昧,佛說的,百千三昧,你看佛經,各種各樣的境界的定不同,一百個、一千個三昧,“三昧”剛才解釋過梵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界,三昧,可以翻譯就是境界,每個境界不同,憨山大師這個二十一天是個境界。譬如虛雲老和尚,有時候入定二十一天,七天也不過是一個境界。
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里來的,福建來的,在哪里,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那個山好走嗎。容易,老師啊。我說,那多高啊,我想山高一點我穿布鞋,爬山嘛。太容易,容易,你不要換鞋子啊,一點點路。那我說,穿皮鞋去,可以嗎?可以。我就跟他去了,我的新皮鞋,爬了半天還沒有爬到,已經……腳嘛,起水泡了,我說究竟有多遠呢?大家帶路的人都說,很快,很快,前面就到了,當然,前面就到了,他說個鬼話,前面一定到了嘛,前面那裏不到的呀。爬到了,我就趕快把皮鞋脫了,看到廣欽,那時候我也不懂閩南話,他是滿口閩南話,一見到,我看那個樣子,背是駝起的,很有功夫,很有……,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了,後來我就跟他談話了,他的國語不高明,我的閩南話也不明高,兩個差不多,都是溝通得了,我說,聽說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的。對。我們兩個人對話,旁邊沒有第三者,第三者我就不好這樣問他了,我說,依我曉得你那個入定六、七天的時候,剛剛沒有吃飯,肚子空的時候對不對?他說,對。而且第二個我問你,一定是三十多歲左右,對不對?對。我說,現在不行。他說,對。我說,為什麼不行?弘法事忙,為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聽,只好這個樣子,自己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頂禮,供養一番,走了。
所以什麼叫做定?你以為入定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萬年,坐在那裏,都不知道,請問我供養你這麼一個修行人成就了做什麼呢?不過成就了一個石頭嘛,什麼都不知道,那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話,那何必呢?問那些大醫生拿個二十顆安眠藥,吃下去就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說那入定要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何必學佛法呢,你現在什麼都知道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學佛法,怎麼樣叫定?等於我們昨天講無想定,能夠把思想關閉了的定,思想要關閉就關閉,做到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學了無想定三年才修到,無想定雖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沒有想,沒有思想,這個定境,你還不容易呢,你然後,假使給你做到了無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
我們天人分三界對不對,欲界有男女關係有飲食關係,分六個天是不是啊?是吧,你們都到過,都去過,當年都買過飛機票你們怎麼不去呢?六欲天,六個天,我們學佛的應該知道,這個地球,指地球啊,地球上面是太陽、月亮,過去講須彌山是喜瑪拉雅山,那是小乘說法,錯誤的,這個太陽、月亮所照,帶領這九個地球,地球,九個星球啦,地球在最小的一個啦,太陽、月亮這樣照到,這是一個世界,這個太陽、月亮所照的這第一層天,叫四天王天,有方位的,佛法叫四天王天,就是有方位以地球為中心,東南西北,四天王天,這是欲界的第一天,第一天,什麼天,所謂欲界,到了四天王境界的還是有男女關係、有愛情,要做愛的,男女飲食,離不開,都欲界,四天王天,這樣還在太陽系統,超過太陽系統的上面,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他馬上圓寂了,上生忉利天的天主,那當然變成男的,是男的、女的不知道,忉利天天主,“忉利天”我們翻譯過來中國叫三十三天,為什麼忉利天叫三十三天呢,這是民主,聯邦組織,三十三個天等於我們中國三十多個省,每一省每一個省一個頭子,中央的頭子是忉利天的天主,中國翻譯叫玉皇大帝,在佛經上叫帝釋天主,帝釋,釋迦牟尼的釋,這是忉利天的天主,這一天,也同我們一樣,不過生活環境、壽命都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這個呢,也是欲界的第二重天,再高一層的,比忉利天還高的焰摩天,就“Yama”天,夜摩天叫燄摩天,那就比三十三天的境界還高了,再上去一層第四重天,做什麼天呢,第四層天的彌勒菩薩現在在那裏當天主,做天主,兜率天,兜率天還在欲界呢,彌勒菩薩在那裏同我們一樣,也是男女飲食,他有多少太太,有多少先生,我們不知道,還鬧熱得很,也跳舞、也唱歌、也吃麵包、也吃牛油,有時也吃一點青菜羅蔔加一點牛肉啊,是不是這樣,不知道,反正在欲界中,只有彌勒內院,到了他的禪堂以後,都是入定了,所以彌勒菩薩有時候進內院說法的時候,那個形象就變了,就是教主,出了內院以外,他是天人境界,享受一切的男女飲食富貴功名的生活,這是兜率天,這是欲界裏頭的第四天,兜率天再高一點是化樂天,兜率天,佛經上講男女關係是什麼呢?兜率天以下的四天王天同我們一樣,男女相愛,也是擁抱,也是什麼,所謂笑、視、交、抱、觸都是一樣,所以欲界有男女飲食的關係,看到了我愛你,你愛我,愛的要死,死得要愛,那個笑一下的,你看我,我看你笑、視,又相交合在一起互相擁抱等等,都是一樣的,兜率天也是一樣,化樂天就不同了,高了,化樂天天人境界,也有男女關係,兜率天是這個交合的關係男女關係啊,不像我們,不像欲界,兩個人手一拉住,就達到人世間欲愛的境界,到了化樂天呢,手都不拉了,彼此眼睛一看,所謂相對的一笑,相視一笑,完成了,再高一層,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就是眼睛瞄一下,就完成了,到了兜率天、化樂天,我們欲界的下一層的,生孩子是從女性的下部出生的,到了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小心哦,你到了修持,你們守戒修持得好的,到了那一天,生孩子男人生的,女人不要生的,男人從哪里生呢,從肩膀上、頭頂上出來的,頭要剃光一點哦,免得頭髮,碰到也不好,這個叫做欲界。這個欲界已經超過銀河系統了,所以現在講外星球的作用,你看佛法的科學到這個程度,這還是欲界呢,過了這個欲界,應該說這個銀河系統以外的,
另外銀河系統的色界天了,色界都是光,這個宇宙是什麼都有生滅,就是光永恆的存在,這是色界天了,色界天多了,三十三天是……,三界天要你們研究清楚啊,一個出家,一個學佛連三界天人都沒有搞清楚,一考試你答不出來,那你就是下面兩個字,閩南話叫“免講”了,算了不要講了,到了無想定,一個人現在修行得道思想關閉了,無想定到無想天是色界天,很高的啊,到了色界是沒有男女飲食關係了,所以我常常講你們男女青年同學們,講男女關係是三個字,情、愛、欲三層,欲界就是欲,色界就是愛,到無色界,欲愛都沒有只有情了,情再一了,才跳出三界外,才成道,跳出三界外,是這個三界,你怎麼跳啊,你現在一個欲界,人世間都跳不出來,還跳,那個地方跳,廈門大概有到跳舞廳去跳吧,算不定就跳出來了,為什麼帶領大家講到這個地方來,我都講糊塗了,無想講起的,所以說,也不是從無想講起的,開出一個問題叫大家瞭解,怎麼樣叫做入定,定是得到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嗎?就是這個問題來的,定是靠心來定的,對不對?現在我們點心,是不是,還沒有到,還沒有到,等一下,給大家想一想,欲界天,要飲食的,假定我們的意識狀態,看看,如果到達了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我們要翻一翻一個東西了,你就找找我們另外一位教授老師,彌勒菩薩告訴他的副教授,無著菩薩告訴我們的,現在我們要瞭解,怎麼樣叫有心,怎麼樣叫沒有心,我們看題目,佛經是非常邏輯的哦,我們學資本論,學黑格爾的邏輯學,好像看到非常困難,那麼嚴密,對不住,還沒有原始的老祖師爺,佛學的因明才是真正的又嚴密又清楚,我們看啊,要頭腦清淨了,本地分中,就是根本立足點上這個本體上,“有心”是一點,“無心”這兩個部份,兩個地位,所以整個的第八、第九的層次,你看到古代是一句話,也沒有圈點,不點下來,我們小的時候讀書,為什麼不用圈點,就不給你點,看你這個腦筋學問成功了,自己會分段,會點的出來,你就有基礎了,還靠老師給你點好了,現在的人都靠老師,嘿!這個不科學,要書給他點好,大家才讀得懂,越讀越沒有學問了,所以大家就悠哉加遊哉,然後就莫哉,就沒有了,古代要你自己點好的。如本地分中,這分,這一部分裏頭,有心同無心這兩地,這個知道了,它下面告訴我們,你看,彌勒菩薩說法,無著菩薩的記錄,人家的科學精神分類,已說非三摩呬多地,上面已經我講過了,不屬於三摩呬多地,就是說,不是真正得定的境界,定是什麼境界?沒有真得到三昧的,非三摩呬多地我已經講過了,雲何有心地,雲何無心地,現在提的問題,提得話頭,雲何,古文,現代的話怎麼樣說是有心地,雲何,怎麼樣說是無心地,翻成白話就是這樣,我給你翻好了,你趕快拿筆你要注就注下來,不然你們又翻不出來,東翻西翻就亂翻了,謂,此二地俱有五門,謂,是古文,就是說,現在的話,就是說,這兩個有心地與同無心地包括了五個部分,應知其相,它所有的情況,每一部分的相狀你應該要瞭解,你們應該要瞭解,有五個部分,一、地設施,地的施設建立門,他說第一點我們先要瞭解,這一個有心地同無心地,這個地位,就是這個範圍施設,我們為了思想邏輯把它搞清楚,它的佈置、它的建立就是表達給你們聽的,使你們開發你們的智慧,怎麼瞭解它,建立這一門,第二、心亂不亂建立門,第二點就要告訴你,怎麼樣叫心亂,怎麼樣叫做心不亂,確定這個路線,告訴你,第三、生不生建立門,怎麼樣叫動念,生起,怎麼樣叫不生起,第四、是分位建立門,再分析給你聽,第五、第一義建立門,第一義,至高無上,最高的真理,悟道的那個境界,第一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道理“空”,怎麼樣達到真正空靈那個境界,本體境界第一義,義就是道理,第一個道理,至高無上的真理,這一地就告訴你,他說……,現在我帶領你們讀,這裏是妙老辦的閩南佛學院,我把我那個小老鄉,這裏叫嘛,了法法師的地位拿過來了,曉得他了了頭髮沒有,還是頭髮沒有了,不管他了不了,現在是我來了,現在帶領你們研究這個,地,施設建立者,就是剛才分析的第一部分,怎麼叫有心怎麼叫無心,這個地,這個範圍,謂,就是講,五識身相應地,一點,意地,一點,有尋有伺地,一點,無尋唯伺地,一點,此四,一點,一向是有心地,先講到這裏,你們自己,我現在花點時間帶領青年同學們,自己會看自己的文化的書,看佛經的書,就看懂了,他說先告訴你,怎麼叫有心地無心地,不是亂請的哦,是個科學的研究,這是講五識身相應地,《瑜伽師地論》開始給你講,我們的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這個眼、耳,鼻子能夠呼吸,舌頭能夠吃東西,身體能夠感覺,這屬於五識身的所有的作用,相應,交感的作用,這些作用同第二層意地,我們意識的思想,意識的形態等等,意識的作用,第三,我們的思想的作用,有尋有伺,有尋有伺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的翻譯就是有覺有觀,有感覺的,我們意識心理、思想,內在有反省作用的,譬如說,我們眼睛看一個東西,有覺,已經看到了,我們的意識告訴我們眼睛,這個東西不能看,這個東西可以看,譬如要看一個漂亮的男的看女,女的,眼睛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不道德不可以看,你去看裸體舞,這個很髒,不要看,嘴裏講,意識告訴他很髒不要看,那個眼識又溜過去了,溜過去了,意識又把它拉回來,不要看,我們快走,不要看,不過呢,還是回頭看一下再走,這叫有尋有伺的作用,所以我們打起坐來念佛啊,想修定,嗯,要得定,有要亂想,不要亂想,這個亂想不亂想,意識裏頭有尋有伺,有一個監察意識告訴我們,這個不能想,可是總在想,這個心理作用如此,所以有尋有伺地,如果修養高了,得定,慢慢到達,無尋唯伺,意識不亂動了,只有一個監察的作用,反省的作用,清清明明,沒有尋的作用,只有伺,這個作用,這四部分合攏來,此四,這個四種部分心理狀態合攏來,一向叫做還是有心作用,心還在起作用,這是叫心理作用,下面到達,無尋無伺地中,到達了,這個心理意態也不動亂了,也不要思考了,完全寧靜了,除了,注意哦,在這個境界裏頭除了無想定,並無想生,及滅盡定這三種境界,心理狀態的境界,無想定同無想生,這有什麼不同呢?無想定是現在我們還是人,我們的修養已經到達無想定的境界,無想生是到達了這個境界的人,這個肉體死了以後,這個精神超升到無想天的境界,天人境界了,叫做無想生,這是兩層的不同,第三個滅盡定是大阿羅漢的境界了,不一定生天,不一定到西方,本身就入了滅盡定,大阿羅漢最高的境界,除了這三種以外,現在注意了,人家問到你,出家的同學學佛法,什麼叫有尋,什麼叫無心,除非你達到無想定,或者是生了無想天,或者得了滅盡定的境界,所餘一向是有心地,剩下來其他任何境界你還是沒有“空”,空不可能有空的境界,還是無心、有心地,還是有意識、有思想的,都是心理作用,意識思想的作用,若,這是一段,第二段了,若,假使,無想定,若,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如果你修養到達了無想定的境界,若,無想生,你修養到達了生在無想天的那個天人的境界,以及你現在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得到滅盡定的境界,才叫做無心地,這樣清楚了吧,我這個人還可以服侍你們了,這叫陪太子攻書,陪你們諸位太子,這些公子們讀書,在皇帝前面叫做侍讀,皇帝前面都有個老師,這些大進士、大老師皇帝封他叫侍讀,侍讀者幫忙皇帝讀書的,皇帝讀不懂,不好意思叫教他,叫侍讀,侍讀就很大了,皇帝隨時不懂要請問的,現在我做你們諸位的,你們都是皇帝、公子、千歲、萬歲的,那麼我是侍讀,這樣都懂了吧,其心,名為亂心,有四種顛倒,這是講有四種顛倒的思想,顛倒其心,把你的心境搞亂了,這樣就叫做亂心,所以研究佛學,搞學問呀之討厭,現在問題來了,什麼叫四顛倒,那位同不知道嗎?四顛倒,你們都是佛學院的哦,問大學裏頭的每一個博士、碩士,不一定答得出來,那是應該的,佛學院出來的,這個是專家嘛,我想你們答不出來,這是難怪的,沒有注意到,不是你的學問不高,佛學裏頭有兩種四顛倒,第一種顛倒,小乘佛法講,一切無常,世界上一切,隨時變去了,不永恆存在的,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世間一切都是痛苦,沒有快樂的,我們人世間所謂認為快樂,是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享受,所以無常、苦、空,最後一切都是沒有空掉了,無常、苦、空,第四個是無我,這個世界沒有究竟的我,我們這個肉體、身體用個幾十年壞了,我們自己也跑掉了,跑掉了,前路茫茫,到哪里去,不知道,所以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這是佛告訴我們,把這個世界的現象,生命的現象告訴我們,可是一切眾生看不通的,顛倒,顛倒就是搞錯了,顛倒的意思就是搞錯了,把那個黑的叫成白的,白的叫成黑的,搞錯了,我也學了一點點閩南話,叫做,黑白講,黑白不分了,顛倒錯亂,是第一重顛倒,黑白講,顛倒,這是小乘佛法。到了佛七、八十歲,他老人家準備走路了,把真正的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根根,這個找到了,這個世界的現象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是,這一個得了道,成了佛,你看到形象沒有,死掉、走了,這個生命是,常,永恆地存在。樂,極樂世界,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永遠是極樂的。常、樂,這個是天地與我……,莊子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那個真我,所以有我,常、樂、我、淨,乾乾淨淨,也沒有黑,也沒有白,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這個是真正的淨土,常樂我淨,一切眾生,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生命的根本,把常樂我淨,把常的當成無常,只看現象,不看根本,把至高的,既無痛苦也無煩惱的那個極樂境界變成痛苦了,把真正的我,變成假我了,是無我的境界,把真正的淨土變成雜亂,這樣的,所以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兩重的四顛倒,換句話說,真正認識不夠,思想的錯亂,顛倒起心,名為亂心,這樣解釋清楚了吧,所以,你請我做你的書童不錯的,我自己也推銷自己,下面說,若四顛倒不顛倒心,這個四種的認識、見解,都清楚了,名不亂心,這樣就叫心不亂了,觀念思想確定了,意識型態清淨了,但是他說,此中,在這個中間,亂心也叫做無心,譬如我們大家現在沒有得道,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們的思想永遠在忙亂中,這個忙亂,所以叫做無心,凡夫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找到你的真正的本心,所以叫做無心,為什麼叫做無心呢,性失壞故,因為你自己本身本性,天地宇宙萬物父母給你生命的根本,你找不到、丟掉了,失掉了、壞掉了,所以你無心,這個是凡夫的無心,那麼這是邏輯了,這是無心的定義是凡夫所以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你的根本生命,媽媽沒有生你以前,父母未生以前此心從何來,你也不知道,死後究竟真的有沒有也不知道,毫無把握,所以凡夫叫無心人,他下面一個比喻給你聽,如世間見心狂亂者,便言此人是無心人,為什麼這樣叫做無心呢,等於我們社會上看那個神經病的,自己都忘記了亂講話,嘴巴跟腦子連不起來,亂講神經病的,心狂亂的,我們看到這種人,不要見怪了,他是沒有心的,因為他是神經病顛倒了,神經就顛倒了,顛倒了就是神經,就是黑白講,黑白亂講的,沒有道理,這是比方,所以當我們一個人,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自己本來的心性都不知道,雖然也活著,很有學問、很有地位,功名和地位了不起,也叫做狂人,無心人,由狂亂心,失本性故,因為思想跟著世界,物質世界在迷亂,喪失了本心、本性,沒有見道,所以叫做亂心,於此門中諸倒亂心,就叫做無心地,在這一部份來講拿這個立場來說,所以所有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都叫做無心人,為什麼無心呢,掉了你的本心了。若不亂心,如果找回明心見性,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的本來面目了,那叫做有心地了,所以菩薩佛真是找到了自己本來面目的,那個有心,同這個無心的差別,這是這個範圍來講,叫做地施設建立,就是說,把這塊畫個範圍,兩個假設的範圍,我們這樣分別,邏輯分析給你聽就清楚了,這是這一部份。

http://file.buda.idv.tw...qr2_09.rm   170887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4 14:21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0天界與定境分析
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靈魂的靈,鑑,一面鏡子,那個金字旁的那個鑑,靈鑑涵天,涵,三點水那個涵,靈鑑涵天,天上的天,容萬物,包羅萬象生命根本,後面還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歷代這幾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你看看,你這邊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當如此也,我們這些公仙公不曉得如何,仙公,這個問題答完了。回到彌勒菩薩這裏《瑜伽師地論》,書先拿到,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我來不及給你講這個東西,這個已經一百卷,《瑜伽師地論》,抽出來十三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現在假使在六、七天給你講一卷,都講不完,我只能夠撿要點給你說了,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臺山一個人在那裏,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山上的水,那個嘩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於我們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裏頭打坐,現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個最吵最鬧的火車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說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車站就不定了,那還修個屁,那有什麼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麼用,那個清淨了,那當然沒得想頭了嘛。你跑到最鬧的地方,你是永遠是寧靜的,這才叫做定嘛,對不對?對了,所以鬧境下坐,出了家在廟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說你高明,當年有一個在臺灣的年輕的和尚跑到那個,這個這個廣欽法師的那個山頂,那個茅蓬山頂上,一個人孤伶仃,在那裏一個人在打坐修定,然後,每個月下來到我家裏,揹一袋米回去,我說你去吃吧,結果有一次下來揹米坐在我客廳裏,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廳裏,我看正在看我那裏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麼刊物啊,原來光看電影明星的那個刊物,我說你這位老兄山頂下來的差不多了,米給他揹去了,我說,你最近怎麼樣修持。嗯,很定。我說,很定,下一個月下來不給你米了,跟我去,我帶你到跳舞廳去打坐去,那個時候看你定不定。老師你怎麼這樣。我看你,我看你坐在我客廳裏,專門翻那個裸體的電影明星看嘛,我說帶你那裏脫光的地方看個夠,看你定不定,光在山上定,那有屁用,你在地獄,鬧市裏頭最痛苦的地方,甚至在集中營做勞動時候,你心境,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差不多了。所以你們講入定,結果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這一鬧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乾脆坐到這個橋上來,開始鳴嚕……定不了,慢慢一下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好不好,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定,這是什麼定,定有百千三昧,佛說的,百千三昧,你看佛經,各種各樣的境界的定不同,一百個、一千個三昧,“三昧”剛才解釋過梵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界,三昧,可以翻譯就是境界,每個境界不同,憨山大師這個二十一天是個境界。譬如虛雲老和尚,有時候入定二十一天,七天也不過是一個境界。
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里來的,福建來的,在哪里,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那個山好走嗎。容易,老師啊。我說,那多高啊,我想山高一點我穿布鞋,爬山嘛。太容易,容易,你不要換鞋子啊,一點點路。那我說,穿皮鞋去,可以嗎?可以。我就跟他去了,我的新皮鞋,爬了半天還沒有爬到,已經……腳嘛,起水泡了,我說究竟有多遠呢?大家帶路的人都說,很快,很快,前面就到了,當然,前面就到了,他說個鬼話,前面一定到了嘛,前面那裏不到的呀。爬到了,我就趕快把皮鞋脫了,看到廣欽,那時候我也不懂閩南話,他是滿口閩南話,一見到,我看那個樣子,背是駝起的,很有功夫,很有……,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了,後來我就跟他談話了,他的國語不高明,我的閩南話也不明高,兩個差不多,都是溝通得了,我說,聽說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的。對。我們兩個人對話,旁邊沒有第三者,第三者我就不好這樣問他了,我說,依我曉得你那個入定六、七天的時候,剛剛沒有吃飯,肚子空的時候對不對?他說,對。而且第二個我問你,一定是三十多歲左右,對不對?對。我說,現在不行。他說,對。我說,為什麼不行?弘法事忙,為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聽,只好這個樣子,自己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頂禮,供養一番,走了。
所以什麼叫做定?你以為入定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萬年,坐在那裏,都不知道,請問我供養你這麼一個修行人成就了做什麼呢?不過成就了一個石頭嘛,什麼都不知道,那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話,那何必呢?問那些大醫生拿個二十顆安眠藥,吃下去就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說那入定要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何必學佛法呢,你現在什麼都知道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學佛法,怎麼樣叫定?等於我們昨天講無想定,能夠把思想關閉了的定,思想要關閉就關閉,做到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學了無想定三年才修到,無想定雖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沒有想,沒有思想,這個定境,你還不容易呢,你然後,假使給你做到了無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
我們天人分三界對不對,欲界有男女關係有飲食關係,分六個天是不是啊?是吧,你們都到過,都去過,當年都買過飛機票你們怎麼不去呢?六欲天,六個天,我們學佛的應該知道,這個地球,指地球啊,地球上面是太陽、月亮,過去講須彌山是喜瑪拉雅山,那是小乘說法,錯誤的,這個太陽、月亮所照,帶領這九個地球,地球,九個星球啦,地球在最小的一個啦,太陽、月亮這樣照到,這是一個世界,這個太陽、月亮所照的這第一層天,叫四天王天,有方位的,佛法叫四天王天,就是有方位以地球為中心,東南西北,四天王天,這是欲界的第一天,第一天,什麼天,所謂欲界,到了四天王境界的還是有男女關係、有愛情,要做愛的,男女飲食,離不開,都欲界,四天王天,這樣還在太陽系統,超過太陽系統的上面,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他馬上圓寂了,上生忉利天的天主,那當然變成男的,是男的、女的不知道,忉利天天主,“忉利天”我們翻譯過來中國叫三十三天,為什麼忉利天叫三十三天呢,這是民主,聯邦組織,三十三個天等於我們中國三十多個省,每一省每一個省一個頭子,中央的頭子是忉利天的天主,中國翻譯叫玉皇大帝,在佛經上叫帝釋天主,帝釋,釋迦牟尼的釋,這是忉利天的天主,這一天,也同我們一樣,不過生活環境、壽命都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這個呢,也是欲界的第二重天,再高一層的,比忉利天還高的焰摩天,就“Yama”天,夜摩天叫燄摩天,那就比三十三天的境界還高了,再上去一層第四重天,做什麼天呢,第四層天的彌勒菩薩現在在那裏當天主,做天主,兜率天,兜率天還在欲界呢,彌勒菩薩在那裏同我們一樣,也是男女飲食,他有多少太太,有多少先生,我們不知道,還鬧熱得很,也跳舞、也唱歌、也吃麵包、也吃牛油,有時也吃一點青菜羅蔔加一點牛肉啊,是不是這樣,不知道,反正在欲界中,只有彌勒內院,到了他的禪堂以後,都是入定了,所以彌勒菩薩有時候進內院說法的時候,那個形象就變了,就是教主,出了內院以外,他是天人境界,享受一切的男女飲食富貴功名的生活,這是兜率天,這是欲界裏頭的第四天,兜率天再高一點是化樂天,兜率天,佛經上講男女關係是什麼呢?兜率天以下的四天王天同我們一樣,男女相愛,也是擁抱,也是什麼,所謂笑、視、交、抱、觸都是一樣,所以欲界有男女飲食的關係,看到了我愛你,你愛我,愛的要死,死得要愛,那個笑一下的,你看我,我看你笑、視,又相交合在一起互相擁抱等等,都是一樣的,兜率天也是一樣,化樂天就不同了,高了,化樂天天人境界,也有男女關係,兜率天是這個交合的關係男女關係啊,不像我們,不像欲界,兩個人手一拉住,就達到人世間欲愛的境界,到了化樂天呢,手都不拉了,彼此眼睛一看,所謂相對的一笑,相視一笑,完成了,再高一層,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就是眼睛瞄一下,就完成了,到了兜率天、化樂天,我們欲界的下一層的,生孩子是從女性的下部出生的,到了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小心哦,你到了修持,你們守戒修持得好的,到了那一天,生孩子男人生的,女人不要生的,男人從哪里生呢,從肩膀上、頭頂上出來的,頭要剃光一點哦,免得頭髮,碰到也不好,這個叫做欲界。這個欲界已經超過銀河系統了,所以現在講外星球的作用,你看佛法的科學到這個程度,這還是欲界呢,過了這個欲界,應該說這個銀河系統以外的,
另外銀河系統的色界天了,色界都是光,這個宇宙是什麼都有生滅,就是光永恆的存在,這是色界天了,色界天多了,三十三天是……,三界天要你們研究清楚啊,一個出家,一個學佛連三界天人都沒有搞清楚,一考試你答不出來,那你就是下面兩個字,閩南話叫“免講”了,算了不要講了,到了無想定,一個人現在修行得道思想關閉了,無想定到無想天是色界天,很高的啊,到了色界是沒有男女飲食關係了,所以我常常講你們男女青年同學們,講男女關係是三個字,情、愛、欲三層,欲界就是欲,色界就是愛,到無色界,欲愛都沒有只有情了,情再一了,才跳出三界外,才成道,跳出三界外,是這個三界,你怎麼跳啊,你現在一個欲界,人世間都跳不出來,還跳,那個地方跳,廈門大概有到跳舞廳去跳吧,算不定就跳出來了,為什麼帶領大家講到這個地方來,我都講糊塗了,無想講起的,所以說,也不是從無想講起的,開出一個問題叫大家瞭解,怎麼樣叫做入定,定是得到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嗎?就是這個問題來的,定是靠心來定的,對不對?現在我們點心,是不是,還沒有到,還沒有到,等一下,給大家想一想,欲界天,要飲食的,假定我們的意識狀態,看看,如果到達了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我們要翻一翻一個東西了,你就找找我們另外一位教授老師,彌勒菩薩告訴他的副教授,無著菩薩告訴我們的,現在我們要瞭解,怎麼樣叫有心,怎麼樣叫沒有心,我們看題目,佛經是非常邏輯的哦,我們學資本論,學黑格爾的邏輯學,好像看到非常困難,那麼嚴密,對不住,還沒有原始的老祖師爺,佛學的因明才是真正的又嚴密又清楚,我們看啊,要頭腦清淨了,本地分中,就是根本立足點上這個本體上,“有心”是一點,“無心”這兩個部份,兩個地位,所以整個的第八、第九的層次,你看到古代是一句話,也沒有圈點,不點下來,我們小的時候讀書,為什麼不用圈點,就不給你點,看你這個腦筋學問成功了,自己會分段,會點的出來,你就有基礎了,還靠老師給你點好了,現在的人都靠老師,嘿!這個不科學,要書給他點好,大家才讀得懂,越讀越沒有學問了,所以大家就悠哉加遊哉,然後就莫哉,就沒有了,古代要你自己點好的。如本地分中,這分,這一部分裏頭,有心同無心這兩地,這個知道了,它下面告訴我們,你看,彌勒菩薩說法,無著菩薩的記錄,人家的科學精神分類,已說非三摩呬多地,上面已經我講過了,不屬於三摩呬多地,就是說,不是真正得定的境界,定是什麼境界?沒有真得到三昧的,非三摩呬多地我已經講過了,雲何有心地,雲何無心地,現在提的問題,提得話頭,雲何,古文,現代的話怎麼樣說是有心地,雲何,怎麼樣說是無心地,翻成白話就是這樣,我給你翻好了,你趕快拿筆你要注就注下來,不然你們又翻不出來,東翻西翻就亂翻了,謂,此二地俱有五門,謂,是古文,就是說,現在的話,就是說,這兩個有心地與同無心地包括了五個部分,應知其相,它所有的情況,每一部分的相狀你應該要瞭解,你們應該要瞭解,有五個部分,一、地設施,地的施設建立門,他說第一點我們先要瞭解,這一個有心地同無心地,這個地位,就是這個範圍施設,我們為了思想邏輯把它搞清楚,它的佈置、它的建立就是表達給你們聽的,使你們開發你們的智慧,怎麼瞭解它,建立這一門,第二、心亂不亂建立門,第二點就要告訴你,怎麼樣叫心亂,怎麼樣叫做心不亂,確定這個路線,告訴你,第三、生不生建立門,怎麼樣叫動念,生起,怎麼樣叫不生起,第四、是分位建立門,再分析給你聽,第五、第一義建立門,第一義,至高無上,最高的真理,悟道的那個境界,第一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道理“空”,怎麼樣達到真正空靈那個境界,本體境界第一義,義就是道理,第一個道理,至高無上的真理,這一地就告訴你,他說……,現在我帶領你們讀,這裏是妙老辦的閩南佛學院,我把我那個小老鄉,這裏叫嘛,了法法師的地位拿過來了,曉得他了了頭髮沒有,還是頭髮沒有了,不管他了不了,現在是我來了,現在帶領你們研究這個,地,施設建立者,就是剛才分析的第一部分,怎麼叫有心怎麼叫無心,這個地,這個範圍,謂,就是講,五識身相應地,一點,意地,一點,有尋有伺地,一點,無尋唯伺地,一點,此四,一點,一向是有心地,先講到這裏,你們自己,我現在花點時間帶領青年同學們,自己會看自己的文化的書,看佛經的書,就看懂了,他說先告訴你,怎麼叫有心地無心地,不是亂請的哦,是個科學的研究,這是講五識身相應地,《瑜伽師地論》開始給你講,我們的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這個眼、耳,鼻子能夠呼吸,舌頭能夠吃東西,身體能夠感覺,這屬於五識身的所有的作用,相應,交感的作用,這些作用同第二層意地,我們意識的思想,意識的形態等等,意識的作用,第三,我們的思想的作用,有尋有伺,有尋有伺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的翻譯就是有覺有觀,有感覺的,我們意識心理、思想,內在有反省作用的,譬如說,我們眼睛看一個東西,有覺,已經看到了,我們的意識告訴我們眼睛,這個東西不能看,這個東西可以看,譬如要看一個漂亮的男的看女,女的,眼睛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不道德不可以看,你去看裸體舞,這個很髒,不要看,嘴裏講,意識告訴他很髒不要看,那個眼識又溜過去了,溜過去了,意識又把它拉回來,不要看,我們快走,不要看,不過呢,還是回頭看一下再走,這叫有尋有伺的作用,所以我們打起坐來念佛啊,想修定,嗯,要得定,有要亂想,不要亂想,這個亂想不亂想,意識裏頭有尋有伺,有一個監察意識告訴我們,這個不能想,可是總在想,這個心理作用如此,所以有尋有伺地,如果修養高了,得定,慢慢到達,無尋唯伺,意識不亂動了,只有一個監察的作用,反省的作用,清清明明,沒有尋的作用,只有伺,這個作用,這四部分合攏來,此四,這個四種部分心理狀態合攏來,一向叫做還是有心作用,心還在起作用,這是叫心理作用,下面到達,無尋無伺地中,到達了,這個心理意態也不動亂了,也不要思考了,完全寧靜了,除了,注意哦,在這個境界裏頭除了無想定,並無想生,及滅盡定這三種境界,心理狀態的境界,無想定同無想生,這有什麼不同呢?無想定是現在我們還是人,我們的修養已經到達無想定的境界,無想生是到達了這個境界的人,這個肉體死了以後,這個精神超升到無想天的境界,天人境界了,叫做無想生,這是兩層的不同,第三個滅盡定是大阿羅漢的境界了,不一定生天,不一定到西方,本身就入了滅盡定,大阿羅漢最高的境界,除了這三種以外,現在注意了,人家問到你,出家的同學學佛法,什麼叫有尋,什麼叫無心,除非你達到無想定,或者是生了無想天,或者得了滅盡定的境界,所餘一向是有心地,剩下來其他任何境界你還是沒有“空”,空不可能有空的境界,還是無心、有心地,還是有意識、有思想的,都是心理作用,意識思想的作用,若,這是一段,第二段了,若,假使,無想定,若,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如果你修養到達了無想定的境界,若,無想生,你修養到達了生在無想天的那個天人的境界,以及你現在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得到滅盡定的境界,才叫做無心地,這樣清楚了吧,我這個人還可以服侍你們了,這叫陪太子攻書,陪你們諸位太子,這些公子們讀書,在皇帝前面叫做侍讀,皇帝前面都有個老師,這些大進士、大老師皇帝封他叫侍讀,侍讀者幫忙皇帝讀書的,皇帝讀不懂,不好意思叫教他,叫侍讀,侍讀就很大了,皇帝隨時不懂要請問的,現在我做你們諸位的,你們都是皇帝、公子、千歲、萬歲的,那麼我是侍讀,這樣都懂了吧,其心,名為亂心,有四種顛倒,這是講有四種顛倒的思想,顛倒其心,把你的心境搞亂了,這樣就叫做亂心,所以研究佛學,搞學問呀之討厭,現在問題來了,什麼叫四顛倒,那位同不知道嗎?四顛倒,你們都是佛學院的哦,問大學裏頭的每一個博士、碩士,不一定答得出來,那是應該的,佛學院出來的,這個是專家嘛,我想你們答不出來,這是難怪的,沒有注意到,不是你的學問不高,佛學裏頭有兩種四顛倒,第一種顛倒,小乘佛法講,一切無常,世界上一切,隨時變去了,不永恆存在的,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世間一切都是痛苦,沒有快樂的,我們人世間所謂認為快樂,是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享受,所以無常、苦、空,最後一切都是沒有空掉了,無常、苦、空,第四個是無我,這個世界沒有究竟的我,我們這個肉體、身體用個幾十年壞了,我們自己也跑掉了,跑掉了,前路茫茫,到哪里去,不知道,所以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這是佛告訴我們,把這個世界的現象,生命的現象告訴我們,可是一切眾生看不通的,顛倒,顛倒就是搞錯了,顛倒的意思就是搞錯了,把那個黑的叫成白的,白的叫成黑的,搞錯了,我也學了一點點閩南話,叫做,黑白講,黑白不分了,顛倒錯亂,是第一重顛倒,黑白講,顛倒,這是小乘佛法。到了佛七、八十歲,他老人家準備走路了,把真正的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根根,這個找到了,這個世界的現象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是,這一個得了道,成了佛,你看到形象沒有,死掉、走了,這個生命是,常,永恆地存在。樂,極樂世界,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永遠是極樂的。常、樂,這個是天地與我……,莊子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那個真我,所以有我,常、樂、我、淨,乾乾淨淨,也沒有黑,也沒有白,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這個是真正的淨土,常樂我淨,一切眾生,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生命的根本,把常樂我淨,把常的當成無常,只看現象,不看根本,把至高的,既無痛苦也無煩惱的那個極樂境界變成痛苦了,把真正的我,變成假我了,是無我的境界,把真正的淨土變成雜亂,這樣的,所以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兩重的四顛倒,換句話說,真正認識不夠,思想的錯亂,顛倒起心,名為亂心,這樣解釋清楚了吧,所以,你請我做你的書童不錯的,我自己也推銷自己,下面說,若四顛倒不顛倒心,這個四種的認識、見解,都清楚了,名不亂心,這樣就叫心不亂了,觀念思想確定了,意識型態清淨了,但是他說,此中,在這個中間,亂心也叫做無心,譬如我們大家現在沒有得道,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們的思想永遠在忙亂中,這個忙亂,所以叫做無心,凡夫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找到你的真正的本心,所以叫做無心,為什麼叫做無心呢,性失壞故,因為你自己本身本性,天地宇宙萬物父母給你生命的根本,你找不到、丟掉了,失掉了、壞掉了,所以你無心,這個是凡夫的無心,那麼這是邏輯了,這是無心的定義是凡夫所以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你的根本生命,媽媽沒有生你以前,父母未生以前此心從何來,你也不知道,死後究竟真的有沒有也不知道,毫無把握,所以凡夫叫無心人,他下面一個比喻給你聽,如世間見心狂亂者,便言此人是無心人,為什麼這樣叫做無心呢,等於我們社會上看那個神經病的,自己都忘記了亂講話,嘴巴跟腦子連不起來,亂講神經病的,心狂亂的,我們看到這種人,不要見怪了,他是沒有心的,因為他是神經病顛倒了,神經就顛倒了,顛倒了就是神經,就是黑白講,黑白亂講的,沒有道理,這是比方,所以當我們一個人,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自己本來的心性都不知道,雖然也活著,很有學問、很有地位,功名和地位了不起,也叫做狂人,無心人,由狂亂心,失本性故,因為思想跟著世界,物質世界在迷亂,喪失了本心、本性,沒有見道,所以叫做亂心,於此門中諸倒亂心,就叫做無心地,在這一部份來講拿這個立場來說,所以所有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都叫做無心人,為什麼無心呢,掉了你的本心了。若不亂心,如果找回明心見性,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的本來面目了,那叫做有心地了,所以菩薩佛真是找到了自己本來面目的,那個有心,同這個無心的差別,這是這個範圍來講,叫做地施設建立,就是說,把這塊畫個範圍,兩個假設的範圍,我們這樣分別,邏輯分析給你聽就清楚了,這是這一部份。

http://file.buda.idv.tw...qr2_09.rm   170887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1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5 17:33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六講
《南禪七日》11止觀六妙門安那般那詳講與定境
第二部分,生不生建立,謂八種因緣故,其生,或生或複不生,我們這個思想心理作用生的出來,起了作用,他把它分類在這個範圍以內,八個因素、八個因緣,使我們這個心或者起了作用,或者不起作用,生,不生,哪八個,謂根破壞故,什麼是“根破壞”,譬如,我們有腦科的專家在這裏,譬如我們的腦神經壞了,或才壞了一部分,所以現在這個病這個人就變成植物人了,身體還活著,腦子沒有用了,變成植物一樣。根破壞了,當然是無心,變成植物人,同普通的一塊……,你同普通比普通的動物還不如,是植物了,你說他是植物人啊,可是他還活著,謂根破壞。
第一點,八個因緣。第二點是,境不現前故,那個境界沒有啊,譬如說我們大家學佛,要打坐,坐了半天,你說,你悟道了,這是什麼東西啊,人家問我,有沒有道,我說有啊,我上有食道,下有尿道,我當然有道,其他呢,我說沒有道,我不知道。你境不現前,你沒有這個境界嘛,三摩地沒有,譬如說,我們講古代的詞嘛,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他說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燈如晝,那個花市裏頭那個燈光像白天一樣亮。月上柳梢頭,月亮,十五嘛,這個月亮剛剛到柳樹上面。人約黃昏後,這真是不得了,這個是境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幹什麼,莫知,不知道。這首詞分兩段,上半闕。下半闕呢,今年元夜時,今年又到了元宵節了。花市燈依舊,大概大家提燈。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這是歐陽修的名詞,像這一種詩,這一種詞,有它的境界,這個境界現前了,就有心了。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花市燈如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你們兩個,聽了多少次了,我怎麼都記得,你們都記不得我呢。你看這些……,你們這些同學腦筋,我們一樣讀書,你們聽了以後,交給誰呢?都交給本子,筆記,明天就沒有了,我們當年讀書,讀進去交給腦筋,你看到,我腦筋還好,根不壞故,因此有心,境現前故,一想到這個地方,在書本上的字句就出來了,你們讀書,讀了以後,趕快做筆記,然後書讀完了,交給書就好了,腦子裏頭空白的。顛倒故,這樣你就化學學懂了,他現在告訴你,八個因緣,根破壞故,腦神經壞了,或者,境界不現前,我講到境界的時候,所以提到這首詞。還有第三個呢,闕作意故,沒有真正意識去用心,第四個呢,未得故,達不到那個目的。第五個,相違故,有時候這個環境,這個現實跟你的意識違背的,你討厭它,拒絕它。已斷故,心裏想,我不理了,切斷了。已滅故,或者死掉了,過去了。或者,已生故,另外起個作用。像這八個因緣範圍,心不得生,所以沒有產生心理狀況的作用,由此相違,諸因緣故,心乃得生,同上面八個部分所講的相反的,這個因緣來了,你的心理作用就起來了。此中,在這個裏面。若具生因緣故,心便得生,名有心地,在八個原因裏頭,或者同時起了作用的,這個叫做有心地,凡夫境界。若遇不生呢,八個因緣不具備,心因緣故,這個心裏頭不理這一回事了,這個,心則不生,就叫做無心地,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這個裏頭,你說有些人,你們也學佛,或者也出家,或者不出家,一講起來,不曉得多清高啊,我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一切都沒有留戀,我都看得空空的,那你到我們,我請你到這個……,香港、美國、北京呀去玩玩,好不好?世間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以為他真空了,灰心,他不敢,可以跳出紅塵,不敢入紅塵,不能做菩薩,菩薩的話,可以跳得出來,下地獄,我要救眾生,地獄怕什麼,髒歸髒,亂歸亂,髒亂一樣很好,難啊。所以要認清楚這個道理,等於經常有些讀書的同學告訴我,老師我做……,我說,你好呀,你來跟我做,老師這個不談,這個不談,我說這是幹什麼?你們……我就是討厭你們,老師啊,我不要名,不要利,我就瞪眼睛了,我說我一輩子就想要名要利,就是要不到,名利不來找我,我沒有辦法,你們動不動不要名,不要利,名利對你們有什麼關係,名利是完成一個事業的工具,你沒有這個工具,你做得到嗎?你不要被名利所困住,那才不要名,也不要利,你們這些讀書人啊,就犯了一個毛病,我的句子經常罵人的,既要清高又怕窮,又想清高,要清高,就不要怕窮,怕窮,格老子就不清高,既要清高又怕窮,有什麼用,這個道理。怎麼叫分位建立呢?有心地、無心地很重要,謂除六位,當知所餘,名有心地。非常重要,諸位,記住啊。他說除了六種,除了六種以外,你應該要瞭解其他的都叫做有心地,
有六種現象叫做無心。何等為六呢,就提出問了,哪六種啊?什麼叫無心?一個人真正睡著了,謂,無心睡眠位,真正睡著了,叫無心,凡夫的無心。這個裏頭我們現代也要加以研究,你說一個人,假使,一夜睡六個鐘頭,或者七個鐘頭、八個鐘頭,真正睡著了有多少時間?這是個科學問題了,也是醫學問題,一個人如果夜裏或者需要睡眠,睡六個鐘頭或者八個鐘頭,你說他真正在睡眠的時候多少??在科學在做一個統計了,這同我們那個大醫生,研究腦的,研究心的,有大關係了。譬如我們假使睡五、六個鐘頭,七、八個鐘頭,大部分那個腦神經還沒有完全休息,或者是交換著休息,所以每一個人夜裏睡覺沒有一個不做夢的,個個做夢,沒有一個不做夢,天天做夢,個個做夢,就是你一醒了以後,忘記了夢境,所以人為自己沒有做夢實際上你腦子,都沒有完全休息,交換,這一部分影像都有,我們腦科醫師在那裏哦,並不是醫師比佛法一樣高,是告訴他要注意這個研究的道理哦,佛法。你真正睡眠完全睡著了,譬如你睡六個鐘頭、七個鐘頭,不到半個鐘頭,所有每一個夢,最長的夢,夢了幾十年的事,夢了幾十年,這種夢,覺到自己怎麼……,夢到自己怎麼投胎怎麼死,幾十年的故事夢,所有的夢,不會超出五秒鐘,所以夢裏的時間,睡裏的時間,你看我們睡六個鐘頭,睡了以後,一下醒來,啊!六個鐘頭,你白天呢,三個鐘頭,等人的話,你覺得等了一萬年,這個時間同心理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時間,所以我們地球上,月亮上一天一夜這個月球上,佛早就說過,現在到了月球太空,科學到了那裏證明了,月亮上的一晝夜就是我們地球上一個月,半個月是白天,半個月是黑夜,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他怎麼知道,現在科學到那裏知道了,他說,太陽的一晝夜,太陽這個上面一天一夜,就是我們人世間一年,所以時間都是相對的,超過太陽系統,色界天的一晝夜我們是一千年了,時間是相對的,生命也是跟時間睡眠通……這是科學,所以我們睡眠的時候,真正的睡眠這個叫無心位,凡夫的。第二是悶絕位,昏過去了,或者這個……腦震盪昏過去了,或者是發高燒,昏過去了,或者是在醫院裏上了麻醉藥真正麻醉過去了,那個是悶絕位,那個叫無心,凡夫境界。其實麻醉的醫師上的好的麻醉藥,不一定完全給你昏過去,不過是,把你引導進入做夢的境界裏,夢是個什麼道理,我們等一下再研究,那個叫悶絕位,這個時候當然無心,兩種了。他說有六種,還有呢,無想定,你真得了無想定的境界,思想完全關閉停止了,無心。還有無想生,無想天,天人的境界,那比我們高了,無想。還有大阿羅漢,你修道得到了羅漢果位,證得了滅盡定的果,滅盡位。還有及無餘依涅槃界位,阿羅漢得了滅盡定,對不起,四大阿羅漢在佛說的還是外道,心外求法,本身還沒有明心見性,你到了聲聞地的無餘依涅槃,還沒有成佛哦,還是半外道,這六個都是無心位,如是六位,名無心地。你看看,真達到無心談何容易,所以說,禪宗一位祖師,蒼雪大師有一首詩很好,南台靜坐一爐香,不是南臺灣,這個南台是南嶽衡山在湖南那個地方,他住在那裏,廟子。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竟日一天到晚,竟日,凝,兩點水,一個懷疑的疑,就是定的境界,凝然,對了,腦子要靈光,竟日凝然萬慮忘,萬慮,什麼思想都忘掉了,空掉了,萬慮忘,這個“忘”字有個心字,是這個字有個心,加個心字,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息心除妄想,修的無想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只因為,什麼都知道,空的境界,什麼都不想,不是故意造一個無想定的境界,你看文學境界的禪,禪的文學境界,你拿這一首詩,同有心,無心地,對照研究一下,你就懂了。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此心如明鏡一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此心如明鏡一樣的,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這個境界。現在我們吃了點心以後,給你點了一個心,點了兩種心,剛才一樣,一個包子,一杯什麼奶茶,一個有心地,量個無心地,先要認清楚了,你說我打起坐來,什麼叫八定,你看有些人,認為這樣入定了,這上睡眠定,昏沉,什麼定,還有些人真的入定是,這裏口水滑下來,甘露水,昏沉定,都是睡眠位,真的“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氣脈一定打通了的。
現在有同學問問題,提出來,關於出入息的問題,不認為安那般那,這個呼吸,用這個修法,一出一入,很簡單,實在太難瞭解了,所以我今天碰到一位,老同學,才菩薩,平常認為自己很有心得的,我這次我說,真的,出入息,你搞清楚了嗎,在他心裏想,老師問到他,沒有辦法,在他心裏想,這個老頭子,我當然很清楚,不過呢,在我看來,你這個小孩子當然不清楚,所以兩個不同的“當然”。關於出入息,昨天講到了,這位同學提的問題,不能說他不對,真難懂啊,你們困在六妙門的方法裏頭,我再提一道,六個步驟,六妙門,數息、隨息、止息、上面三個,後面三個還不管,暫時不動,觀,止與觀本來是中心,還、淨,我們就來講止觀吧,剛才把《瑜伽師地論》擺一下,因為這個同學提到這裏,觸動我現在告訴你們,一切佛法的修持,由凡夫到成佛之路,修持的路線只有一條,等於《楞嚴經》佛說的,佛告訴阿難兩句話,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只有一條路,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加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角,上下之方位,十方婆伽梵,婆伽梵,是佛的別名,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一條路成佛,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楞嚴經》佛說的話,楞嚴經我們大概或者下午明天會討論到,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所有的佛法用功的方法歸納起來,只有一條路,止觀。怎麼“止”,怎麼起“觀”,止是修定的功夫,觀是修慧的功夫,定跟慧雙修,最後才能夠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止,梵文叫做“奢摩他”,唐代翻音,你看解釋“奢摩他”,你不要聽那個翻譯的那個音韻騙了,就是“三摩地”,我們現在看來“奢摩”,這兩個字讀“奢摩”啊,那個是“三摩”,那個唐代一百多年前那個音韻,我們世界上人的言語,三十年口音就變了都變了,那個時候,早一點是“三摩”,後來又加上閩南話,又加上北方話了,奢摩,奢摩、三摩,差不多都“亂摩”,就這麼一回事,叫“三摩地”。觀,毗婆舍那,梵文叫“毗婆舍那”,就是“觀”,只有止觀兩路,所以修“六妙門”,教你……,我們為什麼要“止”呢,這個心,這個思想,這個生理啊,心理、生理像一條流水,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的詩,奔流到海不復回,像長江大河一樣,我們身心永遠在滾動,譬如我們生理上,心臟的血在流動,我們一天周流全身那個血流動著,血液的流動那個行程,十萬八千里,把它連起來,我們的呼吸往來多少,我們心理思想狀態,所以不能得定,所謂得定要身心兩個靜止下來才能定,所以要把這個流動的怎麼止住,你看那個水流,把它止,要清淨下來,寧定了,那個才叫止,寧定了以後,這個水把它停留不動了,寧靜了,然後這個水慢慢寧靜,裏頭的塵渣子灰塵都下去了,下去了,我們一眼這個水,碧清的,清到極點,一眼就看到底,這個才是“止”的境界,一眼看到底了以後,所以水寧靜到這個程度,一點灰塵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叫“觀”的境界,止觀,這樣比方形容理解了嗎?你不理解,不是你的錯耶,是我講的不對耶,因為你們太高明,我嘴巴笨,講得不對,所以不理解,要重新修正我自己,有沒有理解啊?好像懂一點吧,我覺得好像懂一點,因為我覺得懂你一點,不是你懂我一點。所謂止,到極點,所謂止水澄波,形容像一杯,一潭清水,慢慢寧靜了,泥巴下去了,塵渣子下去,研製成功綠天清,下面像我們老朋友講在河邊喜歡釣魚的,這個溪水清的遊魚可數啊,那一條小魚過來都清清楚楚,這個就是觀,止與觀,心境要養成這個樣子,那還得了啊,那就不得了,不得了了以後怎麼樣,就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以後,怎麼,管他得啊了啊,了啊得的,隨便了,等於我常說的,
我們這個清朝的這位大師大文人紀曉嵐,那個乾隆的大秘書,乾隆的學問好得很,他又很愛風趣,愛說笑話,他的學生都是狀元、進士了,有兩個老學生寫文章給他看,進士拿去請紀老師看一看文章好不好,紀曉嵐看完文章以後,在學生卷後面批了,放狗屁,這個進士,拿到紀老師一批這篇文章,放狗屁,這一棒打得頭大了,不好意思去問紀曉嵐,就找另外一個同學,你去問問,我的文章大家都講不錯啊,他還批三個字,放狗屁,另外一個同學,就跑來問紀曉嵐了,老師啊,某某人文章您看了。看了,我給他批了,老師啊,您給他批的放狗屁。對啊。什麼意思啊。很好啊。放狗屁,很好,當然第一等。他說這怎麼搞的。第二等是,狗放屁了。第三等是,放屁狗,那就糟了。所以我們,你能瞭解了這個道理,就在你懂這個理路進去止觀,我們為了,止,止水澄波這個境界,心境,是利用什麼最好的方法,利用出入這個氣。我們生命從媽媽肚子下來以後,臍帶一斷,就靠鼻子呼吸,鼻子呼吸補充生命的功能,並不是說我鼻子把空氣抽進來我才活著,沒有空氣就死了,不是哦,這個生物界的空氣鼻子進來,又呼出去,其實我們十萬八千個每一個毛孔,也是這樣在呼吸,你不覺得,我們只是在這兩個煙囪裏頭,覺得吸呀,呼呀,進來出去,你才錯了,這個進來的是碳氣,氧氣的交換,換氣是引發了我們自己生命功能,身體內部的那個元氣,道家叫先天一?,真元之氣,有道理。息,是那個不靠這個呼吸關係的那個真元一息,這個是科學的,怎麼叫做科學啊?我們有這些大醫師都在這兒。
?你們有沒有觀察一個人的睡覺,我告訴你們,找機會,你去仔細去觀察,仔細用儀器去聽,尤其是嬰兒,你看嬰兒睡覺,不用鼻子呼吸的哦,他的呼吸,很健康的嬰兒,很寧靜,這個氣進來,是我們普通修道講丹田呼吸,一直到肚子這裏輕輕動一下,這個鼻子不像我們大了沒有用,靠鼻子兩個煙囪,他一個進來,整個的身體動一下,很規律的,但是你看那個嬰兒,或者我們大人一樣,這樣一呼一吸,差不多了,停了一下,那個時候是息,真睡著了,生命的功能就在那個裏頭起作用,停一下,又動了,我們假使看自己,當然你們沒有辦法看自己,一個睡覺,你站在旁邊看他很健康的呼吸,呼吸到差不多,忽然一?那之間他也不呼,不吸了,過不了多久,又來了,在他那個不呼不吸的自然的停留的那個境界,那個叫息,這個息認到了。所以我們的出氣叫做“安那”,進來叫做“般那”,安那般那在出息入息之間那個息,那麼沒有辦法,古代的人祖師們,帶領我們這些笨腦筋,進入那個息的境界,他只好叫你先把心理配合這個氣,數息,每進一次,出一次,心理頭記住一下,一次了,進來又出去,兩次了,能夠知道一次、兩次那是心的作用哦,當然也是腦的作用了,呼吸一進一出是生理的作用,與空氣的相應,這個一進一出,這個叫“數”,你不要死死板板的一個豆腐腦筋,豆腐腦筋好聽,有豆腐腦筋已經了不起,你不要水泥的腦筋那麼死嘛,要活一點嘛,數了,第二步是隨息,跟到息,換句話說,你覺得心寧靜了你數它個屁,你就看住這個息就對了嘛,一呼一吸,隨了嘛,隨了以後,你就不管了,你更聰明一點,一上來就,一止,就定住這裏,來也好,入息不住陰界,出息不隨萬緣。你就止了嘛,止了以後,你觀什麼?就觀心理的狀態,剛才上《瑜伽師地論》就告訴你心理的狀態的觀察清楚了嘛,觀到最後,身心都回轉了,還到淨土境界,既無煩惱也無悲喜,清清淨淨,這不是六妙門完了嘛,按呢講啦(這樣講),聽有沒(閩南話),學了兩句閩南話在這裏吹牛表演,這樣講的,聽懂了吧,聽懂了,聽懂了恭喜,你們明天就證得涅槃成佛了,這個問題答覆了。有心地到無心地,我們研究了,
現在我們要找一下了,還是《瑜伽師地論》,三摩呬哆地,這是怎麼樣是得定的境界,現在告訴我們,剛才講到“安那般那”修止觀就得定嘛,怎麼得定,那麼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怎麼講法,本地分中注意這個邏輯啊,首先還是告訴你,現在還講本地,心性的本來面目,那個原根根的地方,三摩呬哆地,三摩地的在靜修的境界,第六部份的,第六個單位的,第一個部份的叫第六之一,你看,真正的學佛的像玄奘法師的翻譯,那個頭腦之邏輯啊,邏輯得不得了,分類,這是精神文明的科學,分類之清楚,使你……。他文字怎麼翻的呢,已說有尋有伺等三,交代了,上面已經講過了,心理狀態在尋找,在尋求在伺,在等待,這個呢,有尋有伺,我們又……,這個想起,當年幾十年前那個講文學家的,王國維,研究了佛懂了一點佛學以後,提出了文學裏頭的境界的兩個字,因為那個時候啊,人一接觸到佛學,每個都很高明了,像魯迅啊,這一般人,都是研究佛學,魯迅還出錢自己印佛經,很多哦,凡是革命前輩都接觸過佛學的,因為你們不曉得去研究,不懂,講到王國維所提的境界,就是有尋有伺這個境界,他說提了辛稼軒的一首詞,全詞不講了,全詞很長,他說那個就是境界的道理,眾裏尋他千百度,這全詞你們去找,一下子……,眾裏尋他千百度,驀回首,那人……,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過去的詩、詞是要唱的,要真的音樂天才唱得好,配上很好的詞譜,是美得很,不像現在卡拉OK亂蹦、亂跳、亂舞,越扭得大,扭得凶,跳得高,越發狂,越是高明,古代不同。這一首詞,辛稼軒的好詞,上面,當然還有,是講男女關係啊,還是朋友關係,搞不清的,反正什麼叫境界?什麼叫……你們注意哦,世界上什麼叫最美的東西,永遠想像永遠達不到目的,永遠看不見、摸不著,那個就是最美,真給你達到目的了,屬於你的又看見,又摸著,是最討厭了,所以美就是美在這裏,他這一首詞的美就在這裏,這個人穿的是黃衣服,上面……,不要管原詞不講了,眾裏尋他千百度,白天也在找他,夜裏也在找他,做夢也在找他,到處找,找不到,忽然有一天晚上,那個地方夜裏差不多十一、二點鐘了,那個燈亮得很,夜靜人深或者是在鬧市中,驀回首,不是有意的,無意的,這個頭一歪,他就在那裏,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妙就妙在這裏,燈火有,亮的,亮嗎,不太亮,不太亮嗎,看得見,看得見,看不清楚,越看不清楚,越漂亮啦,看清楚了,狗屁,所以愛情,什麼……,愈不懂,愈誤會,愈漂亮,愈想不到的愈美,肚子餓了一樣,愈沒有吃到的,那個味道啊,越想,口水越流,給你吃飽以後,要不要,不要了,這個討厭死了,撐的要死,有什麼好吃,就這樣啊,人生就是這樣。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就在那裏,原來冤枉呀,找了多少年找不到,有尋有伺,我們用功天天要打坐修定,要修到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光來接引,阿彌陀佛天天放光接引你,就是你看不見,一點辦法都沒有,都在有尋有伺,他說前面已經講過,有尋有伺等三部分都告訴你們了,
現在告訴你,雲何,怎麼樣說,三摩呬哆地,得三摩地境界,嗢柁南曰,這個嗢柁南怎麼用這三個字,梵文的翻譯,這玄奘法師真囉嗦,你老人家就翻成那個中文就好了嘛,因為他翻譯太忠實了,他覺得中文這個字,詩曰,詩嘛,不對,詞嘛,又不是詞,那麼過去別的經典翻成頌、偈,偈頌兩個字,他呢,認為偈頌也不夠準確,所以翻譯三個原則,信,要真正的信實,規規矩矩,一句話,一個音都不能變叫信。達,要使你明白通達。還要雅,很有文學藝術的價值。可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這些文章,信是絕對做到,達嘛,打八十分,雅嘛,對不起,我只給他七十五分,他不像鳩摩羅什法師翻的《大智度論》、《金剛經》,每一個,《心經》你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美到極點,也是信達雅,玄奘法師的使你看得非常吃力,就在這裏,嗢柁南,講什麼,他把它綜合起來,歸納為,總標與安立,作意相差別,攝諸經宗要,最後眾雜義,四句話歸納,嗢柁南就是歸納,歸納了,他說一個總綱,總標與安立,怎麼樣叫得定的三昧的境界,作意,我們用意識造成把生理心理,造成達到這個境界,作意的相,它的現象,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不同,我這個內容下面要講彌勒菩薩,是包括了“攝諸經”一切,佛說經典的每一個重點要點都把它歸納攏來了,同時最後包括了眾雜義,外道雜家的各種道理統統把它歸納起來,告訴你們,就是這樣四句話,把所有的複雜的問題歸納,先是總綱告訴你,下面就分析了,若略說三摩呬哆地,如果我們簡單的介紹,什麼叫三昧境界呢得定,當知由總標故,安立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他就又告訴我們又講一道,有總綱的,有安立,怎麼樣把它分立安排在那裏,作意,怎麼樣意識形態中間的差別,相差別,相是現象,每一個定的境界現象都告訴你,他說,已經大概略攝諸經宗要等等,都在內了,他又一條一條分析來,雲何總標呢,拿現在白話說,怎麼樣說,你那個總標,總綱呢,謂,就是講,此中略有四種,注意哦,所謂修三摩地,修止觀定,一者靜慮,靜慮玄奘法師翻譯,過去叫做“禪”,你們要禪宗的禪,禪定就是靜慮,我已經介紹過禪定是梵文的禪,包括中國《大學》、《中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中國跟印度文化兩個合起來叫做禪定,古代翻譯,玄奘法師認為古人的翻譯“禪定”呢,好像還差了一點點,他的意思,到了印度留學二十年再回來把佛經重翻了,他不用禪定,靜慮,靜跟慮了還不是出在印度跟中國《大學》上,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不是一樣,奇怪,不管了,奇怪也不古怪了。第一,三昧包括了靜慮、禪定,第二個意義包括了解脫,解脫兩個字,佛法真高明,我們人生最難是解脫,譬如我們身體跟精神思想,兩個分不開,你沒有本事分開,譬如我們這些老兄弟們老哥子們,思想很高,胸襟很大,解脫不了太太、孩子,心裏放不下來,解不開,脫不了,我們幾十年的革命用解放,你要曉得,高明的人,他把解脫這個字換了一個字叫解放,就是這樣來的啊,你們也不懂得,共產黨什麼黨,他的祖師爺什麼,都是學佛來的,你現在根根才找到了,所以解脫,解放用得多高明,怎麼解開,綁著的解開,脫開了,後來給他們用成解放開了,還差一點點,真正的還是解脫,學佛就是學解脫,我們普通講話呢,把解脫兩個字變成普通用詞,這個人非常瀟灑,非常灑脫,灑脫是灑得開,脫得開,人生最難是解脫,你看我們那些老朋友們,我說我到廈門來,打個電話,老哥啊,要不要大家來玩一下,他就非來不可,因為跟我倆有感情,感情上解脫不了,他那個一解脫,你去你的廈門,我在我的北京,管你的幹嘛,那就解脫了,人生最難是解脫,你們好像出家,住了廟子就是為了解脫,解脫得了嗎?解脫了那個圈子又跑到這個圈子來了,人生解脫難。靜慮,是一個境界,解脫,還有第三,翻過來,等持,兩樣平等的兩個輪子走路“等持”,平等的保持,定跟慧,如果得定呢,像流水一樣,止水停在那裏,這個死定了,沒有慧,如果有慧呢,心就散亂,智慧在散亂當中,又有定,又有慧,又有慧,又有定,所以又止有觀,又觀有止,這個叫做等持,第四呢,叫做等至,等持和等至有差別的,等持在修持的用功夫的境界,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禪宗,什麼宗,你學你的祖宗都可以,它下面有個歸納,四種定境,四禪八定境界來了。

http://file.buda.idv.tw...qr2_10.rm     166541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2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5 17:34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2胡床與羅什法師
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禪宗什麼宗,你學你的祖宗都可以,它下面有個歸納,四種定境,四禪八定境界來了。所謂靜慮者講禪定呢,有四種,古代的翻譯,你們寫一下,四禪八定,你們都知道的,不過正式在玄奘法師《瑜伽師地論》,尤其修“安那般那”,你配合,原有的老修行們同新修行,新修持的人在這個地方下午起真正要留意了,要靜下來,好好用心呢,或者有一點幫忙,不要認為你那一點禪,人家問我是不是學禪宗。我說,對啊。真的啊,你是禪宗大師。我說,不錯啊。我是那個“饞”,這個饞,嘴饞的“饞”,看到什麼都要吃這個饞。大師啊,愛吃嘛。真的禪,你要注意四禪八定,非要作到不可,談禪說道,那是狂禪。在《楞嚴經》上有個名稱叫“幹慧”,天干的幹,沒有水,幹幹的智慧,為什麼叫幹慧呢?沒有“定”水來潤它,這個種子不能發芽,就是幹慧,不是“乾”慧,一顆種子一樣,下在土地裏頭,沒有水沒有雨水幹的,這個種子永遠起不了作用叫幹慧,
所以必須要功夫做到,你的佛學好,禪的文學好,你沒有真正的修持都是幹慧,在禪宗也叫狂慧,亂跑的,你必須要功夫實證到,功夫就是定水,你智慧的種子碰到功夫證得,那才是真正佛法,那功夫的證得就是四禪八定,像你們佛學院講了又講,四禪八定,真正哪一個,把理解……把四禪八定的概念理解,完全搞清楚,然後有一點點功夫做到,我常常說,這個時代,你還不要說初果、四果大阿羅漢,有一個人能夠初禪達到了,得到一個初果羅漢就不得了,當然,要成佛也容易哦,不過我那麼講,講得嚴肅一點,使你們覺得不要太容易,像我今天,亂七八糟,這幾天告訴你們,你們也要注意古人兩句話,“莫將容易得”,你不要看到我什麼都給你們,剝的乾乾淨淨都裸體,剝了給你們看剝了以後,還要它肥皂刷一下,還要刮皮,剝得乾乾淨淨給你們弄清楚,“莫將容易得,反做等閒看”。不要當成隨隨便便,應該有非常珍貴、稀奇、難得之想,你或者得到作用,所以儒家叫我們,孔子叫我們“敬”,“恭敬”的“敬”,大家看了儒家的“敬”,看到人就拿起來拜一拜,敬個禮那個是外相,敬者,就是恭敬自己,尊重自己,莫將容易得,反做等閒看。那就是不敬,要自己敬,恭敬人家你以為別人還得到什麼好處,實際上是敬重了你自己,自己得到好處。那麼我們今天下午開始,把四禪八定作功夫這個道理的原理,配合現代的觀念,或者是科學的方法,應該好好地研究了。佛法經常有一句話,要定,修定與修慧,定是屬於修福德資糧的一個重要的法門,可是我們對這個名詞要搞清楚,還不是福報,是福德。所以當時佛法翻成中國文字、中國文化,每一個字的翻譯不像現代人這樣麻胡,
我們曉得鳩摩羅什法師是印度人,他到中國來要把佛經翻過來太難了,他到中國來,先學了……很快的時間,他的聰明智慧特別,學會了中文,他發現我們中國文字,世界上真難的文字,沒有拼音的、沒有字母,他一個外國人,要把中文、外文翻成中文,尤其是佛法,他先創立了注音字母,用華嚴字母翻過來,把它建立了,所以我們真正今天用的國語的注音字母,用到現在所用的羅馬拼音,等等這些方法,根源從他開始的,所以他那個時候建立了拼音的方法,把中國字,可以用音韻拼攏來,你不認識這個字怎麼讀法就懂得,因此這種方法留下來,我們翻開舊的字典來看,譬如清朝,康?時代作的康熙字典,每個字的下面他注的那兩個字的反切,其實兩個字的意思,“切”字就是拼音,“反”就是相反的拼攏來,就是拼音的意思,所以我們在舊字典上看某某字,什麼事情的“反”那兩個字的反,譬如它舉個字“窟窿”,反,假使兩個字音是“窟窿”窟窿咚,一定是這個字讀“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叫做反切,“反”原來叫做“反”,後來隋煬帝把它改了,不用反,用切字,隋煬帝最怕天下人對他造反,所以他反字不用,可是我們唐朝以後,留下來兩個字都用,那個字,那兩個字的反切。這個鳩摩羅什法師,所以這個他創立了這個翻譯,再改翻這個文字,當然他是最了不起的人,我們後世今天能夠看到所有的佛經,譬如大家習慣念的金剛經這些經典,比較文字通的維摩經,很美的,都是他翻的,可以說他一個人來了以後,影響了中國文化一兩千年,而歷史,人類歷史不要說,中國歷史最有名的,為了一個智慧學問好的人,一個國家出二十萬大軍打一個國家,消滅了一個國家,他的要求是什麼,就是請一個有學問、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就是請鳩摩羅什過來,因為他當時過來,還停留在西北邊境,那個時候我們這個國家南北朝的時候很亂,地方各路的諸侯,就是各路的領袖們,紛紛割據,各人都是自己稱王,大概他們……。
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所以我們一提到他都很感謝他,可是他的人很奇怪的,他的歷史同龍樹菩薩一樣更奇怪,他媽媽是個宰相的千金小姐在印度,不是宰相千金小姐是一個公主,他的父親呢,是印度另外一個國家的宰相,他做了宰相以後,想想沒有意思,向皇帝要求不做了,出家當和尚去修道,修道修得好好的,修道出了家,同你們諸位一樣,不像有個妙老,當時他沒有碰到妙老,出家印度的規矩,沒有廟子不像南普陀,到處……,出家就是叫化子一樣到處化緣,所謂化緣那是好聽,就是到處討飯吃,要飯,他一個宰相之尊下來以後出家,到處托缽沿門托缽要飯,他離開了自己的國境,因為在自己國家討飯方便,大家曉得他是宰相出家的,這個不好,他另外向北走,到另外一個國家去,丟掉他的身份。他長得很漂亮,和尚長得漂亮很危險的,結果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公主看到了,那麼漂亮的和尚,這個就告訴他的哥哥,是皇帝,我非嫁給他不可,皇帝說,人家是出家人,你不要亂講,你要逼我嫁,我要嫁,就是愛他,結果皇帝就把他找來,拜託你,還俗,我的妹妹要嫁給你。他說,不行啊,這個我是出家人。我知道你的歷史情報都有了,你是那邊國家的宰相,現在我的這個妹妹看上你了,這個時候大概……,公安、員警、特務啊都把他包圍了,你也跑不掉了,要討也討,不討也討,就是要討了,他逼得沒有辦法就結婚了,結婚了以後,這個公主就懷孕了,一懷孕了以後就變了,這個公主智慧特別高,對於言語的天才,外文自然都會了,奇怪有了這個孩子以後,生了,生下來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相貌特別,那麼當時有些印度跟我們中國一樣,跑江湖的,特異功能的多得很,有看相算命的,一看到這個孩子,不得了這個孩子,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與人不同,所謂三十二相,統一全世界的帝王,如果不做皇帝,做轉輪聖王,我們學佛的人注意,以為出了家,不關心國家天下政治,佛再三推崇轉輪聖王,治世把天下社會治安定了的真的帝王,領導人,同佛的功德是一樣,所以轉輪聖王有四種,統治全世界的轉輪聖王只有上古有叫金輪聖王,分,金、銀、銅、鐵四種轉輪王,轉輪這個意思就把一個歷史、一個時代扭過來,叫做轉輪聖王,轉輪聖王要具備七寶,七種寶貝,七寶裏頭第一個是太太寶,所以太太是活寶,你們諸位有家室的太太,要女寶,要賢德的女人,幫助丈夫的,第一寶就是女寶。第二是藏寶,藏寶就是財政部長,管經濟、財經的,就是我們現在要財經的發展,能夠理財的,管錢的,調度經濟最重要,藏寶。還有嘛,要大元帥,軍事會打仗的,除了這三位以外,其他的都是太空船、這個火箭、核子炮等等,要這樣的七寶。所以你看這個世界安定從古到今,有個好的女性輔助,多重要,女寶,藏寶,藏,就是管財經的,所以轉輪聖王造成了一個歷史時代的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自由安定的,安居樂業的這個世界,他這個治世的帝王的功德同佛是一樣的,不過釋迦牟尼佛不幹這個事出家了。現在鳩摩羅什生下來,這個相士一看不得了,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種相好,比佛差了一點,不過如果他要做幹政治做皇帝的話,他也是造成一個一個方面一個國家的太平,但是看來他不幹,看這個孩子的相,出家了,等於第二個釋迦牟尼佛,可是呢,很難,這個人,要出家也難,有桃花劫,有女離子愛他的太多了,三十二歲以前不犯戒,不破女色的戒,他會成第二個佛,這一關過不去呢,就不能成第二個釋迦牟尼佛一樣,但是他會影響人類文化,一個大時代,也等於佛的功德 ,這麼一個孩子就是鳩摩羅什,爸爸是宰相,又是和尚還俗,他的歷史特別,媽媽是公主,然後,差不多幾歲,五、六歲的時候,對不起,這位媽媽這位公主要出家了,要去到萬石蓮寺,要去當尼姑去了,這個給丈夫來商量,丈夫說不行,我好好的當和尚你偏要把我弄得還俗,結婚,現在結了婚有孩子你要去出家,不幹。這媽媽說,你不幹,對不起我幹了,不聽這一套,出家了,就是勉強去出家的,這一下那位丈夫沒有再出家了,下文沒有看見。她就出家了,帶著鳩摩羅什,把他頭也剃光了,做個小和尚帶在身邊,到底是母性的愛,母親的愛,帶在身邊,出了家,一樣,公主也好,不公主也好,也到處要飯,沿門托缽化緣,他帶到這個孩子,所謂缽就是飯碗,很大的,有大缽,什麼這個印度的規矩,飯、米、菜、紅包拿來,都放在這個裏頭,端著這個碗就叫做缽,缽就是飯碗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名稱兩樣,他媽媽自己出去化緣,帶著鳩摩羅什孩子,印度的規矩,然後把這個缽就放在孩子頭上,印度人不像我們這樣背包,什麼你到雲南一帶看看,貴州很多,不是挑在肩膀上都拿這個頭頂著,他就把缽放在這個兒子頭上,跟著一路走,你看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夫蠻好從小練好,這個頭一放上缽,將來打坐起來從小頭就很正了,大家頭上要擺一個東西,這個孩子一路跟著媽媽,這個媽媽發現不對,在國內帶孩子化緣出家太容易了,大家一看公主來了,公主師父來了,大家都出來供養,這個不好,佔便宜,他就帶著鳩摩羅什法師慢慢走,一路下來,就向北方走了,離開自己的國家,使人家不認得他是公主,所以到了新疆這一帶,所謂到過天山上,天山有個羅漢得道的人,一看他,這個比丘尼帶一個小和尚來,這個得道的羅漢就合掌,太恭敬他,這個孩子不得了,講法同那看相講的一樣,三十二歲不破戒,第二個佛,這一代的第二個教主,不過了這一關嘛,名流萬古,影響後代人太大,所以他在當時新疆這一帶,過了甘肅到西北這一帶,分了好幾個小國家,他媽媽帶到就在這邊,他媽媽沒有帶他到中國來,有一天,七、八歲的時候,鳩摩羅什法師跟著媽媽化緣,頭上頂著缽,他突然一想,我個子那麼小,媽媽把那麼重的一個缽放在我頭上,怎麼走路那麼輕鬆、那麼自在,他想說那麼重,這一想不得了,碰,重起來了,頭一搖缽掉下來,東西都倒了。媽媽問他,你怎麼搞的,你本來都好好的,突然今天怎麼搞的。他說媽媽啊,心動了。怎麼心動了,他說原來啊,頭上你那麼重放在我上面我沒有心,我也沒想,所以沒有關係,今天我一想,我那麼小,怎麼頭頂,頂那麼一個重都沒有事走得很輕鬆,完了,心一動了。七、八歲哦。所以心的力量有這樣大,這是鳩摩羅什法師少年的故事,後來他當然跟著媽媽,當年的教育,尤其是印度,東方的文化,印度的,統統在佛的這個聲光教育之下,所以稱之佛教,這個教呢,不是今天的廟子宗教的教了,是佛的教化,教育系統之下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同孔子一樣,並不想當現在給人家捧得當教主,那他才不幹呢,當皇帝味道比這個好啊,為什麼捧成教主,那是後來弟子們把他捧出來的,他才不幹。所以他一、二十歲,學問修持到了很高境界,言語,各種言語也懂了很多了,跟著媽媽到處在國際上跑,當時的國際不像今天的世界,當時什麼美國、英國,英國還在“陰”的地方呢,美國連美都看不到,都是荒涼的,文化在東方中國印度這一帶,埃及這一帶,人類文明最頂盛的時候。所以他到二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就跟這些每個西北邊境這些國家,每個帝王都捧他的,鳩摩羅什法師。我們中國呢,這個時候就是四分五裂,在西北的稱王的是秦王,不是秦始皇,他用到秦始皇那個“秦”,秦就是“支那”,外國人叫慣了支那、支那,現在變成支那這是中國話,跟閩南話“ㄘㄚ ㄋㄚ\”,就是小偷了,差不多了,那個又不對了。秦王叫苻堅,苻堅就曉得鳩摩羅什法師,學問道德修養聲望太大了,在西北另外一個國家,派呂光帶二十萬大軍到西北部去你給我……,他的任務,二十萬部隊,拿現在講,帶好大一個部隊去,海、陸、空都派上了,由你指揮,到西北的任務,請一個有學問的這位和尚鳩摩羅什來,所以呂光一路帶兵就到那邊,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在西北被另外一個國家的國一不肯放,呂光說你不放人,消滅了這個國家,可是呂光請到了鳩摩羅什法師,用武力消滅,你看歷史上為了請一個法師,所謂法師一個大學者大修養的人,二十萬大軍消滅了一個國家,這個人類歷史上沒有第二件事,你看多麼尊重知識,多麼尊重文化,一個事,看到這個歷史非常有趣的時代,是真很了不起的時代,可是他請到了鳩摩羅什,呂光呢,不回來了,為什麼,苻堅已經亡掉了,後秦姚興當皇帝了,西北,不是苻堅了,姚興,苻堅稱前秦,這個姚興當皇帝稱歷史上後秦,這兩個前後秦,同秦始皇那秦呢,秦始皇我們如果要把他分別起來,那是老祖宗的秦了,這個距離又太遠。姚興的時候,因為苻堅亡了,呂光就不回來了,自己在西涼就是涼州,甘肅一帶自己稱王了,把鳩摩羅什法師就軟禁在那裏不准出國了,他不過不像苻堅那麼尊重他,可是對他也不錯,不過他被軟禁在那裏,這個時候也不過二、三十左右,等到後秦的姚興起來,又把這個呂光的西涼消滅了,才把鳩摩羅什法師請到我們西安長安來,開翻譯院,翻譯佛經,姚興對他是非常恭敬,這個都比玄奘法師時代早,所以我們所有看到的佛經,金剛經、維摩經、翻得很美、很漂亮,他來了以後,就開始組織翻譯院,那個時代一直到唐宋之間,我們中國這四、五百年的對文化的交流,是佛學哲學的這些問題是最高的,現在是科學,歷史時代轉變的不同,你要曉得他的翻譯的文字翻譯佛經,開始就組織了一個政府一個國家的力量,把天下的才子,出家、在家的都集中了,所以當時有名的道安法師,道安下面四個弟子,僧肇、僧叡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人,那個時候是第一流人出家,這是新的一種學問修養,所以人才很多,可是在翻譯佛經,有時候,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組織是科學的,民主的,後來玄奘法師也照這個辦法,他用原文嘰哩咕嚕念一句,然後這些懂外文的跟到翻成中文一句,當時也沒有黑板嘛,就寫出來,然後幾百人就開會,同意這樣翻嗎,這個外文跟中文,這個意義完全對了沒有,鳩摩羅什法師自己主持,他也把中國文字變成拼音,使大家懂,很多外國的也參加,為了一個字的商量準確的程度,為了一個字有時候幾百人討論了好幾天都決定不了,我們講了這些故事是告訴大家,年輕一輩子的法師們,在家居士們,求學問、讀書要有古人這一種精神,不是麻麻胡胡,大家認識幾個中國字,倒轉來,都會爬的,以為自己還是讀書人,知識份子,對不住,你差遠了,要這樣的,我們要懂自己的歷史懂自己的文明的重要。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在這個時候呢,這個姚興這個皇帝,恭敬他的不得了,然後他也到中年了,皇帝做了怪想了,這位姚興,也是外國人,在中國做皇帝的,所謂胡人,我們文化裏頭凡是那些胡椒啦、胡琴啦,都是西域傳過來,都外國人、番茄啦,有個番字,有個胡字的都是外來文化過來的,現在嘛,加一個字,胡字、番字、洋字,這都是外來文化跟中國文化綜合起來的,這一個文化文明,這個所以我講到這裏又插過來了,吩咐你們出家同學們,又插了,插開了,我插過來,你們將來出去做師父的做法師,講戒律,講經給人家聽,譬如隨便一個居士皈依你做徒弟就要受戒,受這個八關齋的戒,受沙彌戒、八關齋戒,八關齋有一條,起碼的,皈依佛示以後,最後一條戒不算是很嚴重的戒,不坐高廣大床。一個受了佛的教育以後,這還沒有出家哦,還沒有正式當沙彌,先要學會這個規矩,不坐高廣大床,不坐,不坐在上面,這個大家都知道,你們知道,很多居士們,學佛學了這個,高,高的床不睡了,寬的床也不睡了,我說為什麼。我們受了戒的。我說,那一條戒?起碼的八關齋戒。那我說你平常。他說,我現在啊,自己弄了一片小小的木板放在地下睡覺。我說,這是佛的教育。對呀,不坐高廣大床。對我當年也聽過這些法師受戒的師父們都是那麼教。千錯萬錯,錯得一蹋糊塗的錯,就是文化不通,文字不通,我說你曉得什麼叫床?告訴你床嘛,睡覺的。我說錯了,(古代)椅子叫床。那有這個事。我說,你要曉得我們在唐朝以前,中國的文化,席地而坐,沒有床、沒有椅子的,你到日本現在看,日本的那個榻榻米,就是我們的文化,唐朝的,由上古到唐朝保留,這個在日本看到了,中國人這個椅子是開始那裏來的,外國傳過來的,原來不叫椅子叫胡床,所以出家的人坐椅子呢,原來叫做繩床,一條繩子編的,繩子編的,就是坐屁股的地方,現在等於籐椅一樣,用繩子編的叫繩床,那麼這個胡床,繩床就是椅子,開始來也不是這樣,這樣靠起來,這個樣子的,開始呢,尤其出家人,為了方便坐椅子,繩子編起來這樣折合攏來叫交椅,我們現在叫交椅,交通的交,椅子的椅,椅子就是椅靠,唐朝以後才慢慢我們用椅子了,用胡床習慣了就變成椅子,那麼我們這個唐以前我們民族文化席地而坐,就到日本去保留去了,我們大家通通坐椅子,所以,不坐高廣大床,高的椅子,位置高的,還要用一個踏凳上去腳還要踏腳的,高椅子,大椅子,給老年人,給祖宗、給祖父,皇帝、大官們坐在上面的,所以叫你學佛出家先學謙虛,不要每個地方自己冒充大了不起,坐在上面去,是這個意思,不坐高廣大床,先學會謙虛,不要學會傲慢,是這個樣子的。不坐,現在後世不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文化,就是一學了佛,大床高的、寬的都不能睡了,誰說的,這個叫青蛙跳井,是禪,什麼是青蛙跳井,撲通,不通,不懂,不懂嘛,所以你們以後,要做師父的,把戒律很多地方誤講錯講了,都要研究過,修證過,不是這麼一回事,不坐高廣大床。為什麼過午不食,過午不食是做功夫,有個道理的,都要慢慢弄通啊,這個插過來講完了,順便告訴你。所以你看到達賴坐床大典,西藏還是用胡人的文化,坐床大典,什麼叫“坐床大典”,你說班禪達賴真的爬到床上去坐,就是北方人坐炕坐在炕床,炕床也是胡人傳過來的,坐床大典,就是等於說,皇帝登位,就是登位,我們中文就叫做登位,所以叫坐床,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坐高廣大床,就是不把自己推到那個最上位,最高貴的位置上,學謙虛,這一段是插進來的話。剛才講到那裏怎麼爬到椅子上去,講到鳩摩羅什法師,他在那裏受姚興的尊敬,這位皇帝,對這位師父、法師尊敬得不得了,忽然發了一個奇怪的想,這要叫我們朱醫師研究他的頭腦了,等於現在人把愛因斯坦死了以後這個腦袋拿來研究,愛因斯坦怎麼那麼高智慧那麼聰明,這個腦神經一定有特別一條線,線路的。所以姚秦這位皇帝就跟鳩摩羅什法師商量,師父啊,你也到中年了,快到四十左右囉,那麼高的智慧,你是特別一個種,你死了以後怎麼辦,對不起我看你的種子要留下來,一定要他留種子下來,這個聰明種子“優生學”,一定要把後代聰明的要留下聰明啊,就派了自己的宮女十二個都給他做太太,要留種子,鳩摩羅什法師……我出家的人,不能幹。不行。這個時候還只三十二歲,非留種子不可,皇帝硬強迫派了十二個宮女把它包圍起來,做他的太太,就要留他聰明種子,這人類歷史上也是稀奇古怪一件大事,所以鳩摩羅什法師就沒辦法了,所以這一生不是現代佛,就被那個羅漢、看相的都看對了,就是那一關,他也不是自己要破戒,就過不了,所以鳩摩羅什,皇帝派了十二個宮女給他做太太服侍他,當然有夫婦的關係囉,跟他出家這些徒弟們大家也依樣畫葫蘆,照他那個樣子,也可以討太太,鳩摩羅什法師一看這個不得了,你們這些年輕出家的跟我這樣學啊,我又不是自己要的,沒有辦法,鳩摩羅什法師有一天在翻譯院把一些年輕出家的要討太太的和尚找來,他開了特別的聯歡會議招待,每個人前面擺個碗請大家吃面,然後大家很高興,結果拿出來每一個碗裏頭,都是縫衣服的針,吃面,大家吃啊,諸位請啦。這個怎麼吃啊,縫衣服的針到喉嚨穿到死的,他說你們不吃啊,好,我吃,他都吃掉了,所以有名的歷史故事叫羅什吞針,你看他是怎麼搞的,這個針啊他都吃下去,腸胃也沒有穿了,這是什麼特異功能,什麼功夫啊,有名的故事叫做羅什吞針。然後告訴大家他吃完了,你們都要討太太學我嗎,你一碗的這個面會吃得下去再來,第二步他下命令從此不准,大家就不敢了,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http://file.buda.idv.tw...qr2_11.rm   188418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3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5 17:36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七講
《南禪七日》13四禪與氣脈
佛法是不共法,修禪定打坐作功夫這是共法。共法,是什麼意思?共有的。譬如雙腿盤腿打坐作功夫等等,修定之學,甚至於四禪八定都是共法。怎麼共法?不只你出家人,佛教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會有這個本事,其他的外道任何宗教都有。譬如天主教,老的天主教講不講打坐呢?講打坐。天主教的打坐你們沒有看過,我當年在成都的時候,還有一個法國的神父,他打坐得非常好。他們打坐,是一個亭子,自己做的,員警站崗電話亭那個樣子,這些天主教的神父要修持進去打坐,身上掛一個念珠。天主教的念珠也可以說從印度文化這樣過來。穿個黑袍子坐進去,亭子一關就坐在那裏。我們叫閉關,把門關起來修行,天主教叫避靜。我常常笑他,你們,沒有辦法,給佛教,翻譯名詞都不對,避天了靜就進入鬧的地方,佛教的閉關是中國文化《易經》上來的,你們怕叫閉關,那有什麼關係呢,叫做避靜,避靜(指點寫黑板的同學),天主教叫避靜。避了靜就不對囉,就是要找鬧了,這個翻譯都是問題,
他們天主教在我們這有坐得很好的時候,有一個…這個法國神父就告訴我,他坐得好的時候,自己就覺到升天了,會離開坐位兩、三寸。我說,你有這個本事,坐得很好,其實是安那般那氣的作用,自己就離開坐位升起來。我說,那不能再升了,他說不能動念,一動念我現在,嗯,升起來,咚,屁股又坐在位子上了,動了心,就不行了。這是介紹前人經驗給你們聽。不動念呢,慢慢氣充滿,他自己又浮起來。所以講到定法是共法,譬如基督教、天主教跪下來的禱告,實際上,上帝、主啊、阿門,“阿門”,念,嗡?啊。實際上是這樣翻過去,跪下來,禱告禮拜,這些都是共法,等於我們中國的儒家的。
你看我們中國古代的帝王、聖賢坐在那裏,一定要端容正坐,這個也就是打坐的姿勢之一,你真這個樣子做到,一天不動,就算你有定力,行嗎,這也是一種打坐的方法。是中國儒家傳統從祖宗來,所以你看我們看祖宗上輩畫個容,那個時候沒有照像,靠畫畫,這樣坐著,後來我呀,我年輕好奇問過老一輩子,你畫了容沒有,叫畫“容”,容貌這個“容”,那個時候還沒有照像。畫過,他說我畫了,留給後人,畫容好苦啊。我說怎麼苦呢?頭髮梳好,衣服穿好,坐在那裏,一個畫家在畫面,下面,就是寫真,真的就是照你這樣畫。他說要好幾天哪,那個畫家叫你坐到不動,不要動,就不能動啊。頭也不敢歪,就給他畫,他畫到這一邊,叫你臉過去,不要動,你就要這樣看到,永遠不能動(頭部動作)。給他畫,這是“畫容”,我們在學藝術叫“寫真”,寫下來真實的樣子,以前叫“畫容”。我們到香港古董店看看,很多古董店,前一輩子人做大官的,那個尊容夫婦一對,都掛在人家那裏做古董賣,所以世界上什麼地位,什麼了不起,都是騙自己的,誰知道留下來那個給人家做畫畫,做生意在賣呢,有什麼意思。…有什麼意思。講這些道理,歸到打坐的範圍是共法。佛法的“不共法”在哪里,不是打坐功夫,打坐共法當然……
所以人家有許多人說,學佛的人,那個人有功夫,一聽外道,就罵人了。好像佛法,我的佛法是最高,當然我的頭也剃得最光,跟人家不同。我說你想想看,外道都會,你怎麼不會呢?既然你那麼高的人,外道都會的本事,你怎麼不會呢?應該會啊。成佛,佛能通一切法,佛能窮萬法之源,佛的他的智慧成就那麼大。通一切法,窮萬法源,根源都知道,外道會的,佛都會,就是你的佛法,我會的外道們做不到,這是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裏。那麼世界上的共法,定的境界大家會,你不會就不行囉,所以我們要把定的原理,告訴大家,自己修持之路,懂了這個原理慢慢去實踐。我們講修行,修行,換一句話來說,這個修持的原理懂了,自己去實踐,做到了,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修行是把這一套學理變成實踐之學問,這個就是修持之路。
我們現在講“禪定”,在佛學裏頭舊的翻譯,一個固定的名稱,叫四禪八定。四種禪配合下面四種定,叫四禪八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大家都知道吧,都知道,四禪。這個看起來四禪八定,都是佛法同外道的共法,共有法。初禪定,名稱,舊的翻譯,叫離生喜樂。二禪,叫定生喜樂。三禪叫離喜得樂。四禪舍念清淨。這四個禪定境界,也就是功夫境界,修佛法同外道共有的功夫境界。也就是學佛的,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觀也好,共同會到達,真正對了,幾乎有相同之處,到達這個層次,這個程度,這個層次。但是不管外道,佛法內道,不管是什麼,
好像今天的世界,今天社會。不管你西藏、東藏啊,隨便那裏,那一個人修持能夠達到初禪,離生喜樂的,因為我這個人啊,孤陋寡聞,沒有看見過。以我的標準,也是佛法的標準。初禪定,第一步這是共法哦。現在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講的更清楚一點,這一段,就是我們吃中飯以前講到,你們那一本《瑜伽師地論》,二百七十吧,是不是,三百七十,三百七十(問別人頁數)。現在他的翻譯,三百七十這一頁。靜慮者,他翻成靜慮就是禪定。謂四靜慮,四個階段。
一、初禪定,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就是離。古代的翻譯,鳩摩羅什法師那個時候的翻譯,離生喜樂。簡單明瞭,清清楚楚。玄奘法師的翻譯,也簡單明瞭,清清楚楚,又加了一點注解。初禪從離生,沒有用喜樂兩個字了,有尋有伺,初禪就是說你靜坐在那裏,還在尋找呢。有沒有達到定的境界,那麼有尋有伺這個尋找,我用現代話比方,等於你拿一個電線的插頭。插頭在哪里呀,試一試,不對,沒有插上……這裏,這裏(插插頭的動作)“有尋有伺”,咚,一下插上了,這個伺,有尋有伺。那麼從真實的翻譯,我們大家尤其青年同學們,你們讀佛學院都聽過了,離生喜樂,初禪都會講了。我們現在懇切的,真實的,很踏實的討論一下,不管你念佛也好,打坐也好,或有沒有打坐都沒有關係。你初步的修養,到達了離生喜樂的境界,有沒有?假使沒有,我們也學道學佛,或者進入佛門,換句話,你沒有得到佛法的享受耶。所以自己的,凡夫的思想、情緒,身心都改變不了,只要達到初禪的境界之一,身心,身體,整個的肉體,包括裏頭的氣脈,包括精神思想,乃至個性作風都會改變,自然會改變。初禪境界,你注意“離”,為什麼加一個離生喜樂?脫離原來舊有的習慣,同時由精神跟肉體的作用,慢慢修養到最高處,有脫離之感,有解脫之感。換句話說,精神、身體有昇華的境界,就昇華了。那麼有離,有脫離之感,而生出來什麼呢?喜樂。不要隨便看喜樂,你一看就懂了,多用腦筋想想。“喜”心理的狀況,心理每一天最苦的環境,最髒的地方,最不如意的事,嘿……自然會喜歡的,沒有事,彌勒菩薩這個相一樣,每天咧個嘴都在笑的。打你一個耳光,嘿……你手痛了沒有?對不起啊,不要把你手痛了。罵你一聲,也嘿嘿,對不起啊,對不起啊,不要生氣。就會這樣。這是比方,有脫離之感。生出來生理、心理,都在轉化。離生,喜,心境都在喜悅境界裏頭。“樂”,生理感覺的狀態。你看我們一個人,活著每一天,自己也很健康的人,你覺得自己有快樂嗎?不見得,不是裏頭難過,就是那裏眼睛不對,再不是牙齒痛,就是兩個腿盤久了,腿又麻,又酸。說打坐禪定很樂,盤腿我的媽媽,好苦哦,一點樂都沒有,離生喜樂,我只有今生受苦啊,也得也初禪的一部分了。兩個腿盤著,叫我坐在那裏半天不動,沒有得離生喜樂,得個現生受罪,對不對?這一定都得了的,就沒有達到初禪,有脫離之感。喜樂,樂的狀態,我告訴你,所以修密宗講氣脈通了,什麼道家叫奇經八脈通了,
真正氣脈通了,奇經八脈通了,為了什麼?為了達到初禪的離生喜樂的“樂”。“樂”是什麼,得一個非常快感的境界,這個快感的境界一來,什麼男人想女人,女人想男人,對不住,離。一點事都沒有,不相干,不需要了,因為他的本身發起的樂感,超越了這個,這個情形,所以彌勒菩薩後面還有瑜伽師叫菩薩內觸妙樂,你生命內部,觸到、碰到,插頭對了,發生一個奇妙的一種快感,超越了現實世界,現實生命,內觸妙樂,這叫離生“喜”,心理的狀況,“樂”,生理的狀況。那麼在這個過程裏頭,就是密宗,所以我們大家看到西藏密宗一個最了不起的,講氣脈啦,奇經八脈,中國的把這個身體,“奇經”你們都知道吧,都曉得吧?不要客氣,在這個地方也不要謙虛了,在別的地方不要傲慢了,奇經八脈,大家修道家的,最喜歡搞這一套了,
督脈從背上起到頭頂,對不對?你們都知道,我隨便講一點,任脈從舌頭起,到頭頂轉到這個地方眉間,這個地方是督脈範圍,舌頭內部接上來到下一步,轉過來跟督脈匯合海底,這是任脈。腰裏頭一圈橫到是帶脈。由丹田起一直通到喉嚨通上面,叫做沖脈。密宗叫中脈。有人注……特別論辯,沖脈不是中脈,中脈比沖脈高,隨便怎麼論辯。兩個手的左右內外陰維,陽維,合起來叫奇經八脈(南師講時,邊說邊比劃,僅看文字不知能否清楚)。這奇經八脈,不在醫學的十二脈以內的,當然在身體內部,在醫學的範圍裏頭,特別所建立,這個生命有沒有這個東西,中國這個醫學道家配合,的確有這個東西,有這個作用。
如果你們打坐,坐得好了,奇經八脈自然會通。通了以後,大家就有特異功能了,有氣功了,給人家治病了,那個沒有真通的啦。真通了,連你老了的骨節都軟化,同嬰兒一樣。奇經八脈通了,十二經脈一定通了,所有的內部的情況整個的轉變,不能說百病不生,至少啊,就是生了一點小病小苦,很快就沒有了,這是奇經八脈。這個西藏的密宗呢?不講這個奇經八脈,他講三脈四輪,四個部位,實際上是三脈七輪,這個身體的範圍。這都是科學哦。不是你們諸位大醫生、大博士們,神經解剖。在血管脈管裏頭找不到的,可是,真有這個東西。這個是現代西醫,醫學要好好的虛心去探討,去追尋了,那麼三脈四輪是怎麼樣三脈呢?由頭頂百會穴,我們中醫講叫,中國道家叫百會。什麼地方百會?我們嬰兒生下來,那個頭頂還在碰碰碰跳的,嬰兒還不會說話的,那個地方,百會穴。等到這個嬰兒,那個頭頂蓋這個碰碰碰跳的,長到實在了,就開始會說話了。由這個穴道一直通到男女這個海底是共同的,一條線,這個叫中脈。那麼你修持用功,奇經八脈還沒有什麼稀奇,真打通中脈,就非常難了,打通中脈,隨時在定境,每天在藍天的境界裏。所以密宗有些圖案畫得藍的、黑的,這個五色就代表,在某一種境界裏頭的色境界,有色相的境界。
這是心理跟物理,心物一元所結合的真實的境界,你吹死了都沒有用。 你說學禪宗的,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見鬼不是鬼,你活見鬼了。那個還是外形的境界,你內在的境界,真實來的,它是個科學的,心物一元的功力就在這裏,所以中脈打通是這樣,中脈很難通。所以,印度的Yoga瑜伽,瑜伽把它比成一條靈蛇,靈蛇,這個中脈的根根,一條靈蛇一樣,靈魂活動一條蛇,每個人生命都帶著有。這個靈蛇,中國道家把它比成什麼靈龜,北方玄武大帝腳下踏的一個烏龜。它這個頭都縮進來了。就是說這個生命,父母所生胎兒,帶來就有這個功能。

http://file.buda.idv.tw...qr2_12.rm   172081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4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5 17:37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4般舟三昧與氣脈
這個禪堂的因緣,是妙老的法佈施,李傳洪的財佈施,他們兩個財法二施等無差別,這是佛法的成語,但是我的理想中以為蠻大的,因為我這個頭腦不行,結果來看小小的禪堂,還不行,我們總希望中國人自己有一天把自己的文化,變成一個非常偉大的禪堂,免得戴思博那些外國同學們笑我們,戴思博不會笑,日本人都在笑我們,你們中國人自己講禪宗宗主國,一個禪也沒有,一個禪堂的樣子都沒有,看我們非常看不起,也真是的,值得他們看不起的地方。假定我們還有機會再來,不一定是北普陀、南普陀、東普陀、西普陀都可以,看你們諸位的發願吧。為什麼有個禪堂,共產主義,集體共修持,集體共同進修,一個場合,就是昨天提到出家人的六和敬的精神在實習,真做到了,生活衣食住行都在一起,一個大禪堂,所有人也睡在這裏,住在這裏,打坐在這裏,活動在這兒,那就是大同世界的社會,共產主義理想的場合,社會主義真發展到只有資本主義有錢才做得到,還是我那四句話,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管理方法,中國文化的精神。如果我還活著,希望有一天你們做到,我看一眼,然後一笑,再見。那也很高興。那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地方,現在全國沒有。
禪堂,答案是為什麼,是我們中國的佛教大師所創立的集體共修的地方,像廟子、叢林,也是我們中國文化所創立,在佛的傳統裏頭,出家人每個人單身各自在外面化緣,不修廟子共住,到了中國來改,在佛教的規矩出家人不可以種地,也不可以做生意,也不可以謀生,到中國的祖師,馬祖、百丈兩位老師跟徒弟,師父跟徒弟改了,變成叢林,當時給人家罵得不得了,佛教界罵他兩個人破戒比丘,犯法的。他就改了集體共修的叢林,集體共修的生產,可以種地,自謀生活,不靠社會,是這樣的,這個不多講了,講下去很多啦。 禪堂裏用功打坐,以後起來就是……,真的修定啊,四個字嘛,坐是打坐,行走路,也要定,行、住站在那裏,住就是站在那裏不動也要定,坐,睡在那裏也在作功夫,生活的四大威儀四大規範裏頭都在修行,一分鐘都不能松,這是禪堂,一秒鐘都不能松,所以我的理想中想改良的禪堂,每個人就是你們坐禪這個長凳子,還要寬一點,長一點,多個一排兩邊有一個一半的範圍,前面是打坐的,要睡覺通到後面,統統在這兒,那這個地方算什麼,屁股都轉不動,所以,我原來想想,老和尚給我的命令,我最怕他,這個老和尚,我就要來了,我想大概你們這裏聽說一、兩百人,湊個幾十人,外面再加一點,我還不敢說,一說了,我的風聲一放出去,大概臺灣可以來很多很多,各地各國,你看戴教授從法國巴黎都趕來,從美國趕來的,那……太多啦,那受不了,這個禪堂要擠破了,我敢說,人家問我,我說我大概要出門,到哪里不知道,到大陸去,算不定經過廈門,都是這樣騙人,罪過,罪過,犯了戒,我自己犯了妄語戒,說假話,真的,現在給大家提出來,我坦白,有罪,不要給我戴帽子就好了,這是向那些沒有到他,我騙了們的同學們道歉。禪堂所以這樣,本來不是……,
坐了一堂,起來就走,叫做經行,佛學裏面叫經行,經行就是走路,不是散步哦 ,有規矩的走路。經行很重要,佛法裏頭有一種修法,修行的方法,叫做般舟三昧,我們有位師父現在在那裏,(從智)首愚法師,現在在下面講堂裏,要他在那裏坐鎮在那裏,他經常玩這個,搞這個事情,玩,我講話又是犯了戒,什麼戒,好好的佛法,我偏要講個玩,這叫綺語戒,好像是幽默,說得不正經,這個就犯戒了,所以戒律很難,像我啊,不敢談戒律,我一天到晚犯戒,隨時守戒,隨時犯戒,靠不住。般舟三昧有一種修法,像這個禪堂裏,上面吊的都是繩子,一條一條繩子吊下來,沒有凳子、沒有椅子,沒有床鋪,什麼都沒有,光的,一天到晚在走,慢慢在走,走到累了的時候,要睡覺了,拉到繩子掛在上面,不准躺下,不准坐到睡的,智者大師能夠開悟,得道成功,修這個法門,有時候,七七四十九天都在走哦,不能坐、不能站,充其量累了掛到繩子上面拉著休息一下,走到一、二十天,兩個腿呀,腫得水桶一樣,脹起來,拖不動了,路都走不動了,不要走,慢慢……下去,再以後,慢慢腿脹,又縮小,又恢復了,然後這個……,在禪堂裏面好像飛鳥的飛翔一樣在走,百病都去掉了,都到腿部去,智者大師,你看他的全集,修 這個般舟三昧,念念在念佛中,到了最後,到了時間了,滿期了,休息下來,躺一下,枕頭還沒有靠到枕頭,大徹大悟,成佛了,就是修這個法。所以經行,經行的方法很多,轉圈子,修般舟三昧在大殿禪堂是這樣轉,還有密宗的經行呢,密宗在山裏頭,有些專修的人,譬如我們這個禪堂中間這個走廊,兩邊一個柱子,那邊柱子兩條繩子,繩子上面套了一個竹子的筒子,竹子空心,一個筒子。密宗經行筒子,那這要表演了,還是這樣,等於在打坐入定,假稱啦,冒充入定,這個手抓著繩子,這個手抓到了,怕自己入定忘記了在走,忘記了方向跌倒,轉過來,抓這一手,轉過去抓這個,走直的。後來有些禪堂走的,過去有些禪堂我看過,禪堂又小,舊的建築,打七的時候,一天吃七頓,大家吃素的肚子餓了,看到點心好啊,拼命的吃,吃下去打起坐來,上在,呃……,下面,撲……,那個空氣又不流通,那個味道,好受哇,五香俱全,受不了,加上不洗腳,兩個腿一盤,那個腳趾鴨的香港腳的臭味臭出來,那真是啊,香花供養呀,那個味道,然後走起路來是這樣,然後一百多人就一喊,起哦……,那我們這裏一叫,政府當然聽到,怎麼這一群人在這裏造反,練兵啊,那不得了,這些老規矩後來都搞壞了,不對的,這個人這樣久了以後,所以過去那些老和尚出來都是這樣的,他覺得守規矩,違反的,都不對的,
佛的戒律走,就是比丘的威儀,出來,目不斜視,前面看正的,不能左顧右盼,眼睛開的,只看前面兩、三步路,動都不動,肩膀是甩開的,這個肩膀,氣脈都活動了,大步、端容、整肅,你看我常常在路上走路,看人走,我常常有些同學跟著我,你看前面那個人有心臟病。老師你怎麼知道。你看他走路,有心臟病這個手,這個手只甩了一半,這個手甩得很厲害,心臟問題。有些人腰部有問題,這個手不大動的,這個手甩得很快,腰有問題。所以很嚴肅地,平正、端正、慢慢,心境還在打坐中間呢,四面不管。你看你們有些身體,尤其我在香港常常講的,香港街上,不像北京啊,北京人喜歡或成都,悠哉遊哉,慢慢地,我們這些老朋友們,官又大,步又大,最後這樣,下了汽車,唱京戲的出來,咚,哈,是這樣。其他的都市,我急急忙要去賺錢,香港,所以,每個女孩子男孩子背上都彎的,背個包包掛在那裏,下班的時候,穿個高跟鞋,每一個都是病,好可憐,這個世界上。你看有一個人,很端容正走的,很少,健康。所以這裏呢,本來打坐以後,要起來經行,我到這裏一看,不敢,電話裏已經聽到了,所以罵他們,派來的這幾位同學怎麼搞的。老師,沒有辦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好痛苦,人多啊。他們跟我慣了的就排成這樣,不能轉動,只好走“之”字形。我說,那些年紀大的,要轉變的時候,還裝冒充,一碰到凳子,就不得了啊,不能動,到這裏一看,我說這個怎麼經行,這個禪堂走一圈,你看一個人這一腳踏到這裏還要手甩開,占了多少面積啊,不能,所以我就改變辦法了,只好拿嘴巴來吃苦囉,多講一點給大家聽,少一點實行啦,剛才看他們走走,蠻舒服的,等一下試試看。
然後講禪堂裏有時候叫“起”,叫錯了的,“起”是個咒語,這是禪宗套了密宗時頭搬過來的,“起”這你們學華嚴字母,就曉得“欠”,大日如來是密宗的毗盧遮那佛的修法,五字經的咒語,嗡、尾、囉、吽、欠,這個大咒子,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的基本咒子。那個欠,就是空,萬法皆空,不要寫了,不要寫,那個秘密就是露一下就不能再搞了,再搞了還不叫秘密,我沒得戲唱,要留一點的。所以這個“起”,禪堂就是念“起”,“欠”字就是空,念頭空,身心空掉了,這是梵文過來的,不是喊起來的“起”,起來幹什麼,造反,“起”你躺在那裏多好,起個屁,這樣,我們等一下走一下,
還有禪堂裏過去有監香香板,我不是給你們講過,傳到日本以後住了禪堂,跪在師父前面,師父啊,你給我消點業,拿到這個香板就打下去了,打他的背,打他的膀子,有些人拼命要香板,請師父你打一下,好像打一下就消了業,那個業,心不能了,打得消嗎?打死你也沒有用,那個業,槍斃了你,你人是死了,那個業還是帶走的啊,因果報應那個業力,做了壞事,你死了身體沒有用啊,不是給你們講過佛的四句話,怎麼說啊,縱使經百劫,下一句怎麼樣,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那是真的,沒有錯啊。所以香板不是打人的,香板上面過去寫的兩個字是“警策”,警告你的鞭子。那麼後世有些禪堂,有些人做班首的,拿到香板很多,背在上面,有時候真的看你一昏沉,有些呢,脾氣不好的,沒有修養的,這個年輕的和尚坐禪堂正在頭低一下,昏沉了,他“咚”就下來,那還不如去做刑警隊,隨便抓一個人來打一下就對了嘛,不是這一回事。香板的故事也給你講過怎麼來源,不過我現在為什麼講到香板,我們的香板,過去禪堂是這樣頓地下,我不是哦,就打到地下來的哦,這個記號就是正在走的時候,一香板,一下,通通原地站住,不是叫你站住哦,正在你走的時候,你心裏頭或者是禪堂參話頭、念佛、念咒子的,一香板一下,身體不准動,念頭也空掉,一下你就算不定一香板就把你打出來悟道了,這是香板的作用,這些整個都要改良,這些香板啊、行香,經行也叫做行香,這些規矩歷代,但是我們所改良的這個方法,你們青年出家同學們也不要隨便學去用,一個條件,照我的方法你可以用,你自己認為修持經驗都有心得了,看某一個人已到了什麼程度,一看已經懂了,沒有他心通至少要通個他心嘛,那麼可以玩這個,不然的話,規規矩矩老實坐在那裏修行算了,這些給你講一下,
現在,我們試驗一下。 (大眾行香) 抬起頭來,眼睛正視,心中無事,在靜坐一樣,肩膀甩開,慢慢的走。 這個經行行香的事,因為場地的關係,不可能,可是我們這些有這個,原來跟過我打過禪七的好幾位同學,到現在心還不死,還要我試,我說試不了的,你們要試,晚上的時候你們做個示範給他們看試試,但是注意,當年我拿了香板是站在中間的,每一雙眼睛每一個人連肚子裏頭都要把它看通了,盯在那裏,你現在要我站在哪里啊?我只有站在牆壁上去,沒有辦法瞭解每一個人的生理狀況、心境,這個場地展不開了。 現在我們還是繼續上我們的課堂吧,把禪堂改成課堂,剛才這個記錄邵康節這首詩,不是講文學哦,這同大家修養用功尤其講安那般那,出入息,禪定的功夫,進入、出來,講身體氣脈狀況,生命的道理有密切的關係,這首詩拿出來,剛才記錄的。
邵康節,宋代的大學者,講到研究易經的,能知過去未來的,誰也逃不開他的範圍,不過他講修道的原理做功夫都對,可是他本人,可惜了,本人並沒有真做到這個程度,所以他活到六十多歲就走了,快到六十多一點點,可是他的身體,因為腦筋智慧太高了,可以說,以我看法,身體用腦過度了,身體是衰弱的不得了,夏天出門坐在車子裏頭把窗子都要封掉,一點風都不能吹,但是康節先生,邵先生一出門是不得了,老百姓,這是邵先生過來那個車子,受人的恭敬,那是自動自發的,所以今天研究易經的象數能知過去未來之學,乃至於算命看風水等等,算命看風水是個科學,風水叫勘輿,原來叫勘輿之學是講地……,地文物理解釋給你們聽,地文的物理,天文、地文,所謂風水、風水,避開那個風,避開那個水,得一個最安詳溫涼的一個地質,所以原名叫勘輿之學,土名叫風水。算命也是個科學,所以很多人說,迷信,我說你少吹了,我們當年都學過,不過現在根本不管,懶的動了。父母幾時懷胎,懷了以後,你幾時成長生下來,那個時辰同這個物理的、世界的氣運有密切的相關,他也是一個科學,不過一般人搞成迷信了,同宗教一樣,給大家搞成迷信了,不是他本身學問的毛病,是一般人的智慧不夠的毛病,現在講風水、算命、卜卦,一切等等,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離不開《易經》,我們老祖宗,這個真正的傳統文化《易經》,這個原理,所以我們講中國文化第一本經典的經典,經典裏頭的經典,什麼書呀,《易經》,是經典裏頭的經典,書本裏面的書本,哲學裏面的哲學,中國科學裏面的真正的高作。邵康節是通這個易學的,因此他講修持的這個原理都對的,你看這首詩說,耳聰目明男子身,自己的感歎,天生下我來,變成一個人,當然他是個男人,女人、男人一樣的這是平等,耳目聰明,耳聰,耳朵好,聲音聽得清楚叫聰 ,所以中國的聰字從耳朵旁,學問都是耳朵聽進來的,所以叫聰,明,從目字,兩個眼睛好,所以叫耳聰目明。男子身,一個完整的身體,佛也那麼講,佛說什麼人才能學佛,第一條,暇滿之身難得,暇就是閑,空閒的閑,閒暇。為生活奔走忙,為事業、為做官忙,功名富貴忙,或者是很多為愛情而忙,沒有時間修行,閒暇之身難得,所以像我們這些老朋友們,功成名遂退下來了,閒暇之身難得,第一個福報。?就是閒暇,有空餘的時間了,有自由的時間了,“滿”身體還健康,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沒有病、沒有苦,圓滿,暇就是閒暇,滿就是圓滿,身心都還是健康,暇滿之身難得,很不容易得到,佛說的,所以有暇滿,像你們年紀輕輕萬事不管,頭髮剃得光光的,父母也不管了,然後自己是志向高超出家了,那兩個老頭子,老太太,在家裏天天擔心,不曉得他對不起你,你對不起他,不知道囉,暇滿之身難得,這是有福報。你們既然出來,有閒暇的時間,結果閒暇的時間自己在浪費,圓滿的身體,精神,自己不向正途用,對不起自己哦,浪費一生是糟糕的,所以暇滿之身難得。所以邵康節第一句詩也就是這個話,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我們道家寫《封神榜》就把它變成一個上帝了,叫洪鈞老祖,實際上這是後面寫小說亂編的,“洪鈞”這兩個中國文字代表宇宙,就是現在講宇宙,這個大宇宙,“洪”就是洪大,這個“洪”是代表大同那個寶蓋,巨集忍法師那巨集一樣,代表偉大,“洪”所以講洪……,講皇帝,洪福齊天,這個大的福報就是這個洪,洪福齊天是這個洪,不要擦掉了,擦掉了不洪,洪。鈞,鈞是什麼意思啊,“鈞”等於一個天平的拿到中心的這個叫“鈞”,所以從金字旁,一個天平的秤這個中心擺在那裏,平等,就是宇宙的中樞,一個政府的中樞,一個機器的中心,把這兩個字兜攏來,洪鈞就代表天地代表宇宙,在基督教代表了主、神、上帝,在佛教代表如來,代表……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一言以蔽之,洪鈞代表了一個偉大的生命的來源,這個主宰,一個代號,所以寫《封神榜》的人把它變成了叫做“洪鈞老祖”了,等於把老子變成太上老君了,這就是人的聰明,亂變的,由他去變吧。他第二句話說,洪鈞賦予,賦,你看到的是這個賦,賦的意思就是給你,這個中國字,賦就是給你,北方人,北京人叫“給”,拿個東西給你,就是我送給你了“給”,你就拿到就是了,他給你了,賦予也就是給他的意思,他說我們生來一個人身已暇滿之身,難得而得到了,上天給我們。洪鈞賦予不貧貧,太富有了,不算窮,自己這一生的生命,要好好珍惜去用呀、去做,就是這個話,變成文學境界,洪鈞賦怨天怨地,有這麼一個健康的身體,有這麼一個還聰明的頭腦,不錯啊,富有得很,本身的財予不貧貧,不要怨恨,不要富很夠了。還有第三句麻煩啦,他用《易經》的道理,因探月窟方知物,怎麼叫“月窟”,這個解釋,坎卦,這個坎卦代表月亮,圖案也代表水,這個坎卦,離卦兩個卦都要畫,坎卦,離卦,代表水,代表月亮,坎卦。離卦,離中虛,坎中滿,離中虛,坎中滿。(指點寫黑板的同學畫坎,反復說之)。離卦代表日,太陽代表火,這是……所謂八卦,八卦,不是迷信,為什麼我們祖宗叫做卦呢,你讀古書研究《易經》要命的,我們翻開《易經》,老師啊,怎麼叫做卦,卦者,掛也,解釋完了,卦字,加個提手旁,卦就是掛在那裏。天上掛一個太陽,掛了一個月亮,天上還有風還有雨都掛出來給你看的,所以叫做,卦者,掛也。自然界的現象很明白擺在那裏,就叫做卦,就掛在那裏給你看,很明顯,沒有秘密,所以古書什麼卦,什麼叫八卦,卦者,掛也。我們當年小的時候問老師,老師,什麼叫卦,卦者,掛也。卦跟掛什麼關係,那時候我們也不懂,卦……就算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卦者,掛也。你懂了,知道古文的解釋就對了,現在不需要那麼多。因探月窟方知物,這個坎卦是代表月亮,坎卦,水,你這個月字沒有寫。這個坎卦這個圖案,離中虛,太陽裏頭你看中間,是空的有個洞這個圖案,離卦代表太陽,太陽怎麼中間有個洞呢,這是代表這個太陽,我們古代老祖宗,這個圓圈,這個圓球中間太陽裏頭有個黑子,所以陽中有陰,就是離卦的現象,外面兩個代表陽,中間這一筆代表陰,就是這樣一個卦,陽中有陰。坎卦呢,相反的,這個坎卦,外面是陰的,月亮,裏頭有真陽之氣,所以叫坎,這個瞭解了。他說我們現在變成人以後,這個生命的功能,現在在我們這個人體上面在哪里呢,因探月窟方知物,我們現在變成身體長大了,身體也變成,虛了,陰的了,但是陰中有一點真陽之氣,生命的功能在你身上,在你哪里呢,在你的,剛才介紹的在海底,在我們的生命的根根那個地方,就是剛才介紹的靈蛇,什麼拙火,那個地方,所謂,因探月窟方知物,始知道,才知道修道這一條路線是怎麼來的,把身體想修到健康不老甚至不死是怎麼來的,未躡,這個路腳踏上去、爬上去,要爬到天上,看這個宇宙生命,未躡,上天這個宇宙的根根在哪里啊,未躡天根豈識人,上面這個乾卦代表天,天的根根在下面第一筆,第一筆陽中有陰,一動了以後,陽中有陰,一動,陽中有陰,一動乾卦,陽中有陰,乾卦,下麵一爻,乾卦的下面一爻(此段中南師不斷指點寫黑板的同學,文字顯得不連貫),擦掉,對了,就是巽卦,上面是乾,是天,下一卦一爻,你請閆先生寫了,這是巽卦,巽卦代表風,宇宙間的氣,未躡天根豈識人,你的氣的根源,不在呼吸兩個鼻子那裏,在生命的下面,發動的生命能,天的根,你才知道自己這個人,這個肉體的生命怎麼存在的,所以講安那般那呼吸的並不是完全只注意鼻子啊,全身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往來,每一個細胞的本身,每一個它自然都有呼吸啊,這是,未躡天根豈識人,他說那你做功夫怎麼辦呢,乾遇巽,乾代表這個整個的完全的生命,天體,乾遇巽時,風一動,氣一來,所以一陽初動處,參考邵康節還有兩句話呢,一陽初動處,陽氣一發動,萬物未生時,就是你修定修證到一念不生,完全清淨,念頭沒有動,又濁睡覺,又不是散亂,一念清淨,這個是一陽初動處,這個是生命的根本,萬物未生時,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所以講,你看道家、儒家、佛家都一樣,代表方法講得不同,乾遇巽時觀月窟,第四句話,地逢雷處見天根,這個地是坤卦,坤卦代表地,下面打雷了,地底心一個陽能發動了,下一卦第一爻連起來,就變成震卦,地逢雷處,震為雷,陽能在下面發動上來,地逢雷處見天根,你才曉得生命的根源從下部發動上來,你只要把握住,是真把握住了,地逢雷處見天根。所以你真做呼吸往來的話,剛才提到莊子的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上面頂也開了,密宗講開頂,上面百會,百會穴也打開了,百會穴,打開了,不是頭蓋骨裂開,自己曉得氣脈的路通了,天線接上了,下麵呢,海底同地線也接上了,這個雷達都修好了,本身就是個雷達,地逢雷處見天根,宇宙是個圓的,天地線都接上了,就通了,所以講,天根月窟,頂與地,閑來往,你身體生命整個的健康,三十六宮都是春,都是溫暖的,都是安詳的春天,三十六宮,不是說做皇帝的後面三十六個太太,三十六宮、七十二苑,皇帝也套用了這個話,自己把它偷來用。三十六宮,在氣候的物理上講,一年二十四個氣節,十二個月份,一個周天叫一年,一年是十二個月份,包括二十四個氣節,三十六,這一天到晚,這一年代表了這一生,你的身心永遠都在快活中,所以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的境界中,這首邵康節的名詩名句就說到這裏。我們為什麼引用到這裏呢,因為講到離生喜樂,禪定修行,得到靜坐的那個境界之後,得樂的境界就是這樣,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真正的安那般那就是這個氣脈,並不是在鼻子裏頭的出入之氣哦,所以人家講得定,氣住脈停,呼吸的氣,不呼也不吸寧靜了,脈停嘛,慢慢的,要深一步,心臟一切等等脈,血液的流行慢慢,非常溫和、非常緩慢了,既不會血壓高,又不會血壓低,很均衡的,那才是三十六宮都是春,然後,你的身體內部,五臟六腑都換過來,這樣初禪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叫離生喜樂,離,有出離之感,喜樂,喜是心理的狀況,樂,是身體的狀況,這個我們已經講過了,
那麼如果到了初禪的境界,甚至要達到二禪境界,在佛法的顯教、密宗四禪八定,不參考,說定是共法,你不參考中國道家,正統的道家,我這裏有個聲明,旁門左道亂七八糟都說有道的太多了,正統的道家,這個真正的安那般那做好了,自己生命功能氣機充滿了,整個的身體會變換,但是真正得定,與身體的變換,這個要九年到十二年的專修才能做到,九年到十二年的專修,這個才可以,所以你們大家都講修行要專修,專修,是找一個地方,萬事不管,專門修持,你以為閉關一百天,閉關三年、五年就做到了,不可能啊,以道家來講,你看道家的話,我們算算帳看,百日築基,道家來講,一百天裏頭打基礎,百日築基,一百天只有三個多月,十月懷胎,等於男女生一個孩子一樣,十個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然後嘛,就修得成功是神仙,不過神仙有分五等,鬼仙,神仙分五等,鬼仙、地仙、鬼仙、人仙,人中之仙,仙鬼仙在上,鬼,鬼仙、人、地仙、天仙、大羅金仙,分五個階級。修道沒有成功,學佛沒有成功,但是心還能專一,死了以後,不是普通的鬼,是叫鬼仙,進入鬼道了,所以世界上有些人有特異功能的,或者聽到什麼有些人未卜先知啊,都靠另外一個力量的影響,那都是鬼魂、鬼仙給他倆通電,附在他的腦子裏,他那個腦神經如果叫朱醫師來檢查一下,他的腦神經裏頭是不是多了一條線路,少了一條線路,才有這個特異功能,所謂有特異功能的腦神經這個脈道的線路,一定在某一點上有一點問題,不過檢查,很難就是了,這是鬼仙。人中之仙,是活到的人,健康不老,不一定是不死,所謂……,神仙有標準的,身輕如葉,身體輕的像樹葉子在空中飄一樣,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隨便怎麼跑步走路跟馬那個一樣快,輕靈,而且可以辟穀了,可以辟穀了,就不吃人間煙火了,不吃人間煙火,這個不過是人中之仙而已。再進一步呢,地仙就不同了,《楞嚴經》上提到,地行仙壽命可以活到一萬、十萬歲,佛也承認的哦,你翻開《楞嚴經》十種仙,這十種仙,佛說他沒有成佛,就差了一點沒有大徹大悟,他的境界是很高的,地仙。到天仙就不同了,那當然不要買飛機票囉,到太空去也不要買票了,一陣風就過了,風也沒有,一陣風,這是天仙的境界。到了大羅金仙就是佛的境界了。這是道家的仙分五類。剛才講十月懷胎,百日築基,你想一個人修道不管你修到神仙,那麼你們算算看,專修多少年,照道家說法,十月懷胎加百日築基一年,一年多一點,是不是,我不會算帳的,十月懷胎到百日築基一年吧,然後所謂懷胎,這個是借用的名詞,《楞嚴經》,借用佛經的名詞,《楞嚴經》佛說一句話,長養聖胎,你得了道的境界,隨時在定中成長、培養,自己變成,一個凡人變成聖人境界,叫做長養聖胎。道家後來借用佛經這一句話叫十月懷胎,這要十個月都在定中。百日築基,十月……,那麼這只有一年多,就是講專修真做到,沒有做到,你閉關三年、十年也沒有用啊,真做到了得定境界,十月懷胎,然後等於這個嬰兒給他長大生出來,三年哺乳,還要喂,把自己的定力功夫修養增大,三年,然後增大了變成,比方,像一個人生出了孩子變成嬰兒了,然後在那裏九年面壁,學達摩祖師九年都在定中,這樣說,就變成超越世間的聖人境界,就叫做神仙,就是佛的境界,我們算算帳多少年?十三年,我們生一個孩子,六歲起給他讀書,讀到大學畢業也要十三年,大學畢業出來賺個,我們中國的賺法大概六百塊錢一個月,或者還賺不到,三、四百塊錢一個月,那麼把十三年修道修成神仙了,到太空去不要買票,那不是很劃得來嘛,這個帳一算,所以怪不你們會算帳趕快出家了,出家了,修個十三年就成功了,不過你們諸位到太空時不要忘記了我啊,我拉到你的衣服角跟上去,做得到嗎?可是道家這個話完全講專修,一個人福報夠了,智慧夠了,萬緣放下,當然兒女眷屬都擺脫了,一個人專修十三年,那麼佛承認不承認呢,承認。佛在《楞嚴經》上十種仙裏頭,那麼佛跟道倆承認了什麼呢?我告訴你,這就是中國文化特別的地方,承認一個人的生命自己可以有主張,使他永恆的存在,這個是其他民族文化裏頭不敢這樣說的事,所以我叫它生命的科學,你查遍了全世界的文化裏頭,敢說人的生命自己有辦法把它永恆的存在,

http://file.buda.idv.tw...qr2_13.rm     161632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5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5 17:38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0天界與定境分析
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靈魂的靈,鑑,一面鏡子,那個金字旁的那個鑑,靈鑑涵天,涵,三點水那個涵,靈鑑涵天,天上的天,容萬物,包羅萬象生命根本,後面還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歷代這幾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你看看,你這邊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當如此也,我們這些公仙公不曉得如何,仙公,這個問題答完了。回到彌勒菩薩這裏《瑜伽師地論》,書先拿到,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我來不及給你講這個東西,這個已經一百卷,《瑜伽師地論》,抽出來十三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現在假使在六、七天給你講一卷,都講不完,我只能夠撿要點給你說了,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臺山一個人在那裏,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山上的水,那個嘩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於我們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裏頭打坐,現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個最吵最鬧的火車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說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車站就不定了,那還修個屁,那有什麼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麼用,那個清淨了,那當然沒得想頭了嘛。你跑到最鬧的地方,你是永遠是寧靜的,這才叫做定嘛,對不對?對了,所以鬧境下坐,出了家在廟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說你高明,當年有一個在臺灣的年輕的和尚跑到那個,這個這個廣欽法師的那個山頂,那個茅蓬山頂上,一個人孤伶仃,在那裏一個人在打坐修定,然後,每個月下來到我家裏,揹一袋米回去,我說你去吃吧,結果有一次下來揹米坐在我客廳裏,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廳裏,我看正在看我那裏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麼刊物啊,原來光看電影明星的那個刊物,我說你這位老兄山頂下來的差不多了,米給他揹去了,我說,你最近怎麼樣修持。嗯,很定。我說,很定,下一個月下來不給你米了,跟我去,我帶你到跳舞廳去打坐去,那個時候看你定不定。老師你怎麼這樣。我看你,我看你坐在我客廳裏,專門翻那個裸體的電影明星看嘛,我說帶你那裏脫光的地方看個夠,看你定不定,光在山上定,那有屁用,你在地獄,鬧市裏頭最痛苦的地方,甚至在集中營做勞動時候,你心境,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涵天容萬物,差不多了。所以你們講入定,結果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這一鬧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乾脆坐到這個橋上來,開始鳴嚕……定不了,慢慢一下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好不好,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定,這是什麼定,定有百千三昧,佛說的,百千三昧,你看佛經,各種各樣的境界的定不同,一百個、一千個三昧,“三昧”剛才解釋過梵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界,三昧,可以翻譯就是境界,每個境界不同,憨山大師這個二十一天是個境界。譬如虛雲老和尚,有時候入定二十一天,七天也不過是一個境界。
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里來的,福建來的,在哪里,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那個山好走嗎。容易,老師啊。我說,那多高啊,我想山高一點我穿布鞋,爬山嘛。太容易,容易,你不要換鞋子啊,一點點路。那我說,穿皮鞋去,可以嗎?可以。我就跟他去了,我的新皮鞋,爬了半天還沒有爬到,已經……腳嘛,起水泡了,我說究竟有多遠呢?大家帶路的人都說,很快,很快,前面就到了,當然,前面就到了,他說個鬼話,前面一定到了嘛,前面那裏不到的呀。爬到了,我就趕快把皮鞋脫了,看到廣欽,那時候我也不懂閩南話,他是滿口閩南話,一見到,我看那個樣子,背是駝起的,很有功夫,很有……,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了,後來我就跟他談話了,他的國語不高明,我的閩南話也不明高,兩個差不多,都是溝通得了,我說,聽說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的。對。我們兩個人對話,旁邊沒有第三者,第三者我就不好這樣問他了,我說,依我曉得你那個入定六、七天的時候,剛剛沒有吃飯,肚子空的時候對不對?他說,對。而且第二個我問你,一定是三十多歲左右,對不對?對。我說,現在不行。他說,對。我說,為什麼不行?弘法事忙,為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聽,只好這個樣子,自己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頂禮,供養一番,走了。
所以什麼叫做定?你以為入定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又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萬年,坐在那裏,都不知道,請問我供養你這麼一個修行人成就了做什麼呢?不過成就了一個石頭嘛,什麼都不知道,那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話,那何必呢?問那些大醫生拿個二十顆安眠藥,吃下去就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說那入定要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何必學佛法呢,你現在什麼都知道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學佛法,怎麼樣叫定?等於我們昨天講無想定,能夠把思想關閉了的定,思想要關閉就關閉,做到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學了無想定三年才修到,無想定雖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沒有想,沒有思想,這個定境,你還不容易呢,你然後,假使給你做到了無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
我們天人分三界對不對,欲界有男女關係有飲食關係,分六個天是不是啊?是吧,你們都到過,都去過,當年都買過飛機票你們怎麼不去呢?六欲天,六個天,我們學佛的應該知道,這個地球,指地球啊,地球上面是太陽、月亮,過去講須彌山是喜瑪拉雅山,那是小乘說法,錯誤的,這個太陽、月亮所照,帶領這九個地球,地球,九個星球啦,地球在最小的一個啦,太陽、月亮這樣照到,這是一個世界,這個太陽、月亮所照的這第一層天,叫四天王天,有方位的,佛法叫四天王天,就是有方位以地球為中心,東南西北,四天王天,這是欲界的第一天,第一天,什麼天,所謂欲界,到了四天王境界的還是有男女關係、有愛情,要做愛的,男女飲食,離不開,都欲界,四天王天,這樣還在太陽系統,超過太陽系統的上面,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生了釋迦牟尼佛以後,他馬上圓寂了,上生忉利天的天主,那當然變成男的,是男的、女的不知道,忉利天天主,“忉利天”我們翻譯過來中國叫三十三天,為什麼忉利天叫三十三天呢,這是民主,聯邦組織,三十三個天等於我們中國三十多個省,每一省每一個省一個頭子,中央的頭子是忉利天的天主,中國翻譯叫玉皇大帝,在佛經上叫帝釋天主,帝釋,釋迦牟尼的釋,這是忉利天的天主,這一天,也同我們一樣,不過生活環境、壽命都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這個呢,也是欲界的第二重天,再高一層的,比忉利天還高的焰摩天,就“Yama”天,夜摩天叫燄摩天,那就比三十三天的境界還高了,再上去一層第四重天,做什麼天呢,第四層天的彌勒菩薩現在在那裏當天主,做天主,兜率天,兜率天還在欲界呢,彌勒菩薩在那裏同我們一樣,也是男女飲食,他有多少太太,有多少先生,我們不知道,還鬧熱得很,也跳舞、也唱歌、也吃麵包、也吃牛油,有時也吃一點青菜羅蔔加一點牛肉啊,是不是這樣,不知道,反正在欲界中,只有彌勒內院,到了他的禪堂以後,都是入定了,所以彌勒菩薩有時候進內院說法的時候,那個形象就變了,就是教主,出了內院以外,他是天人境界,享受一切的男女飲食富貴功名的生活,這是兜率天,這是欲界裏頭的第四天,兜率天再高一點是化樂天,兜率天,佛經上講男女關係是什麼呢?兜率天以下的四天王天同我們一樣,男女相愛,也是擁抱,也是什麼,所謂笑、視、交、抱、觸都是一樣,所以欲界有男女飲食的關係,看到了我愛你,你愛我,愛的要死,死得要愛,那個笑一下的,你看我,我看你笑、視,又相交合在一起互相擁抱等等,都是一樣的,兜率天也是一樣,化樂天就不同了,高了,化樂天天人境界,也有男女關係,兜率天是這個交合的關係男女關係啊,不像我們,不像欲界,兩個人手一拉住,就達到人世間欲愛的境界,到了化樂天呢,手都不拉了,彼此眼睛一看,所謂相對的一笑,相視一笑,完成了,再高一層,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就是眼睛瞄一下,就完成了,到了兜率天、化樂天,我們欲界的下一層的,生孩子是從女性的下部出生的,到了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小心哦,你到了修持,你們守戒修持得好的,到了那一天,生孩子男人生的,女人不要生的,男人從哪里生呢,從肩膀上、頭頂上出來的,頭要剃光一點哦,免得頭髮,碰到也不好,這個叫做欲界。這個欲界已經超過銀河系統了,所以現在講外星球的作用,你看佛法的科學到這個程度,這還是欲界呢,過了這個欲界,應該說這個銀河系統以外的,
另外銀河系統的色界天了,色界都是光,這個宇宙是什麼都有生滅,就是光永恆的存在,這是色界天了,色界天多了,三十三天是……,三界天要你們研究清楚啊,一個出家,一個學佛連三界天人都沒有搞清楚,一考試你答不出來,那你就是下面兩個字,閩南話叫“免講”了,算了不要講了,到了無想定,一個人現在修行得道思想關閉了,無想定到無想天是色界天,很高的啊,到了色界是沒有男女飲食關係了,所以我常常講你們男女青年同學們,講男女關係是三個字,情、愛、欲三層,欲界就是欲,色界就是愛,到無色界,欲愛都沒有只有情了,情再一了,才跳出三界外,才成道,跳出三界外,是這個三界,你怎麼跳啊,你現在一個欲界,人世間都跳不出來,還跳,那個地方跳,廈門大概有到跳舞廳去跳吧,算不定就跳出來了,為什麼帶領大家講到這個地方來,我都講糊塗了,無想講起的,所以說,也不是從無想講起的,開出一個問題叫大家瞭解,怎麼樣叫做入定,定是得到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嗎?就是這個問題來的,定是靠心來定的,對不對?現在我們點心,是不是,還沒有到,還沒有到,等一下,給大家想一想,欲界天,要飲食的,假定我們的意識狀態,看看,如果到達了什麼都不知道叫做定,我們要翻一翻一個東西了,你就找找我們另外一位教授老師,彌勒菩薩告訴他的副教授,無著菩薩告訴我們的,現在我們要瞭解,怎麼樣叫有心,怎麼樣叫沒有心,我們看題目,佛經是非常邏輯的哦,我們學資本論,學黑格爾的邏輯學,好像看到非常困難,那麼嚴密,對不住,還沒有原始的老祖師爺,佛學的因明才是真正的又嚴密又清楚,我們看啊,要頭腦清淨了,本地分中,就是根本立足點上這個本體上,“有心”是一點,“無心”這兩個部份,兩個地位,所以整個的第八、第九的層次,你看到古代是一句話,也沒有圈點,不點下來,我們小的時候讀書,為什麼不用圈點,就不給你點,看你這個腦筋學問成功了,自己會分段,會點的出來,你就有基礎了,還靠老師給你點好了,現在的人都靠老師,嘿!這個不科學,要書給他點好,大家才讀得懂,越讀越沒有學問了,所以大家就悠哉加遊哉,然後就莫哉,就沒有了,古代要你自己點好的。如本地分中,這分,這一部分裏頭,有心同無心這兩地,這個知道了,它下面告訴我們,你看,彌勒菩薩說法,無著菩薩的記錄,人家的科學精神分類,已說非三摩呬多地,上面已經我講過了,不屬於三摩呬多地,就是說,不是真正得定的境界,定是什麼境界?沒有真得到三昧的,非三摩呬多地我已經講過了,雲何有心地,雲何無心地,現在提的問題,提得話頭,雲何,古文,現代的話怎麼樣說是有心地,雲何,怎麼樣說是無心地,翻成白話就是這樣,我給你翻好了,你趕快拿筆你要注就注下來,不然你們又翻不出來,東翻西翻就亂翻了,謂,此二地俱有五門,謂,是古文,就是說,現在的話,就是說,這兩個有心地與同無心地包括了五個部分,應知其相,它所有的情況,每一部分的相狀你應該要瞭解,你們應該要瞭解,有五個部分,一、地設施,地的施設建立門,他說第一點我們先要瞭解,這一個有心地同無心地,這個地位,就是這個範圍施設,我們為了思想邏輯把它搞清楚,它的佈置、它的建立就是表達給你們聽的,使你們開發你們的智慧,怎麼瞭解它,建立這一門,第二、心亂不亂建立門,第二點就要告訴你,怎麼樣叫心亂,怎麼樣叫做心不亂,確定這個路線,告訴你,第三、生不生建立門,怎麼樣叫動念,生起,怎麼樣叫不生起,第四、是分位建立門,再分析給你聽,第五、第一義建立門,第一義,至高無上,最高的真理,悟道的那個境界,第一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道理“空”,怎麼樣達到真正空靈那個境界,本體境界第一義,義就是道理,第一個道理,至高無上的真理,這一地就告訴你,他說……,現在我帶領你們讀,這裏是妙老辦的閩南佛學院,我把我那個小老鄉,這裏叫嘛,了法法師的地位拿過來了,曉得他了了頭髮沒有,還是頭髮沒有了,不管他了不了,現在是我來了,現在帶領你們研究這個,地,施設建立者,就是剛才分析的第一部分,怎麼叫有心怎麼叫無心,這個地,這個範圍,謂,就是講,五識身相應地,一點,意地,一點,有尋有伺地,一點,無尋唯伺地,一點,此四,一點,一向是有心地,先講到這裏,你們自己,我現在花點時間帶領青年同學們,自己會看自己的文化的書,看佛經的書,就看懂了,他說先告訴你,怎麼叫有心地無心地,不是亂請的哦,是個科學的研究,這是講五識身相應地,《瑜伽師地論》開始給你講,我們的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這個眼、耳,鼻子能夠呼吸,舌頭能夠吃東西,身體能夠感覺,這屬於五識身的所有的作用,相應,交感的作用,這些作用同第二層意地,我們意識的思想,意識的形態等等,意識的作用,第三,我們的思想的作用,有尋有伺,有尋有伺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的翻譯就是有覺有觀,有感覺的,我們意識心理、思想,內在有反省作用的,譬如說,我們眼睛看一個東西,有覺,已經看到了,我們的意識告訴我們眼睛,這個東西不能看,這個東西可以看,譬如要看一個漂亮的男的看女,女的,眼睛看,意識告訴自己這個不道德不可以看,你去看裸體舞,這個很髒,不要看,嘴裏講,意識告訴他很髒不要看,那個眼識又溜過去了,溜過去了,意識又把它拉回來,不要看,我們快走,不要看,不過呢,還是回頭看一下再走,這叫有尋有伺的作用,所以我們打起坐來念佛啊,想修定,嗯,要得定,有要亂想,不要亂想,這個亂想不亂想,意識裏頭有尋有伺,有一個監察意識告訴我們,這個不能想,可是總在想,這個心理作用如此,所以有尋有伺地,如果修養高了,得定,慢慢到達,無尋唯伺,意識不亂動了,只有一個監察的作用,反省的作用,清清明明,沒有尋的作用,只有伺,這個作用,這四部分合攏來,此四,這個四種部分心理狀態合攏來,一向叫做還是有心作用,心還在起作用,這是叫心理作用,下面到達,無尋無伺地中,到達了,這個心理意態也不動亂了,也不要思考了,完全寧靜了,除了,注意哦,在這個境界裏頭除了無想定,並無想生,及滅盡定這三種境界,心理狀態的境界,無想定同無想生,這有什麼不同呢?無想定是現在我們還是人,我們的修養已經到達無想定的境界,無想生是到達了這個境界的人,這個肉體死了以後,這個精神超升到無想天的境界,天人境界了,叫做無想生,這是兩層的不同,第三個滅盡定是大阿羅漢的境界了,不一定生天,不一定到西方,本身就入了滅盡定,大阿羅漢最高的境界,除了這三種以外,現在注意了,人家問到你,出家的同學學佛法,什麼叫有尋,什麼叫無心,除非你達到無想定,或者是生了無想天,或者得了滅盡定的境界,所餘一向是有心地,剩下來其他任何境界你還是沒有“空”,空不可能有空的境界,還是無心、有心地,還是有意識、有思想的,都是心理作用,意識思想的作用,若,這是一段,第二段了,若,假使,無想定,若,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如果你修養到達了無想定的境界,若,無想生,你修養到達了生在無想天的那個天人的境界,以及你現在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得到滅盡定的境界,才叫做無心地,這樣清楚了吧,我這個人還可以服侍你們了,這叫陪太子攻書,陪你們諸位太子,這些公子們讀書,在皇帝前面叫做侍讀,皇帝前面都有個老師,這些大進士、大老師皇帝封他叫侍讀,侍讀者幫忙皇帝讀書的,皇帝讀不懂,不好意思叫教他,叫侍讀,侍讀就很大了,皇帝隨時不懂要請問的,現在我做你們諸位的,你們都是皇帝、公子、千歲、萬歲的,那麼我是侍讀,這樣都懂了吧,其心,名為亂心,有四種顛倒,這是講有四種顛倒的思想,顛倒其心,把你的心境搞亂了,這樣就叫做亂心,所以研究佛學,搞學問呀之討厭,現在問題來了,什麼叫四顛倒,那位同不知道嗎?四顛倒,你們都是佛學院的哦,問大學裏頭的每一個博士、碩士,不一定答得出來,那是應該的,佛學院出來的,這個是專家嘛,我想你們答不出來,這是難怪的,沒有注意到,不是你的學問不高,佛學裏頭有兩種四顛倒,第一種顛倒,小乘佛法講,一切無常,世界上一切,隨時變去了,不永恆存在的,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世間一切都是痛苦,沒有快樂的,我們人世間所謂認為快樂,是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享受,所以無常、苦、空,最後一切都是沒有空掉了,無常、苦、空,第四個是無我,這個世界沒有究竟的我,我們這個肉體、身體用個幾十年壞了,我們自己也跑掉了,跑掉了,前路茫茫,到哪里去,不知道,所以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這是佛告訴我們,把這個世界的現象,生命的現象告訴我們,可是一切眾生看不通的,顛倒,顛倒就是搞錯了,顛倒的意思就是搞錯了,把那個黑的叫成白的,白的叫成黑的,搞錯了,我也學了一點點閩南話,叫做,黑白講,黑白不分了,顛倒錯亂,是第一重顛倒,黑白講,顛倒,這是小乘佛法。到了佛七、八十歲,他老人家準備走路了,把真正的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生命的根根,這個找到了,這個世界的現象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是,這一個得了道,成了佛,你看到形象沒有,死掉、走了,這個生命是,常,永恆地存在。樂,極樂世界,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永遠是極樂的。常、樂,這個是天地與我……,莊子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那個真我,所以有我,常、樂、我、淨,乾乾淨淨,也沒有黑,也沒有白,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這個是真正的淨土,常樂我淨,一切眾生,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自己生命的根本,把常樂我淨,把常的當成無常,只看現象,不看根本,把至高的,既無痛苦也無煩惱的那個極樂境界變成痛苦了,把真正的我,變成假我了,是無我的境界,把真正的淨土變成雜亂,這樣的,所以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兩重的四顛倒,換句話說,真正認識不夠,思想的錯亂,顛倒起心,名為亂心,這樣解釋清楚了吧,所以,你請我做你的書童不錯的,我自己也推銷自己,下面說,若四顛倒不顛倒心,這個四種的認識、見解,都清楚了,名不亂心,這樣就叫心不亂了,觀念思想確定了,意識型態清淨了,但是他說,此中,在這個中間,亂心也叫做無心,譬如我們大家現在沒有得道,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們的思想永遠在忙亂中,這個忙亂,所以叫做無心,凡夫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找到你的真正的本心,所以叫做無心,為什麼叫做無心呢,性失壞故,因為你自己本身本性,天地宇宙萬物父母給你生命的根本,你找不到、丟掉了,失掉了、壞掉了,所以你無心,這個是凡夫的無心,那麼這是邏輯了,這是無心的定義是凡夫所以也叫做無心,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你的根本生命,媽媽沒有生你以前,父母未生以前此心從何來,你也不知道,死後究竟真的有沒有也不知道,毫無把握,所以凡夫叫無心人,他下面一個比喻給你聽,如世間見心狂亂者,便言此人是無心人,為什麼這樣叫做無心呢,等於我們社會上看那個神經病的,自己都忘記了亂講話,嘴巴跟腦子連不起來,亂講神經病的,心狂亂的,我們看到這種人,不要見怪了,他是沒有心的,因為他是神經病顛倒了,神經就顛倒了,顛倒了就是神經,就是黑白講,黑白亂講的,沒有道理,這是比方,所以當我們一個人,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自己本來的心性都不知道,雖然也活著,很有學問、很有地位,功名和地位了不起,也叫做狂人,無心人,由狂亂心,失本性故,因為思想跟著世界,物質世界在迷亂,喪失了本心、本性,沒有見道,所以叫做亂心,於此門中諸倒亂心,就叫做無心地,在這一部份來講拿這個立場來說,所以所有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悟道以前,都叫做無心人,為什麼無心呢,掉了你的本心了。若不亂心,如果找回明心見性,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的本來面目了,那叫做有心地了,所以菩薩佛真是找到了自己本來面目的,那個有心,同這個無心的差別,這是這個範圍來講,叫做地施設建立,就是說,把這塊畫個範圍,兩個假設的範圍,我們這樣分別,邏輯分析給你聽就清楚了,這是這一部份。

http://file.buda.idv.tw...qr2_09.rm   170887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6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9 16:45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六講
《南禪七日》11止觀六妙門安那般那詳講與定境
第二部分,生不生建立,謂八種因緣故,其生,或生或複不生,我們這個思想心理作用生的出來,起了作用,他把它分類在這個範圍以內,八個因素、八個因緣,使我們這個心或者起了作用,或者不起作用,生,不生,哪八個,謂根破壞故,什麼是“根破壞”,譬如,我們有腦科的專家在這裏,譬如我們的腦神經壞了,或才壞了一部分,所以現在這個病這個人就變成植物人了,身體還活著,腦子沒有用了,變成植物一樣。根破壞了,當然是無心,變成植物人,同普通的一塊……,你同普通比普通的動物還不如,是植物了,你說他是植物人啊,可是他還活著,謂根破壞。
第一點,八個因緣。第二點是,境不現前故,那個境界沒有啊,譬如說我們大家學佛,要打坐,坐了半天,你說,你悟道了,這是什麼東西啊,人家問我,有沒有道,我說有啊,我上有食道,下有尿道,我當然有道,其他呢,我說沒有道,我不知道。你境不現前,你沒有這個境界嘛,三摩地沒有,譬如說,我們講古代的詞嘛,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他說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燈如晝,那個花市裏頭那個燈光像白天一樣亮。月上柳梢頭,月亮,十五嘛,這個月亮剛剛到柳樹上面。人約黃昏後,這真是不得了,這個是境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幹什麼,莫知,不知道。這首詞分兩段,上半闕。下半闕呢,今年元夜時,今年又到了元宵節了。花市燈依舊,大概大家提燈。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這是歐陽修的名詞,像這一種詩,這一種詞,有它的境界,這個境界現前了,就有心了。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花市燈如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你們兩個,聽了多少次了,我怎麼都記得,你們都記不得我呢。你看這些……,你們這些同學腦筋,我們一樣讀書,你們聽了以後,交給誰呢?都交給本子,筆記,明天就沒有了,我們當年讀書,讀進去交給腦筋,你看到,我腦筋還好,根不壞故,因此有心,境現前故,一想到這個地方,在書本上的字句就出來了,你們讀書,讀了以後,趕快做筆記,然後書讀完了,交給書就好了,腦子裏頭空白的。顛倒故,這樣你就化學學懂了,他現在告訴你,八個因緣,根破壞故,腦神經壞了,或者,境界不現前,我講到境界的時候,所以提到這首詞。還有第三個呢,闕作意故,沒有真正意識去用心,第四個呢,未得故,達不到那個目的。第五個,相違故,有時候這個環境,這個現實跟你的意識違背的,你討厭它,拒絕它。已斷故,心裏想,我不理了,切斷了。已滅故,或者死掉了,過去了。或者,已生故,另外起個作用。像這八個因緣範圍,心不得生,所以沒有產生心理狀況的作用,由此相違,諸因緣故,心乃得生,同上面八個部分所講的相反的,這個因緣來了,你的心理作用就起來了。此中,在這個裏面。若具生因緣故,心便得生,名有心地,在八個原因裏頭,或者同時起了作用的,這個叫做有心地,凡夫境界。若遇不生呢,八個因緣不具備,心因緣故,這個心裏頭不理這一回事了,這個,心則不生,就叫做無心地,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這個裏頭,你說有些人,你們也學佛,或者也出家,或者不出家,一講起來,不曉得多清高啊,我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一切都沒有留戀,我都看得空空的,那你到我們,我請你到這個……,香港、美國、北京呀去玩玩,好不好?世間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以為他真空了,灰心,他不敢,可以跳出紅塵,不敢入紅塵,不能做菩薩,菩薩的話,可以跳得出來,下地獄,我要救眾生,地獄怕什麼,髒歸髒,亂歸亂,髒亂一樣很好,難啊。所以要認清楚這個道理,等於經常有些讀書的同學告訴我,老師我做……,我說,你好呀,你來跟我做,老師這個不談,這個不談,我說這是幹什麼?你們……我就是討厭你們,老師啊,我不要名,不要利,我就瞪眼睛了,我說我一輩子就想要名要利,就是要不到,名利不來找我,我沒有辦法,你們動不動不要名,不要利,名利對你們有什麼關係,名利是完成一個事業的工具,你沒有這個工具,你做得到嗎?你不要被名利所困住,那才不要名,也不要利,你們這些讀書人啊,就犯了一個毛病,我的句子經常罵人的,既要清高又怕窮,又想清高,要清高,就不要怕窮,怕窮,格老子就不清高,既要清高又怕窮,有什麼用,這個道理。怎麼叫分位建立呢?有心地、無心地很重要,謂除六位,當知所餘,名有心地。非常重要,諸位,記住啊。他說除了六種,除了六種以外,你應該要瞭解其他的都叫做有心地,
有六種現象叫做無心。何等為六呢,就提出問了,哪六種啊?什麼叫無心?一個人真正睡著了,謂,無心睡眠位,真正睡著了,叫無心,凡夫的無心。這個裏頭我們現代也要加以研究,你說一個人,假使,一夜睡六個鐘頭,或者七個鐘頭、八個鐘頭,真正睡著了有多少時間?這是個科學問題了,也是醫學問題,一個人如果夜裏或者需要睡眠,睡六個鐘頭或者八個鐘頭,你說他真正在睡眠的時候多少??在科學在做一個統計了,這同我們那個大醫生,研究腦的,研究心的,有大關係了。譬如我們假使睡五、六個鐘頭,七、八個鐘頭,大部分那個腦神經還沒有完全休息,或者是交換著休息,所以每一個人夜裏睡覺沒有一個不做夢的,個個做夢,沒有一個不做夢,天天做夢,個個做夢,就是你一醒了以後,忘記了夢境,所以人為自己沒有做夢實際上你腦子,都沒有完全休息,交換,這一部分影像都有,我們腦科醫師在那裏哦,並不是醫師比佛法一樣高,是告訴他要注意這個研究的道理哦,佛法。你真正睡眠完全睡著了,譬如你睡六個鐘頭、七個鐘頭,不到半個鐘頭,所有每一個夢,最長的夢,夢了幾十年的事,夢了幾十年,這種夢,覺到自己怎麼……,夢到自己怎麼投胎怎麼死,幾十年的故事夢,所有的夢,不會超出五秒鐘,所以夢裏的時間,睡裏的時間,你看我們睡六個鐘頭,睡了以後,一下醒來,啊!六個鐘頭,你白天呢,三個鐘頭,等人的話,你覺得等了一萬年,這個時間同心理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時間,所以我們地球上,月亮上一天一夜這個月球上,佛早就說過,現在到了月球太空,科學到了那裏證明了,月亮上的一晝夜就是我們地球上一個月,半個月是白天,半個月是黑夜,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他怎麼知道,現在科學到那裏知道了,他說,太陽的一晝夜,太陽這個上面一天一夜,就是我們人世間一年,所以時間都是相對的,超過太陽系統,色界天的一晝夜我們是一千年了,時間是相對的,生命也是跟時間睡眠通……這是科學,所以我們睡眠的時候,真正的睡眠這個叫無心位,凡夫的。第二是悶絕位,昏過去了,或者這個……腦震盪昏過去了,或者是發高燒,昏過去了,或者是在醫院裏上了麻醉藥真正麻醉過去了,那個是悶絕位,那個叫無心,凡夫境界。其實麻醉的醫師上的好的麻醉藥,不一定完全給你昏過去,不過是,把你引導進入做夢的境界裏,夢是個什麼道理,我們等一下再研究,那個叫悶絕位,這個時候當然無心,兩種了。他說有六種,還有呢,無想定,你真得了無想定的境界,思想完全關閉停止了,無心。還有無想生,無想天,天人的境界,那比我們高了,無想。還有大阿羅漢,你修道得到了羅漢果位,證得了滅盡定的果,滅盡位。還有及無餘依涅槃界位,阿羅漢得了滅盡定,對不起,四大阿羅漢在佛說的還是外道,心外求法,本身還沒有明心見性,你到了聲聞地的無餘依涅槃,還沒有成佛哦,還是半外道,這六個都是無心位,如是六位,名無心地。你看看,真達到無心談何容易,所以說,禪宗一位祖師,蒼雪大師有一首詩很好,南台靜坐一爐香,不是南臺灣,這個南台是南嶽衡山在湖南那個地方,他住在那裏,廟子。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竟日一天到晚,竟日,凝,兩點水,一個懷疑的疑,就是定的境界,凝然,對了,腦子要靈光,竟日凝然萬慮忘,萬慮,什麼思想都忘掉了,空掉了,萬慮忘,這個“忘”字有個心字,是這個字有個心,加個心字,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息心除妄想,修的無想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只因為,什麼都知道,空的境界,什麼都不想,不是故意造一個無想定的境界,你看文學境界的禪,禪的文學境界,你拿這一首詩,同有心,無心地,對照研究一下,你就懂了。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此心如明鏡一樣,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此心如明鏡一樣的,物來則應,過去不留,這個境界。現在我們吃了點心以後,給你點了一個心,點了兩種心,剛才一樣,一個包子,一杯什麼奶茶,一個有心地,量個無心地,先要認清楚了,你說我打起坐來,什麼叫八定,你看有些人,認為這樣入定了,這上睡眠定,昏沉,什麼定,還有些人真的入定是,這裏口水滑下來,甘露水,昏沉定,都是睡眠位,真的“定”,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氣脈一定打通了的。
現在有同學問問題,提出來,關於出入息的問題,不認為安那般那,這個呼吸,用這個修法,一出一入,很簡單,實在太難瞭解了,所以我今天碰到一位,老同學,才菩薩,平常認為自己很有心得的,我這次我說,真的,出入息,你搞清楚了嗎,在他心裏想,老師問到他,沒有辦法,在他心裏想,這個老頭子,我當然很清楚,不過呢,在我看來,你這個小孩子當然不清楚,所以兩個不同的“當然”。關於出入息,昨天講到了,這位同學提的問題,不能說他不對,真難懂啊,你們困在六妙門的方法裏頭,我再提一道,六個步驟,六妙門,數息、隨息、止息、上面三個,後面三個還不管,暫時不動,觀,止與觀本來是中心,還、淨,我們就來講止觀吧,剛才把《瑜伽師地論》擺一下,因為這個同學提到這裏,觸動我現在告訴你們,一切佛法的修持,由凡夫到成佛之路,修持的路線只有一條,等於《楞嚴經》佛說的,佛告訴阿難兩句話,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只有一條路,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加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角,上下之方位,十方婆伽梵,婆伽梵,是佛的別名,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一條路成佛,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楞嚴經》佛說的話,楞嚴經我們大概或者下午明天會討論到,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所有的佛法用功的方法歸納起來,只有一條路,止觀。怎麼“止”,怎麼起“觀”,止是修定的功夫,觀是修慧的功夫,定跟慧雙修,最後才能夠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止,梵文叫做“奢摩他”,唐代翻音,你看解釋“奢摩他”,你不要聽那個翻譯的那個音韻騙了,就是“三摩地”,我們現在看來“奢摩”,這兩個字讀“奢摩”啊,那個是“三摩”,那個唐代一百多年前那個音韻,我們世界上人的言語,三十年口音就變了都變了,那個時候,早一點是“三摩”,後來又加上閩南話,又加上北方話了,奢摩,奢摩、三摩,差不多都“亂摩”,就這麼一回事,叫“三摩地”。觀,毗婆舍那,梵文叫“毗婆舍那”,就是“觀”,只有止觀兩路,所以修“六妙門”,教你……,我們為什麼要“止”呢,這個心,這個思想,這個生理啊,心理、生理像一條流水,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的詩,奔流到海不復回,像長江大河一樣,我們身心永遠在滾動,譬如我們生理上,心臟的血在流動,我們一天周流全身那個血流動著,血液的流動那個行程,十萬八千里,把它連起來,我們的呼吸往來多少,我們心理思想狀態,所以不能得定,所謂得定要身心兩個靜止下來才能定,所以要把這個流動的怎麼止住,你看那個水流,把它止,要清淨下來,寧定了,那個才叫止,寧定了以後,這個水把它停留不動了,寧靜了,然後這個水慢慢寧靜,裏頭的塵渣子灰塵都下去了,下去了,我們一眼這個水,碧清的,清到極點,一眼就看到底,這個才是“止”的境界,一眼看到底了以後,所以水寧靜到這個程度,一點灰塵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叫“觀”的境界,止觀,這樣比方形容理解了嗎?你不理解,不是你的錯耶,是我講的不對耶,因為你們太高明,我嘴巴笨,講得不對,所以不理解,要重新修正我自己,有沒有理解啊?好像懂一點吧,我覺得好像懂一點,因為我覺得懂你一點,不是你懂我一點。所謂止,到極點,所謂止水澄波,形容像一杯,一潭清水,慢慢寧靜了,泥巴下去了,塵渣子下去,研製成功綠天清,下面像我們老朋友講在河邊喜歡釣魚的,這個溪水清的遊魚可數啊,那一條小魚過來都清清楚楚,這個就是觀,止與觀,心境要養成這個樣子,那還得了啊,那就不得了,不得了了以後怎麼樣,就了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了以後,怎麼,管他得啊了啊,了啊得的,隨便了,等於我常說的,
我們這個清朝的這位大師大文人紀曉嵐,那個乾隆的大秘書,乾隆的學問好得很,他又很愛風趣,愛說笑話,他的學生都是狀元、進士了,有兩個老學生寫文章給他看,進士拿去請紀老師看一看文章好不好,紀曉嵐看完文章以後,在學生卷後面批了,放狗屁,這個進士,拿到紀老師一批這篇文章,放狗屁,這一棒打得頭大了,不好意思去問紀曉嵐,就找另外一個同學,你去問問,我的文章大家都講不錯啊,他還批三個字,放狗屁,另外一個同學,就跑來問紀曉嵐了,老師啊,某某人文章您看了。看了,我給他批了,老師啊,您給他批的放狗屁。對啊。什麼意思啊。很好啊。放狗屁,很好,當然第一等。他說這怎麼搞的。第二等是,狗放屁了。第三等是,放屁狗,那就糟了。所以我們,你能瞭解了這個道理,就在你懂這個理路進去止觀,我們為了,止,止水澄波這個境界,心境,是利用什麼最好的方法,利用出入這個氣。我們生命從媽媽肚子下來以後,臍帶一斷,就靠鼻子呼吸,鼻子呼吸補充生命的功能,並不是說我鼻子把空氣抽進來我才活著,沒有空氣就死了,不是哦,這個生物界的空氣鼻子進來,又呼出去,其實我們十萬八千個每一個毛孔,也是這樣在呼吸,你不覺得,我們只是在這兩個煙囪裏頭,覺得吸呀,呼呀,進來出去,你才錯了,這個進來的是碳氣,氧氣的交換,換氣是引發了我們自己生命功能,身體內部的那個元氣,道家叫先天一?,真元之氣,有道理。息,是那個不靠這個呼吸關係的那個真元一息,這個是科學的,怎麼叫做科學啊?我們有這些大醫師都在這兒。
?你們有沒有觀察一個人的睡覺,我告訴你們,找機會,你去仔細去觀察,仔細用儀器去聽,尤其是嬰兒,你看嬰兒睡覺,不用鼻子呼吸的哦,他的呼吸,很健康的嬰兒,很寧靜,這個氣進來,是我們普通修道講丹田呼吸,一直到肚子這裏輕輕動一下,這個鼻子不像我們大了沒有用,靠鼻子兩個煙囪,他一個進來,整個的身體動一下,很規律的,但是你看那個嬰兒,或者我們大人一樣,這樣一呼一吸,差不多了,停了一下,那個時候是息,真睡著了,生命的功能就在那個裏頭起作用,停一下,又動了,我們假使看自己,當然你們沒有辦法看自己,一個睡覺,你站在旁邊看他很健康的呼吸,呼吸到差不多,忽然一?那之間他也不呼,不吸了,過不了多久,又來了,在他那個不呼不吸的自然的停留的那個境界,那個叫息,這個息認到了。所以我們的出氣叫做“安那”,進來叫做“般那”,安那般那在出息入息之間那個息,那麼沒有辦法,古代的人祖師們,帶領我們這些笨腦筋,進入那個息的境界,他只好叫你先把心理配合這個氣,數息,每進一次,出一次,心理頭記住一下,一次了,進來又出去,兩次了,能夠知道一次、兩次那是心的作用哦,當然也是腦的作用了,呼吸一進一出是生理的作用,與空氣的相應,這個一進一出,這個叫“數”,你不要死死板板的一個豆腐腦筋,豆腐腦筋好聽,有豆腐腦筋已經了不起,你不要水泥的腦筋那麼死嘛,要活一點嘛,數了,第二步是隨息,跟到息,換句話說,你覺得心寧靜了你數它個屁,你就看住這個息就對了嘛,一呼一吸,隨了嘛,隨了以後,你就不管了,你更聰明一點,一上來就,一止,就定住這裏,來也好,入息不住陰界,出息不隨萬緣。你就止了嘛,止了以後,你觀什麼?就觀心理的狀態,剛才上《瑜伽師地論》就告訴你心理的狀態的觀察清楚了嘛,觀到最後,身心都回轉了,還到淨土境界,既無煩惱也無悲喜,清清淨淨,這不是六妙門完了嘛,按呢講啦(這樣講),聽有沒(閩南話),學了兩句閩南話在這裏吹牛表演,這樣講的,聽懂了吧,聽懂了,聽懂了恭喜,你們明天就證得涅槃成佛了,這個問題答覆了。有心地到無心地,我們研究了,
現在我們要找一下了,還是《瑜伽師地論》,三摩呬哆地,這是怎麼樣是得定的境界,現在告訴我們,剛才講到“安那般那”修止觀就得定嘛,怎麼得定,那麼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怎麼講法,本地分中注意這個邏輯啊,首先還是告訴你,現在還講本地,心性的本來面目,那個原根根的地方,三摩呬哆地,三摩地的在靜修的境界,第六部份的,第六個單位的,第一個部份的叫第六之一,你看,真正的學佛的像玄奘法師的翻譯,那個頭腦之邏輯啊,邏輯得不得了,分類,這是精神文明的科學,分類之清楚,使你……。他文字怎麼翻的呢,已說有尋有伺等三,交代了,上面已經講過了,心理狀態在尋找,在尋求在伺,在等待,這個呢,有尋有伺,我們又……,這個想起,當年幾十年前那個講文學家的,王國維,研究了佛懂了一點佛學以後,提出了文學裏頭的境界的兩個字,因為那個時候啊,人一接觸到佛學,每個都很高明了,像魯迅啊,這一般人,都是研究佛學,魯迅還出錢自己印佛經,很多哦,凡是革命前輩都接觸過佛學的,因為你們不曉得去研究,不懂,講到王國維所提的境界,就是有尋有伺這個境界,他說提了辛稼軒的一首詞,全詞不講了,全詞很長,他說那個就是境界的道理,眾裏尋他千百度,這全詞你們去找,一下子……,眾裏尋他千百度,驀回首,那人……,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過去的詩、詞是要唱的,要真的音樂天才唱得好,配上很好的詞譜,是美得很,不像現在卡拉OK亂蹦、亂跳、亂舞,越扭得大,扭得凶,跳得高,越發狂,越是高明,古代不同。這一首詞,辛稼軒的好詞,上面,當然還有,是講男女關係啊,還是朋友關係,搞不清的,反正什麼叫境界?什麼叫……你們注意哦,世界上什麼叫最美的東西,永遠想像永遠達不到目的,永遠看不見、摸不著,那個就是最美,真給你達到目的了,屬於你的又看見,又摸著,是最討厭了,所以美就是美在這裏,他這一首詞的美就在這裏,這個人穿的是黃衣服,上面……,不要管原詞不講了,眾裏尋他千百度,白天也在找他,夜裏也在找他,做夢也在找他,到處找,找不到,忽然有一天晚上,那個地方夜裏差不多十一、二點鐘了,那個燈亮得很,夜靜人深或者是在鬧市中,驀回首,不是有意的,無意的,這個頭一歪,他就在那裏,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妙就妙在這裏,燈火有,亮的,亮嗎,不太亮,不太亮嗎,看得見,看得見,看不清楚,越看不清楚,越漂亮啦,看清楚了,狗屁,所以愛情,什麼……,愈不懂,愈誤會,愈漂亮,愈想不到的愈美,肚子餓了一樣,愈沒有吃到的,那個味道啊,越想,口水越流,給你吃飽以後,要不要,不要了,這個討厭死了,撐的要死,有什麼好吃,就這樣啊,人生就是這樣。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就在那裏,原來冤枉呀,找了多少年找不到,有尋有伺,我們用功天天要打坐修定,要修到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光來接引,阿彌陀佛天天放光接引你,就是你看不見,一點辦法都沒有,都在有尋有伺,他說前面已經講過,有尋有伺等三部分都告訴你們了,
現在告訴你,雲何,怎麼樣說,三摩呬哆地,得三摩地境界,嗢柁南曰,這個嗢柁南怎麼用這三個字,梵文的翻譯,這玄奘法師真囉嗦,你老人家就翻成那個中文就好了嘛,因為他翻譯太忠實了,他覺得中文這個字,詩曰,詩嘛,不對,詞嘛,又不是詞,那麼過去別的經典翻成頌、偈,偈頌兩個字,他呢,認為偈頌也不夠準確,所以翻譯三個原則,信,要真正的信實,規規矩矩,一句話,一個音都不能變叫信。達,要使你明白通達。還要雅,很有文學藝術的價值。可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這些文章,信是絕對做到,達嘛,打八十分,雅嘛,對不起,我只給他七十五分,他不像鳩摩羅什法師翻的《大智度論》、《金剛經》,每一個,《心經》你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美到極點,也是信達雅,玄奘法師的使你看得非常吃力,就在這裏,嗢柁南,講什麼,他把它綜合起來,歸納為,總標與安立,作意相差別,攝諸經宗要,最後眾雜義,四句話歸納,嗢柁南就是歸納,歸納了,他說一個總綱,總標與安立,怎麼樣叫得定的三昧的境界,作意,我們用意識造成把生理心理,造成達到這個境界,作意的相,它的現象,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不同,我這個內容下面要講彌勒菩薩,是包括了“攝諸經”一切,佛說經典的每一個重點要點都把它歸納攏來了,同時最後包括了眾雜義,外道雜家的各種道理統統把它歸納起來,告訴你們,就是這樣四句話,把所有的複雜的問題歸納,先是總綱告訴你,下面就分析了,若略說三摩呬哆地,如果我們簡單的介紹,什麼叫三昧境界呢得定,當知由總標故,安立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他就又告訴我們又講一道,有總綱的,有安立,怎麼樣把它分立安排在那裏,作意,怎麼樣意識形態中間的差別,相差別,相是現象,每一個定的境界現象都告訴你,他說,已經大概略攝諸經宗要等等,都在內了,他又一條一條分析來,雲何總標呢,拿現在白話說,怎麼樣說,你那個總標,總綱呢,謂,就是講,此中略有四種,注意哦,所謂修三摩地,修止觀定,一者靜慮,靜慮玄奘法師翻譯,過去叫做“禪”,你們要禪宗的禪,禪定就是靜慮,我已經介紹過禪定是梵文的禪,包括中國《大學》、《中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中國跟印度文化兩個合起來叫做禪定,古代翻譯,玄奘法師認為古人的翻譯“禪定”呢,好像還差了一點點,他的意思,到了印度留學二十年再回來把佛經重翻了,他不用禪定,靜慮,靜跟慮了還不是出在印度跟中國《大學》上,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不是一樣,奇怪,不管了,奇怪也不古怪了。第一,三昧包括了靜慮、禪定,第二個意義包括了解脫,解脫兩個字,佛法真高明,我們人生最難是解脫,譬如我們身體跟精神思想,兩個分不開,你沒有本事分開,譬如我們這些老兄弟們老哥子們,思想很高,胸襟很大,解脫不了太太、孩子,心裏放不下來,解不開,脫不了,我們幾十年的革命用解放,你要曉得,高明的人,他把解脫這個字換了一個字叫解放,就是這樣來的啊,你們也不懂得,共產黨什麼黨,他的祖師爺什麼,都是學佛來的,你現在根根才找到了,所以解脫,解放用得多高明,怎麼解開,綁著的解開,脫開了,後來給他們用成解放開了,還差一點點,真正的還是解脫,學佛就是學解脫,我們普通講話呢,把解脫兩個字變成普通用詞,這個人非常瀟灑,非常灑脫,灑脫是灑得開,脫得開,人生最難是解脫,你看我們那些老朋友們,我說我到廈門來,打個電話,老哥啊,要不要大家來玩一下,他就非來不可,因為跟我倆有感情,感情上解脫不了,他那個一解脫,你去你的廈門,我在我的北京,管你的幹嘛,那就解脫了,人生最難是解脫,你們好像出家,住了廟子就是為了解脫,解脫得了嗎?解脫了那個圈子又跑到這個圈子來了,人生解脫難。靜慮,是一個境界,解脫,還有第三,翻過來,等持,兩樣平等的兩個輪子走路“等持”,平等的保持,定跟慧,如果得定呢,像流水一樣,止水停在那裏,這個死定了,沒有慧,如果有慧呢,心就散亂,智慧在散亂當中,又有定,又有慧,又有慧,又有定,所以又止有觀,又觀有止,這個叫做等持,第四呢,叫做等至,等持和等至有差別的,等持在修持的用功夫的境界,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禪宗,什麼宗,你學你的祖宗都可以,它下面有個歸納,四種定境,四禪八定境界來了。

http://file.buda.idv.tw...qr2_10.rm   166541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7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9 16:49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南禪七日》12胡床與羅什法師
等至是到達了那個定慧的境界,這個嚴重的來了,你們所有學佛的,管你學密宗、禪宗什麼宗,你學你的祖宗都可以,它下面有個歸納,四種定境,四禪八定境界來了。所謂靜慮者講禪定呢,有四種,古代的翻譯,你們寫一下,四禪八定,你們都知道的,不過正式在玄奘法師《瑜伽師地論》,尤其修“安那般那”,你配合,原有的老修行們同新修行,新修持的人在這個地方下午起真正要留意了,要靜下來,好好用心呢,或者有一點幫忙,不要認為你那一點禪,人家問我是不是學禪宗。我說,對啊。真的啊,你是禪宗大師。我說,不錯啊。我是那個“饞”,這個饞,嘴饞的“饞”,看到什麼都要吃這個饞。大師啊,愛吃嘛。真的禪,你要注意四禪八定,非要作到不可,談禪說道,那是狂禪。在《楞嚴經》上有個名稱叫“幹慧”,天干的幹,沒有水,幹幹的智慧,為什麼叫幹慧呢?沒有“定”水來潤它,這個種子不能發芽,就是幹慧,不是“乾”慧,一顆種子一樣,下在土地裏頭,沒有水沒有雨水幹的,這個種子永遠起不了作用叫幹慧,
所以必須要功夫做到,你的佛學好,禪的文學好,你沒有真正的修持都是幹慧,在禪宗也叫狂慧,亂跑的,你必須要功夫實證到,功夫就是定水,你智慧的種子碰到功夫證得,那才是真正佛法,那功夫的證得就是四禪八定,像你們佛學院講了又講,四禪八定,真正哪一個,把理解……把四禪八定的概念理解,完全搞清楚,然後有一點點功夫做到,我常常說,這個時代,你還不要說初果、四果大阿羅漢,有一個人能夠初禪達到了,得到一個初果羅漢就不得了,當然,要成佛也容易哦,不過我那麼講,講得嚴肅一點,使你們覺得不要太容易,像我今天,亂七八糟,這幾天告訴你們,你們也要注意古人兩句話,“莫將容易得”,你不要看到我什麼都給你們,剝的乾乾淨淨都裸體,剝了給你們看剝了以後,還要它肥皂刷一下,還要刮皮,剝得乾乾淨淨給你們弄清楚,“莫將容易得,反做等閒看”。不要當成隨隨便便,應該有非常珍貴、稀奇、難得之想,你或者得到作用,所以儒家叫我們,孔子叫我們“敬”,“恭敬”的“敬”,大家看了儒家的“敬”,看到人就拿起來拜一拜,敬個禮那個是外相,敬者,就是恭敬自己,尊重自己,莫將容易得,反做等閒看。那就是不敬,要自己敬,恭敬人家你以為別人還得到什麼好處,實際上是敬重了你自己,自己得到好處。那麼我們今天下午開始,把四禪八定作功夫這個道理的原理,配合現代的觀念,或者是科學的方法,應該好好地研究了。佛法經常有一句話,要定,修定與修慧,定是屬於修福德資糧的一個重要的法門,可是我們對這個名詞要搞清楚,還不是福報,是福德。所以當時佛法翻成中國文字、中國文化,每一個字的翻譯不像現代人這樣麻胡,
我們曉得鳩摩羅什法師是印度人,他到中國來要把佛經翻過來太難了,他到中國來,先學了……很快的時間,他的聰明智慧特別,學會了中文,他發現我們中國文字,世界上真難的文字,沒有拼音的、沒有字母,他一個外國人,要把中文、外文翻成中文,尤其是佛法,他先創立了注音字母,用華嚴字母翻過來,把它建立了,所以我們真正今天用的國語的注音字母,用到現在所用的羅馬拼音,等等這些方法,根源從他開始的,所以他那個時候建立了拼音的方法,把中國字,可以用音韻拼攏來,你不認識這個字怎麼讀法就懂得,因此這種方法留下來,我們翻開舊的字典來看,譬如清朝,康?時代作的康熙字典,每個字的下面他注的那兩個字的反切,其實兩個字的意思,“切”字就是拼音,“反”就是相反的拼攏來,就是拼音的意思,所以我們在舊字典上看某某字,什麼事情的“反”那兩個字的反,譬如它舉個字“窟窿”,反,假使兩個字音是“窟窿”窟窿咚,一定是這個字讀“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叫做反切,“反”原來叫做“反”,後來隋煬帝把它改了,不用反,用切字,隋煬帝最怕天下人對他造反,所以他反字不用,可是我們唐朝以後,留下來兩個字都用,那個字,那兩個字的反切。這個鳩摩羅什法師,所以這個他創立了這個翻譯,再改翻這個文字,當然他是最了不起的人,我們後世今天能夠看到所有的佛經,譬如大家習慣念的金剛經這些經典,比較文字通的維摩經,很美的,都是他翻的,可以說他一個人來了以後,影響了中國文化一兩千年,而歷史,人類歷史不要說,中國歷史最有名的,為了一個智慧學問好的人,一個國家出二十萬大軍打一個國家,消滅了一個國家,他的要求是什麼,就是請一個有學問、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就是請鳩摩羅什過來,因為他當時過來,還停留在西北邊境,那個時候我們這個國家南北朝的時候很亂,地方各路的諸侯,就是各路的領袖們,紛紛割據,各人都是自己稱王,大概他們……。
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所以我們一提到他都很感謝他,可是他的人很奇怪的,他的歷史同龍樹菩薩一樣更奇怪,他媽媽是個宰相的千金小姐在印度,不是宰相千金小姐是一個公主,他的父親呢,是印度另外一個國家的宰相,他做了宰相以後,想想沒有意思,向皇帝要求不做了,出家當和尚去修道,修道修得好好的,修道出了家,同你們諸位一樣,不像有個妙老,當時他沒有碰到妙老,出家印度的規矩,沒有廟子不像南普陀,到處……,出家就是叫化子一樣到處化緣,所謂化緣那是好聽,就是到處討飯吃,要飯,他一個宰相之尊下來以後出家,到處托缽沿門托缽要飯,他離開了自己的國境,因為在自己國家討飯方便,大家曉得他是宰相出家的,這個不好,他另外向北走,到另外一個國家去,丟掉他的身份。他長得很漂亮,和尚長得漂亮很危險的,結果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公主看到了,那麼漂亮的和尚,這個就告訴他的哥哥,是皇帝,我非嫁給他不可,皇帝說,人家是出家人,你不要亂講,你要逼我嫁,我要嫁,就是愛他,結果皇帝就把他找來,拜託你,還俗,我的妹妹要嫁給你。他說,不行啊,這個我是出家人。我知道你的歷史情報都有了,你是那邊國家的宰相,現在我的這個妹妹看上你了,這個時候大概……,公安、員警、特務啊都把他包圍了,你也跑不掉了,要討也討,不討也討,就是要討了,他逼得沒有辦法就結婚了,結婚了以後,這個公主就懷孕了,一懷孕了以後就變了,這個公主智慧特別高,對於言語的天才,外文自然都會了,奇怪有了這個孩子以後,生了,生下來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相貌特別,那麼當時有些印度跟我們中國一樣,跑江湖的,特異功能的多得很,有看相算命的,一看到這個孩子,不得了這個孩子,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與人不同,所謂三十二相,統一全世界的帝王,如果不做皇帝,做轉輪聖王,我們學佛的人注意,以為出了家,不關心國家天下政治,佛再三推崇轉輪聖王,治世把天下社會治安定了的真的帝王,領導人,同佛的功德是一樣,所以轉輪聖王有四種,統治全世界的轉輪聖王只有上古有叫金輪聖王,分,金、銀、銅、鐵四種轉輪王,轉輪這個意思就把一個歷史、一個時代扭過來,叫做轉輪聖王,轉輪聖王要具備七寶,七種寶貝,七寶裏頭第一個是太太寶,所以太太是活寶,你們諸位有家室的太太,要女寶,要賢德的女人,幫助丈夫的,第一寶就是女寶。第二是藏寶,藏寶就是財政部長,管經濟、財經的,就是我們現在要財經的發展,能夠理財的,管錢的,調度經濟最重要,藏寶。還有嘛,要大元帥,軍事會打仗的,除了這三位以外,其他的都是太空船、這個火箭、核子炮等等,要這樣的七寶。所以你看這個世界安定從古到今,有個好的女性輔助,多重要,女寶,藏寶,藏,就是管財經的,所以轉輪聖王造成了一個歷史時代的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自由安定的,安居樂業的這個世界,他這個治世的帝王的功德同佛是一樣的,不過釋迦牟尼佛不幹這個事出家了。現在鳩摩羅什生下來,這個相士一看不得了,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種相好,比佛差了一點,不過如果他要做幹政治做皇帝的話,他也是造成一個一個方面一個國家的太平,但是看來他不幹,看這個孩子的相,出家了,等於第二個釋迦牟尼佛,可是呢,很難,這個人,要出家也難,有桃花劫,有女離子愛他的太多了,三十二歲以前不犯戒,不破女色的戒,他會成第二個佛,這一關過不去呢,就不能成第二個釋迦牟尼佛一樣,但是他會影響人類文化,一個大時代,也等於佛的功德 ,這麼一個孩子就是鳩摩羅什,爸爸是宰相,又是和尚還俗,他的歷史特別,媽媽是公主,然後,差不多幾歲,五、六歲的時候,對不起,這位媽媽這位公主要出家了,要去到萬石蓮寺,要去當尼姑去了,這個給丈夫來商量,丈夫說不行,我好好的當和尚你偏要把我弄得還俗,結婚,現在結了婚有孩子你要去出家,不幹。這媽媽說,你不幹,對不起我幹了,不聽這一套,出家了,就是勉強去出家的,這一下那位丈夫沒有再出家了,下文沒有看見。她就出家了,帶著鳩摩羅什,把他頭也剃光了,做個小和尚帶在身邊,到底是母性的愛,母親的愛,帶在身邊,出了家,一樣,公主也好,不公主也好,也到處要飯,沿門托缽化緣,他帶到這個孩子,所謂缽就是飯碗,很大的,有大缽,什麼這個印度的規矩,飯、米、菜、紅包拿來,都放在這個裏頭,端著這個碗就叫做缽,缽就是飯碗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名稱兩樣,他媽媽自己出去化緣,帶著鳩摩羅什孩子,印度的規矩,然後把這個缽就放在孩子頭上,印度人不像我們這樣背包,什麼你到雲南一帶看看,貴州很多,不是挑在肩膀上都拿這個頭頂著,他就把缽放在這個兒子頭上,跟著一路走,你看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夫蠻好從小練好,這個頭一放上缽,將來打坐起來從小頭就很正了,大家頭上要擺一個東西,這個孩子一路跟著媽媽,這個媽媽發現不對,在國內帶孩子化緣出家太容易了,大家一看公主來了,公主師父來了,大家都出來供養,這個不好,佔便宜,他就帶著鳩摩羅什法師慢慢走,一路下來,就向北方走了,離開自己的國家,使人家不認得他是公主,所以到了新疆這一帶,所謂到過天山上,天山有個羅漢得道的人,一看他,這個比丘尼帶一個小和尚來,這個得道的羅漢就合掌,太恭敬他,這個孩子不得了,講法同那看相講的一樣,三十二歲不破戒,第二個佛,這一代的第二個教主,不過了這一關嘛,名流萬古,影響後代人太大,所以他在當時新疆這一帶,過了甘肅到西北這一帶,分了好幾個小國家,他媽媽帶到就在這邊,他媽媽沒有帶他到中國來,有一天,七、八歲的時候,鳩摩羅什法師跟著媽媽化緣,頭上頂著缽,他突然一想,我個子那麼小,媽媽把那麼重的一個缽放在我頭上,怎麼走路那麼輕鬆、那麼自在,他想說那麼重,這一想不得了,碰,重起來了,頭一搖缽掉下來,東西都倒了。媽媽問他,你怎麼搞的,你本來都好好的,突然今天怎麼搞的。他說媽媽啊,心動了。怎麼心動了,他說原來啊,頭上你那麼重放在我上面我沒有心,我也沒想,所以沒有關係,今天我一想,我那麼小,怎麼頭頂,頂那麼一個重都沒有事走得很輕鬆,完了,心一動了。七、八歲哦。所以心的力量有這樣大,這是鳩摩羅什法師少年的故事,後來他當然跟著媽媽,當年的教育,尤其是印度,東方的文化,印度的,統統在佛的這個聲光教育之下,所以稱之佛教,這個教呢,不是今天的廟子宗教的教了,是佛的教化,教育系統之下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同孔子一樣,並不想當現在給人家捧得當教主,那他才不幹呢,當皇帝味道比這個好啊,為什麼捧成教主,那是後來弟子們把他捧出來的,他才不幹。所以他一、二十歲,學問修持到了很高境界,言語,各種言語也懂了很多了,跟著媽媽到處在國際上跑,當時的國際不像今天的世界,當時什麼美國、英國,英國還在“陰”的地方呢,美國連美都看不到,都是荒涼的,文化在東方中國印度這一帶,埃及這一帶,人類文明最頂盛的時候。所以他到二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就跟這些每個西北邊境這些國家,每個帝王都捧他的,鳩摩羅什法師。我們中國呢,這個時候就是四分五裂,在西北的稱王的是秦王,不是秦始皇,他用到秦始皇那個“秦”,秦就是“支那”,外國人叫慣了支那、支那,現在變成支那這是中國話,跟閩南話“ㄘㄚ ㄋㄚ\”,就是小偷了,差不多了,那個又不對了。秦王叫苻堅,苻堅就曉得鳩摩羅什法師,學問道德修養聲望太大了,在西北另外一個國家,派呂光帶二十萬大軍到西北部去你給我……,他的任務,二十萬部隊,拿現在講,帶好大一個部隊去,海、陸、空都派上了,由你指揮,到西北的任務,請一個有學問的這位和尚鳩摩羅什來,所以呂光一路帶兵就到那邊,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在西北被另外一個國家的國一不肯放,呂光說你不放人,消滅了這個國家,可是呂光請到了鳩摩羅什法師,用武力消滅,你看歷史上為了請一個法師,所謂法師一個大學者大修養的人,二十萬大軍消滅了一個國家,這個人類歷史上沒有第二件事,你看多麼尊重知識,多麼尊重文化,一個事,看到這個歷史非常有趣的時代,是真很了不起的時代,可是他請到了鳩摩羅什,呂光呢,不回來了,為什麼,苻堅已經亡掉了,後秦姚興當皇帝了,西北,不是苻堅了,姚興,苻堅稱前秦,這個姚興當皇帝稱歷史上後秦,這兩個前後秦,同秦始皇那秦呢,秦始皇我們如果要把他分別起來,那是老祖宗的秦了,這個距離又太遠。姚興的時候,因為苻堅亡了,呂光就不回來了,自己在西涼就是涼州,甘肅一帶自己稱王了,把鳩摩羅什法師就軟禁在那裏不准出國了,他不過不像苻堅那麼尊重他,可是對他也不錯,不過他被軟禁在那裏,這個時候也不過二、三十左右,等到後秦的姚興起來,又把這個呂光的西涼消滅了,才把鳩摩羅什法師請到我們西安長安來,開翻譯院,翻譯佛經,姚興對他是非常恭敬,這個都比玄奘法師時代早,所以我們所有看到的佛經,金剛經、維摩經、翻得很美、很漂亮,他來了以後,就開始組織翻譯院,那個時代一直到唐宋之間,我們中國這四、五百年的對文化的交流,是佛學哲學的這些問題是最高的,現在是科學,歷史時代轉變的不同,你要曉得他的翻譯的文字翻譯佛經,開始就組織了一個政府一個國家的力量,把天下的才子,出家、在家的都集中了,所以當時有名的道安法師,道安下面四個弟子,僧肇、僧叡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人,那個時候是第一流人出家,這是新的一種學問修養,所以人才很多,可是在翻譯佛經,有時候,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組織是科學的,民主的,後來玄奘法師也照這個辦法,他用原文嘰哩咕嚕念一句,然後這些懂外文的跟到翻成中文一句,當時也沒有黑板嘛,就寫出來,然後幾百人就開會,同意這樣翻嗎,這個外文跟中文,這個意義完全對了沒有,鳩摩羅什法師自己主持,他也把中國文字變成拼音,使大家懂,很多外國的也參加,為了一個字的商量準確的程度,為了一個字有時候幾百人討論了好幾天都決定不了,我們講了這些故事是告訴大家,年輕一輩子的法師們,在家居士們,求學問、讀書要有古人這一種精神,不是麻麻胡胡,大家認識幾個中國字,倒轉來,都會爬的,以為自己還是讀書人,知識份子,對不住,你差遠了,要這樣的,我們要懂自己的歷史懂自己的文明的重要。可是鳩摩羅什法師在這個時候呢,這個姚興這個皇帝,恭敬他的不得了,然後他也到中年了,皇帝做了怪想了,這位姚興,也是外國人,在中國做皇帝的,所謂胡人,我們文化裏頭凡是那些胡椒啦、胡琴啦,都是西域傳過來,都外國人、番茄啦,有個番字,有個胡字的都是外來文化過來的,現在嘛,加一個字,胡字、番字、洋字,這都是外來文化跟中國文化綜合起來的,這一個文化文明,這個所以我講到這裏又插過來了,吩咐你們出家同學們,又插了,插開了,我插過來,你們將來出去做師父的做法師,講戒律,講經給人家聽,譬如隨便一個居士皈依你做徒弟就要受戒,受這個八關齋的戒,受沙彌戒、八關齋戒,八關齋有一條,起碼的,皈依佛示以後,最後一條戒不算是很嚴重的戒,不坐高廣大床。一個受了佛的教育以後,這還沒有出家哦,還沒有正式當沙彌,先要學會這個規矩,不坐高廣大床,不坐,不坐在上面,這個大家都知道,你們知道,很多居士們,學佛學了這個,高,高的床不睡了,寬的床也不睡了,我說為什麼。我們受了戒的。我說,那一條戒?起碼的八關齋戒。那我說你平常。他說,我現在啊,自己弄了一片小小的木板放在地下睡覺。我說,這是佛的教育。對呀,不坐高廣大床。對我當年也聽過這些法師受戒的師父們都是那麼教。千錯萬錯,錯得一蹋糊塗的錯,就是文化不通,文字不通,我說你曉得什麼叫床?告訴你床嘛,睡覺的。我說錯了,(古代)椅子叫床。那有這個事。我說,你要曉得我們在唐朝以前,中國的文化,席地而坐,沒有床、沒有椅子的,你到日本現在看,日本的那個榻榻米,就是我們的文化,唐朝的,由上古到唐朝保留,這個在日本看到了,中國人這個椅子是開始那裏來的,外國傳過來的,原來不叫椅子叫胡床,所以出家的人坐椅子呢,原來叫做繩床,一條繩子編的,繩子編的,就是坐屁股的地方,現在等於籐椅一樣,用繩子編的叫繩床,那麼這個胡床,繩床就是椅子,開始來也不是這樣,這樣靠起來,這個樣子的,開始呢,尤其出家人,為了方便坐椅子,繩子編起來這樣折合攏來叫交椅,我們現在叫交椅,交通的交,椅子的椅,椅子就是椅靠,唐朝以後才慢慢我們用椅子了,用胡床習慣了就變成椅子,那麼我們這個唐以前我們民族文化席地而坐,就到日本去保留去了,我們大家通通坐椅子,所以,不坐高廣大床,高的椅子,位置高的,還要用一個踏凳上去腳還要踏腳的,高椅子,大椅子,給老年人,給祖宗、給祖父,皇帝、大官們坐在上面的,所以叫你學佛出家先學謙虛,不要每個地方自己冒充大了不起,坐在上面去,是這個意思,不坐高廣大床,先學會謙虛,不要學會傲慢,是這個樣子的。不坐,現在後世不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文化,就是一學了佛,大床高的、寬的都不能睡了,誰說的,這個叫青蛙跳井,是禪,什麼是青蛙跳井,撲通,不通,不懂,不懂嘛,所以你們以後,要做師父的,把戒律很多地方誤講錯講了,都要研究過,修證過,不是這麼一回事,不坐高廣大床。為什麼過午不食,過午不食是做功夫,有個道理的,都要慢慢弄通啊,這個插過來講完了,順便告訴你。所以你看到達賴坐床大典,西藏還是用胡人的文化,坐床大典,什麼叫“坐床大典”,你說班禪達賴真的爬到床上去坐,就是北方人坐炕坐在炕床,炕床也是胡人傳過來的,坐床大典,就是等於說,皇帝登位,就是登位,我們中文就叫做登位,所以叫坐床,是這個意思,所以不坐高廣大床,就是不把自己推到那個最上位,最高貴的位置上,學謙虛,這一段是插進來的話。剛才講到那裏怎麼爬到椅子上去,講到鳩摩羅什法師,他在那裏受姚興的尊敬,這位皇帝,對這位師父、法師尊敬得不得了,忽然發了一個奇怪的想,這要叫我們朱醫師研究他的頭腦了,等於現在人把愛因斯坦死了以後這個腦袋拿來研究,愛因斯坦怎麼那麼高智慧那麼聰明,這個腦神經一定有特別一條線,線路的。所以姚秦這位皇帝就跟鳩摩羅什法師商量,師父啊,你也到中年了,快到四十左右囉,那麼高的智慧,你是特別一個種,你死了以後怎麼辦,對不起我看你的種子要留下來,一定要他留種子下來,這個聰明種子“優生學”,一定要把後代聰明的要留下聰明啊,就派了自己的宮女十二個都給他做太太,要留種子,鳩摩羅什法師……我出家的人,不能幹。不行。這個時候還只三十二歲,非留種子不可,皇帝硬強迫派了十二個宮女把它包圍起來,做他的太太,就要留他聰明種子,這人類歷史上也是稀奇古怪一件大事,所以鳩摩羅什法師就沒辦法了,所以這一生不是現代佛,就被那個羅漢、看相的都看對了,就是那一關,他也不是自己要破戒,就過不了,所以鳩摩羅什,皇帝派了十二個宮女給他做太太服侍他,當然有夫婦的關係囉,跟他出家這些徒弟們大家也依樣畫葫蘆,照他那個樣子,也可以討太太,鳩摩羅什法師一看這個不得了,你們這些年輕出家的跟我這樣學啊,我又不是自己要的,沒有辦法,鳩摩羅什法師有一天在翻譯院把一些年輕出家的要討太太的和尚找來,他開了特別的聯歡會議招待,每個人前面擺個碗請大家吃面,然後大家很高興,結果拿出來每一個碗裏頭,都是縫衣服的針,吃面,大家吃啊,諸位請啦。這個怎麼吃啊,縫衣服的針到喉嚨穿到死的,他說你們不吃啊,好,我吃,他都吃掉了,所以有名的歷史故事叫羅什吞針,你看他是怎麼搞的,這個針啊他都吃下去,腸胃也沒有穿了,這是什麼特異功能,什麼功夫啊,有名的故事叫做羅什吞針。然後告訴大家他吃完了,你們都要討太太學我嗎,你一碗的這個面會吃得下去再來,第二步他下命令從此不准,大家就不敢了,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8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9 16:50 |
Joy-Ghost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5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七講
《南禪七日》13四禪與氣脈
佛法是不共法,修禪定打坐作功夫這是共法。共法,是什麼意思?共有的。譬如雙腿盤腿打坐作功夫等等,修定之學,甚至於四禪八定都是共法。怎麼共法?不只你出家人,佛教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會有這個本事,其他的外道任何宗教都有。譬如天主教,老的天主教講不講打坐呢?講打坐。天主教的打坐你們沒有看過,我當年在成都的時候,還有一個法國的神父,他打坐得非常好。他們打坐,是一個亭子,自己做的,員警站崗電話亭那個樣子,這些天主教的神父要修持進去打坐,身上掛一個念珠。天主教的念珠也可以說從印度文化這樣過來。穿個黑袍子坐進去,亭子一關就坐在那裏。我們叫閉關,把門關起來修行,天主教叫避靜。我常常笑他,你們,沒有辦法,給佛教,翻譯名詞都不對,避天了靜就進入鬧的地方,佛教的閉關是中國文化《易經》上來的,你們怕叫閉關,那有什麼關係呢,叫做避靜,避靜(指點寫黑板的同學),天主教叫避靜。避了靜就不對囉,就是要找鬧了,這個翻譯都是問題,
他們天主教在我們這有坐得很好的時候,有一個…這個法國神父就告訴我,他坐得好的時候,自己就覺到升天了,會離開坐位兩、三寸。我說,你有這個本事,坐得很好,其實是安那般那氣的作用,自己就離開坐位升起來。我說,那不能再升了,他說不能動念,一動念我現在,嗯,升起來,咚,屁股又坐在位子上了,動了心,就不行了。這是介紹前人經驗給你們聽。不動念呢,慢慢氣充滿,他自己又浮起來。所以講到定法是共法,譬如基督教、天主教跪下來的禱告,實際上,上帝、主啊、阿門,“阿門”,念,嗡?啊。實際上是這樣翻過去,跪下來,禱告禮拜,這些都是共法,等於我們中國的儒家的。
你看我們中國古代的帝王、聖賢坐在那裏,一定要端容正坐,這個也就是打坐的姿勢之一,你真這個樣子做到,一天不動,就算你有定力,行嗎,這也是一種打坐的方法。是中國儒家傳統從祖宗來,所以你看我們看祖宗上輩畫個容,那個時候沒有照像,靠畫畫,這樣坐著,後來我呀,我年輕好奇問過老一輩子,你畫了容沒有,叫畫“容”,容貌這個“容”,那個時候還沒有照像。畫過,他說我畫了,留給後人,畫容好苦啊。我說怎麼苦呢?頭髮梳好,衣服穿好,坐在那裏,一個畫家在畫面,下面,就是寫真,真的就是照你這樣畫。他說要好幾天哪,那個畫家叫你坐到不動,不要動,就不能動啊。頭也不敢歪,就給他畫,他畫到這一邊,叫你臉過去,不要動,你就要這樣看到,永遠不能動(頭部動作)。給他畫,這是“畫容”,我們在學藝術叫“寫真”,寫下來真實的樣子,以前叫“畫容”。我們到香港古董店看看,很多古董店,前一輩子人做大官的,那個尊容夫婦一對,都掛在人家那裏做古董賣,所以世界上什麼地位,什麼了不起,都是騙自己的,誰知道留下來那個給人家做畫畫,做生意在賣呢,有什麼意思。…有什麼意思。講這些道理,歸到打坐的範圍是共法。佛法的“不共法”在哪里,不是打坐功夫,打坐共法當然……
所以人家有許多人說,學佛的人,那個人有功夫,一聽外道,就罵人了。好像佛法,我的佛法是最高,當然我的頭也剃得最光,跟人家不同。我說你想想看,外道都會,你怎麼不會呢?既然你那麼高的人,外道都會的本事,你怎麼不會呢?應該會啊。成佛,佛能通一切法,佛能窮萬法之源,佛的他的智慧成就那麼大。通一切法,窮萬法源,根源都知道,外道會的,佛都會,就是你的佛法,我會的外道們做不到,這是佛法的偉大,就在這裏。那麼世界上的共法,定的境界大家會,你不會就不行囉,所以我們要把定的原理,告訴大家,自己修持之路,懂了這個原理慢慢去實踐。我們講修行,修行,換一句話來說,這個修持的原理懂了,自己去實踐,做到了,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修行是把這一套學理變成實踐之學問,這個就是修持之路。
我們現在講“禪定”,在佛學裏頭舊的翻譯,一個固定的名稱,叫四禪八定。四種禪配合下面四種定,叫四禪八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大家都知道吧,都知道,四禪。這個看起來四禪八定,都是佛法同外道的共法,共有法。初禪定,名稱,舊的翻譯,叫離生喜樂。二禪,叫定生喜樂。三禪叫離喜得樂。四禪舍念清淨。這四個禪定境界,也就是功夫境界,修佛法同外道共有的功夫境界。也就是學佛的,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觀也好,共同會到達,真正對了,幾乎有相同之處,到達這個層次,這個程度,這個層次。但是不管外道,佛法內道,不管是什麼,
好像今天的世界,今天社會。不管你西藏、東藏啊,隨便那裏,那一個人修持能夠達到初禪,離生喜樂的,因為我這個人啊,孤陋寡聞,沒有看見過。以我的標準,也是佛法的標準。初禪定,第一步這是共法哦。現在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講的更清楚一點,這一段,就是我們吃中飯以前講到,你們那一本《瑜伽師地論》,二百七十吧,是不是,三百七十,三百七十(問別人頁數)。現在他的翻譯,三百七十這一頁。靜慮者,他翻成靜慮就是禪定。謂四靜慮,四個階段。
一、初禪定,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就是離。古代的翻譯,鳩摩羅什法師那個時候的翻譯,離生喜樂。簡單明瞭,清清楚楚。玄奘法師的翻譯,也簡單明瞭,清清楚楚,又加了一點注解。初禪從離生,沒有用喜樂兩個字了,有尋有伺,初禪就是說你靜坐在那裏,還在尋找呢。有沒有達到定的境界,那麼有尋有伺這個尋找,我用現代話比方,等於你拿一個電線的插頭。插頭在哪里呀,試一試,不對,沒有插上……這裏,這裏(插插頭的動作)“有尋有伺”,咚,一下插上了,這個伺,有尋有伺。那麼從真實的翻譯,我們大家尤其青年同學們,你們讀佛學院都聽過了,離生喜樂,初禪都會講了。我們現在懇切的,真實的,很踏實的討論一下,不管你念佛也好,打坐也好,或有沒有打坐都沒有關係。你初步的修養,到達了離生喜樂的境界,有沒有?假使沒有,我們也學道學佛,或者進入佛門,換句話,你沒有得到佛法的享受耶。所以自己的,凡夫的思想、情緒,身心都改變不了,只要達到初禪的境界之一,身心,身體,整個的肉體,包括裏頭的氣脈,包括精神思想,乃至個性作風都會改變,自然會改變。初禪境界,你注意“離”,為什麼加一個離生喜樂?脫離原來舊有的習慣,同時由精神跟肉體的作用,慢慢修養到最高處,有脫離之感,有解脫之感。換句話說,精神、身體有昇華的境界,就昇華了。那麼有離,有脫離之感,而生出來什麼呢?喜樂。不要隨便看喜樂,你一看就懂了,多用腦筋想想。“喜”心理的狀況,心理每一天最苦的環境,最髒的地方,最不如意的事,嘿……自然會喜歡的,沒有事,彌勒菩薩這個相一樣,每天咧個嘴都在笑的。打你一個耳光,嘿……你手痛了沒有?對不起啊,不要把你手痛了。罵你一聲,也嘿嘿,對不起啊,對不起啊,不要生氣。就會這樣。這是比方,有脫離之感。生出來生理、心理,都在轉化。離生,喜,心境都在喜悅境界裏頭。“樂”,生理感覺的狀態。你看我們一個人,活著每一天,自己也很健康的人,你覺得自己有快樂嗎?不見得,不是裏頭難過,就是那裏眼睛不對,再不是牙齒痛,就是兩個腿盤久了,腿又麻,又酸。說打坐禪定很樂,盤腿我的媽媽,好苦哦,一點樂都沒有,離生喜樂,我只有今生受苦啊,也得也初禪的一部分了。兩個腿盤著,叫我坐在那裏半天不動,沒有得離生喜樂,得個現生受罪,對不對?這一定都得了的,就沒有達到初禪,有脫離之感。喜樂,樂的狀態,我告訴你,所以修密宗講氣脈通了,什麼道家叫奇經八脈通了,
真正氣脈通了,奇經八脈通了,為了什麼?為了達到初禪的離生喜樂的“樂”。“樂”是什麼,得一個非常快感的境界,這個快感的境界一來,什麼男人想女人,女人想男人,對不住,離。一點事都沒有,不相干,不需要了,因為他的本身發起的樂感,超越了這個,這個情形,所以彌勒菩薩後面還有瑜伽師叫菩薩內觸妙樂,你生命內部,觸到、碰到,插頭對了,發生一個奇妙的一種快感,超越了現實世界,現實生命,內觸妙樂,這叫離生“喜”,心理的狀況,“樂”,生理的狀況。那麼在這個過程裏頭,就是密宗,所以我們大家看到西藏密宗一個最了不起的,講氣脈啦,奇經八脈,中國的把這個身體,“奇經”你們都知道吧,都曉得吧?不要客氣,在這個地方也不要謙虛了,在別的地方不要傲慢了,奇經八脈,大家修道家的,最喜歡搞這一套了,
督脈從背上起到頭頂,對不對?你們都知道,我隨便講一點,任脈從舌頭起,到頭頂轉到這個地方眉間,這個地方是督脈範圍,舌頭內部接上來到下一步,轉過來跟督脈匯合海底,這是任脈。腰裏頭一圈橫到是帶脈。由丹田起一直通到喉嚨通上面,叫做沖脈。密宗叫中脈。有人注……特別論辯,沖脈不是中脈,中脈比沖脈高,隨便怎麼論辯。兩個手的左右內外陰維,陽維,合起來叫奇經八脈(南師講時,邊說邊比劃,僅看文字不知能否清楚)。這奇經八脈,不在醫學的十二脈以內的,當然在身體內部,在醫學的範圍裏頭,特別所建立,這個生命有沒有這個東西,中國這個醫學道家配合,的確有這個東西,有這個作用。
如果你們打坐,坐得好了,奇經八脈自然會通。通了以後,大家就有特異功能了,有氣功了,給人家治病了,那個沒有真通的啦。真通了,連你老了的骨節都軟化,同嬰兒一樣。奇經八脈通了,十二經脈一定通了,所有的內部的情況整個的轉變,不能說百病不生,至少啊,就是生了一點小病小苦,很快就沒有了,這是奇經八脈。這個西藏的密宗呢?不講這個奇經八脈,他講三脈四輪,四個部位,實際上是三脈七輪,這個身體的範圍。這都是科學哦。不是你們諸位大醫生、大博士們,神經解剖。在血管脈管裏頭找不到的,可是,真有這個東西。這個是現代西醫,醫學要好好的虛心去探討,去追尋了,那麼三脈四輪是怎麼樣三脈呢?由頭頂百會穴,我們中醫講叫,中國道家叫百會。什麼地方百會?我們嬰兒生下來,那個頭頂還在碰碰碰跳的,嬰兒還不會說話的,那個地方,百會穴。等到這個嬰兒,那個頭頂蓋這個碰碰碰跳的,長到實在了,就開始會說話了。由這個穴道一直通到男女這個海底是共同的,一條線,這個叫中脈。那麼你修持用功,奇經八脈還沒有什麼稀奇,真打通中脈,就非常難了,打通中脈,隨時在定境,每天在藍天的境界裏。所以密宗有些圖案畫得藍的、黑的,這個五色就代表,在某一種境界裏頭的色境界,有色相的境界。
這是心理跟物理,心物一元所結合的真實的境界,你吹死了都沒有用。 你說學禪宗的,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見鬼不是鬼,你活見鬼了。那個還是外形的境界,你內在的境界,真實來的,它是個科學的,心物一元的功力就在這裏,所以中脈打通是這樣,中脈很難通。所以,印度的Yoga瑜伽,瑜伽把它比成一條靈蛇,靈蛇,這個中脈的根根,一條靈蛇一樣,靈魂活動一條蛇,每個人生命都帶著有。這個靈蛇,中國道家把它比成什麼靈龜,北方玄武大帝腳下踏的一個烏龜。它這個頭都縮進來了。就是說這個生命,父母所生胎兒,帶來就有這個功能。
《南禪七日》14般舟三昧與氣脈
這個禪堂的因緣,是妙老的法佈施,李傳洪的財佈施,他們兩個財法二施等無差別,這是佛法的成語,但是我的理想中以為蠻大的,因為我這個頭腦不行,結果來看小小的禪堂,還不行,我們總希望中國人自己有一天把自己的文化,變成一個非常偉大的禪堂,免得戴思博那些外國同學們笑我們,戴思博不會笑,日本人都在笑我們,你們中國人自己講禪宗宗主國,一個禪也沒有,一個禪堂的樣子都沒有,看我們非常看不起,也真是的,值得他們看不起的地方。假定我們還有機會再來,不一定是北普陀、南普陀、東普陀、西普陀都可以,看你們諸位的發願吧。為什麼有個禪堂,共產主義,集體共修持,集體共同進修,一個場合,就是昨天提到出家人的六和敬的精神在實習,真做到了,生活衣食住行都在一起,一個大禪堂,所有人也睡在這裏,住在這裏,打坐在這裏,活動在這兒,那就是大同世界的社會,共產主義理想的場合,社會主義真發展到只有資本主義有錢才做得到,還是我那四句話,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管理方法,中國文化的精神。如果我還活著,希望有一天你們做到,我看一眼,然後一笑,再見。那也很高興。那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地方,現在全國沒有。
禪堂,答案是為什麼,是我們中國的佛教大師所創立的集體共修的地方,像廟子、叢林,也是我們中國文化所創立,在佛的傳統裏頭,出家人每個人單身各自在外面化緣,不修廟子共住,到了中國來改,在佛教的規矩出家人不可以種地,也不可以做生意,也不可以謀生,到中國的祖師,馬祖、百丈兩位老師跟徒弟,師父跟徒弟改了,變成叢林,當時給人家罵得不得了,佛教界罵他兩個人破戒比丘,犯法的。他就改了集體共修的叢林,集體共修的生產,可以種地,自謀生活,不靠社會,是這樣的,這個不多講了,講下去很多啦。 禪堂裏用功打坐,以後起來就是……,真的修定啊,四個字嘛,坐是打坐,行走路,也要定,行、住站在那裏,住就是站在那裏不動也要定,坐,睡在那裏也在作功夫,生活的四大威儀四大規範裏頭都在修行,一分鐘都不能松,這是禪堂,一秒鐘都不能松,所以我的理想中想改良的禪堂,每個人就是你們坐禪這個長凳子,還要寬一點,長一點,多個一排兩邊有一個一半的範圍,前面是打坐的,要睡覺通到後面,統統在這兒,那這個地方算什麼,屁股都轉不動,所以,我原來想想,老和尚給我的命令,我最怕他,這個老和尚,我就要來了,我想大概你們這裏聽說一、兩百人,湊個幾十人,外面再加一點,我還不敢說,一說了,我的風聲一放出去,大概臺灣可以來很多很多,各地各國,你看戴教授從法國巴黎都趕來,從美國趕來的,那……太多啦,那受不了,這個禪堂要擠破了,我敢說,人家問我,我說我大概要出門,到哪里不知道,到大陸去,算不定經過廈門,都是這樣騙人,罪過,罪過,犯了戒,我自己犯了妄語戒,說假話,真的,現在給大家提出來,我坦白,有罪,不要給我戴帽子就好了,這是向那些沒有到他,我騙了們的同學們道歉。禪堂所以這樣,本來不是……,
坐了一堂,起來就走,叫做經行,佛學裏面叫經行,經行就是走路,不是散步哦 ,有規矩的走路。經行很重要,佛法裏頭有一種修法,修行的方法,叫做般舟三昧,我們有位師父現在在那裏,(從智)首愚法師,現在在下面講堂裏,要他在那裏坐鎮在那裏,他經常玩這個,搞這個事情,玩,我講話又是犯了戒,什麼戒,好好的佛法,我偏要講個玩,這叫綺語戒,好像是幽默,說得不正經,這個就犯戒了,所以戒律很難,像我啊,不敢談戒律,我一天到晚犯戒,隨時守戒,隨時犯戒,靠不住。般舟三昧有一種修法,像這個禪堂裏,上面吊的都是繩子,一條一條繩子吊下來,沒有凳子、沒有椅子,沒有床鋪,什麼都沒有,光的,一天到晚在走,慢慢在走,走到累了的時候,要睡覺了,拉到繩子掛在上面,不准躺下,不准坐到睡的,智者大師能夠開悟,得道成功,修這個法門,有時候,七七四十九天都在走哦,不能坐、不能站,充其量累了掛到繩子上面拉著休息一下,走到一、二十天,兩個腿呀,腫得水桶一樣,脹起來,拖不動了,路都走不動了,不要走,慢慢……下去,再以後,慢慢腿脹,又縮小,又恢復了,然後這個……,在禪堂裏面好像飛鳥的飛翔一樣在走,百病都去掉了,都到腿部去,智者大師,你看他的全集,修 這個般舟三昧,念念在念佛中,到了最後,到了時間了,滿期了,休息下來,躺一下,枕頭還沒有靠到枕頭,大徹大悟,成佛了,就是修這個法。所以經行,經行的方法很多,轉圈子,修般舟三昧在大殿禪堂是這樣轉,還有密宗的經行呢,密宗在山裏頭,有些專修的人,譬如我們這個禪堂中間這個走廊,兩邊一個柱子,那邊柱子兩條繩子,繩子上面套了一個竹子的筒子,竹子空心,一個筒子。密宗經行筒子,那這要表演了,還是這樣,等於在打坐入定,假稱啦,冒充入定,這個手抓著繩子,這個手抓到了,怕自己入定忘記了在走,忘記了方向跌倒,轉過來,抓這一手,轉過去抓這個,走直的。後來有些禪堂走的,過去有些禪堂我看過,禪堂又小,舊的建築,打七的時候,一天吃七頓,大家吃素的肚子餓了,看到點心好啊,拼命的吃,吃下去打起坐來,上在,呃……,下面,撲……,那個空氣又不流通,那個味道,好受哇,五香俱全,受不了,加上不洗腳,兩個腿一盤,那個腳趾鴨的香港腳的臭味臭出來,那真是啊,香花供養呀,那個味道,然後走起路來是這樣,然後一百多人就一喊,起哦……,那我們這裏一叫,政府當然聽到,怎麼這一群人在這裏造反,練兵啊,那不得了,這些老規矩後來都搞壞了,不對的,這個人這樣久了以後,所以過去那些老和尚出來都是這樣的,他覺得守規矩,違反的,都不對的,
佛的戒律走,就是比丘的威儀,出來,目不斜視,前面看正的,不能左顧右盼,眼睛開的,只看前面兩、三步路,動都不動,肩膀是甩開的,這個肩膀,氣脈都活動了,大步、端容、整肅,你看我常常在路上走路,看人走,我常常有些同學跟著我,你看前面那個人有心臟病。老師你怎麼知道。你看他走路,有心臟病這個手,這個手只甩了一半,這個手甩得很厲害,心臟問題。有些人腰部有問題,這個手不大動的,這個手甩得很快,腰有問題。所以很嚴肅地,平正、端正、慢慢,心境還在打坐中間呢,四面不管。你看你們有些身體,尤其我在香港常常講的,香港街上,不像北京啊,北京人喜歡或成都,悠哉遊哉,慢慢地,我們這些老朋友們,官又大,步又大,最後這樣,下了汽車,唱京戲的出來,咚,哈,是這樣。其他的都市,我急急忙要去賺錢,香港,所以,每個女孩子男孩子背上都彎的,背個包包掛在那裏,下班的時候,穿個高跟鞋,每一個都是病,好可憐,這個世界上。你看有一個人,很端容正走的,很少,健康。所以這裏呢,本來打坐以後,要起來經行,我到這裏一看,不敢,電話裏已經聽到了,所以罵他們,派來的這幾位同學怎麼搞的。老師,沒有辦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好痛苦,人多啊。他們跟我慣了的就排成這樣,不能轉動,只好走“之”字形。我說,那些年紀大的,要轉變的時候,還裝冒充,一碰到凳子,就不得了啊,不能動,到這裏一看,我說這個怎麼經行,這個禪堂走一圈,你看一個人這一腳踏到這裏還要手甩開,占了多少面積啊,不能,所以我就改變辦法了,只好拿嘴巴來吃苦囉,多講一點給大家聽,少一點實行啦,剛才看他們走走,蠻舒服的,等一下試試看。
然後講禪堂裏有時候叫“起”,叫錯了的,“起”是個咒語,這是禪宗套了密宗時頭搬過來的,“起”這你們學華嚴字母,就曉得“欠”,大日如來是密宗的毗盧遮那佛的修法,五字經的咒語,嗡、尾、囉、吽、欠,這個大咒子,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的基本咒子。那個欠,就是空,萬法皆空,不要寫了,不要寫,那個秘密就是露一下就不能再搞了,再搞了還不叫秘密,我沒得戲唱,要留一點的。所以這個“起”,禪堂就是念“起”,“欠”字就是空,念頭空,身心空掉了,這是梵文過來的,不是喊起來的“起”,起來幹什麼,造反,“起”你躺在那裏多好,起個屁,這樣,我們等一下走一下,
還有禪堂裏過去有監香香板,我不是給你們講過,傳到日本以後住了禪堂,跪在師父前面,師父啊,你給我消點業,拿到這個香板就打下去了,打他的背,打他的膀子,有些人拼命要香板,請師父你打一下,好像打一下就消了業,那個業,心不能了,打得消嗎?打死你也沒有用,那個業,槍斃了你,你人是死了,那個業還是帶走的啊,因果報應那個業力,做了壞事,你死了身體沒有用啊,不是給你們講過佛的四句話,怎麼說啊,縱使經百劫,下一句怎麼樣,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那是真的,沒有錯啊。所以香板不是打人的,香板上面過去寫的兩個字是“警策”,警告你的鞭子。那麼後世有些禪堂,有些人做班首的,拿到香板很多,背在上面,有時候真的看你一昏沉,有些呢,脾氣不好的,沒有修養的,這個年輕的和尚坐禪堂正在頭低一下,昏沉了,他“咚”就下來,那還不如去做刑警隊,隨便抓一個人來打一下就對了嘛,不是這一回事。香板的故事也給你講過怎麼來源,不過我現在為什麼講到香板,我們的香板,過去禪堂是這樣頓地下,我不是哦,就打到地下來的哦,這個記號就是正在走的時候,一香板,一下,通通原地站住,不是叫你站住哦,正在你走的時候,你心裏頭或者是禪堂參話頭、念佛、念咒子的,一香板一下,身體不准動,念頭也空掉,一下你就算不定一香板就把你打出來悟道了,這是香板的作用,這些整個都要改良,這些香板啊、行香,經行也叫做行香,這些規矩歷代,但是我們所改良的這個方法,你們青年出家同學們也不要隨便學去用,一個條件,照我的方法你可以用,你自己認為修持經驗都有心得了,看某一個人已到了什麼程度,一看已經懂了,沒有他心通至少要通個他心嘛,那麼可以玩這個,不然的話,規規矩矩老實坐在那裏修行算了,這些給你講一下,
現在,我們試驗一下。 (大眾行香) 抬起頭來,眼睛正視,心中無事,在靜坐一樣,肩膀甩開,慢慢的走。 這個經行行香的事,因為場地的關係,不可能,可是我們這些有這個,原來跟過我打過禪七的好幾位同學,到現在心還不死,還要我試,我說試不了的,你們要試,晚上的時候你們做個示範給他們看試試,但是注意,當年我拿了香板是站在中間的,每一雙眼睛每一個人連肚子裏頭都要把它看通了,盯在那裏,你現在要我站在哪里啊?我只有站在牆壁上去,沒有辦法瞭解每一個人的生理狀況、心境,這個場地展不開了。 現在我們還是繼續上我們的課堂吧,把禪堂改成課堂,剛才這個記錄邵康節這首詩,不是講文學哦,這同大家修養用功尤其講安那般那,出入息,禪定的功夫,進入、出來,講身體氣脈狀況,生命的道理有密切的關係,這首詩拿出來,剛才記錄的。
邵康節,宋代的大學者,講到研究易經的,能知過去未來的,誰也逃不開他的範圍,不過他講修道的原理做功夫都對,可是他本人,可惜了,本人並沒有真做到這個程度,所以他活到六十多歲就走了,快到六十多一點點,可是他的身體,因為腦筋智慧太高了,可以說,以我看法,身體用腦過度了,身體是衰弱的不得了,夏天出門坐在車子裏頭把窗子都要封掉,一點風都不能吹,但是康節先生,邵先生一出門是不得了,老百姓,這是邵先生過來那個車子,受人的恭敬,那是自動自發的,所以今天研究易經的象數能知過去未來之學,乃至於算命看風水等等,算命看風水是個科學,風水叫勘輿,原來叫勘輿之學是講地……,地文物理解釋給你們聽,地文的物理,天文、地文,所謂風水、風水,避開那個風,避開那個水,得一個最安詳溫涼的一個地質,所以原名叫勘輿之學,土名叫風水。算命也是個科學,所以很多人說,迷信,我說你少吹了,我們當年都學過,不過現在根本不管,懶的動了。父母幾時懷胎,懷了以後,你幾時成長生下來,那個時辰同這個物理的、世界的氣運有密切的相關,他也是一個科學,不過一般人搞成迷信了,同宗教一樣,給大家搞成迷信了,不是他本身學問的毛病,是一般人的智慧不夠的毛病,現在講風水、算命、卜卦,一切等等,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離不開《易經》,我們老祖宗,這個真正的傳統文化《易經》,這個原理,所以我們講中國文化第一本經典的經典,經典裏頭的經典,什麼書呀,《易經》,是經典裏頭的經典,書本裏面的書本,哲學裏面的哲學,中國科學裏面的真正的高作。邵康節是通這個易學的,因此他講修持的這個原理都對的,你看這首詩說,耳聰目明男子身,自己的感歎,天生下我來,變成一個人,當然他是個男人,女人、男人一樣的這是平等,耳目聰明,耳聰,耳朵好,聲音聽得清楚叫聰 ,所以中國的聰字從耳朵旁,學問都是耳朵聽進來的,所以叫聰,明,從目字,兩個眼睛好,所以叫耳聰目明。男子身,一個完整的身體,佛也那麼講,佛說什麼人才能學佛,第一條,暇滿之身難得,暇就是閑,空閒的閑,閒暇。為生活奔走忙,為事業、為做官忙,功名富貴忙,或者是很多為愛情而忙,沒有時間修行,閒暇之身難得,所以像我們這些老朋友們,功成名遂退下來了,閒暇之身難得,第一個福報。?就是閒暇,有空餘的時間了,有自由的時間了,“滿”身體還健康,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沒有病、沒有苦,圓滿,暇就是閒暇,滿就是圓滿,身心都還是健康,暇滿之身難得,很不容易得到,佛說的,所以有暇滿,像你們年紀輕輕萬事不管,頭髮剃得光光的,父母也不管了,然後自己是志向高超出家了,那兩個老頭子,老太太,在家裏天天擔心,不曉得他對不起你,你對不起他,不知道囉,暇滿之身難得,這是有福報。你們既然出來,有閒暇的時間,結果閒暇的時間自己在浪費,圓滿的身體,精神,自己不向正途用,對不起自己哦,浪費一生是糟糕的,所以暇滿之身難得。所以邵康節第一句詩也就是這個話,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我們道家寫《封神榜》就把它變成一個上帝了,叫洪鈞老祖,實際上這是後面寫小說亂編的,“洪鈞”這兩個中國文字代表宇宙,就是現在講宇宙,這個大宇宙,“洪”就是洪大,這個“洪”是代表大同那個寶蓋,巨集忍法師那巨集一樣,代表偉大,“洪”所以講洪……,講皇帝,洪福齊天,這個大的福報就是這個洪,洪福齊天是這個洪,不要擦掉了,擦掉了不洪,洪。鈞,鈞是什麼意思啊,“鈞”等於一個天平的拿到中心的這個叫“鈞”,所以從金字旁,一個天平的秤這個中心擺在那裏,平等,就是宇宙的中樞,一個政府的中樞,一個機器的中心,把這兩個字兜攏來,洪鈞就代表天地代表宇宙,在基督教代表了主、神、上帝,在佛教代表如來,代表……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一言以蔽之,洪鈞代表了一個偉大的生命的來源,這個主宰,一個代號,所以寫《封神榜》的人把它變成了叫做“洪鈞老祖”了,等於把老子變成太上老君了,這就是人的聰明,亂變的,由他去變吧。他第二句話說,洪鈞賦予,賦,你看到的是這個賦,賦的意思就是給你,這個中國字,賦就是給你,北方人,北京人叫“給”,拿個東西給你,就是我送給你了“給”,你就拿到就是了,他給你了,賦予也就是給他的意思,他說我們生來一個人身已暇滿之身,難得而得到了,上天給我們。洪鈞賦予不貧貧,太富有了,不算窮,自己這一生的生命,要好好珍惜去用呀、去做,就是這個話,變成文學境界,洪鈞賦怨天怨地,有這麼一個健康的身體,有這麼一個還聰明的頭腦,不錯啊,富有得很,本身的財予不貧貧,不要怨恨,不要富很夠了。還有第三句麻煩啦,他用《易經》的道理,因探月窟方知物,怎麼叫“月窟”,這個解釋,坎卦,這個坎卦代表月亮,圖案也代表水,這個坎卦,離卦兩個卦都要畫,坎卦,離卦,代表水,代表月亮,坎卦。離卦,離中虛,坎中滿,離中虛,坎中滿。(指點寫黑板的同學畫坎,反復說之)。離卦代表日,太陽代表火,這是……所謂八卦,八卦,不是迷信,為什麼我們祖宗叫做卦呢,你讀古書研究《易經》要命的,我們翻開《易經》,老師啊,怎麼叫做卦,卦者,掛也,解釋完了,卦字,加個提手旁,卦就是掛在那裏。天上掛一個太陽,掛了一個月亮,天上還有風還有雨都掛出來給你看的,所以叫做,卦者,掛也。自然界的現象很明白擺在那裏,就叫做卦,就掛在那裏給你看,很明顯,沒有秘密,所以古書什麼卦,什麼叫八卦,卦者,掛也。我們當年小的時候問老師,老師,什麼叫卦,卦者,掛也。卦跟掛什麼關係,那時候我們也不懂,卦……就算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卦者,掛也。你懂了,知道古文的解釋就對了,現在不需要那麼多。因探月窟方知物,這個坎卦是代表月亮,坎卦,水,你這個月字沒有寫。這個坎卦這個圖案,離中虛,太陽裏頭你看中間,是空的有個洞這個圖案,離卦代表太陽,太陽怎麼中間有個洞呢,這是代表這個太陽,我們古代老祖宗,這個圓圈,這個圓球中間太陽裏頭有個黑子,所以陽中有陰,就是離卦的現象,外面兩個代表陽,中間這一筆代表陰,就是這樣一個卦,陽中有陰。坎卦呢,相反的,這個坎卦,外面是陰的,月亮,裏頭有真陽之氣,所以叫坎,這個瞭解了。他說我們現在變成人以後,這個生命的功能,現在在我們這個人體上面在哪里呢,因探月窟方知物,我們現在變成身體長大了,身體也變成,虛了,陰的了,但是陰中有一點真陽之氣,生命的功能在你身上,在你哪里呢,在你的,剛才介紹的在海底,在我們的生命的根根那個地方,就是剛才介紹的靈蛇,什麼拙火,那個地方,所謂,因探月窟方知物,始知道,才知道修道這一條路線是怎麼來的,把身體想修到健康不老甚至不死是怎麼來的,未躡,這個路腳踏上去、爬上去,要爬到天上,看這個宇宙生命,未躡,上天這個宇宙的根根在哪里啊,未躡天根豈識人,上面這個乾卦代表天,天的根根在下面第一筆,第一筆陽中有陰,一動了以後,陽中有陰,一動,陽中有陰,一動乾卦,陽中有陰,乾卦,下麵一爻,乾卦的下面一爻(此段中南師不斷指點寫黑板的同學,文字顯得不連貫),擦掉,對了,就是巽卦,上面是乾,是天,下一卦一爻,你請閆先生寫了,這是巽卦,巽卦代表風,宇宙間的氣,未躡天根豈識人,你的氣的根源,不在呼吸兩個鼻子那裏,在生命的下面,發動的生命能,天的根,你才知道自己這個人,這個肉體的生命怎麼存在的,所以講安那般那呼吸的並不是完全只注意鼻子啊,全身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往來,每一個細胞的本身,每一個它自然都有呼吸啊,這是,未躡天根豈識人,他說那你做功夫怎麼辦呢,乾遇巽,乾代表這個整個的完全的生命,天體,乾遇巽時,風一動,氣一來,所以一陽初動處,參考邵康節還有兩句話呢,一陽初動處,陽氣一發動,萬物未生時,就是你修定修證到一念不生,完全清淨,念頭沒有動,又濁睡覺,又不是散亂,一念清淨,這個是一陽初動處,這個是生命的根本,萬物未生時,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所以講,你看道家、儒家、佛家都一樣,代表方法講得不同,乾遇巽時觀月窟,第四句話,地逢雷處見天根,這個地是坤卦,坤卦代表地,下面打雷了,地底心一個陽能發動了,下一卦第一爻連起來,就變成震卦,地逢雷處,震為雷,陽能在下面發動上來,地逢雷處見天根,你才曉得生命的根源從下部發動上來,你只要把握住,是真把握住了,地逢雷處見天根。所以你真做呼吸往來的話,剛才提到莊子的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上面頂也開了,密宗講開頂,上面百會,百會穴也打開了,百會穴,打開了,不是頭蓋骨裂開,自己曉得氣脈的路通了,天線接上了,下麵呢,海底同地線也接上了,這個雷達都修好了,本身就是個雷達,地逢雷處見天根,宇宙是個圓的,天地線都接上了,就通了,所以講,天根月窟,頂與地,閑來往,你身體生命整個的健康,三十六宮都是春,都是溫暖的,都是安詳的春天,三十六宮,不是說做皇帝的後面三十六個太太,三十六宮、七十二苑,皇帝也套用了這個話,自己把它偷來用。三十六宮,在氣候的物理上講,一年二十四個氣節,十二個月份,一個周天叫一年,一年是十二個月份,包括二十四個氣節,三十六,這一天到晚,這一年代表了這一生,你的身心永遠都在快活中,所以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的境界中,這首邵康節的名詩名句就說到這裏。我們為什麼引用到這裏呢,因為講到離生喜樂,禪定修行,得到靜坐的那個境界之後,得樂的境界就是這樣,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真正的安那般那就是這個氣脈,並不是在鼻子裏頭的出入之氣哦,所以人家講得定,氣住脈停,呼吸的氣,不呼也不吸寧靜了,脈停嘛,慢慢的,要深一步,心臟一切等等脈,血液的流行慢慢,非常溫和、非常緩慢了,既不會血壓高,又不會血壓低,很均衡的,那才是三十六宮都是春,然後,你的身體內部,五臟六腑都換過來,這樣初禪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叫離生喜樂,離,有出離之感,喜樂,喜是心理的狀況,樂,是身體的狀況,這個我們已經講過了,
那麼如果到了初禪的境界,甚至要達到二禪境界,在佛法的顯教、密宗四禪八定,不參考,說定是共法,你不參考中國道家,正統的道家,我這裏有個聲明,旁門左道亂七八糟都說有道的太多了,正統的道家,這個真正的安那般那做好了,自己生命功能氣機充滿了,整個的身體會變換,但是真正得定,與身體的變換,這個要九年到十二年的專修才能做到,九年到十二年的專修,這個才可以,所以你們大家都講修行要專修,專修,是找一個地方,萬事不管,專門修持,你以為閉關一百天,閉關三年、五年就做到了,不可能啊,以道家來講,你看道家的話,我們算算帳看,百日築基,道家來講,一百天裏頭打基礎,百日築基,一百天只有三個多月,十月懷胎,等於男女生一個孩子一樣,十個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然後嘛,就修得成功是神仙,不過神仙有分五等,鬼仙,神仙分五等,鬼仙、地仙、鬼仙、人仙,人中之仙,仙鬼仙在上,鬼,鬼仙、人、地仙、天仙、大羅金仙,分五個階級。修道沒有成功,學佛沒有成功,但是心還能專一,死了以後,不是普通的鬼,是叫鬼仙,進入鬼道了,所以世界上有些人有特異功能的,或者聽到什麼有些人未卜先知啊,都靠另外一個力量的影響,那都是鬼魂、鬼仙給他倆通電,附在他的腦子裏,他那個腦神經如果叫朱醫師來檢查一下,他的腦神經裏頭是不是多了一條線路,少了一條線路,才有這個特異功能,所謂有特異功能的腦神經這個脈道的線路,一定在某一點上有一點問題,不過檢查,很難就是了,這是鬼仙。人中之仙,是活到的人,健康不老,不一定是不死,所謂……,神仙有標準的,身輕如葉,身體輕的像樹葉子在空中飄一樣,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隨便怎麼跑步走路跟馬那個一樣快,輕靈,而且可以辟穀了,可以辟穀了,就不吃人間煙火了,不吃人間煙火,這個不過是人中之仙而已。再進一步呢,地仙就不同了,《楞嚴經》上提到,地行仙壽命可以活到一萬、十萬歲,佛也承認的哦,你翻開《楞嚴經》十種仙,這十種仙,佛說他沒有成佛,就差了一點沒有大徹大悟,他的境界是很高的,地仙。到天仙就不同了,那當然不要買飛機票囉,到太空去也不要買票了,一陣風就過了,風也沒有,一陣風,這是天仙的境界。到了大羅金仙就是佛的境界了。這是道家的仙分五類。剛才講十月懷胎,百日築基,你想一個人修道不管你修到神仙,那麼你們算算看,專修多少年,照道家說法,十月懷胎加百日築基一年,一年多一點,是不是,我不會算帳的,十月懷胎到百日築基一年吧,然後所謂懷胎,這個是借用的名詞,《楞嚴經》,借用佛經的名詞,《楞嚴經》佛說一句話,長養聖胎,你得了道的境界,隨時在定中成長、培養,自己變成,一個凡人變成聖人境界,叫做長養聖胎。道家後來借用佛經這一句話叫十月懷胎,這要十個月都在定中。百日築基,十月……,那麼這只有一年多,就是講專修真做到,沒有做到,你閉關三年、十年也沒有用啊,真做到了得定境界,十月懷胎,然後等於這個嬰兒給他長大生出來,三年哺乳,還要喂,把自己的定力功夫修養增大,三年,然後增大了變成,比方,像一個人生出了孩子變成嬰兒了,然後在那裏九年面壁,學達摩祖師九年都在定中,這樣說,就變成超越世間的聖人境界,就叫做神仙,就是佛的境界,我們算算帳多少年?十三年,我們生一個孩子,六歲起給他讀書,讀到大學畢業也要十三年,大學畢業出來賺個,我們中國的賺法大概六百塊錢一個月,或者還賺不到,三、四百塊錢一個月,那麼把十三年修道修成神仙了,到太空去不要買票,那不是很劃得來嘛,這個帳一算,所以怪不你們會算帳趕快出家了,出家了,修個十三年就成功了,不過你們諸位到太空時不要忘記了我啊,我拉到你的衣服角跟上去,做得到嗎?可是道家這個話完全講專修,一個人福報夠了,智慧夠了,萬緣放下,當然兒女眷屬都擺脫了,一個人專修十三年,那麼佛承認不承認呢,承認。佛在《楞嚴經》上十種仙裏頭,那麼佛跟道倆承認了什麼呢?我告訴你,這就是中國文化特別的地方,承認一個人的生命自己可以有主張,使他永恆的存在,這個是其他民族文化裏頭不敢這樣說的事,所以我叫它生命的科學,你查遍了全世界的文化裏頭,敢說人的生命自己有辦法把它永恆的存在,

http://file.buda.idv.tw...qr2_11.rm     188418K (南禪七日)


Joy-Ghost   ^o^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9 樓] From:新西蘭奧克蘭 | Posted:2007-01-29 16:51 |

<< 上頁  1   2   3   4   5  下頁 >>(共 5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651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